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青黄不接是指哪个季节,为什么?现在农民怎么样?

迎风飘扬779


青黄不接指:春夏之交的时候,那时候前一年的粮食基本上吃完但第二年的新粮尚未成熟入仓,所以就造成了青黄不接现象。一般也说是夏季的季初,用于形容粮食供应断层的情形。

现在的农村不存在这样的情况了,今年全国都奔小康了,国家提出的“两不愁三保障”,是绝对没有问题的。现在哪怕是最困难的五保户群体也全部由政府兜底保障了,所以说现在不存在青黄不接。青黄不接这个词语慢慢淡出公众视野,恰巧说明了一个问题,中国富强了,人民幸福了,生活在这样一个国家这样一个年代是多么的自豪和高兴。你说是吗?


狼里格郎


我来说一下我经历过的青黄不接的年代,那个季节吃什么。

在70年代,我十多岁的时候,记得非常清楚。从春天到初夏是青黄不接的季节,夏天的蔬菜还没下来,白菜都不随便吃,菜里也没什么油水,就是一个咸。还有老咸菜,外面是一层盐粒,咸的要命。地里有了野菜就好点了,天天出去挖野菜,开水一焯,泼点花椒油抓把盐就是好莱。

主食更不用说了,生产队麦子玉米除了交公粮再留下种子,没分过麦子,主要是靠过麦收去地里拾点麦穗,一年才能上吃几顿白面,我记得生产队年前每人偷偷分了几斤麦子过的年。

平常就是吃高梁面红薯面,还有带皮的谷面,解手都困难,吃个玉米饼子就不错了。我记得上初中的时候,老人特意贴上俩个玉米饼子带到学校当作午饭,在学校吃个玉米饼子就感觉很有面子了。

不够吃怎么办?说点丢人的话,那时候不管大人小孩,只要地里有粮食,有机会就偷点回来,有时晚上都出去,都是被一个″穷″逼的,那时候孩子都多,没钱又没粮食,总不能一家子挨饿,大家都心知肚明,彼此彼此。说句实话,现在的猪都比以前人吃的好。

为什么会青黄不接呢?就是因为吃大锅饭年代,人们没有积极性,好年景小麦玉米亩产也就一二百斤,差不多都交了公粮。那时候没有胖子,没有三高,只有三低。每家的日子都差不多,吃不饱也饿不死。

现在是比以前好多了,吃喝不愁了,可压力却大了,拚命赚钱,买车买房,都不敢松劲。


初心老聂


首先要谢谢大家的涌跃回答,而且回答的很好,因条件不同、地域差异,出现的青黄不接情况也不一样,只要是了解三农的好友,肯定回答的也正确。

我记得那是在七十年代,农民每家每户都不富裕,可以说吃了上顿愁下顿,总体上讲,那时候是走集体路线,经济收入基本上没有,靠家庭养猪是主要经济来源,粮食产量太低,一家人靠挣工分来分粮和分钱,一年下来,口粮刚好够吃,也有大部分家庭出现了青黄不接。人口多没有劳动力分钱少,而且还倒拉饥荒,吃饭就是更大的问题。

去年分的粮食春天还没过完就没的吃了,眼下春天种的作物又不成熟,愁坏了贫苦百姓,买着吃没钱,只好借钱,借粮,维持度日,待秋后分粮时,扣除所借钱和粮,也基本所剩无几,就这样循环年复一年,穷富差距越大,青黄不接的时候也就是在春末夏初,本来不富裕的家庭又赶上了春荒,那时候还有很多人因此串街串巷讨饭。

我们那时候吃的主要是地瓜干,有了地瓜干可做煎饼,煮瓜干吃,夏初就开始买瓜干,当时瓜干价格好的是5毛,生虫子的差一点3毛5左右,我们农村吃煎饼为主,麦子面粉也就是过年吃顿饺子,平常 擀面条己很不错了。

想想过去,看看现在,真是天壤之别,农民粮食丰收了,家庭有了存款,生活富裕了,过去的农村正在走向美好的美丽乡村!


迎风飘扬779


题主你好,我来回答你的问题。

青黄不接指的不是特定季节,南方种水稻北方种小麦相差时间差太大了。他是指头年的陈粮已经吃尽新种的粮食还没有成熟。一般来说北方会出现在农历3-4月份南方出现在8-9月份。

旧时农村碰见青黄不接时会向有余粮的亲戚邻居借些度过难关,来年收成好了再还他。在北方主要吃小麦,假如吃完了又借不到只能拿其他作物充饥了。玉米高粱红薯都可以磨成面粉吃。

如题主所问什么都没得吃了怎么办?地里野菜树叶树皮凡是吃不死人的都吃。老家河南的爷爷辈经历过河南大饥荒,每次说起来都会两眼掉泪兄弟姐妹6个饿死3个。人食人在当时是真实存在的。

现在的农村基本上都种经济作物收割完晒干直接卖掉,青黄不接现象已经不在了。在这里我们应该感谢袁隆平院士的团队是他让我们的粮仓满满不必担心青黄不接。祈祷🙏🏻巴铁蝗灾早点治理好,让辛勤耕作的农民少挨饿。


吹灯的鬼


青黄不接,是过去和旧社会贫苦农民的常语。指农田里的庄稼还在生长,是青苗,还没成熟!然粮仓里的粮食已经吃光。

这个时间大意指春天,也就是过了年以后农历的二三四月份!因这个时间,粮仓屯积的粮食已经过一冬天食用,可地里的麦子等一些作物还没成熟!有的吃树叶,挖野菜来充饥,甚至于有人吃麦阶,这段经历五零后,六零后都有亲身经历。

那时乡下农民还有一句:年好过,春难熬!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


流浪老农工


大家好。我是60 后赵大姐,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我认为是春夏之交的时候,那时候前一年的粮食基本上吃完但第二年的新粮尚未成熟入仓,所以就造成了青黄不接现象.,现在农村人生活很好,只要你勤劳,种地时现在有机裓化,几天种完,可以出去打工,赚钱种地两不误,家里有老婆管理,自家门前种点自己吃的蔬菜,所以粮食,菜都不需要买,赚钱就是供孩子上学,给孩子娶媳妇,我感觉比一般城里工人富裕


60后赵大姐


疯狂不接,指的是夏季和秋季。因为在这个季节的话,上一年种的粮食基本已经快吃完了,这一年种的粮食还没有收获,所以。就导致了青黄不接的现象,只是现在的农民也还好,如果实在是没粮食了的话,可以去买补足现在的空缺。说实在的现在的农村,普遍出现的都是留守老人跟留守妇女,妇女在家,也没怎么种粮食,都是买着吃。我家都是这样子的,我爸爸出去打工了,妈妈一个人在家只是种了一点玉米,种了一些菜,然后稻谷是没有种过的,所以我们有很多年都是买着吃了,所以不会说出现那种青黄不接的现象,那一现象也只是针对以前那个年代。


乡下小红


青黄不接里的“青”,意指新的人才或物;“黄”,指原先储备的人才或物。在农村,青黄不接,过去指的是手头上头一年的储备粮食吃完了;而今年的接新粮食还没成熟,因此造成粮食供应脱链。

如果要论季节,因南北气候的差异,适宜各地生产的粮食作物也有所不同,所以粮食接新的季节也不一样。

作为生长于六十年代的农村人细妹,下面与大家谈谈六、七十年代农村的曾经青黄不接

【1】粮食收割季节

南方多以水稻种植为主,气温高的地区一般种早、晚二造水稻;而气温低的山区则只种中季稻。早造水稻一般在6月上、中旬成熟收割;晚造水稻在中秋过后、重阳节前这个季节收割;中季稻则在中秋节前后3天收割。

【2】青黄不接的季节

只能种单造水稻的山区,青黄不接的季节一般是在6月中下旬至8月中下旬。在我们山村里有这么一句俗话:有福之人6月死;无福之人6月生。意思是说6月去世的人没有挨饿,他是吃饱了过世的,自然是有福之人;而6月生的人,他一出生就遇上没有粮食要挨饿的季节,不仅他自己没有福气,连他母亲也跟着受苦。

能种早晚二造水稻地区,青黄不接季节一般是在4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也就是夏季。还记得小时候,每到6月份,刚收回来的稻谷如果没有好天气晒干,而我们家早就已经没米下锅。母亲便架起一口铁锅,把刚从集那里分到的稻谷用铁锅炒干;再用石磨碾出米以供一家七口人吃饭。

过去,农民是如何度过青黄不接的季节的

一般情况下,去向家里孩子少一些的富裕家庭借,等新的粮食收割回来又赶紧拿去还。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年年如此循环,不过,这种家庭并不十分多见。

利用自留地种杂粮来补充,例如南瓜、芋头、红薯、芭蕉芋。一般南瓜用来与大米混合煮粥;其它的都是用来刨成丝晒干磨成粉,与大米混合煮熟,或者做成馒头。

最严重缺粮那几年,去挖蕨菜根回来过滤打粉,做成粉条。小孩吃蕨菜粉条,大人吃过滤后的渣,渣是根本没有营养的。

现在的农民怎么样

没有挨过饥荒的人肯定难以体会,现在与过去相比,真的是天壤之别。如果单从粮食方面来讲,现在的农村已经基本没有青黄不接的现象。

随着上面对农业技术的重视与推广,粮食产量比过去翻了几番,随便种都有1000多斤/亩的水稻收成。而种粮农民都会留下足够的口粮,剩下的才拿去卖。

至于少部分买米吃的农民,那是因为有比种粮食的收益更高的项目,才选择不种植粮食而搞其它经营项目。所以,个人认为:现在的农民,生活条件是不错的。就拿这次疫情来说吧,已经半封闭状态一个多月了,但是家里的柴米油盐还依然充足。

总结:山村细妹只谈自己所熟悉了解的,在南方农村过去的青黄不接一般是指夏末新粮食未成熟的季节。


山村细妹


河南农村青黄不接是指春末夏初这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因为冬季生长及储存的蔬菜如蒜苗、菠菜、大白菜、萝卜、黑白菜等都已经吃完或者过季,而夏季生长的蔬菜瓜果都还在生长无法食用,这就造成了在农村无菜可吃的情况,也就是大家所说的青黄不接。

过去农民为了应对青黄不接无菜可吃的状况,会提前腌制一些咸菜,白菜、雪里红这些都可以腌制,还有萝卜干、咸鸡蛋、咸鸭蛋等。

现在人民生活越来越富裕,农产品品种越来越丰富,农产品流通也越来越通畅,农村集市上也开有生鲜超市,家门口就能买到各种新鲜的蔬菜瓜果,青黄不接的日子在农村也慢慢的消失。











息淮云采


农村说青黄不接指的陈粮已吃完,可新粮还未接上。以前因为种子和肥料问题,粮食产量低,没有足够的储存,每当农历4月至5月半就断粮了,小麦和一些瓜果杂粮疏菜之类又没有成熟。人们只得背井离乡,讨饭度日。俗话说”小满三日发馍香”,说三日其实得几个三日。无奈时把小麦割了打出来后磨成浆连皮吃掉。后来小麦换了优良品种,又有化肥,成熟早了产量高了。特别是水稻比以前翻了好几倍。现在可好了,国家富强了,人民富裕了,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再也不存在青黄不接的日子了,所以我们要珍惜美好时光,爱惜粮食,杜绝浪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