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牌督辦56件、監督立案3140件、收集公益訴訟案件線索16.4萬件……最高檢公佈中國生態環境檢察工作情況

掛牌督辦56件、監督立案3140件、收集公益訴訟案件線索16.4萬件……最高檢公佈中國生態環境檢察工作情況

2月14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佈會。全媒體記者程丁 攝

2019年2月14日上午10時,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佈會。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張雪樵,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副部級專職委員、第一檢察廳廳長張志傑,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委員、第八檢察廳廳長鬍衛列和生態環境部法規與標準司司長別濤介紹中國生態環境檢察工作情況,並答記者問。

掛牌督辦56件、監督立案3140件、收集公益訴訟案件線索16.4萬件……最高檢公佈中國生態環境檢察工作情況

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張雪樵

張雪樵表示,中國生態環境檢察工作的發展,主要有幾個方面的特點:

一是堅持思想引領,服務保障大局。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著眼於美麗中國建設,作出了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等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

檢察機關作為國家法律監督機關,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和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依法推動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決議》,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和雙贏多贏共贏的監督理念,以理念變革推動新時代檢察工作創新發展,把生態環境檢察工作擺在更突出的位置來謀劃推進。

2018年以來,最高人民檢察院先後出臺了《關於充分發揮檢察職能為打好“三大攻堅戰”提供司法保障的意見》和《關於充分發揮檢察職能作用助力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通知》,在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治理改善中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是聚焦重點難點,加大辦案力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大會上強調,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厲法治保護生態環境。

近年來,全國檢察機關圍繞“講政治、顧大局、謀發展、重自強”檢察工作總要求,持續聚焦“美麗中國”“健康中國”“法治中國”戰略,充分發揮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訴訟檢察職能作用,堅持以辦案為中心,以專項活動為抓手,加強與有關部門協作配合,對接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圍繞大氣汙染、水汙染、土壤汙染和農村環境綜合治理等方面的違法犯罪行為開展監督,確保用法治的霹靂手段,為依法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

三是堅持穩中求進,注重創新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要善於把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勢轉換為社會治理效能。

最高人民檢察院會同生態環境部等九個中央部委聯合會簽下發《關於在檢察公益訴訟中加強協作配合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進一步形成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合力。最高人民檢察院召開長江經濟帶檢察工作座談會,舉辦服務長江經濟帶檢察論壇,探索沿江11省市建立跨省級行政區劃公益訴訟工作機制。

最高人民檢察院和水利部統一領導共同組織“攜手清四亂保護母親河”專項行動,黃河流域9省區檢察機關和河長辦共同參與,協作聯動。不少地方專門設立生態環境檢察部門,注重環境保護案件辦理機制創新探索,集中辦理汙染環境犯罪案件,實行“捕、訴、監、防”一體化辦案模式,探索建立環境檢察跨區劃協作機制。

檢察機關的實踐探索得到了中央的肯定,福建、貴州、江西、海南等四個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實施方案中都對生態環保檢察工作作出積極評價,提出具體要求。

記者從發佈會現場瞭解到,2018年,在刑事檢察領域,檢察機關共批准逮捕涉嫌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罪9470件15095人,起訴26287件42195人。

最高人民檢察院單獨或與公安部、生態環境部聯合掛牌督辦長江流域系列汙染環境案等56起重大環境汙染案件,聯合林業與草原局對10起重特大涉林刑事案件掛牌督辦,並赴安徽、湖北、四川督導案件辦理。2018年,最高人民檢察院掛牌督辦了湖南省洞庭湖區下塞湖矮圍“6.21”犯罪案件。

2018年,經檢察機關建議,行政執法機關共移送涉嫌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犯罪案件3550件4782人;監督公安機關立案涉嫌汙染環境犯罪案件3140件3942人。

截至2018年12月底,有30個省、市、自治區的三級檢察機關會同法院、公安、環保等部門共建立生態環境恢復性檢察工作機制2327個,建立各類生態環境恢復基地459個、面積21萬餘畝。2018年,各級檢察機關結合辦理破壞環境資源刑事案件,會同有關部門共同推動生態修復工作,共補植復綠樹木8591萬餘株,增殖放流魚苗7467萬餘尾,恢復耕地8.4萬餘畝、草場1.7萬餘畝,修復平整礦山519個,當事人繳納生態修復費用3.6億餘元。此外,各級檢察機關結合辦案提出生態檢察建議5202份。

發佈會透露,在公益訴訟領域,自2015年7月全國檢察機關開展公益訴訟試點工作以來,截至2018年12月底,檢察機關共收集環境資源類公益訴訟案件線索16.4萬餘件,提出檢察建議和發佈公告等訴前程序案件約12萬件,提起公益訴訟4611件。2018年,共立案辦理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類案件59312件,辦理訴前程序案件53521件,訴前程序行政機關整改率達到97%,提起相關民事公益訴訟和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1732件。

檢察機關通過公益訴訟辦案,共挽回各類被損毀的林地約312.5萬畝,耕地約15萬畝,草原約25.2萬畝,溼地約68.3萬畝;督促治理恢復被汙染水源地面積約121.5萬畝;督促關停和整治違法排放廢氣和其他空氣汙染物的企業4015家;保護被汙染土壤約23.7萬畝。

新聞發佈會正在進行中

檢察日報“兩微一端”將持續報道

敬請關注!

掛牌督辦56件、監督立案3140件、收集公益訴訟案件線索16.4萬件……最高檢公佈中國生態環境檢察工作情況

檢察日報社全媒體採編中心出品

文字丨全媒體記者 閆晶晶

攝影丨全媒體記者 程丁

聯繫郵箱丨[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