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牌督办56件、监督立案3140件、收集公益诉讼案件线索16.4万件……最高检公布中国生态环境检察工

挂牌督办56件、监督立案3140件、收集公益诉讼案件线索16.4万件……最高检公布中国生态环境检察工作情况

2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全媒体记者程丁 摄

2019年2月14日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张雪樵,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副部级专职委员、第一检察厅厅长张志杰,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委员、第八检察厅厅长胡卫列和生态环境部法规与标准司司长别涛介绍中国生态环境检察工作情况,并答记者问。

挂牌督办56件、监督立案3140件、收集公益诉讼案件线索16.4万件……最高检公布中国生态环境检察工作情况

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张雪樵

张雪樵表示,中国生态环境检察工作的发展,主要有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坚持思想引领,服务保障大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着眼于美丽中国建设,作出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依法推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议》,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和双赢多赢共赢的监督理念,以理念变革推动新时代检察工作创新发展,把生态环境检察工作摆在更突出的位置来谋划推进。

2018年以来,最高人民检察院先后出台了《关于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为打好“三大攻坚战”提供司法保障的意见》和《关于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通知》,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治理改善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是聚焦重点难点,加大办案力度。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大会上强调,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厉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近年来,全国检察机关围绕“讲政治、顾大局、谋发展、重自强”检察工作总要求,持续聚焦“美丽中国”“健康中国”“法治中国”战略,充分发挥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作用,坚持以办案为中心,以专项活动为抓手,加强与有关部门协作配合,对接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围绕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和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等方面的违法犯罪行为开展监督,确保用法治的霹雳手段,为依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

三是坚持稳中求进,注重创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善于把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换为社会治理效能。

最高人民检察院会同生态环境部等九个中央部委联合会签下发《关于在检察公益诉讼中加强协作配合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进一步形成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合力。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长江经济带检察工作座谈会,举办服务长江经济带检察论坛,探索沿江11省市建立跨省级行政区划公益诉讼工作机制。

最高人民检察院和水利部统一领导共同组织“携手清四乱保护母亲河”专项行动,黄河流域9省区检察机关和河长办共同参与,协作联动。不少地方专门设立生态环境检察部门,注重环境保护案件办理机制创新探索,集中办理污染环境犯罪案件,实行“捕、诉、监、防”一体化办案模式,探索建立环境检察跨区划协作机制。

检察机关的实践探索得到了中央的肯定,福建、贵州、江西、海南等四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中都对生态环保检察工作作出积极评价,提出具体要求。

记者从发布会现场了解到,2018年,在刑事检察领域,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涉嫌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9470件15095人,起诉26287件42195人。

最高人民检察院单独或与公安部、生态环境部联合挂牌督办长江流域系列污染环境案等56起重大环境污染案件,联合林业与草原局对10起重特大涉林刑事案件挂牌督办,并赴安徽、湖北、四川督导案件办理。2018年,最高人民检察院挂牌督办了湖南省洞庭湖区下塞湖矮围“6.21”犯罪案件。

2018年,经检察机关建议,行政执法机关共移送涉嫌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犯罪案件3550件4782人;监督公安机关立案涉嫌污染环境犯罪案件3140件3942人。

截至2018年12月底,有30个省、市、自治区的三级检察机关会同法院、公安、环保等部门共建立生态环境恢复性检察工作机制2327个,建立各类生态环境恢复基地459个、面积21万余亩。2018年,各级检察机关结合办理破坏环境资源刑事案件,会同有关部门共同推动生态修复工作,共补植复绿树木8591万余株,增殖放流鱼苗7467万余尾,恢复耕地8.4万余亩、草场1.7万余亩,修复平整矿山519个,当事人缴纳生态修复费用3.6亿余元。此外,各级检察机关结合办案提出生态检察建议5202份。

发布会透露,在公益诉讼领域,自2015年7月全国检察机关开展公益诉讼试点工作以来,截至2018年12月底,检察机关共收集环境资源类公益诉讼案件线索16.4万余件,提出检察建议和发布公告等诉前程序案件约12万件,提起公益诉讼4611件。2018年,共立案办理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类案件59312件,办理诉前程序案件53521件,诉前程序行政机关整改率达到97%,提起相关民事公益诉讼和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1732件。

检察机关通过公益诉讼办案,共挽回各类被损毁的林地约312.5万亩,耕地约15万亩,草原约25.2万亩,湿地约68.3万亩;督促治理恢复被污染水源地面积约121.5万亩;督促关停和整治违法排放废气和其他空气污染物的企业4015家;保护被污染土壤约23.7万亩。

新闻发布会正在进行中

检察日报“两微一端”将持续报道

敬请关注!

挂牌督办56件、监督立案3140件、收集公益诉讼案件线索16.4万件……最高检公布中国生态环境检察工作情况

检察日报社全媒体采编中心出品

文字丨全媒体记者 闫晶晶

摄影丨全媒体记者 程丁

联系邮箱丨[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