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理財方式千萬不能碰?

鄧毅君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知道理財的重要性,“你不理財、財不理你”這個觀念被大眾所認可,錢只是單純的放銀行,利息跑不贏通脹,所以大家都在開始尋找理財的渠道,常見的有銀行結構性存款、基金、股票、黃金、保險、房產等等

順應這種社會上大眾理財的需求,一些新的理財項目,以各種各樣的形式出現,2018年應該是比較浮躁的一年吧,好多人懷揣致富的夢想,把血汗錢投入到各種承諾高收益的平臺、項目上,結果呢? 你看中它的高收益、它看中你的本金,多少人最後血本無歸,我在與客戶的交流中,發現好多人都在以下幾種投資中,吃了大虧

承諾高收益 20%-30%,甚至更高

有一個好像叫“老媽樂”的平臺,在城區有門店,只要存錢多少。分幾個檔,就可以給多少積分,積分是可以兌換店裡的商品的,飲水機、被套、箱子,什麼都有,本金每天結息,一個月提現一次,最初一批進去的大媽大爺,真是把本金都很快的拿回來了的,於是分享身邊的親朋都把錢投進去,最後的結果,不用猜都知道,某一天,店關門了,找不到人了,錢也就沒了,典型的騙局

資金盤、拆分盤

也是承諾很高的收益,一個分享一個,結果很多人投了大量的資金進去,這些資金盤一般都是國外的,說沒就沒了,追都沒有辦法追,也無法報案,我的一個前同事,在追逐利益的驅使下,把媽媽的養老金都拿出來投進去,希望能快速暴富,結果是加速了貧困的速度,只有認栽了


炒幣

今年的比特幣漲得比較好,帶動幣圈一波行情,個人認為,這些虛擬貨幣完全是炒作出來的,高收益會伴隨高風險,慎入

區塊鏈

區塊鏈應該是非常有發展前景的,現在打著區塊鏈旗號的投資項目很多,因為不懂,雖然項目是說投入幾萬塊錢就行了,可以對接什麼實體、可以做交易代幣、可以怎樣怎樣,相信真的做區塊鏈的也許是一個可以投資的渠道,因為不懂,容易進入打著區塊鏈旗號的騙局中,這個部分我是上了當的,投了一點錢希望能賺錢,結果也是交易平臺突然關閉,錢也拿不出來了,推薦做區塊鏈的那個朋友也從此消失,微信不回電話不接,高收益沒有看見,錢又打水漂了,買個教訓

其他

今年5月,有朋友在給我推薦現貨交易,在網上查詢了一下這家公司,還是真實存在的,只是它的盈利模式,不知道能支撐多久;

總之,只要承諾的收益很高的渠道,就不要盲進;只要不懂的行業和項目,一定慎入;沒有那麼多天上掉餡餅的事,多數的情況是,錢沒有賺到,還把本金搭進去了


木木愛理財


在當今社會,理財成了所有人和所有家庭都離不開的話題,你不理財,財不理你,成了當前人們的口頭禪,可是現實生活中,卻有存在著大量的理財陷阱,哪些理財方式是絕對不能碰的呢?

第一,區塊鏈,區塊鏈作為互聯網的一種新技術,本身並沒有問題,問題是許多理財投資者是打著區塊鏈的旗號的騙局,而在我國數字貨幣的炒作都是為了騙錢的。

第二,P2P,互聯網金融本來是一件好事,可是到了我國就成了金融騙局,所有的P2P都是編個假項目圈錢跑路。很多國企、上市公司背景的P2P網貸公司也相繼出事,無數投資者的血汗錢打了水漂。

第三, 原始股,所有的原始股都是騙人的。願始股是不能對公眾銷售的,私自發行原始股是非法的。創始公司的股權融資都是針對金融機構,例如,風險投資基金或者私募股權基金,是不會針對個人的,個人根本沒有對項目的判斷能力,更何況社會的所謂原始股騙局,項目都是假的,或是說是用了某個知名的企業的名義來騙錢,實際所謂的原始股與某個知名的企業沒有關係。

第四,海景房,我國的海景房基本都是為了騙錢的,所謂投資海景房,最後都是血本無歸。

第五,面向社會的私募基金,私募基金是面向合格投資者私下募集的,是不允許面向社會公眾的,面向社會公眾的私募基金都是騙局。

第六,各種理財名義的非法集資,現在社會各種名目繁多的理財,其實都是非法集資者編制的謊言。

理財是需要理財,但是需要到正規合法的金融機構去,一次理財被騙,終身的財富就會賠光。

您的企業遇到任何難題都可以加盟皓脈投融資聯盟圈諮詢。筆者在頭條專欄《未來的暴利產業與模式》及《最賺錢的方法和行業》已推出。

如果您認同我的觀點,請加我的關注並點贊。如果您的企業遇到,資金,市場,品牌,利潤低,投資,資本運作,產業升級,資本運作等難題,歡迎從我的首頁導航條中點擊加入我的“圈子”提出,謝謝您們的支持。


金融學家宏皓教授


總結一些關於理財方面的陷阱,大概有這幾個方面:

第一,過高利息的理財不能碰。

多少利息是過高呢?

有幾個判斷標準:

一個是根據個人的本金和資金使用期限,結合一般銀行的理財收益率,進行判斷。

比如說一年期的10萬元理財,大多銀行給出的收益率是3.5-5%,那麼超過5%以上就要引起警覺了,達到8%以上就屬於危險的投資了。

二是根據投資的風險程度進行判斷。一般來說投資於股票、期權、期貨的槓桿率較高,收益高風險也大,但收益再高,也是有上限的,因為正常的理財是要有風險控制的,不可能為了追求高收益而放棄風險考慮。高風險投資同樣也是8-10%是警戒區,超過10%就是風險區。

第二,非正規渠道的理財不能碰。

非正規渠道就是指民間借貸、P2P、非法集資等,沒有正規的第三方投資平臺、沒有正規的第三方投資擔保平臺,沒有正規的投資資質的平臺。這類平臺的投資往往風險大、投資對象屬於較為次級的借款人,信用度更低,很難保證資金的安全。有的平臺本身就不合規,有攬儲跑路的嫌疑。

第三,有貸款性質的理財不能碰。

貸款性質的理財不太好區分,往往包裝得很善良,但是實質上就是網貸、套路貸,先是從理財者手中獲取資金,再以高利貸形式借給貸款者,很多貸款者並不自知。這種理財具有很大的誘惑和欺騙性,不容易辨識。

第四,有所謂高人指導的理財不能碰。

所謂薦股高人、期貨高人、理財達人。。。都是偽科學人種。有高人指導這種好事是不可能存在的,包括所謂高人有內幕、是內行、懂投資,這麼厲害的人何必去找你這種閒散資金,不是騙子也離騙子不遠了。



(家族財富密碼:金鐮刀)


家族財富密碼


我國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收入增加,有很多人有閒錢研究起了理財,存銀行越存越不值錢,很多金融機構就抓到這一天研究起了五花八門的理財產品!有合法的理財的有不合法理財的,搞的大家都分不清哪些是合法哪些是不合法的理財!

哪些理財方式千萬不能碰?以下幾點理財方式不能碰:

不合法的理財方式千萬不能碰,有些金融機構或者個人抓到法律空隙,研究了一些理財產品出來,為了就是騙取理財的本金,利用高利息非法集資,最終不但沒有利息反而把本金都沒了;類似龐氏騙局、外匯詐騙、假理財案、非法集資案等一系列的理財方式都是不合法,屬於騙人的,總之不合法的理財方式千萬不能碰;

理財產品各自有不同的風格,風險分為高風險、中高風險、中風險、中低風險、低風險等之類的產品;同理每個人所承受的風險程度也不同,根據自己的風險程度能力來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財方式,所以合適自己的理財方式才是最好的理財,不適合自己的理財方式千萬別碰;

舉個例子:張三是一個穩健型的投資者,手中有100萬現金想要理財,假如他去購買高風險高收益的股票、期貨等理財產品,這樣肯定不適合他,千萬別碰這些理財產品;只能建議購買一些貨幣基金,保本理財產品,銀行存款等低風險的理財,所以不適合自己的理財方式千萬別碰;

還有一種就是高利息陷阱的理財方式不能碰,有些理財產品就是抓住投資者的貪婪,盲目的去投資一些高利率的產品,最為典型的就是P2P理財,高利息最終連本金都沒有了;根據國家規定正規而合法的理財產品年利率都在6%以內,超過6%以上的理財產品千萬別碰,98%以上的都是騙局。

總之現在的理財產品都是真真假假,要認真瞭解想要的理財產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理財方式;永遠要記住風險與收益成正比例的,收益越高風險也會越大,你想要他的錢,他想要你的命,謹慎、謹慎、再謹慎。


老金財經


教你一個小方法識別理財裡的最大騙局:那就是看收益回報率!

關於投資回報率這個問題,其實很容易分辨出你的理財到底是有風險,無風險,還是騙局!

(1)國債回報率4%,銀行固定收益理財也這水平。

(2)打理社保基金的就是隻能賺不能虧的高手,長期年化是8%。

(3)社會各行業平均回報率8%,這也是現金流折現模型中經常使用8%來折現的原因。

(4)公募基金經理長期年化超過15%的只有10人,年化超過10%的有60人。

(5)公募基金經理長期年化收益超過20%只有1人他4年年化21%。

(6)巴菲特年化22%即60年回報15萬倍,78年544萬倍。所以重要的是早做、穩賺、活久。

我的觀點:

也就是說,普遍在4%-6%左右的理財產品基本都是低風險或者無風險的;

而在8%-12%左右的理財產品都是高風險,並且很容易損失你本金的;

對於那些保證你15%以上的理財,基本都是騙局;

試想一下一個職業基金經理人的年化收益才15%左右,巴菲特的年化才22%左右,哪個理財能夠保證比他們更穩定,更厲害,更持久?如果有,那基本都是坑!

所以,對於4%-6%的理財,你可以嘗試;

對於8%-12%的理財,你可以冒險;

對於15%以上的理財,不要相信!因為能夠獲得15%以上收益的基本只有靠自己投資而來的,絕對不能靠著別人獲得,這樣的風險是非常大的!基本都是“你盯著別人低利息,而別人看重的是你的本金!”

⭐點贊關注我⭐帶你瞭解更多財經和投資背後的真正邏輯。謝謝您的支持,一家之言,歡迎批評指正。

琅琊榜首張大仙


從經濟學角度講,錢用來投資才會產生收益。假如有一萬元錢,放在家裡的抽屜裡,放上一萬年,除了長蟲和長毛,絕對不會長出任何收益。所以平時要去投資,才能有收益。但是現在的理財方式五花八門,比如炒股、期貨、黃金、P2P、現貨、數字貨幣,收藏品等等。那麼,哪些理財是騙局,千萬不能碰呢?



①資金盤。資金盤從名字上也不難看出就是完全是資金的盤子,盤子中沒有任何實物,而且是完全沒有實物。事實上,這是一場以騙錢為目的的騙局。這也是常說的“高回報”“高利率”“小平臺”“傳銷式”“非法”理財產品。資金盤千萬不能碰,眾多“爆雷”的理財產品90%以上都是這種情況。


②P2P。這個應該不用多說了吧,暴雷新聞大家應該都有耳聞。


③不適合自己的理財方式不要碰。比如你是一個理財小白,沒有任何的投資經驗,那麼權益類投資和投機性投資就堅決不要碰,權益類投資像股票、外匯、期貨這些需要專業知識才有可能獲利,投機性的投資,像收藏品、玉石之類的要求就更高,不精通的話錢投進去可能石沉大海,血本無歸。


④收益虛高的理財產品。現任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黨委書記,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副行長郭樹清在2018陸家嘴論壇中表示:“在打擊非法集資過程中,努力通過多種方式讓人民群眾認識到,高收益意味著高風險,收益率超過6%的就要打問號,超過8%的就很危險,10%以上就要準備損失全部本金。一旦發現承諾高回報的理財產品和投資公司,就要相互提醒、積極舉報,讓各種金融詐騙和不斷變異的龐氏騙局無所遁形。”


那麼投資人面對這些不能碰的理財產品應該怎麼辦呢?最好的規避方法就是:遠離。在親戚、朋友的介紹下也不要“死要面子”,因為那樣可能“談感情,傷錢”,婉拒更為合適。可以多方檢索、諮詢,相關信息全部瞭解清楚以後再做判斷、投資也不遲。



招商銀行App


理財方式有很多種,其中以高息引誘的是不能碰的,還有一些心理承受能力低的最好不要碰風險較大的理財,尤其是帶槓桿的。

一,高息

年利率5%左右的理財產品是比較高的了,超過這個利率的就要考慮下是不是騙子,如果穩定達到10%利息的那基本上就是騙子了。

今年來P2P暴雷現象比較多,小平臺以高息引誘,這種理財方式儘量避開。

還有就是民間的高利貸性質的私人借款,這種的風險也很大,本金能不能拿回來都是很大的問題,不能參與的理財方式之一。

二,風險較大的理財

理財方式有穩健性和風險型的,銀行存款、貨幣基金、國債類屬於穩健型;股票期貨、期權類屬於風險型。

不同的理財方式對應的人群不同,沒有心理承受能力的千萬不要碰風險大的理財,比如股票,這個一天的漲跌幅度10%,沒有一定經驗很難在裡面賺錢,沒有一定經濟基礎和心理承受能力的不要碰,會對自己的生活產生負面影響。

總結

現在的理財方式五花八門,炒幣、炒鞋是比較新興的理財方式,這個的風險更大,不合適大眾,只有一些偏激的人群才能玩。不要羨慕網上炒作賺大錢的人,有多少人虧錢是沒有報道出來的?

不適合自己的理財方式千萬不要碰,心理承受能力就那麼多,一天只賺200塊工資的,要做幾千塊一天漲跌的是不太合適的,要從自身的經濟條件考量。高息的都是套路,不可參與的理財方式。


靈和睿


有很多人因為這些理財方式傾家蕩產!

大家在投資前應該要清楚,不管什麼理財方式都是有風險的,只是風險的高低不同罷了。

那麼,有哪些投資方式是老百姓千萬不要碰的呢?

一、p2p

p2p在鼎盛的時候,是10%起步的,很多產品收益能達15%-18%,但是自2018年以來,多種p2p理財爆雷不斷,單在2018年就有1332家出問題,有149家立案調查了。



二、民間借貸

民間借貸也就是高利貸,通過朋友介紹把錢借給信任的老總,一般沒有任何抵押物,收益在10%-15%之間,一旦發生問題,老總直接跑路就會有找不到人的問題出現,你和你朋友都會吃虧。

三、股票

2018年股市特別糟糕,誰也沒想到連騰訊、阿里巴巴、蘋果,小米等股票都重創了。隔一段時間打開股市信息,都是一片綠油油的數據映入眼前。

四、期貨

期貨有股指期貨、黃金期貨、白銀期貨等等,普通散戶入內,幾乎沒賺到錢的,象哥有朋友就在上海期貨交易所交易了兩年,投入5萬虧到了5000。

五、天使投資

沒事別想不開做天使投資了,因為辨別風險能力弱的話的很容易吃虧,特別是現在的公司盈利低,大量的燒錢,有限責任公司燒完錢後直接可以申請倒閉,不需償還任何債務。相當於你投個幾十萬直接打水漂……

郭樹清在陸家嘴論壇上曾經說過,收益率超過6%的就要打問號,超過8%的就很危險,10%以上就要準備損失全部本金。

以上大家千萬不要碰,如果想要理財時,象哥認為你應先保住自己70%的財產再去考慮其它的投資。

對此你如何看待? 關注識象財經,與你聊聊泛財經知識~


識象財經


只要是正規的理財方式,絕對沒有千萬不能碰的理由。

現實生活中人們的理財知識很少,因此理財渠道也狹窄的很。

絕大多數人都選擇安全性極高的存款、國債、銀行理財產品,在經濟穩定的情況下,這些理投資理財產品出現風險的概率幾乎為0。

實際上,現在越來越多的非保本理財產品,基金項目越來越多的湧入到人們的視野中。

2018年末,全國共有32萬億銀行理財產品,非保本理財產品約佔79%。

2018年末發行公募基金的管理公司有131家基金,5060只管理規模,13.01萬億元。

實際上,像股票型基金2018年的平均虧損達到了25%,2019年又基本漲了回來,浮動性比較大。像一些債券型基金,平均收益率仍然能在4%以上,越來越受大家歡迎。貨幣基金規模最龐大,約佔基金規模的62%。


另外,還有信託產品、私募理財產品、私募基金,都得向擁有300萬元金融淨資產的合格投資人發售才可以。收益能達到8%~10%,當然風險也很高。可是有錢人虧掉100萬還是有錢人,我們10萬元虧掉3萬元,真的就影響生活了。一般建議高風險的產品中低收入者還是不要碰的好。

除此之外,一些高收益的理財產品還有如雷貫耳的P2P、民間借貸等等。在接觸這些高收益產品的,一定要提高警惕避免進入龐氏陷阱。一些傳銷或者龐氏騙局,在初期的時候入局還可以出來,但是時間長了,規模大了,肯定要虧得一塌糊塗。

所以,風險意識才是理財的最根本意識,個人一定要加強警惕。否則,還是去銀行存款吧。


暖心人社


我想先聲明一下:沒有不能碰的理財方式,關鍵是看你在裡面投了多少錢!如果你有100萬元,打算拿出5萬元來搏一下,覺得虧了也無所謂,就當捐款了,那任何投資方式都可以嘗試!但如果你想拿出50萬元用於投資,那就要謹慎了。

首先,非法的千萬不能碰!

1、傳銷:害人害己害家人,國家嚴厲打擊的對象。千萬不要碰,被限制人身自由一定要先想辦法跑出來!

2、非法集資:政府不查你,你就是合法的;政府想查你,你就是非法的。但是政府什麼時候查到你頭上誰知道呢?非法集資那麼多,得一家一家查啊!

3、民間借貸:說跑路就跑路,不要總聽別人說的那麼好,跑了你去哪裡找?

4、非法私募基金:打著正規私募基金的旗號欺騙那些不懂的人。私募基金300萬起投,分成5萬一份優惠給你,你也信?

5、非法期貨:非法期貨玩的都是虛假交易盤,想讓你漲你就漲,想讓你虧你就虧,全憑後臺人為操作,這怎麼可能賺到錢?

6、虛擬貨幣:別說比特幣賺多少多少,反正中國不承認。更不要說那些打著區塊鏈的口號,做著真傳銷買賣的各種虛擬貨幣了。反正能遠離就遠離!

其次,自己不懂得最好不要碰!

1、P2P:P2P跑路的不要太多,國家雖然在不斷加強監控力度,但是防不勝防。不懂得還是少碰!

2、股票:散戶們扯呼吧!韭菜當了這麼久還等著收割嗎?當然,專業人士當我沒說!

3、基金:如果自己不懂基金還是不要碰,或者找個好點兒的基金經理幫你指點一下!

4、原始股:原始股的騙局太多,你要是專業人士這一定是個不錯的投資方式,但對於不懂的人來說,小心被人騙了都不知道怎麼被騙的!

最後,說一下終極原則——高收益高風險,這句話永遠沒錯!當別人承諾給你20%、30%的收益時,請您想想除了搶銀行,哪個行業能創造出這麼高的收益,更何況他要盈利就需要創造比30%還要高的收益!

我是保險解密局,有專業破解保險迷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