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农村办酒席喜欢在家里办?酒店不是更方便吗?

小杨普识


我就是个农村人,如果你要问我对农村什么东西印象最深刻的话,农村酒席可以算一个。为什么我们办酒席喜欢在家里办而不是在酒店,我来说说我的理解吧。

我哥哥结婚就是在家里办的酒席。

我们这边农村有一个习俗就是男孩子结婚如果是农村的话是必须回家办酒的,不然村里人会看不起你的。反正大概意思就是,娶老婆娶进来了,一定要在列祖列宗面前亮个像,给大家乡里人亲戚认个脸。不然以后走在路上都不认识。

第二,在家里办酒热闹,一般我们办酒席大多都是选在正月份或者是年底,年底的时候很多外出打工的人大多会回乡过年,或者是正月元宵之前,在这个时间段基本上大家都会在乡里。所以办酒席会很热闹,自古就有办酒席就是要热热闹闹人多才好,这样别人也会觉得你家气旺,而且刚好可以联系下朋友,大家也可以趁这个机会聚一下。那如果是在酒店的话,大家基本吃完中午饭之后就走了,冷冷清清的,没感觉。

第三,在家里办酒席的话会比在酒店相对便宜。我们赚钱比较艰难,而且也节俭习惯了。如果是在酒店办酒席的话,按现在来说一桌最便宜都要1000多。然后亲戚又多随随便便都有10几桌。所以当然是选择在家里办啦。不仅氛围热闹,加深邻里感情,还可以节省一笔开销,何乐而不为呢。


李白说故事


为什么农村办酒席喜欢在家里办?酒店不是更方便吗?我身边的朋友有的在酒店办,有的是在农村办酒席,有的也是办两场,一场农村,一场酒店。我来说说我的看法吧。



第一个在农村办酒席就是省钱。要知道在酒店办酒席还是蛮贵的,特别是一些大城市,自然不用说了。像我去参加的一些在酒店办的酒席,一般是1200一桌,如果是50桌,那就是6万块钱了,其中婚庆算5000,还有各种喜糖、酒水等等,那最少也要10万块钱了。在老家办酒席,一般一桌五六百块钱(有的地方八百左右),这样算下来就省下了不少钱。对于农村人来说,赚钱不容易,一下子拿10万块钱,我觉得是蛮多的。



第二个就是在农村办酒席很热闹。所用的食材都是亲朋好友一起帮忙的,其实大家都是礼尚往来了。农村酒席一般3天,第一天准备各种吃的,第二天是真正的婚礼,第三天则是回请一些过来帮忙的人一起吃饭聊天了。农村办酒席真的很热闹,而酒店的,几乎都是吃饱就走了,也少聊天。



第三个就是方便亲戚去参加。在老家办酒席,一般都是亲戚多,说实话朋友还是比较少了。像我一个朋友办酒席,光是家里人都是五六十桌了,如果全部都叫去城里喝喜酒,那很不方便。接送、吃住等等都需要操心,如果家里近城里,晚上还可以包车回去,但如果远的,晚上回去也不方便,而且大家又不是住同一个地方,也麻烦,如果不送回去,那光酒店钱就很多了。

这是我想到的这三点了,其实我也喜欢参加农村酒席,和酒店的感觉不一样。


壮乡小美


对农村人在家里办酒席,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第一,乡下场地比较大,在乡下有很大的场地,有的人家独门独院,院子很大,一个大院子就能摆下十几桌,如果人多的话,就借用邻居家的院子即可。

第二,乡下摆酒席比较实惠,所用到的食材,农村人会自己去采购,然后再请专业的厨师来烧。而在乡下大灶上烧出来的食物有浓郁的乡下风味儿,烧出来的菜分量足,口味好,深受农村人的喜欢。乡下办酒席,在我们上海的话会连办三天,第一天是自己家里的主要亲戚,第二天才是正日,第三天收尾。三天办下来的消费用有点多的。但是如果去饭店办的话,只能办一天吃两顿,价格还比在乡下办贵。所以有场地的话,宁愿在乡下办了。

第三,在农村摆酒席,热闹的氛围更加强烈。一家人摆酒席,亲戚朋友邻居都来帮忙,有的帮你去借凳子,借桌子,借椅子,有的帮你打扫院子里的卫生,有的帮你去采购食材。一大群人说说笑笑的,边干边聊,别提有多高兴,别提有多热闹。耳边不时传来,大家的欢笑声,鼻子里不时的闻到灶台食物的芳香,让劳碌了一天的人食欲大增。

第四,乡下办酒席也是全村人聚在一起的难得日子,所以大家特别的高兴。平时村里人家都各忙各的,到了有哪一家要办酒席了,才能聚在一起。想想那时候的场面多么的热闹,气氛多么的浓郁而这份氛围,有可能只存在于你的记忆里,在你小时候出现过,因为现在的乡下越来越少了。





林点武



记得小时候农村谁家有喜事了,一般都是在自己家办酒席,现砌的灶台,杀猪宰羊,鸡鸭鱼肉,瓜果蔬菜,亲朋好友,邻里街坊都来帮忙,一大群人井然有序,各有分工,有说有笑,好不热闹,通常忙活好几天,一场喜事才算结束。而现在呢,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各奔东西,有喜事了也是在酒店里定好桌,约定好日子一吃一喝完事,确实简洁,但完全缺失了当初的那种氛围。

农村人喜欢热闹,在自己家办喜事,可以把亲朋好友都聚集在一起,来的人越多,说明这家人人缘好,到处都是朋友,显得有面子。而人们也可以趁此机会聚在一起,有说有笑,加深情感。办喜事图的就是一热闹,在酒店一般一天就完事,但在家至少得三四天,这样就给了他们更多热闹的时间,所以很多人都会选择在家办酒席,图的就是一热闹。



在家办酒席,实惠。农村人饭量大,如果在酒店办,酒店一般都是菜品精而量少,好多人吃不饱,而在家办酒席,每盆菜都是装的满满的,生怕你吃不饱,而且一般主家准备的都多,即使多去几个人也不会面临没饭吃的尴尬,但在酒店一般都是提前定好的,再添位置估计会很麻烦,毕竟到场人数谁也不好把控。


农村办喜事,有的地方礼节多,在酒店感觉有点放不开,农村人去酒店大多还是有些拘谨,没有在家那么随便自如。所以,在家办酒席,要比在酒店办给人的感觉轻松。

总而言之,淳朴的农村人看着的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在家办酒席也是最好的选择,并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自家办酒席并不比酒店差多少。遗憾的是现在这种场面已经很少见了,自己内心其实还是很怀念在家办酒席的那种氛围。


泪無痕


想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因为地域原因,娘家那边宴请都是在自己家里,总结了一下几个点,主要有这几个关键因素;

第一;风俗习惯问题,我们那边,所有的红白喜事的宴请,不是一顿,而是三天,头一天晚上一顿,第二天早上一顿,第二天中午一顿,第三天晚上一顿,头一天,是半席,大体就是稍微远点的亲戚回过来,住在家里的,需要款待,一般同村随礼的也都会收到邀请陪客人什么的,加上本家帮忙的人,一闹腾就四五桌,索性,所有随礼的头一天单独设个席面,比第二天正餐的略微简单一些,如果都去酒店不现实。第二天早上大体吃一些,不提了,中午是是正席,第三天晚上,是答谢宴答谢所有帮忙的家人和邻居。

第二,交通,老家最近的酒店都在五公里之外,而且都是那种快餐的小吃部居多,一般稍微大一点的酒店就要去好几十里外的县城里,来回路上耽搁时间不说,交通也非常不方便,所以这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第三,场地,老家都是自己盖的房基地,屋子宽敞,房屋多,院子里大,农村的关系不如城里的多,大多都是附近的邻居和亲戚,基本上一顿开席有个七八桌人就够了,而且放这些桌,空间肯定没问题,也很方便。

第三,关系,一般这种公事,亲戚和本家的都会提前帮忙打下手,这样一是增加了亲人之间的互动,增添了感情,再就是让外人看着,这家族的人团结,不能轻易招惹的景象。

第四,费用,农村随礼不和城市一样,动不动就成千上万的,农村来说一千的都是特别亲近的家人,本村邻居一般都是一百块钱,有的不吃饭的还有随50的,如果去饭店的话,加上来回租车费用,酒席费用,根本合不出来成本,还不如在家里省钱,实惠,剩下的菜,好一些的,还可以吃几天天。

所以说,农村办酒席还是在家比较实惠,去酒店的话,相对并不是很方便。


一笔伊人


在农村办不是为了省钱,虽然麻烦。但是真真切切感受到了这个喜宴的气氛,邻里三亲六戚都来帮忙,这期间喜乐融融的气氛在酒店是感受不到的,况且农村大厨弄的菜口味应该比酒店的要好吧,去酒店农村人去一趟城也麻烦。还要包车,都是随便吃几口就要张罗着打包菜回去了。在农村办,一要提前三天就要准备了,起灶,借桌椅,买食材等等。一步步有序的进行着,大家心里都高兴。而且这些事都是交给别人做的,主人方就是在家里坐镇着,哪里缺什么给钱人去买什么。帮做事的也是尽心尽力,没有怨言。在农村一般都吃三餐,头一晚一餐,日子正餐,还有拜堂朝一餐。大吃大喝的,酒肉管够,客人有什么需求就去满足,不会说没有。你想吃到几点喝到几点都没问题。没人赶你。你喝得越爽主人就越高兴,没酒去买酒,没菜就上菜。在酒店你哪能这样,没开饭之前,各路亲戚坐在一起三三两两拉拉家常,小孩子追逐打闹,热闹非凡。一般都有几台都要喝到深夜的,朋友同学还有煮菜的。所以才农村办不比酒店更有气氛,并不是说为了省钱,况且农村的菜品样式分量都要比酒店好。这是实打实的味道


irgyd2020


我本身是贵州省三都县交梨乡农村(苗族)人,我给大家说说那边农村不去酒店办酒的原因

1、村里有一家喜事基本全村的人都去帮忙,加上办酒就杀猪就8头左右有些还多。

2、亲戚送礼都是自家烤的酒、大米、等等,加上送现金。

3、光是办酒就办3-4天很多朋友亲戚才来完整,

4、当天女方过门到男方家时候,父母没有去,第二天男方邀请亲家和他家族亲戚人都去看看女孩子家在哪里和认识这门新的亲戚人。

5、既然有这么重要客人来那难免搞点活动热闹跳芦笙舞、对山歌等等。

6、所以都有这些风俗加上去到县城远,人员也有限制这样不太好。

7、我本人有拍过家乡婚事视频,现做头条号名为:苗乡华视,专注苗族民族风情乡村原生态短视频,想观看的点击关注每天有精彩视频分享。

8、欢迎下方评论中留言自己你不同的建议和观点。


苗乡华视


我是农村的,我们村里结婚,建新居都在村里办。当然也有些人在城里工作久了在城里买房,基本就在城里酒店办,我们首先来说村里办酒席的优点:重点在两个字,热闹,喜事嘛,就要喜庆,热闹,把婚房,新房装饰得漂漂亮亮,然后请所有的乡里乡村,亲戚好友全部来家里庆祝,共享欢乐。

在农村办酒席的地方宽敞,街坊邻居多,村里的人都来帮忙,可以热闹一整天,有时结婚还两三天呢,在酒店摆宴最多几个小时就完事了,其次,这不是在农村摆省不省的问题。重要的是在农村非常的热闹,在家里摆酒席是一种风俗习惯,每次村里谁家有喜事要摆酒席,整个村子的人都会来帮忙,这样欢天喜地的什么活动都有。

因为在我们农村,乡里,邻居之间基本都是认识的,再加上农村人的亲戚对象,归属感非常的高,所以农村结婚一般人都非常的多来帮忙,排场也很大,还请了一些打鼓队,乐队,唱苗歌的,简直热闹非凡。

吃完饭,亲朋好友,大伙可以聚在一起叙旧,聊家常,因为有些人有很多年也没见几回了,趁这次可以聚会可以聊上许久。

而城里在酒店办酒席,很多人都是匆匆过来,匆匆回去,吃完饭也就直接走了,想好好跟朋友聊聊都没有那空间。也没有那种办酒席的氛围,就不如在家里办那么热闹了。

虽然在酒店里办酒席比较方便,环境也会好一点,饭菜看起来也都很卫生,但经常能够听到别人吐槽说,很多酒店里的饭菜还不如村里的酒席呢,也确实是这样,很多人都吃不惯酒店里的饭菜,价格贵不说,饭菜还很少,基本上你一口我一口就吃完了,有很多人对酒店饭菜还不满意。

现在农村办酒席也是找很会做菜的大厨来帮忙的,菜类也很多,吃起来也特别的地道。

虽然在农村办酒席显得很麻烦,要自己洗菜切菜烧火什么,一切都要自己动手。酒店拿钱给别人,自己什么都不要搞,直接吃现成的就好。但是,在农村显得特别的热闹,所以有些大部分农村人办酒席的话,不怕麻烦的话,或者说他的大部分亲戚亲朋好友都在农村的话,一般都会在农村办,在家里办。有些人年轻工作在城里久了,家里娶的媳妇或者是嫁的老公啊,都是城里的。所以他们也是在酒店里办的,因为他们的大部分亲朋好友都在城里。








我是清清姐


说一个最现实的问题,以前农村人也没有条件去酒店办婚礼,别说农村人,20世纪初城里人也没几个有能力去酒店办婚宴的,我们那里谁家孩子结婚,几乎全村子的人都要去随份子,我母亲说我们村子的份子几乎她都给过,我说我要去酒店办婚礼,我母亲说不在村子里办的话别说村子里的人不会去,就连亲戚都会有不去的,年轻的还可以,年纪大的根本不会去,还有一个就是在酒店办婚宴会浪费很多东西,有的剩菜什么的在家里可以归到一起,家里人接着吃,不能吃的就喂家里的各种牲畜了,鸡肉骨头喂狗,菜汤可以喂猪。

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在村子里办婚宴会让父母感到风光,也算是在跟村子里的人炫耀(儿子娶媳妇成家了),还有就是人情世故,以前随了那么多份礼,也借着儿子结婚的机会让别人再还回来~

不过现在农村办婚礼也不是自己买菜请厨师做了,以前都是自己计划好多少桌,然后村子里有专门接红白喜事的厨师等各种人来帮忙(真的免费,喜事给红包,白事送包烟就可以了),炒菜的,切菜的,端盘子的,做饭的等等,可以说这是一个神秘的组织,平时大家各自在家务农,一有了红白喜事东家就会去找大家来帮忙,大家也不会争,各司其职该做什么做什么…现在都是婚庆公司,什么都不用管,就找几个支客的人就行了,专门的后厨团队,菜品谈好价钱他们做,也有婚礼主持,也有歌手,根据价位不同可以定制不同风格的婚礼~跟在酒店比,我觉得现在在家里找婚庆公司更热闹,更实惠,更方便~


他狼叔


氛围吧,大喜的日子就应该是热热闹闹啊。

我们那边很多酒席现在都还是在家里办的,请一个专门承办酒席的大厨,然后在左邻右舍来帮忙。洗碗的洗碗、端盘子的端盘子、切菜的切菜,熬汤的熬汤,大家都各自负责一块儿。如果家里缺了什么东西,就上邻居家里背去。就好像一家的人酒席,全村人都会开始忙起来一样。

去年我邻居家妹妹结婚,我们家也出力了的,我们家出了两个大盆,我是作为送亲队伍的一员,我爸爸作为掌盘的,我爷爷是当迎客司(就是在门口迎接客人,并发送香烟的),我大爹在切菜。我爸和我大爹刚开始的时候去晚了,还被我邻居叔叔抱怨了一通,说早就叫你们了,结果还拖拖拉拉。但是这种抱怨是朋友间的日常。

那天来帮忙的人我几乎都认识,每次一去都可以看到大家在兴致勃勃地聊天。一句一句,热热闹闹。可以说这种热闹大概会持续3天左右,而且每一天都会持续到很晚。特别是到了结婚前一天和结婚当天,亲戚们很多都会到家里来坐着,即便还不是酒席时间,大家都还是会到,给这个家增加更多的人气。

女孩子似乎从家里走会更有感觉吧,家人看着孩子一步一步从家里走,从自己的房间走。曾经看着小女孩长大的人也都会看着,这个时候大家会给出诚挚的祝福的。

如果从酒店走可能就没有这种感觉了。而且大多数时候酒店也就只是吃一顿饭,吃了人都走了,人气也都不是留在自己家里。

其实还有一点,就是我们很多人都认为,城里面的菜好吃是好吃,但是却没有农村的地道,平时吃就算了,这种时候还是在家里吃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