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出現熱門新職位:社會設計師!好像很吃香


分享者 / 周育如


周育如是臺灣水越設計和“城市酵母”的創始人,也是臺灣城市美學運動的發起者和倡導者。本篇文章來自「2019城事設計節-城市更新中的新街道」中的主題演講,由周育如主講,AssBook設計食堂整理。為了方便閱讀,內容經過編者的調整。


一個社會設計師的開場白


先介紹下我們公司,都市酵母。1994年成立,到現在已經25年。我們做品牌規劃設計,接觸到了各式各樣的品牌,也開始思考設計留下來長久的價值是什麼?設計不是隻有服務商業客戶,而是解決人的需求、社會的問題,或者是創造未來,所以我們又開始一連串內部革新、內部重生。


臺灣出現熱門新職位:社會設計師!好像很吃香


1994年-2002年,算是我們累積實力的時候,幫助很多品牌客戶去思考他們的需求。2002年開始轉變,每個禮拜花半天時間投資在不一樣的事情上,開始思考社會需求是什麼?當初投入的20%,已經變成90%我們公司現在做的事情。


臺灣出現熱門新職位:社會設計師!好像很吃香


這是我們公司的年表,你可以看到黃色的這塊,就是做社會設計的時間表。我們很喜歡參與式的議題,唯有參與才有情感,聽別人說的都是別人的事,你參與了才知道這件事情可以學習到多少,還有多少空間可以前進。


臺灣出現熱門新職位:社會設計師!好像很吃香


我們也熱衷於設計教育的推廣,我們認為只有從小開始培養下一代,才有機會讓明天進化這件事情產生。


我們做的東西非常多元,這可能是我20年前夢寐以求的。找到我們的夥伴,找到可以一起前進的時光跟歲月,一起成就什麼,這也是我現在一直探討的。一輩子,一個人可以完成什麼樣的風景?一群人一起共享、共創,一起欣賞,共同使用這個風景,我們在做的每件事,都是朝著這樣的方向前進。

臺灣出現熱門新職位:社會設計師!好像很吃香


為什麼稱我為社會設計師?在我還不知道有這個名詞的時候,我就被下了一個社會設計師的定義。


所以我會思考怎樣去定義它。老實說,就是帶動社會投資,讓不曾對話的人開始認識彼此,發掘未曾被重視但需要被重視的議題,探索地球永續觀點並鼓勵創造多贏,促進進化思維與行動。這是社會設計師和一般設計師不一樣的地方。


我們花很多時間跟政府、民眾溝通,鼓勵大家參與,並且每一件事情都跟地方息息相關。它很難複製,必須對地方瞭解透徹,與地方對話,這有點像婚姻關係。


臺灣出現熱門新職位:社會設計師!好像很吃香


如果你想要為公眾設計,對社會議題做一些事情的話,其實你是去跟很多人、很多事情、很多議題,產生一個新的風景。


很多人會跟我說,過去不是很好嗎?老實說沒有一件事情可以維持過去。建築物或者人都會漸漸老去,不會固定在原地維持不變,唯有動才能保持真正的不變,一定要保持好奇學習的心。

這是我要談的事情的開場白。


城市酵母在行動


都市酵母就是希望每個人把自己當作酵母菌,去行動,讓人愛上居住地。你要去愛上這個地方,地方沒有義務愛上你,這兩者差別很大。


我們會去研究有什麼方法和行動,可以讓這件事情更可行?我們會想盡辦法思考各式各樣的難題,怎麼解決、怎麼做,怎麼交易推廣和延伸?大家要有勇氣挑戰現在,才有豐富的未來。


臺灣出現熱門新職位:社會設計師!好像很吃香

臺灣出現熱門新職位:社會設計師!好像很吃香

01 用食物做地方記憶和創新


我現在分享臺東,它的面積在臺灣排名第三,人口只有20.6萬,一邊是山、一邊是海,中間種穀。從種穀的地方到海邊,要繞整個臺東才能到。因為交通上要花很多時間,反而造成這裡保留了很多地方特色。原住民佔三分之一,每個原住民又都有民族的特性和食物習慣。


臺灣出現熱門新職位:社會設計師!好像很吃香


臺東如果做地方創新要做什麼呢?


食物就是一方面。


他們的食物很特別,他們說對食物的記憶是龍葵菜,你們隨手摘就可以了。


我是臺北人,好奇什麼東西是可以隨手摘的?生活了幾個月之後,我發現菜不用買,家家戶戶在種菜,每個人都吃當地當令所產的東西,你呼吸的空氣都是來自大山大海,非常新鮮,讓人很放鬆。


臺灣出現熱門新職位:社會設計師!好像很吃香


臺東的路邊,遍地都是食物,隨便可以看到種出來的南瓜沒有人摘採,因為大家都太多了。番茄也非常漂亮。臺東很多人過胖,我問為什麼,他們說沒辦法,東西太好吃了。我可以理解,因為那邊真的有好米、好景。


臺灣出現熱門新職位:社會設計師!好像很吃香

臺灣出現熱門新職位:社會設計師!好像很吃香


這是我這輩子吃過最感動的蓮子湯。摘了蓮子,四個人從採到處理用了6個小時,只為了一碗蓮子湯。它是我覺得最單純、最具食材感的一碗,吃完一覺睡到隔天九點(一般我都半夜4點就醒),完全的放鬆,這就是食物的力量。


臺灣出現熱門新職位:社會設計師!好像很吃香


這是蓮子成長的過程,有四個階段,每個階段不一樣。每個蓮子的成熟度不一樣,可以吃到不一樣的苦感,有些非常粉嫩,有些有點脆。蓮子心可以泡茶,蓮蓬拿去火燒,可以驅蚊。


臺灣出現熱門新職位:社會設計師!好像很吃香


我請食神阿嬌出三道菜,她做了筍面。將整個筍子切成跟麵條一樣,切完之後,用池上的米熬成粥,用姜煮水,給小朋友上第一堂課,認識食物的食材、季節性、應用。


臺灣出現熱門新職位:社會設計師!好像很吃香


回到臺北,我就在思考,為什麼那麼多年輕人要外移到都市裡工作?如果我小時候出生在那邊,我一定離不開那塊地。


這是臺東學校的餐廳,做600人的校餐。這個餐廳的廚娘去了之後,到別的地方就適應不了。很多人國小畢業之後,還想再回去國小念一次,都讚美她的東西好吃。她說食物就是安全和健康,每一個階段她都把鍋徹底處理,這是該天吃到的,小朋友非常幸福。


臺灣出現熱門新職位:社會設計師!好像很吃香

臺灣出現熱門新職位:社會設計師!好像很吃香


在臺東,我們算是田野調查人員,產出很多議題的部分。我們對政府提出一個方案,除了對在地和外地溝通之外,我們還要思考怎樣推動提案,解決地方的回覆活力。怎麼讓臺東整體和個人連接,然後再和國際發展。時間很有限,只有七個月。


臺灣出現熱門新職位:社會設計師!好像很吃香


我們做了一個食物記憶,非常特別,有很多食物是年輕人不知道的,比如稻草烤海膽、老蘿蔔雞湯等,有機會的話,你們一定要去臺東走一走。


臺灣出現熱門新職位:社會設計師!好像很吃香

臺灣出現熱門新職位:社會設計師!好像很吃香

臺灣出現熱門新職位:社會設計師!好像很吃香

臺灣出現熱門新職位:社會設計師!好像很吃香


我們對在地提出了一些想法,小朋友會自己烹飪比較正式的課程,去認識食材,去培養食物的氛圍。好好地吃一餐很重要,這變成了臺東未來的特色,每個人都會好好照顧自己,還會照顧別人,非常搶手。


臺灣出現熱門新職位:社會設計師!好像很吃香


臺東的美味周,會讓業界廚師、麵包師傅進入學校,與學生一起學習。未來結合地方家庭,還有學校,可以產生一些不同於學校目前價值觀的內容,跟在地特色結合在一起。我覺得所謂的在地,就是在地的物產結合在一起。


臺灣出現熱門新職位:社會設計師!好像很吃香


我們花了一些時間把這個架構起來,將整個內容鏈接起來,整體運作,同時也推動臺東縣政府和大家一起坐下來,各自分工合作。運用臉書、特派員之類,觸及率很高的媒介,很快把這些東西推行了出去。


臺灣出現熱門新職位:社會設計師!好像很吃香


02 美學運動進校園


臺北市立中學是一所百年學校。我一開始說這是百年學校嗎?怎麼貼成這樣,到處是各式各樣的張貼、粉刷,東西亂放。你會發現,這就是人為的,非建築物本身所產生的亂象。1-4樓每一個數字都是不一樣的,色彩很多。


臺灣出現熱門新職位:社會設計師!好像很吃香

臺灣出現熱門新職位:社會設計師!好像很吃香

臺灣出現熱門新職位:社會設計師!好像很吃香


我們把環境色彩做了一個調查、定調。定調出來後,校園門口的警衛室就開始把貼了20年以上,已經沒有閒置的空間做了改變,將學校的建築物規劃為可以讓大家知道進去怎麼參觀,動線是什麼、特色是什麼、誰建的。


臺灣出現熱門新職位:社會設計師!好像很吃香

臺灣出現熱門新職位:社會設計師!好像很吃香


小小的地圖放在這,沒有增加任何的物件。大家也開始打理停置的門面,開始做粉刷,去除一些張貼,這是我們開始的校園美學運動


臺灣出現熱門新職位:社會設計師!好像很吃香

臺灣出現熱門新職位:社會設計師!好像很吃香


做完的隔年,教育部也開始推動這件事。讓設計師切入國中、高中、小學的校園,跟在地的教學一起,推動校園的環境改造。


過程其實是最重要的。怎麼讓學校的人知道設計思考是什麼?怎麼做校園環境的整理?怎麼把校園的特色做出來?這是一個小案例分享。


03 從日本得到的啟發


2018年,我去日本住村了一個月,觀察東京如何進步,拜訪專業的設計師。


我在默田區住村,你沒有辦法想象東京有這麼安靜的地方。那一個月我會自己煮東西吃,因為餐廳很少。


臺灣出現熱門新職位:社會設計師!好像很吃香


我在當地觀察到的是養樂多。日本的養樂多長了帽子,我喝了這麼久的養樂多,從來不知道它有帽子。我買了一瓶發現撕起來非常順,而我們的要全部打開。


臺灣出現熱門新職位:社會設計師!好像很吃香


我很佩服日本的設計師,可以把這麼小的東西做到這麼淋漓盡致,力學都算好了,而且包裝上不會跟隔壁碰撞,讓帽簷彎下去。在日本,我看到很多像這種的細節設計。


臺灣出現熱門新職位:社會設計師!好像很吃香


我還發現日本的區政府60年前開始民選,每一區都有地方管理的機制。他告訴我,如果廠商提供的東西,保護期限是三年,但在三年之內壞掉的話,這個廠商不會獲得第二次合作的機會。所以廠商一般合作都會維持在五年以上,他們都要求自己提供更好的東西,於是就產生了公共關係的維護。


包括公園管理,他們一年維護管理會才6萬塊臺幣,很多靠民眾自己互助,做鄰里關係的狀態。


在臺灣,大家都覺得是政府的責任,我覺得這個想法是錯誤的。因為政府是做好管理,給一個很棒的願景,朝那個願景前進。這件事情大家要一起參與,而不是公共的事情都是政府的責任,丟垃圾就大家隨便丟,不是這樣子的。


從日本回來後,我策劃了一個

“世界上最美的教科書展”。我那時所有要的答案,在一家書店找到了,他們的小學課本、初中課本、高中課本。所有設計的想法、思維,他們從小就開始灌輸,每一個課本都有設計思維在裡面。


臺灣出現熱門新職位:社會設計師!好像很吃香

臺灣出現熱門新職位:社會設計師!好像很吃香


這個展覽已經到臺北、臺東,接下來會到臺南展出。你會很訝異他們的思考邏輯,以及美學的鋪層。國小還不叫美術,叫勞作,國中開始有美術,告訴你會有各式各樣包含在美術裡面,高中會有工藝,你會去尊重工藝家,你會買工藝家的東西,因為你從小就認識了。


臺灣出現熱門新職位:社會設計師!好像很吃香

臺灣出現熱門新職位:社會設計師!好像很吃香


他們的觀點跟我認知的教育是不一樣的,我們應該用世界的教育,去刺激自己該地教育的想法。雖然教育是很長久的,比較慢的,但事實上它是很紮根的,是觀念的。改的最慢的就是觀念,它也是最需要我們投入、投資,好好去看待的。


臺灣出現熱門新職位:社會設計師!好像很吃香

臺灣出現熱門新職位:社會設計師!好像很吃香


臺灣出現熱門新職位:社會設計師!好像很吃香

臺灣出現熱門新職位:社會設計師!好像很吃香


04 城市美學,上街頭去!


再看環境,就是一些色彩的觀察。因為臺灣街頭是各做各的,整條街沒有一個整體規劃。2016年臺北被選為世界設計之都,我們要做幾條車道出來,用傢俱整合的思維。


臺灣出現熱門新職位:社會設計師!好像很吃香


我們想了解到底這些符號究竟是對行人有用的訊息,還是給維管人員看的?如果只是給維管看,這麼大的面積、這樣的排列方式會給大家帶來視覺上的負擔。


臺灣出現熱門新職位:社會設計師!好像很吃香


我們做街道觀察,從採集、色彩、區塊的特色,將商業街、歷史街區的訊息進行分類,給行人看的和給維管看的,還提出了合宜的尺寸關係是什麼,給各個局處做一個參考。


臺灣出現熱門新職位:社會設計師!好像很吃香


整個臺北9000座變電箱,那一年我們改造了396座。

單純只是改造色彩的樣態,有人說改造完大樓都變高級了。北門這邊的紅樓,原本都是一團色塊,現在改造之後分側邊色、中間色,色塊區分開來,變電箱變成環境的配角。


然後把設計規劃出來,位置點在哪邊,同時增加民眾對於色彩的認知,從12色變成200色,讓都市的色彩往前進,結合學校的教育。我們找小朋友思考,如果是他的話,希望有什麼樣城市的運動?


臺灣出現熱門新職位:社會設計師!好像很吃香


兩年後,臺電的人打電話來說,我們長官很喜歡你們做的變電箱,我們想把整個臺灣135萬的變電箱變成你們設計的系統。我覺得很棒,要在特殊區域有特殊風貌可以,但是要產生一個秩序出來。我做了一個測試,再簡化一點,將灰色作為一個應用。


臺灣出現熱門新職位:社會設計師!好像很吃香

臺灣出現熱門新職位:社會設計師!好像很吃香


因為是逐漸替換,要改變135萬座,要花七年時間,少則三年。從執行這塊到流程的溝通,量產跟人工塗刷是完全不一樣的系統,怎麼樣思考,然後定義出來?所以今年我們又跟臺電說,你們要不要做一個電的科普展,讓大人、小朋友瞭解生活用電怎麼來?


臺灣出現熱門新職位:社會設計師!好像很吃香


05 民眾自創,從公園開始!


這是臺灣的公園,你會發現很多警告標誌。原因是民眾稍微流下血,就會跟政府要索賠,於是政府要做得很安全,不太敢嘗試一些新的東西。


臺灣出現熱門新職位:社會設計師!好像很吃香


東西做得很安全呆板,但人民還是會發生意外。回到原點,到底是誰讓你受傷?其實是自己不小心。


因為安全的關係,全部公園都長得一樣,遊具也一樣,包括觸摸、多樣性、刺激、跑、平衡感都沒有。這件事情對小孩子是有傷害的,並沒有幫助他的成長。


臺灣出現熱門新職位:社會設計師!好像很吃香


2016年,我們做了一件事情,探討公園是否有過多警告?我們運用回收素材,跟西班牙團隊合作,開始進行一個比較有挑戰型的公園設施設計。


臺灣出現熱門新職位:社會設計師!好像很吃香

臺灣出現熱門新職位:社會設計師!好像很吃香


我們收集了各式各樣的塑膠袋,刺激民眾去思考空間運用的可能性。我們做了一個五公尺,八公尺直徑,可以跑的泡泡站,很多人在那邊露營。民眾花了三天時間,和工作坊一起把泡泡站做起來。真的很大,我們還到深圳展出過,可以循回。


臺灣出現熱門新職位:社會設計師!好像很吃香

臺灣出現熱門新職位:社會設計師!好像很吃香


老實說,它也是一個科普教育,黑色為什麼放擱在最高?因為它會吸熱,會膨脹起來,膨得很漂亮。我們也鼓勵民眾自創。一個老師花了一個月時間,收集各式各樣的塑膠袋,做了一個小的,讓學生可以參與,思考如何運用空間。


臺灣出現熱門新職位:社會設計師!好像很吃香


共融式的遊具就是通用設計、無障礙空間、無年齡性別限制。我們談的共同公園是人跟人、人跟生態可能會產生的各式各樣的環保再生教育的議題,以及互動機會的探索。


臺灣出現熱門新職位:社會設計師!好像很吃香


公園在慢慢改革,這三年全臺灣產生了很大的變化。過去是不起眼的公園管理處默默做很多事情,現在變成了家長也會來參與。而且臺灣有一群家長是很厲害的,他會出國到處考察,然後給公園管理處提各種建議。這就形成了一種公共事物,大家可以一起去討論。


比方說把空間交給民眾去做一個民眾參與的在地化鄰里公園,運用的是回收材。以前硬件的比例很高,我們把軟件的比例提高,會改變公園的運作方式,而且可以增加鄰里互動的機會。


臺灣出現熱門新職位:社會設計師!好像很吃香

臺灣出現熱門新職位:社會設計師!好像很吃香


我覺得一切東西,就是剛剛所提到的,如果勇敢去面對,你會發現有些東西不是表面的樣子,而是背後人的態度跟想法到底是什麼?這讓我們相信有更多可能性,可以產生各式各樣很有趣的意象出來。


這是我所要分享的,共創、共享、共有的風景,每個人都可以出點自己可以做的事情。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