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静脉窦狭窄支架成形术让“天堑变通途”

颅内静脉窦狭窄支架成形术让“天堑变通途”

红网时刻怀化3月9日讯(通讯员 刘克波)3月9日,16岁男孩龙某某在父亲的陪同下,来到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复查。“他现在不头晕了,视力也好了,没想到恢复得这么好,谢谢市一医院,谢谢你们为我的孩子解除了病痛。”孩子的父亲感激地说道。

龙某某因头晕、视力下降、呕吐两个多月,辗转多家医院治疗,未见好转。经多方打听,患者及家人来到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寻求治疗。

患者当时腰穿脑脊液压力为600mmH2O,远远高出正常值(80-180mmH2O)。科主任胡涛带领医务人员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检查结果,确诊为颅内静脉窦狭窄导致特发性颅内压增高,左侧横窦缺失,右侧横窦近段细线样改变导致整体血流速度明显延迟。

患者在住院期间症状进行性加重,出现了精神症状,躁动不安,手术刻不容缓。如果要从根本上解决患者的高颅压,需要通过脱水消肿腰穿降颅压,并尽快手术疏通静脉窦,科室仔细讨论,觉得为患者实施颅内静脉窦狭窄支架成形术,并制定了详细的诊疗方案。

1月23日,在麻醉科、影像中心介入室的配合下,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唐丹、主治医师刘克波为患者实施手术。通过超声影像看到,横窦近段明显狭窄。狭窄远近端压差高达超过400mmH2O,静脉窦的狭窄、压差造成患者的痛苦。医务人员将球囊扩开狭窄段,沿微导丝送入支架,精准在狭窄段释放,狭窄段消失,天堑变通途。再次测压,上矢状窦压力较术前明显降低到约120mmH2O,支架远近端静脉窦无明显压差。超声检查血管管腔情况,狭窄段已豁然开朗。

术后患者恢复良好,视力逐步好转,没有明显不适,三天后能下地行走,康复顺利,2月4日平安出院。

此例手术尚属市内首例,是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介入类手术的又一杰作,标志着该院神经外科新领域的不断开拓,让更多患者受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