毛主席詩詞欣賞—《七律·到韶山》

1959年6月25日—27日,66歲的毛主席踏上了他魂牽夢縈的故土,當晚住在韶山賓館,這個晚上主席心潮澎湃,思緒萬千,通宵未眠,詩興勃發,揮筆寫下了這首宏偉詩篇。

毛主席詩詞欣賞—《七律·到韶山》


《七律·到韶山》

別夢依稀咒逝川,故園三十二年前。

紅旗捲起農奴戟,黑手高懸霸主鞭。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

毛主席詩詞欣賞—《七律·到韶山》


註釋

逝川:指時間。見《水調歌頭·游泳》註釋

黑手高懸霸主鞭:黑手:反革命的血腥魔掌。霸主:指蔣介石。本句和頷聯出句,是寫那個時期的階級鬥爭。

菽:豆類。

遍地英雄:此句原作“人物崢嶸勝昔年”。這裡指廣大的勞動群眾。

譯文

離別後多少迴夢境裡依稀還在故鄉,只恨歲月流逝太快,故鄉一別就是32年了。想當年,紅旗漫卷,農民們建立了自己的武裝,而統治者卻高高的舉起霸主的皮鞭(鎮壓工農武裝)。

正因為有無數革命先烈的犧牲,才換來了世界的天地翻覆。喜看田野裡莊稼如浪濤滾滾,一片豐收在望的景象。夕陽下炊煙裊裊,到處都是忙了一天的英雄們回家的身影。

毛主席詩詞欣賞—《七律·到韶山》


詩歌賞析

詩的首聯,“別夢依稀咒逝川,故園三十二年前。”逝川,出於《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意思是時間像流水一樣,一去不返。“別夢依稀”是指別後夢裡依稀常在故鄉,不知不覺已是32年了,嘆時間流逝得很快。

頷聯是對32年前革命鬥爭的回顧。當年革命風起雲湧,故鄉人民高舉革命的旗幟,組織農民協會、自衛軍、赤衛軍,拿起武器堅決與反動派進行鬥爭。而反動派利用他們的武裝對大革命進行瘋狂的血腥鎮壓。回想起故鄉人民與反動派鬥爭的情形無不令人感動。

頸聯,正因為無數革命先烈的前赴後繼,不怕犧牲,是他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今天的革命勝利,換來了社會主義的新天地。

尾聯,“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向讀者展示了一幅豐收的農樂圖,看那一望無際的田野,農作物在晚風的吹拂下,翻起重重波浪,夕陽下,炊煙裊裊,到處是勞動了一天的人民公社社員的身影。這不禁讓人聯想到陶淵明筆下的桃花園裡的美景,令人心馳神往。這畫圖,不止是描寫韶山,也是描寫整個新中國。

毛主席詩詞欣賞—《七律·到韶山》


韶山,位於湖南省湘潭縣,作者故鄉。1927年1月,毛澤東同志回到韶山,用了32天時間考察湖南農民運動,發表了著名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這是新中國建立前最後一次回到韶山。毛主席考察湖南農民運動三個月後,蔣介石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隨後5月21日,湖南軍閥許克祥在長沙襲擊省總工會,省農民運動協會等革命團體,屠殺革命群眾,這就是馬日事變(舊時用韻目代日期,馬日即21日),當時韶山成立了農民自衛軍,拿著槍和梭鏢,準備配合其他農民武裝力量進攻長沙,後來反動軍隊大舉進攻韶山,農民自衛軍在英勇抵抗後失敗。

1927年毛主席回到韶山,在與分別時,他在他們家的祠堂毛震公祠,召集當時農民協會開了一次會,他對鄉親們說:“革命要成功,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預計要20年,30年。30年後革命不成功,我毛潤之就不回家鄉。”

時光荏苒,1959年,革命已經成功,新中國即將迎來十週年國慶之際,毛主席再次踏上了離別32年的故土。

毛主席詩詞欣賞—《七律·到韶山》


1959年,由於國際國內的天災人禍,年輕的共和國正陷入困境,毛主席此時憂心忡忡,但作為革命浪漫主義詩人,毛主席在故鄉,在歷史中找到了一種精神力量。這就是:

中國人民是偉大的人民,在任何時候都能夠不怕犧牲、前仆後繼地戰勝一切敵人。現在的暫時困難又有什麼可怕呢?!中國人民將無往而不勝!

這首七律,作者通過對韶山人民革命歷史的回顧,以及對人民公社社員通過熱情勞動而喜獲豐收的描繪,讚揚了革命人民艱苦卓絕的戰鬥精神,歌頌了中國人民戰天鬥地的風貌。同時,也鮮明地體現了毛主席高遠的思想境界。

毛主席在1959年6月25—27日重返韶山,離1927年1月已經32年多,這首詩便是對32年來的鬥爭和勝利的概括。

毛主席詩詞欣賞—《七律·到韶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