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中國是否應將傳統文化"四書五經"列入中小學的課本中去?

就是否應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核心思想學說及其代表典籍暨《四書五經》列入中小學課本這個問題,

在筆者看來,若能以揚棄而審慎的治學態度,將《四書五經》中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列入中小學乃至大學必修課程,這是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實乃時代中國當政者之最大善舉。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鄙人當不遺餘力,鼎力支持。建國君民,教學為先。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不為良相,便為良醫。上醫醫國,中醫醫人,下醫醫病。中國要想崛起,民族要想復興,在筆者看來,唯有自上而下,砥礪前行,首先應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不餘遺力地加以全面復興。

為有助於時代中國當政者與全體國人,認識到全面復興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及其偉大意義,筆者為讀者朋友們介紹一位被西方歷史學界譽為“近世以來最偉大的歷史學家”——英國湯恩比博士,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他在聯合國發表的一篇署名為《看二十一世紀的世界》論文演說中,湯恩比博士如是說:“二十一世紀的人類文明,需要從中國的孔孟學說和大乘佛法中汲取智慧。”接著又說:“欲解決人類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唯有中國孔孟學說輿大乘佛法。”

時代中國是否應將傳統文化

湯恩比博士簡介(Biography of Dr. Arnold J. Toynbee): 

  阿羅德.約瑟.湯恩比(1889-1975)是英國著名歷史學家。他畢業於牛津大學,任倫敦大學的希臘語和歷史學教授。曾代表英國政府參加兩次世界大戰後的和平會議。他發表過約三千篇論文著作,主要學術貢獻是十二冊的鉅著《歷史研究》(A Study of History),從社會文明發展的角度來研究歷史。他認為,社會文明的衰落源於無法勝任道德與宗教的挑戰,而非物質與環境的挑戰。以下是他的部分言論:

時代中國是否應將傳統文化


中國過去的成就和歷史經驗,已使其具足統一世界的資格;這正是西方所顯著缺乏的。在這種成就的力量上,中國比任何其它國家都更有希望,帶領人類政治走向大一統的世界。

一些較為文明的宗教和哲學的創始人認為,神性的本質並非權威,而是愛、仁慈與人道。佛菩薩和基督並非權威施行者的象徵,而是代表克已奉獻和自我犧牲;儒家與神道教代表人與自然的和諧互助合作;道教則以自然為導歸,不為人類粗魯笨拙的行為所擾亂。誠然,在這些格外睿智而溫和的宗教及哲學傳統基礎上所建立的世界觀,才是現前拯救全人類最大的希望。現代人熱衷於「征服對方」,這種觀念不僅毫無道德、不切實際,而且禍害無窮。  

出處:湯恩比, A. 1973, 《汙染的起源》,文出自《地平線》雜誌,第15冊第3期4-9頁。

中國歷史不斷地週而復始的改朝換代。然而,中國比西方更成功的解決了兩個主要問題。其一,數百年來,中國國內在和平而有規律,相對較安定的環境中,成功地維繫了數百萬人的團結一致。再者,

中國成功的融合了一個外來的思想文化—佛教,佛教豐富了中國本土文明。  

在歷史上,中國曾有超過五百年的分裂時期(春秋戰國的五百年中,中國分裂成許多小諸侯國),但是在公元前兩百二十一年,整個國家在政治上實現了大一統。之後,中國的政治始終是統一的局面,再沒有長期分裂過,且在文化上,從未喪失她的整體性。  

早在公元前兩個世紀,漢武帝已經瞭解,要保持中國政治的一統,必須培訓一批專業優秀的政府官員來維繫,官員的合格標準,他則選擇對儒家哲學精通深入程度來考核。

……二十世紀的人類與公元前三世紀(戰國時代)的中國人,在心態上非常相同。我們已經成為政治分裂,以及由於政治分裂而導致的國與國之間的競逐與戰爭,這種古老習慣的囚奴。這種習氣已經根深蒂固的深植於我們心中,使我們不願意從這習氣牢籠中解放。然而,我們現在已經意識到,如果不能實行全球性的政治統一,這種毀滅性的疏離將導致所有生命的毀滅。 

湯恩比曾預言:「以中華文化為主的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相結合,將是人類最美好和永恆的文化。」「人類要想解決二十一世紀的問題,必須要到中國的孔子思想和大乘佛法中汲取智慧。」「19世紀是英國人的世紀;20世紀是美國人的世紀;而21世紀就是中國人的世紀。」 

我們膽敢希望中國能滿足世界迫切的需求嗎?自從羅馬帝國解體以來,西方的政治並沒有致力於重建統一,而是破壞性的企圖阻止統一。西方已有意使自已不具有政治上統一世界的資格。中國過去的成就和歷史經驗,已使其具足統一世界的資格;這正是西方所顯著缺乏的。在這種成就的力量上,中國比任何其它國家都更有希望,帶領人類政治進入大一統的世界。  

出處:湯恩比,A. 1973, 《地球的繼承人?》,文出自《地平線》雜誌,第16冊第3期,18-19頁。

時代中國是否應將傳統文化


綜上所述,筆者全力支持教育部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四書五經”,以揚棄而審慎的治學態度,全面納入全國中小學乃至大學必修課?通過完善優秀傳統教育大綱來全面提升學生時代之德智美建設,為重塑強漢盛唐時代,國民核心價值觀暨中國人的脊樑打下堅實的基礎。

最近,教育部答覆了一些代表的建議,其中引人注意的是設置傳統文化原典課程的建議。代表們建議在中小學把“四書五經”納入必修課,從小學到中學到大學,簡明扼要,深入淺出,系統學習中國傳統經典文化,其中“四書五經”必學。


時代中國是否應將傳統文化

我們知道,“四書五經”是“四書”和“五經”的合稱,前者是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部作品。後者是指《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五部作品。這些作品,在中國傳統文學作品中佔據著很大的分量。在延續了數千年的中國封建王朝時代,是國家科舉考試的必讀書目,有很多篇幅內容都要求通篇背誦出來,這可能也是一些業界(教育界)人士,建議將此作為必修課的主要依據。

  但是,這些作品都是用文言文寫就的,跟我們現在的語言有著很大的差距。而且,這些作品並不都是優秀的,裡面有不少封建糟粕。把這些作品作為必修課,顯然是不合時宜的,是在走極端。

時代中國是否應將傳統文化

教育部在答覆中說,必須解決好如何不增加學生負擔的問題,在語文學習中,已經增加了一定量的傳統優秀作品。教育部明確地說,增加的是傳統的優秀的經典的作品。這個界定非常重要,我們要學習的,是優秀的傳統文化,我們需要的是揚棄,而不是一味復古。提到學習傳統文化,竟然有人提出“四書五經”作為必修課這樣的建議來,這顯然跟時代中國與世界發展不合拍,是在開歷史倒車,向後走。

   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對於教育的要求是:“三個面向”,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倘若果真把“四書五經”全部納入必修課,不知道符合哪個“面向”?這是極其不合時宜的建議,真不知道這些人是怎麼想的。

時代中國是否應將傳統文化

對於這個建議,網友基本上是一邊倒的意見,有的網友說,我們直接回到唐朝算了。還有的網友說,乾脆把所有科目都拿掉,就學“四書五經”,高考恢復跟科舉考試一樣,考考學生的八股文。

  還有的網友以諷刺的語氣說,堅決支持讓孩子們學習“四書五經”,數理化就不要學了,我們要用祖先的東西發展科學文化,特別是要學好易經,學好了易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前懂歷史,後知未來。用易經占卜,預測下一個千年的風口,我們抓住風口,即使是豬,也能飛起來。

  還有一位網友揶揄的更厲害:要學就要學原汁原味的,不如都用竹簡刻成課本,全部把紙張印刷的銷燬,這樣才能學到真正的原汁原味的國學。這毒舌,正夠厲害的。

時代中國是否應將傳統文化

不能怪網友的諷刺辛辣,我也認為這種提議太奇葩。傳統的優秀文化是要學習,這是我們祖先留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但是,絕對不能把傳統優秀文化跟“四書五經”劃等號。“四書五經”中優秀的東西,我們理當應該繼承和繼續發揚光大。但是,其中的糟粕,則必須廢棄,是名揚棄。

   前一階段曾經氾濫的,以國學為名義來替代義務教育的現象,被國家嚴厲叫停。有一些國學班,讀經班,赫然販賣封建糟粕,大肆宣揚女性的“三從四德”,發出一股封建裹腳布般的腐臭味。顯然,“三從四德”也是傳統文化裡的內容,但是,這是糟粕,我們必須堅決廢棄。

時代中國是否應將傳統文化

現在,我們在提倡孝道,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這種孝,是基於當今社會適應新時代的孝,而絕不是回到封建社會所提倡的孝道中,去撿拾什麼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類的文化垃圾。

結語諫言:在筆者看來,全面恢復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是個系統性工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但不可一撮而就,教育部門既要審時度勢,又需審慎取捨,以免誤人子弟。作為佛陀教育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復興會的一名義務教育工作者,藉此因緣,在此建議先由國家教育部們牽頭,採用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用人方針,對有志於復興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社會各界仁人志士,廣發英雄帖。儘快組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專業發掘整理彙編團隊,對儒釋道三家代表典籍進行刪減、整理、校訂、彙編。簡明扼要,深入淺出地編輯出中小學、大學三套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材,然後在國內一線城市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全面鋪開試點,預計三年小成,七年大成後,其後再向全國範圍內同時複製推行。在筆者看來,不出三代教育界人士的砥礪踐行,一個清風明月的世界大同定將成為現實。屆時,中華民族偉大歷史復興,也將法爾如是,自然天成。

最後,祝願讀者朋友們,身體安康!吉祥如意!安然度過此次新冠肺炎疫情。 喜歡我文章的讀者朋友們,記得點贊、轉發、評論、收藏、關注+ 謝謝!


優婆塞《梵網經》菩薩戒佛子 妙各

2020年3月12日

庚子年二月十九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