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阳检察“阳光法治微课堂”第三课:关注未成年人心理 检察小姐姐来支招

疫情未消,关爱常在。全国抗“疫”持久战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但在没有正式开学通知前,中小学生们依旧需要在家中继续等待。在这一关键阶段,广阳区检察院的检察官姐姐始终关注着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在“阳光法治微课堂”第三课中,主讲人于硕石以关注未成年人心理为出发点,给全市中小学生及家长们带来一堂非常及时的“心理课”。

在第三课中,主讲人详细介绍了疫情期间儿童容易产生的心理变化及其表现,引导同学们和家长提高对心理问题的重视。针对儿童的情绪、行为上发生的变化,检察官姐姐耐心细致的分析可能引发情绪变化的原因,同时提示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观察,从生活习惯、日常交流、居家学习和健身锻炼等多个方面引导自己的孩子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心理问题的产生。

广阳检察“阳光法治微课堂”第三课:关注未成年人心理 检察小姐姐来支招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欢迎来到《阳光法治微课堂》。此时此刻你们都在做什么呢?是否觉得,今年的假期和往年不太一样?相信很多同学都已经呆在家里很久没出门,也许你约好了和小伙伴儿出去玩,却被迫宅在家里不能出门,于是你感到担心、生气、害怕;也许你高兴地随父母旅游,却被困在当地不能返回,你感到紧张、困惑、甚至有点烦躁不安;也许你的家人生病了,你非常害怕自己也会生病,甚至有些茶饭不思、难以入眠。那造成这一切的到底是什么呢?

关爱儿童心理 检察官来支招

一、疫情期间儿童常见的生理、情绪和行为问题儿童可能出现出烦躁、害怕、紧张、焦虑、过度担忧等情绪问题,并因此可能引发一些不良的生理反应,如厌食、腹泻、便秘、头晕、乏力、胸闷、失眠、噩梦等,行为方面可能表现为易怒、发脾气、产生破坏性的行为,注意力不集中、回避社交等。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1、生活作息不规律。


2、缺乏运动和娱乐活动,单一、过度使用电子产品。


3、活动空间狭小,父母限制外出,无同龄伙伴玩耍。


4、媒体反复播放疫情新闻,家人经常谈论疫情话题,引起儿童内心恐慌。


5、家长对孩子的卫生要求过分苛刻,比如增加洗手频率、出门戴口罩等。


三、家长应该如何做?


1、正确判断信息,保护孩子免受过多负面信息的干扰。


2、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帮助他们管理情绪。


3、保持情绪稳定,保障孩子内心安全感。


4、配合学校开展居家学习,做到停课不停学。


5、开展居家健身活动,做到规律有序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