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炳森與範笑歌隸書為何稱為正隸,與草隸有何區別?

藝國神殿


要說這個問題,需要先說一下什麼是“正隸”、什麼是“草隸”——



正隸,就是符合標準寫法的隸書;草隸,就是帶有草意筆法的隸書

隸書是從篆書經過隸變後演化而來的,分為古隸和今隸兩種形式。

古隸就是西漢時期期、乃至再以前些的秦末時期的隸書,那個時期的隸書還多帶有小篆的筆意,筆畫大多粗細一致,沒有多少變化,字形多呈長方形,沒有波磔;

今隸,主要是指東漢以後的隸書,也就是隸書的成熟形態,主要特徵是字形扁方,向左右兩極伸展,筆畫有了粗細變化,出現了波磔筆畫。而波磔,也就是長橫、撇畫等筆畫的“一波三折”的寫法是其最典型的代表筆畫。符合今隸這些筆畫特徵的隸書應該就是正隸的標準。

隸書在古隸和今隸這兩種形態之外,其實還有一種就能體存在,那就是“簡牘”體。這種簡牘體既存在於秦時,叫做“秦簡”,也存在於漢代,叫做“漢簡”,在小篆出現時就已經遊離在官方正式文書之外,其實不光在民間流行,在一些官方非正式的文書之中也已經大量使用,是一種官方默認、民間流行的書體,這種書體一直流行到漢末。這種簡牘體,就是草隸。


劉炳森隸書

劉炳森是我國當代著名的隸書大家,生前曾為中國主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其隸書端莊大方、渾厚飄逸,獨成一體,被世人稱為“劉體”。他的隸書還被收錄為電腦字體,是比較早進入電腦字體的書家之一。因此,他的書法被更加廣泛地傳播,對現代隸書的發展的傳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其實,劉炳森先生的隸書作品很多字帶有明顯的“草意”,很多 橫畫採用了連帶用筆,很靈動、也很舒展,從這個角度來看,他的隸書不全是“正隸”。


範笑歌隸書

範笑歌,如果不是看這個題目,還不知道此人,在百度上一查方知是當代著名的書畫家,被稱為“書法宗師”,一下子就感覺有些莫名其妙了。又看了一下他的書法作品,好像與那“宗師”之名有些不相稱了。如果與劉炳森先生放在一起,簡直不是一個重量級的。我與此人素不相識,不說也罷。


方圓居文化


範笑歌被稱為百體書王,是書法史上唯一的百體宗師,是獨創書風最多的天才書畫家。

隸書只是他的一部分書法而已,劉炳森的隸書能與書王並稱“劉筋範骨”,應該是劉的幸運。這並不是說劉範隸書哪個更好,而是說各有所長,這就像“顏筋柳骨”一樣。劉範隸書可以並稱,但其它書體方面,劉就無法與範相比了,百體書王的綜合能力太強。

劉範隸書之所以是正隸,就是因為他們都是法度森嚴的隸書,不是假借個性所書的潦草隸書。其實漢隸在最成熟時都是法度嚴謹的。

另外,劉範隸書的筆法有可學性,不像醜隸與草隸,筆法似是而非,可肥可瘦,可多可少。




藝國神殿


正隸是指規矩寫好隸書的。劉炳森是代表人物。張海是草書的代表人物



長沙趙萬冬書法館


劉先生和範先生的隸書都寫得很規範,是書法藝術的一種表現形式,可稱為正隸,草隸也是書法藝術的一種表現形式,正草之分,顧名思義,不過草隸是現代人的提法。


極速榜書郎


正隸的意思是符合標準寫法的隸書,劉炳森和範笑歌被稱為“劉筋範骨”如論用筆技巧,劉炳森隸書“用筋”,範笑歌用“骨”,這個確實沒啥問題。

當然,在隸書上能用筆肚的人和善用筆尖的人相比,水平還是高出不少的。

所以這並不等於“顏筋柳骨”。

中國近代隸書有四大家,劉炳森算其中一個,稱為“森隸”,這是一種水平的標誌,也是一種風格成熟的標誌。

至於範笑歌,當他的百體書家就好了,在書法水平上是不可與劉炳森相比的,即便是比對當代比較不錯的隸書書家,水平也差不少。

但是範笑歌的字,也是有用的,因為他的字形變換,筆法變換很豐富,這個在“字庫”書法中,是非常佔優勢的,因為印刷出來好看。(這並不是貶為印刷體,而事實如此)。

即便是啟功舒同這樣的書家,把他們的字放在字庫中,都是非常“弱”的,遠沒真跡來的震撼。

但是範笑歌的字在字庫中,屬於比較新穎的隸書,所以應該用量不低。

這也正說明,二者的書法價值是不同的。

千萬不要把“劉筋範骨”當成一個褒義詞,這個跟“顏筋柳骨”不一樣。

範笑歌還遠沒到這個水平,起碼靠“百體書家”這個稱號,也能知道他未必可以“自成一家”。

以前就說過,現在範笑歌水平如果還能更上一層樓,那肯定會自成一格,如果邁不出去,也就這樣了,他在專業領域的書法之路就止步了。

單看用筆變化的幅度,二人就相差太遠,切莫並稱。

.草隸,又稱隸草,是隸書的草率寫法,或將行草書的筆法融於隸書之中,流行於後漢至西晉間,特點是存隸意,但少頓挫,多圓轉連屬。但又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章草、今草。如清朝鄭文焯《草隸辯》中說:“草隸之制,蓋源於漢,而名自晉始。” [1] 近代出土的西北漢晉簡牘上常可看到這種書體。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起,書法求新求變,草隸風潮再起,流派紛呈,代表人物有崔學路、張海等。


看雨聽風來


所謂正隸,不過是漢碑主要碑帖傳承下來的,可以堂堂正正的刻碑用的書體,如劉柄森先生的隸書,而草隸,我認為是簡牘為主的,主要在社會生活中實用簡便,現在大量出土的竹簡可以印證這個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