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第一次鸦片战争,道光皇帝一直打到底,能不能打败英军?

作家孙钥洋


晚清的皇帝们不会硬扛到底,如果硬扛到底当然可以打败英国人。虽然我也认为晚清皇帝之所以“怯于外战,勇敢内战”,和日后“攘外必先安内”的思想是一致的。即怕丢失政权,特别是本身属于少数民族的情况下。但为什么康雍乾时期敢接连用兵,而晚清就不敢了?也是一个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

(1)从国际、英国本身的国力、军事科技等问题看,中英差距还没抗战大,人力完全可以打胜。

从国际形式上看,当时的世界只有三强而不是后来的六强(英俄法美德日)。当时世界的主旋律是对欧洲各国仍在各自争夺中,普鲁士、奥匈等国都还没影儿呢。

同时,英国和法国是当时世界性竞合对手(即竞争中合作),70年后,英法的关系才属于合竟关系(合作中竞争)。

当时的世界还不像1870年代的列强形势,法国海军是威胁英国世界霸权基础英国海军的最强对手。当时,中国完全可以做到一国对一国。

英国作为“日不落帝国”的基础就在于广袤的殖民地,在亚洲印度是其核心,但印度尚未被英国全部殖民,立足并不稳妥。与此同时,英国在南亚内陆国如锡金、不丹、尼布尔等尚未并吞殖民,所以,真正对中国危险比较大的则是海上。

由此,道光如果能像一些“意志坚定”的皇帝那样,能够坚持打到底的话,长期拖垮英国是完全有可能的。

原因就在于英国不可能为了中国而冒着世界殖民地被法国、沙俄抢走,印度因中英战争而起内乱的风险。

最后,要知道,当时英国还没有原子弹更没有飞机坦克导弹,军事科技还没有到忽略人力的地步。

(2)晚清诸位皇帝和慈禧没有改革、进取之心,迷迷茫茫中只要为了江山什么都可以抛弃!他们不可能敢抵抗到底

道光皇帝等统治者很不要脸毫不知改革(嘴上说没用必须要有实践),其根本就在于“统治阶层内部‘死水’一潭”,久而久之,胆量、意志力越来越不行。再加上“儒家化”影响,北宋“妥协苟安”思想地影响,更加为了政权而敢于放弃一切。

因此,恰当地批判北宋(包括南宋)、晚清的“妥协苟安”思想应该是我个人未来的重点,也希望更多地朋友加入。

由此造成宋朝、晚清,从百姓到统治者、军队,为了自己的日子儿什么都可以抛弃。结果如何?像左宗棠那样的人似乎成了“落后分子儿”,慈禧、李鸿章反而快成“民族英雄”了,结果如何?

你妥协、卖卖卖半天,李鸿章换来死后10年亡国、慈禧换来死后三年亡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