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吃得苦,幸福一定来敲门

说起代永德,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远市碑格乡小寨村委会杂呢黑村的村民无不竖起大拇指,佩服地说声:“真苦得!”

只要吃得苦,幸福一定来敲门

代永德正在农忙

走进代永德家,今年53岁的代永德和49岁的妻子王所英正在打扫庭院,只见庭院干净整洁,农具杂物规整有序。走进堂屋,地板干干净净,桌子一尘不染。可以看出,这是一家热爱生活的勤快人家。谁能想到,这曾是一户看不到未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呢。

2013年以前,由于地处高寒山区,自然条件差,加上缺技术,承包土地少,2个女儿远嫁他乡,家庭劳动力少,代永德家家庭经济一度非常困难。代永德说:“以前,家里基本没有经济来源,辛苦一年,省吃俭用,最多只能攒下2000元,一年中有半年时间要吃包谷饭。”

只要吃得苦,幸福一定来敲门

代永德家的生猪养殖

为了能赚点买油盐的钱,农闲时,代永德还要到煤矿企跟老板背煤,辛苦不说,还非常危险,即使这样,代永德家的经济也不见好转,这一度让代永德非常沮丧。“生活看不到希望,苦日子看不到头,要不是有党的扶贫好政策,我家依然还过着苦日子呢。”回忆起以前的苦,代永德直叹气。

2013年,代永德家被纳入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扶贫政策实施后,让代永德看到了希望。代永德说:“养牛、养猪、养鸡有补助,种地也有补助,这样的好政策,让我们更有干劲了。”苦干了3年,代永德家逐渐有了点积蓄,也增强了代永德脱贫致富的信心。2017年,结合代永德家承包土地少、劳动力少的实际,在帮扶干部的帮助下,代永德申请到4万元的扶贫贷款,买了4头牛、5头猪,加上原先养殖的2头牛,代永德开始走上了养殖脱贫的道路。挂钩代永德家的帮扶干部还自己掏钱帮他家盖了院子的围墙、牛圈、猪圈和钢架。

只要吃得苦,幸福一定来敲门

代永德的“宝贝牛”

为养好这些“宝贝牛”,每天天不亮,代永德就拉着牛去放,中午回家吃完中饭后,又拉着出去放,别人一天放1次,他要放2次,不管天阴下雨,雷打不动。王所英说,代永德心疼牛比心疼他自己的身体还多,生病了都要拉牛出去放,实在坚持不住了才会休息一天。代永德说:“吃青草的牛才长得胖。现在我养牛,将来牛养我。”

只要吃得苦,幸福一定来敲门

打扫院落

2019年,代永德和妻子种了18亩玉米,3亩水稻和4亩荞,12.5亩苹果树;养了11头猪,10头牛,140只鸡。仅养殖一项,就有3.7万元的收入,加上种植收入,扣除成本,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38万元。要种好这些地,养好这么多的猪、牛、鸡,即使是有4个劳力的家庭,也够忙。有人劝他,已经这样大的岁数了,可以歇歇了,够吃就行了。代永德总是说:“有这么好的政策,还有那么多的人帮助,不努力就对不起帮助我的人,自己双手苦来的钱花着才踏实。”年过半百的代永德在脱贫致富的路上干劲十足。

如今,在夫妻俩的辛勤努力下,代永德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不仅找到了适合自己发展的产业,生产生活逐步走上了正轨,对未来也充满了信心。明年,在养好猪、牛的同时,代永德还打算在寨子边挖一个鱼塘养鱼,再建几个鸡棚,把养鸡产业再扩大一点。“有党的好政策,只要吃得苦,幸福的生活就一定会来到。”代永德感激而自信地说。

云南网通讯员 李海明 喻宁 詹大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