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0億市場,旅遊業的“負重”與“後手”?

50000億市場,旅遊業的“負重”與“後手”?

疫情下,旅遊業也遭遇了強大打擊。


不僅中小旅行社生存艱難,大的OTA平臺攜程、去哪兒、同程藝龍、馬蜂窩、途牛等也都表示在頂著重壓。


而隨著百程旅行網率先“倒下”,旅遊業的生存路也備受關注。今天,就來聊聊這個超5萬億市場旅遊業的“負重”與“後手”。


疫情下,旅遊業“負重前行”


2月底,百程旅行網宣佈關閉,炸開了整個旅遊圈。


其公告稱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旅遊行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擊,全行業處於停頓狀態,百程也深受影響,資金不能維繫公司繼續運轉。公司召開了股東大會,管理層做了彙報,決定對公司進行破產清算。百程旅行網關閉,公司將進行全面的善後工作。


50000億市場,旅遊業的“負重”與“後手”?


我們把時間拉回到1個多月前,1月底的時候,疫情爆發高峰期。對於旅遊業而言,原本預計今年春節長假原本將有的4.5億人次出遊,但這次不僅要面臨全面的退訂單,而且整個行業每日損失達到170億元以上。


有數據顯示,受疫情影響,國內近9成旅遊企業處於暫停經營狀態,超8成企業春節訂單完成比例不足10%;訂單退改率超80%,集中退訂致鉅額墊資;超5成企業認為一季度營收為零。


攜程由於訂單量巨大,1月23日峰值期間,進線量增長8倍,IM峰值增長12倍,很多客服扛上13小時極限班次。此後各大OTA平臺都開啟無責訂單退款。攜程有上億人次退訂,目前墊資超過了10億元人民幣。


梁建章也表示,這是攜程成立以來“虧得最多的一年,或者至少一個季度”,最差時國內訂單80%的損失是有的,現在國際訂單短期很難恢復,打擊非常大。目前梁建章和CEO孫潔表示開始0薪公司高管層也提出自願降薪,最低半薪,直至行業恢復。


50000億市場,旅遊業的“負重”與“後手”?

50000億市場,旅遊業的“負重”與“後手”?


我們看了下攜程的最新市值,也是遭遇了近1年的新低。


不僅攜程,去哪兒、飛豬、同程藝龍、馬蜂窩、途牛都面臨巨大壓力。


此前去哪兒網CEO陳剛透露,整個行業的現金流都吃緊,而去哪兒網已經墊資近10個億。飛豬境內行程訂單退訂率基本在70—80%,境外行程訂單退訂率在40—50%。


零售商業評論看來,整個旅遊業都在負重前行,至少在上半年很難恢復如初。但就旅遊業的發展,還是非常有信心,至少這個市場蛋糕還在迅速放大,只是受疫情影響被迫短期按下暫停鍵。


超5萬億,旅遊業的後手何為?


我們先看組數據:


《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指出,2019年全年國內遊客60.1億人次,比上年增長8.4%;國內旅遊收入57251億元,增長11.7%。按原本增長預估的話,今年要超過6萬億。


在我們看來,旅遊業的發展的勢頭非常好,這主要受益於新消費水平的提升,80、90後已經成為出遊的絕對主力人群,他們消費意識的轉變。但目前來看整個市場容量,還遠完全未到“高潮期”。


即使人均出遊4次,仍是非常少數。我們做了個簡單的測算,這個數量再翻2-3倍,直接拉動市場規模就將達到10-20萬億。


而對於OTA平臺而言,現在比拼的是資金實力。只要扛過這波考驗,春天就不遠。根據攜程數據,目前行業已經恢復10%。


50000億市場,旅遊業的“負重”與“後手”?


近年在線市場看好,客戶通過旅遊APP預訂仍是主流選擇,人次佔比達8成以上。我們得知,甚至一些移動端旅遊平臺,交易佔比達到 94%。

50000億市場,旅遊業的“負重”與“後手”?


50000億市場,旅遊業的“負重”與“後手”?


所以,對於現在的旅遊業而言,主要看2個點。一是疫情控制的週期,二是看能否快速找到新的增長點。


「零售商業評論」認為,現在正火的雲旅遊,但相比來講,這種線上直播的形式帶來的效果還是甚微。在目前負重前行之下,旅遊業的後手,應該更多關注線上活躍度,增加平臺更多內容和粘性,並做預售等活動形式,這樣才能保持在疫情後的勝出。而至於中小旅行社,也同樣要做好預售和自己私域流量的活躍。


而大家可能都在關注一個點,疫情結束後,是否有報復性增長的機會?我們認為是有這種可能性的。但時間或許不會在今年,可能在明年才能徹底表現。

新零售權威媒體—零售商業評論。微信關注公號:零售商業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