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先秦時期為什麼會出現諸子百家的思想高潮?

用戶3275931345411


“先秦時期”是什麼年代?廣義上指秦朝建立之前的歷史時代,經歷了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戰國等歷史階段,此處應是俠義上的,指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是什麼意思?“諸”為眾多,“子”為尊稱,指老師或有道德有學問的人,“百”為很多,是泛指,“家”為學術流派。我國在先秦時期,出現了許多的學術派別,每個學術派別都有其領軍代表人物。百家一般指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兵家、醫家、縱橫家等學術流派。後人就將這些領軍人物及其所代表的學術派別統稱為“諸子百家”。

先秦時期之所以能出現諸子百家的思想高潮,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是政治因素。當時處於社會大變革時期,社會動盪不安,各諸侯國林立紛爭。由於統治者重用人才的政策,這在客觀上刺激了人們渴望學得一技之長以幹榮華富貴,產生了強大的推動力,這便給百家爭鳴創造了一個寬鬆的學術氛圍。

第二是經濟因素。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當時經濟有了極大發展,這為各家學派開展學術提供了經濟條件。

第三是是科技因素。科學技術取得了較大進步,如天文學、數學、光學、聲學、力學、醫學等方面在當時均達到較高水平。這些科技成果標誌著人們認識水平的提高,豐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和物質生活。

第四是是文化因素。當時“天子失官,學在四夷”,其結果是打破“學在官府”的局面,使原來有貴族壟斷的文化學術向社會下層擴散,下移於民間,致使“私學勃興”。

第五是學術自由因素。各學術團體於政治權勢是相對於獨立的。他們雖從不同的社會集團的利益出發,紛紛著書立說,議論時事,闡述哲理,各成一家之言,但是他們並非政治附庸,依附於某個政治權勢集團,而是“用我則留,不用我則去”。

第六是各家理想的執著追求。諸子百家對天下黎民都懷有巨大的歷史責任.他們都期望自己的學說被當權者採納,以救民於水火。

百家爭鳴的出現,是先秦時期政治和經濟變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反映。各家學派聚眾講學、著書立說,探討自然,直接促成了思想的空前繁榮。也促進了學術的繁榮,成為中國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發展的高峰,為中國古代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對後世有十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歷史川流不息


中國先秦時期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好就好在在當時,出現了很多非常有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出現了歷史上第一次思想文化的大交流,文化的碰撞激起了更多的火花。壞就壞在,這個時代雖有千萬思想,卻無具體實踐,戰亂不休,讓人民飽受苦難。

先秦諸子百家是我個人一直都非常喜歡的一個時代,縱觀古代歷史,還有哪一次的思想能比先秦時期更為豐富,更具有辯證意義呢?在影視劇《羋月傳》中,也有“百家爭鳴”的場面,雖然沒有見證過真正的歷史,但是每次說到百家爭鳴,我都會想到劇中的場面。大家紛紛表達自己的見解,沒有對錯,沒有正確答案,這最好的促進了人們思想的交流,推動了思維的演變。在音樂劇《諸子百家》中有這樣的表述:

“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兩耳塞豆,不聞雷霆?”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莊生夢蝴蝶、墨子破雲梯,商鞅入西秦,孫武克楚國,蘇秦說襄王不得用,荀子居蘭陵鬱鬱而終……

王權衰落,諸侯稱霸。執斧鉞而有爭雄之志,掌寶璽即有問鼎之心。

諸子爭鳴,百家蜂起。握聖言故思仁育兆庶,知先賢則憂統御華夷。

有陰陽縱橫說東周、並六國。輿圖一展,運乾坤於舌上。

有孔墨老莊論齊身、平天下。禮壞樂崩,挽狂瀾止逆施。

那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關於先秦時期為什麼會出現百家爭鳴的思想,我個人主要持以下這兩點意見。

  1. 背景:春秋戰國時代,是我國古代社會大動盪、大變革、風雲變幻的時期,社會經濟、政治、思想文化都在激烈而又複雜的階級鬥爭中發生很大的變化。
  2. 階級變動:在劇烈的社會變革中,各諸侯國的階級關係不斷出現新變化,不同的階級與階層的代表人物,對社會變革發表不同主張。

細心的人可能會發現,在當時,宣傳百家思想的大多都是貴族階級,這又是為什麼呢?

1.首先,這個時候,鐵器和牛耕被推廣使用,生產力水平大大提高。這導致了經濟上原有的土地國有制瓦解,進而向封建土地私有制轉變。經濟的變化繼而引起政治和文化的變革。周朝現行的分封制已經不適應經濟的發展了。西周末年,周王室衰微,諸侯爭霸,分封制和宗法制瓦解,向中央集權過渡。原有的分封宗法等級制度瓦解,士作為原統治層中最底層的階層空前活躍。同時,孔子首創私學,教育下移,打破了貴族教育壟斷,使得學術交流成為可能。社會大變革,各國君主紛紛招賢,也為諸子百家提供了社會環境。因此,這個經濟政治文化整個變化的大時代之前,一直都是貴族教育,普通百姓是不能夠收到教育的,自然也很難有形成學說、學派的能力。

2.周朝的貴族和官員,自幼接受系統的文化教育,飽讀詩書,多才多藝,精通六藝。各諸侯國的士大夫,同樣承襲了周朝的文化,薪火相傳,父子承襲。但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天下突然大亂,王室失去了對諸侯的控制,諸侯之間征伐四起,王朝禮崩樂壞。這時候擁有豐富知識的士大夫們,開始對這個朝廷重新反思。由於他們處於不同的位置,處於不同的國度,有著不同的境遇,自然也就產生了截然不同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所以,就是這些原因讓先秦時期的諸子百家思想達到了高潮,缺少一點,都可能不是這樣的歷史。以上就是我個人對這個問題的解讀,如有不足,還請指出。


風雨潤桃李


先秦諸子百家思想是中國文化精髓的高潮,

在這個中國最‘牛’的時代誕生了一批最‘牛’的思想家,

儒家重視仁義道德,強化了現實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道家強調無為而治,是一種人性本質的昇華,指出了人可以活的更好的問題,

儒家是人們在社會中的一種擔當,道家是講人們生命境界,

擔當是我們的社會責任,超越是我們的生命境界!

法家則強調不成規矩不成方圓的社會約束法則,強化了社會的井然有序!

在中國歷史文化幾千年中,深深地受它們的薰陶,使歷史發展和進步!

諸子所以說是政治學派的總稱,是因為其各家的基本宗旨大都是為國君提供政治方略。儒家主張以德化民;道家主張無為而治;法家主張信賞必罰;墨家主張兼愛尚同;名家主張去尊偃兵。漢代以後,墨家和名家成為絕學,農家獨立成一門技術性學科,陰陽家演化為神秘的方術。因此對後來大一統王朝政治產生影響的只有儒、道、法。

諸子百家的許多思想給後代留下了深刻的啟示。如儒家的"仁政"、"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恕道";孟子的古代民主思想;道家的辯證法;墨家的科學思想;法家的唯物思想;兵家的軍事思想等,在今天依然閃爍光芒。便是那"詭辯"的名家,也開創了中國哲學史上的邏輯學領域。


花開水不流


先秦時代指的是春秋戰國時代:諸子百家指的是儒家,墨家,道家,兵家,縱橫家……這個時代到底發生了什麼?

春秋戰國時代正是中國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度階段:

周朝統治了六百年的江山即將崩潰漓淅,當東周王蜷縮在自已廟堂之上時,東邊齊恆公登上霸位,隨後齊的內亂讓晉文公有機會奪冠,悄悄在一旁的秦穆公在暗自努力與晉搞好關係,那知秦晉之好只是一種停留,秦穆公奮發圖強使他超越晉國,而在南方楚國,也不甘落後,問鼎中原就源於楚王,一鳴驚人沒有飛多遠,可笑的是宋襄公打碎了楚王的美夢,也用自己的仁義之戰葬送了他的稱霸之心!

各諸侯王國,在分合搶拉之中爭奪控制它國的指揮權時,逐漸意識到實力才是自尊,實力不僅是聯合和地盤,更多的是人才。

這時三家分晉,魏國嶄露頭角時,弱小的韓國最先招納人才變法,使申不害一舉成名,弱韓漸強,恐慌了眾國,尤其相鄰的魏國,魏王確實雄才大略,起用李悝,使魏國成為當時最有實力的強國。

隨後一場在各國的變法大戰拉開序幕:

接著是各國搶人大戰,可以說各國稱霸的野心是各國培養人才,搶人才,奪地盤的動力。這也給當時讀書的士子帶來改變命運的機會。

前期,周天子一統江山的天下,思想文化很"純潔",正統觀念下,中規中矩,可以說毫無生機,而它衰亡的時候,適值各國稱霸之心仍存。給各國有才有志之人留下巨大發展空間:諸子百家逐漸登上歷史的舞臺!這是時代發生的必然趨勢!


狐羊樹


1.沒有形成一個統一國家,沒有統一監管!

2.春秋戰國時期,諸侯之間競相稱霸,統治階級迫切需要人才,這就促成了人才輩出的局面。只要對國家有用的,英雄不問出處! 比如孟嘗君門客三千

3.當時還沒有形成對文化的管制,從而造成了言論非常自由的社會環境,各個地方都爭先恐後傳播自己的優秀文化!



c婉如


先秦時期,出現了儒家、墨家、縱橫家、道家、法家等等學說,這個時期應該是我國古代思想最為開放的時期。到了秦朝建立以後,先後發生焚書坑儒、罷黜百家等一系列事件以後,各個學說相繼被淹沒,也很難再有新的思想出現。

為何先秦時期會出現諸子百家的思想高潮?這與先秦時期的教育分不開關係。

夏、商、周時期的文化教育制度是學在官府。簡單來說,就是教育與官府是不分家的,官員即是老師,老師即是官員,行政機構與教育機構合二為一,能夠上學的人多數是貴族子女,並不涉及下面的廣大的平民百姓,教育系統由貴族把控,所以這段時期很難出現思想高潮。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周王室衰微,東周王權衰落,各諸侯國作大,不斷髮動戰爭兼併其他諸侯國,為了取得霸權,諸侯國實行開放政策招賢納才,使得平民百姓也有了發表政見與參與決策的資格,同時影響的就是私塾的興起,廣大平民可以接受文化教育。

在這一過程中,接受文化教育的人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一類學說,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諸子百家。

而秦朝建立以後,國家的統治需要統一思想,思想的開放會影響朝廷政令的實施,所以才會有焚書坑儒事件的發生。一直到漢武帝罷黜百家之後,因儒家學說對教化百姓,加強中央集權的優點一直被統治者推崇,其餘的學說逐漸被冷落,諸子百家的盛況也就很難再出現。

綜上所述,諸子百家的思想高潮的出現,是教育走入民間、統治者的政治需要共同促成的。


歷史百川


西周滅亡,促使人們更多地轉向對天下興亡的思考,打破了“庶人不議”的觀念,取而代之的是“處士橫議”的活躍風氣。

在對人、事及社會的廣泛探討中,人們不再崇信“天道”,進而在如何統一天下、治理國家、教化民眾等方面形成了各種不同的學派。

這些學派的創立者和代表人物被合稱為“諸子”,“百家”則指這些學派。最有影響的主要是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各學派的人物針對一些社會問題四處遊說,推行自己的政治 主張,或著書立說,人們的思想空前活躍,在中國文化史上形成了一個百家爭鳴的空前繁榮的局面。

PS:“百家”按照“百家姓”的“姓”以“子”為稱呼為代表的思想家。主要人物有孔子、孟子、墨子、荀子、老子、莊子、列子、韓非子、商鞅、申不害、許行、告子、楊子、公孫龍、惠子、孫武、


徐小楓X


因為所處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問題的思維也不同,當然結論也會不同。當時的時代,諸子百家爭鳴,甚至你死我活的思想搏擊,實際上無疑是件大好事,因為這種多元化的思想搏擊,不僅能改變社會(歷史),也促進了社會(歷史)的進步。一代一代的思想競搏,是社會(歷史)前進的真正的動力。


奉天一葉


西周滅亡,促使人們更多地轉向對天下興亡的思考,打破了“庶人不議”的觀念,取而代之的是“處士橫議”的活躍風氣。在對人、事及社會的廣泛探討中,人們不再崇信“天道”,進而在如何統一天下、治理國家、教化民眾等方面形成了各種不同的學派。這些學派的創立者和代表人物被合稱為“諸子”,“百家”則指這些學派。最有影響的主要是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各學派的人物針對一些社會問題四處遊說,推行自己的政治 主張,或著書立說,人們的思想空前活躍,在中國文化史上形成了一個百家爭鳴的空前繁榮的局面。

“百家”按照“百家姓”的“姓”以“子”為稱呼為代表的思想家。主要人物有孔子、孟子、墨子、荀子、老子、莊子、列子、韓非子、商鞅、申不害、許行、告子、楊子、公孫龍、惠子、孫武、孫臏、張儀、蘇秦、田駢、慎子、尹文、鄒衍、晏子、呂不韋、管子、鬼谷子等。



中外歷史百匯


先秦諸國,王皆想強盛,尊重人才之風大行其道,各國盡顯禮賢下士,客觀上造成藏兵於胸,爭現禮儀,和平順盛,天下才子如蜂蝶,趨花趨甜,一幅繁景之象;我們的文化沒有涵養大國的底蘊,故一統就兇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