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贯中把吕布丑化成见利忘义之徒,真实的吕布真的有如此不堪吗?

841574844


很多答主认为罗贯中没有丑化吕布,我也认为吕布不算什么好人,但罗贯中的写法,却是把吕布给脸谱化了,人性是复杂的,吕布不能用“见利忘义”四个字简单来概括,首先我们要明白,吕布是个政治人物,他不止代表他个人,也代表一个武人集团的利益。他不可能因为一匹赤兔马,还有一堆金珠玉带,就去背叛丁原投靠董卓,这其中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首先,如今董卓兵威震洛阳,就连袁绍都不敢招惹他,却主动跑来勾搭吕布,吕布当然不敢断然拒绝。只要不拒绝,就等于暴露了可以被争取的空间。董卓是个聪明人,当然懂得下一步该怎么做,这跟追女孩儿是一样的道理,只要有的谈,事情就好办!

其次,以并州军当前实力,他们想要与董卓抗衡,就只有去跟袁绍联合,但袁绍已明确表示了退缩态度,根本靠不住,所以这一条路,也行不通。

第三,既然董卓与丁原已势成水火,双方迟早火并,而并州军又实力不足,那么为了谋求本集团的发展空间,更为了众多并州将士的生命与前途,吕布杀一人而幸福大家,值得!

第四,杀主将而投靠敌对阵营,这可是一件大事。吕布绝无可能自顾自的就往上冲,否则丁原一死,并州兵将却不服,忽起兵变咋办?他在动手之前,肯定跟几个重要人物商量过,取得大家的默契了。所以说,坏事儿是吕布一人干的,但实际应是并州军官的集体决议,不能将其看成吕布的个人行为。只是吕布在并州军中威望最大胆子最大,所以带头出来反丁原、背骂名罢了。

以上是从局势方面来分析,然后我们再从吕布的性格与出身方面来分析。一般来说,人的行为与性格密切相关,而性格的形成又与其成长的环境密不可分。

首先,吕布从小生活在边塞,受胡人影响甚大,而胡人大多信奉武力,崇拜强者,难养易败,叛服无常。丁原虽然也很强,但论野心、论武力、论气魄,都差着董卓一个数量级,吕布当然选择后者。至于什么党争派系、政治方向,吕布不懂,也不想懂,他就是一个跟着感觉走的人,想什么就做什么,别人说的话,随便听一听,真的无所谓!

其次,吕布是游侠剑客,彻头彻尾的武人,不是那个党,也不是这个派,既非官二代,又没高富帅,更没资格参加过光荣的“袁氏故吏”,他是不会和袁绍这些士人合拍的,恐怕双方各看不顺眼,他们没有合作的空间。反而凉州军与并州军曾并肩平羌,其地缘、阶层关系都更为紧密些,事实上,自东汉平羌战争愈演越烈,并凉等关西地区对中原的离心力就在不断增强,其实早已埋下了分裂的种子。

第三,董卓早年也当过并州刺史,吕布等人或许还曾是董卓的旧将。


千古名将英雄梦


“马中赤兔,人中吕布”,吕布被人们熟知,是因为他的绝世武功。吕布一直被认为是三国第一武将,所谓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不过,吕布和这些武将的身份有所不同,吕布是一流武将,同时还是一方诸侯,是“主公”,类似孙策。其他的人,再强如关、张、赵,都是打工的。

吕布天生神勇,具有一定的号召力,手下也聚集了很多人才,如陈宫、高顺和张辽。张辽后来降了曹操,是曹操的五子良将之一,逍遥津之战打得孙权狼狈不堪。高顺的能力不在张辽之下,史载高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也不收受别人的馈赠。高顺手下有七百多人,是吕布军中最精锐的陷阵营。高顺曾奉吕布之命攻打刘备的小沛,打破城池。刘备逃跑后,高顺又打败了曹操派来救援刘备的夏侯惇,最后曹操才亲自前来,可见高顺的能力非常强。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曹操刺杀董卓不成后,逃亡回家,在路上被陈宫所获。陈宫佩服曹操的所作所为,弃官追随他。两人在路上发生了误杀了吕家一门老小之事。曹操说出了那句广为人知的“宁愿我负天下人,莫使天下人负我”,陈宫看清曹操奸雄的真面目,就离开了他。这些都是小说杜撰,事实上由于陈宫较早追随曹操,一直被曹操当作亲信,对他也非常优待。

吕布军的战斗力还是比较强悍的,而他也会把握战机,给曹操制造了巨大麻烦。曹操攻打徐州陶谦,陈宫叛变,接应吕布,差点把曹操的大本营兖州给端了,多亏了程昱设计死守住了鄄城、东阿和范县三城。不然的话,曹操早就下场领盒饭了。吕布辕门射戟的故事流传千古,他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吕布知道如果袁术一旦平定了刘备,自己就会成为被包围的孤军。可见,吕布本人有一定的战略眼光。

淮南袁术为了拉拢吕布,为自己的儿子求娶吕布之女。吕布同意了,派手下送女儿去完婚。这事如果真正成了,袁、吕联合,那么诸雄格局可能会发生很大变化,关键时刻沛相陈珪用三寸不烂之舌阻止此事。他告诉吕布,袁术自立为帝,被天下人共弃,与他联合是自取其祸,吕布恍然大悟,派人把路上的女儿追了回来。

吕布受到了朝廷的嘉奖,自然满心欢喜。吕布派陈珪之子陈登去许都答谢,并想为自己求取徐州牧的职位,结果却被陈登给卖了。陈登与曹操约定共谋吕布,自己却捞了个广陵太守的肥差。吕布大怒,却被陈登以一套“譬如养鹰,饥则为用,饱则扬去”组合马屁一拍,顿时就消了气。

曹操要争霸天下,眼皮子底下的吕布是心腹大患。一旦腾出手来,在陈登的接应下,曹操马上全力征讨吕布,面对曹军进攻,吕布又转头向袁术求救。鼠目寸光的袁术还斤斤计较于吕布悔婚之事,要他把女儿送来才肯发兵。结果重围之下,吕布自然没办法把女儿送出去。最后曹操水淹下邳,在白门楼将吕布处死。

吕布能成为曹操的心腹之患,自然是很有能力的。可惜吕布唯利是图,做事反复无常,信用破产,最后终难逃败亡的下场。吕布的失败,除了摊上袁术这个猪队友之外,这其中真正关键的人物,正是陈珪和陈登父子。陈登的名声不是特别响亮,但他的智谋和能力在三国是一流水平。只可惜这位陈元龙爱吃海鲜,最后得了寄生虫病而死。

更多历史地理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图帝


地图帝


笔者可以负责任的回答题主,罗贯中并没有丑化吕布,相反历史上的吕布并非如此勇猛,反而比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所描写的还要不堪,他没有天下第一的武艺,却有一身的毛病。

我们了解《三国演义》中的吕布,武艺天下第一,刘关张三人虎牢关都打不过他。当然,他也是出奇的猖狂和奸诈。在他的身上我们看不到半点忠诚,除了出卖就是出卖,他不仅杀害他的第一任主公丁原,还杀害他的干爹董卓。长安兵败之后,吕布先后投靠袁绍、袁术、张邈、刘备,最终在刘备处反客为主,占据徐州。占据徐州期间,吕布多次背信弃义,最终袭击刘备,导致刘备兵败投靠曹操,最终吕布命丧下邳。

吕布的一生可以说是非常短暂,他的人生履历除了背叛就是背叛。

历史中的吕布,除了武艺没有《三国演义》中一样夸张。经历几乎一样,没有了连环计,没有了美人计。历史中的吕布或许更加是真实的小人。

对于三国这个时代,吕布并非出身士族,他好勇斗狠,在乱世很难出人头地。他唯一的办法就是在诸侯之间寻找平衡,寻找安全感。吕布生于底层,突然位极人臣,很难把握好荣誉。所以当他败亡以后,人生就更加灰暗。

就是这样不堪的吕布,他的身边聚集了张辽、高顺、陈宫这样的人杰。可惜的是吕布无能,他并不能创造出一份属于他自己的辉煌。


历史春秋网


先看历史学家陈寿在《三国志》中给吕布的评价:吕布有虓虎之勇,而无英奇之略,轻狡反复,唯利是视。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灭也。陈寿认为吕布勇猛无双,但没有什么谋略,而且性格轻率狡诈,反复无常,唯利是图,古往今来这类人都会被灭。

再看同时代人评语:

曹操:布,狼子野心,诚难久养,非卿莫能究其情也。

荀攸:吕布勇而无谋。布骁猛,又恃袁术,若纵横淮、泗间,豪杰必应之。

程昱:夫布,粗中少亲,刚而无礼,匹夫之雄耳。

曹操阵营认为吕布骁勇善战,若联合地方势力,将是强敌,但人品不行,粗俗无礼,狼子野心,有勇无谋,难亲近,只是一介匹夫。

孙权: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孙权看中的是吕布的势力。

部下陷阵营统领高顺认为吕布将军躬杀董卓,威震夷狄。凡破家亡国,非无忠臣明智者也,但患不见用耳。将军举动,不肯详思,辄喜言误,误不可数也。他觉得吕布下决定轻率,目光短浅。高顺瞎说大实话,所以郝萌叛变后被吕布疏远,可惜一员虎将。

可见吕布当时给人的印象就是骁勇善战,有一定的势力影响,但是有勇无谋,匹夫英雄,反复无常,狼子野心的人物。

纵观吕布的一生,其尊贵之时,受封温侯,仪比三司,由一名士卒成为了一方诸侯,几乎无人可比;将星耀眼之时,鏖战关东群雄,北击黑山张燕, 与其亲信成廉、魏越等陷锋突陈,并州铁骑所向披靡,破军而还,辕门射戟,一箭解除袁刘之战,飞将之名显赫,他直面袁绍追兵,袁军无人敢向前一步,真可谓“将军天威也”;狡诈之时,背叛精心培养自己的义父丁原,将其诛杀,听王允之言诛董卓,配合陈宫背叛曹操,兵败在徐州被收留后又叛刘备,反复无常,最后白门楼殒命。

有人说他出身低微,有人说他反复跳槽没错,也有人说他是英雄。我认为吕布是时势造就的英雄,性格决定的小人。同时代一样武人出身的孙坚,虽然也有投奔别人的举动,但是他从一而终,十八路诸侯孙坚、曹操出力最多,孙坚战功最高,力战强敌,最后战死荆州,英雄之名当之无愧。而狡诈反复的吕布却做不到这样。


云水淼淼1


吕布之所以在大家眼里像个小丑,是因为他没有走到最后。历史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这只要参照二十年前蒋委员长在大家心目中的形象就好理解了吧?

我们许多人对吕布的评语,都是习惯性的说他,反复无常,有勇无谋、贪生怕死。问题是吕布火拼了丁原他就能成为并州系的带头大哥,火拼了董卓他就控制了关中的势力。普通人火拼掉自己的上级是什么后果呢?应该是门都出不去吧?所以吕布绝不是一个刺客,打手。

刘备在天下纷争时投靠过袁绍,曹操,毛都没有的时候就想着如何投靠刘表在火拼刘表取荆州,曹操其实也是如此,他们的实际行动与吕布有本质区别吗?区别的是他走到最后了

吕布并没有值得一提的出身,却可以在关中混成举足轻重的大哥级人物;率领几百人逃出关中后,在关东继续混得风生水起,又一次混成了举足轻重的大哥级人物,还打的刘备,曹操差点崩盘,最后才被刘备,曹操联手打败,这种人,如果都能用有勇无谋形容,我们普通人,该用什么词来形容呢?


吕布作为大军统帅,具有超一流的军事领导组织能力,却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以单挑能力闻名于当世、后世;这种人,如果都能用贪生怕死来形容,我们普通人,该用什么来形容呢?


S一tudent


真实的吕布也没好到哪去。也是个处处讨人嫌的存在。

吕布以前是丁原手下,后投奔董卓,丁原死于非命。三国中很多人都有依附前主的情况,但是杀前主实在是罕见,偏偏吕布就做到了。想想赵云投靠刘备,也没顺带就把公孙瓒结果了。

对于董卓,吕布也是没有长性,曹操觉得董卓之祸实在是不能合作,改个名字跑路,立场还是比较坚定的。吕布立场闪烁,一会助纣为虐,一会又成了大汉的“功臣”,王允要求其杀董卓,吕布说,董卓是其父,王允说,吕布姓吕不姓董,吕布因此被说动了。

吕布还和董卓侍妾私通,内心惴惴不安。

相比于张辽,曹操更嫌弃吕布。

吕布还同时受到袁氏兄弟的厌恶,原因则各不同。在袁绍那吕布军干抢掠的勾当,袁绍想杀他。袁术则对吕布左右逢源的态度十分不爽。

刘备也恨吕布,他在徐州可没少受夹板气 ,一面得防着袁术,一面还要被吕布算计。

吕布两次掳得刘备妻子,第一次吕布归还刘备,第二次在曹操的干预下回到刘备身边。

吕布语言无常,行为乖张,没有准则,毫无底线,这样的人,的确见利忘义。


泊图泊途


我觉得罗贯中已经手下留情了,并没有刻意的丑化吕布,相反的还美化了吕布。为什么这样说呢?罗贯中假托吕布私通的丫鬟是四大美女之一貂蝉,于是吕布因为貂蝉的关系而让人心生怜悯,由此而变得和项羽一样,成为一个不爱江山爱美人的英雄,这样岂不是美化吗?

其实历史上的吕布基本上算是一个人渣似的人物,人品非常的不堪,说他见利忘义一点都不为过。我先讲一下吕布的私生活问题。

吕布非常的好色,在投靠董卓后,他经常和董卓内室的丫鬟私通,因为此事董卓曾经手执利器扔向吕布,吕布身手矫捷,躲开了。但是事情过后,吕布一如既往,只是心中常常恐慌,怕董卓再次发飙。

卓常使布守中閤,布与卓侍婢私通,恐事发觉,心不自安。出自《三国志》

吕布经常问候自己手下将领的妻子,还美其名曰厚待手下诸将。曹操直接怒斥吕布的丑恶行径,认为吕布不知廉耻,吕布自己也承认。

布谓太祖曰:「布待诸将厚也,诸将临急皆叛布耳。」太祖曰:「卿背妻,爱诸将妇,何以为厚?」布默然。

根据历史记载,我严重怀疑吕布的精神有问题,为什么这样说呢?吕布经常做一些违背常识的举动,例如吕布投靠刘备,为了亲近刘备,吕布邀请刘备进入内室,让刘备坐到自己妻子(说是貂蝉也行)的床上,然后让妻子(貂蝉)拜见刘备,自己还称刘备为弟。这样的举动很让人不解。

请备于帐中坐妇床上,令妇向拜,酌酒饮食,名备为弟。备见布语言无常,外然之而内不说。

既然吕布投靠刘备,正常情况下应该尊称刘备为兄,况且刘备年龄比吕布要大,称刘备为兄是力作当然,但吕布却称刘备为弟。这是其一。

其二,吕布将刘备请入内室,让内人貂蝉接见,有点让自己妻子色诱刘备的嫌疑。关于这一点,刘备都觉得不妥,认为吕布有点失礼,但是刘备还是表面上和颜悦色,没有表现出来罢了。所以书上才写备见布语言无常,外然之而内不说。

还有一件事就是吕布被曹操捉住之后,没有向曹操求饶,也没有大骂曹操,而是临死了还在曹操面前吹牛:

布请曰:「明公所患不过於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忧。明公将步,令布将骑,则天下不足定也。」

吕布说的这句话明显还是把自己和曹操放在同一个位置上,我要是曹操肯定也砍了他。因此吕布的智商真的令人捉急呀。

那么吕布是不是个见利忘义之徒呢?这个没有什么可翻案的,吕布见利忘义确实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吕布背叛过丁原、董卓、刘备、袁术、袁绍,认丁原、董卓做过义父,和袁术结过亲家。《三国演义》中张飞骂吕布为“三姓家奴”,其实骂的非常到位。

吕布也是正史记载的为数不多的猛将,吕布曾经单挑过郭汜,两人大战几十回合,结过郭汜被吕布一枪刺中,差点没命,如果不是部下赶过来相救,估计郭汜就挂了。

郭汜在城北。布开城门,将兵就汜,言「且卻兵,但身决胜负」。汜、布乃独共对战,布以矛刺中汜,汜后骑遂前救汜,汜、布遂各两罢。

吕布离开袁绍后,袁绍想派兵追杀吕布,手下竟然没有人敢上前。还有一点就是吕布辕门射戟的故事是真的,吕布百步穿杨的实力是有的。这就是吕布的勇,一个真实存在的勇士。

说了这么多,其实《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早就对吕布下过精准的评价,说吕布见利忘义、有勇无谋,只是少了一点,吕布是个好色之徒,这一点我上面已经补充了。

评曰:吕布有虓虎之勇,而无英奇之略,轻狡反覆,唯利是视。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灭也。

最后正面回答问题,罗贯中并没有丑化吕布,相反的罗贯中还把吕布的妻子写成了貂蝉,吕布因为貂蝉的关系形象有所美化。正史中的吕布就是个英勇无敌,但好色、见利忘义,有奶便是娘的无耻之徒!


每日趣评


见利忘义这个成语形容吕布应该是再贴切不过了,在历史上吕布干过三次见利忘义的事其中有两件是他一生都抹不去的污点。

1:贪图富贵弑杀丁原

吕布起初是并州刺史丁原帐下的主簿,《三国志》里记载吕布在丁原身边“大见亲待”从这里可以看出丁原是十分信任和厚待吕布的。正是因为这个缘故董卓才派人去利诱吕布为自己效力除去丁原,吕布得了董卓的好处干脆利落的杀丁原并且还和董卓结为了父子。

2:私通董卓侍女和王允联手杀掉了董卓

吕布杀了丁原之后受到了董卓的信任,当时董卓让吕布看守内室而吕布却利用职务之便与董卓的侍女私通。之后吕布害怕董卓知道他的所作所为而追究他的责任于是他便一不做二不休决定和王允等人联手除去董卓。在动手之前吕布还假惺惺的向王允说道碍于父子之情不忍加害董卓,王允一句“"君自姓吕,本非骨肉。今忧死不暇,何谓父子?”就坚定了吕布杀董卓之心。

3:势穷力孤投奔刘备反而夺了刘备的地盘

吕布在兖州被曹操击败之后前往徐州投奔了刘备,据《英雄记》记载,吕布让自己的妻子出来拜见刘备并且称呼刘备为弟,这种刻意的讨好让刘备觉得很不安。果然在刘备和袁术交战的时候吕布便起兵占据了徐州而收留吕布的刘备一度沦为了丧家之犬。


初七


谁跟你说罗贯中丑化吕布了?如果没有《三国演义》,吕布这个“三国第一猛将”的名号就让给了张飞;再如果没有《三国志平话》,那就干脆没有“三国第一猛将”这一名号了。

《三国演义》里的吕布是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还不仅仅是虎牢关下战三英,更有濮阳城外力敌许褚、典韦、夏侯惇、夏侯渊、李典、乐进六将的战绩。这是什么概念?许褚、典韦已经相当于关羽、张飞了,夏侯惇、夏侯渊、乐进在《三国演义》中是仅次于一流虎将的猛将,还要再加上个李典。如果关羽等人是虎将,吕布就是超虎将,四下空空的级别。

而在《三国志平话》中呢?吕布与张飞单挑,六十回合就被打得掩面而逃、闭关不出了。可以说,正是因为罗贯中对吕布的美化,吕布才能成为三国文化中的“东方不败”。还有一例:吕布曾经败给了李进,《三国演义》里也没有说。罗贯中对吕布,可以说很偏爱了。反派也是角,有戏份就是爱。


隐语


如果说对其他人是丑化,或者美化,神化,而对于吕布,那真的是演义和正史差不多了。吕布就是那样的人。

我们来看看正史中的吕布究竟做了哪些事?

【刺史丁原为骑都尉,屯河内,以布为主簿,大见亲待。灵帝崩,原将兵诣洛阳。与何进谋诛诸黄门,拜执金吾。进败,董卓入京都,将为乱,欲杀原,并其兵众。卓以布见信于原,诱布令杀原。】

丁原对吕布是大为亲待,也就是将吕布当做儿子来看待,而在丁原与董卓对立的时候,被董卓拉拢,就杀了丁原。

【布斩原首诣卓,卓以布为骑都尉,甚爱信之,誓为父子。】 

【时允与仆射士孙瑞密谋诛卓,是以告布使为内应。布曰:"奈如父子何!"允曰:"君自姓吕,本非骨肉。今忧死不暇,何谓父子?"布遂许之,手刃刺卓。】

吕布与董卓誓为父子,那结果呢,还是被王允给拉拢,又手刃刺董卓,三姓家奴的说法正是这样来的。

【布自以杀卓为术报雠,欲以德之。术恶其反覆,拒而不受。】

董卓之前把袁家人都灭了,吕布认为自己杀董卓是为袁术报了仇,就想去投奔袁术,可是袁术却厌恶其反复无常,拒绝接受。

【北诣袁绍,绍与布击张燕于常山。而求益兵众,将士钞掠,绍患忌之。布觉其意,从绍求去。绍恐还为己害,遣壮士夜掩杀布,不获。事露,布走河内】

吕布跑到袁绍那边,袁绍那边到是接纳了吕布,但吕布一方面想扩大自己的兵力,另一方面纵容将士抢掠,就对吕布不满,吕布感觉到了就离开了,袁绍还派人去刺杀吕布。

【布东奔刘备。备东击术,布袭取下邳,备还归布。布遣备屯小沛。】

英雄记曰:布见备,甚敬之,谓备曰:"我与卿同边地人也。布见关东起兵,欲诛董卓。布杀卓东出,关东诸将无安布者,皆欲杀布耳。"请备于帐中坐妇床上,令妇向拜,酌酒饮食,名备为弟。备见布语言无常,外然之而内不说。】

吕布投奔了刘备,是乘刘备与袁术战斗的时候,袭取了下邳城。

【魏氏春秋曰:陈宫谓布曰:"曹公远来,势不能久。若将军以步骑出屯,为势於外,宫将馀众闭守於内,若向将军,宫引兵而攻其背,若来攻城,将军为救於外。不过旬日,军食必尽,击之可破。"布然之。布妻曰:"昔曹氏待公台如赤子,犹舍而来。今将军厚公台不过於曹公,而欲委全城,捐妻子,孤军远出,若一旦有变,妾岂得为将军妻哉!"布乃止。】

不听陈宫的劝谏,只听自己老婆的。

【布虽骁猛,然无谋而多猜忌,不能制御其党,但信诸将。诸将各异意自疑,故每战多败。太祖堑围之三月,上下离心,其将侯成、宋宪、魏续缚陈宫,将其众降。】

【英雄记曰:布谓太祖曰:"布待诸将厚也,诸将临急皆叛布耳。"太祖曰:"卿背妻,爱诸将妇,何以为厚?"布默然。】

所以最后搞了个众叛亲离。

【布与其麾下登白门楼。兵围急,乃下降。遂生缚布,布曰:"缚太急,小缓之。"太祖曰:"缚虎不得不急也。"布请曰:"明公所患不过於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忧。明公将步,令布将骑,则天下不足定也。"太祖有疑色。刘备进曰:"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及董太师乎!"太祖颔之。布因指备曰:"是儿最叵信者。"】

还想投降曹操为曹操卖命,曹操问刘备,刘备就说可以想想吕布怎么对丁原和董卓的,要知道曹操是很少这样杀降的,当然像陈宫这种死不投降的不算。

综上所述,吕布的反复无耻真是令人发指到了极点,所以各路诸侯都极其的厌恶,所以落到了一个身败名裂的下场。就像陈寿那样评价:【吕布有虓虎之勇,而无英奇之略,轻狡反覆,唯利是视。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灭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