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一線黨旗紅」臨漳鄭保榮:一雙“拐”,走“疫”路

在杜村鄉東冀莊想認出村支書鄭保榮很容易,拄著雙柺給進出人員做測溫登記或者正在勸離逗留群眾的鐵定是他無疑。去年10月份,鄭保榮為了給村裡拉麥種意外造成了右腿兩處骨折,現在腿傷還沒有痊癒,所以他只能拄著雙柺工作。周邊的人都勸他多休息,可他卻幹得比誰都來勁,家人提起他只能生氣又無奈地說:“死倔,沒法說他!”


這次的疫情來勢洶洶,又正值春節,人員流動頻繁,而本來正在熱熱鬧鬧準備年貨的村民們不明所以也不以為意。為了阻止疫情的蔓延,引起村民們的重視,鄭保榮火速召集村兩委成員對疫情防控作了安排部署,成立了東冀莊防疫站,防疫站成員一人一巷,兩人一街,排查、宣傳、消殺,責任到人,分工明確。同時間,鄭保榮在村微信群組織號召黨員和志願者參與疫情防控,對全村1000餘戶、4000餘人進行了地毯式摸排,對發現的200餘戶在外務工返回人員和5戶經過武漢人員,做了第一時間上報、第一時間隔離,乾脆利索地阻斷了疫情傳播的途徑。

隨著疫情的發展,形勢越來越嚴峻,鄭保榮又雷厲風行地把全村出入口全部封閉,只留緊鄰臨鄴大道的一個主路口作為全村的民生通道,兩委成員分組分批值守,24小時在崗在位。而鄭保榮不顧雙腿疼痛,也和大家一起衝鋒在前,堅守在路卡看護一線,及時勸返無特殊情況外出人員,對外來人員、車輛嚴格測量體溫、登記、消毒,為全村築牢疫情防護屏障。


「防疫一線黨旗紅」臨漳鄭保榮:一雙“拐”,走“疫”路

鄭保榮一行人的努力漸漸得到了村民的認可,村裡的疫情防控工作雖然依然緊張但已經沒有了最初的慌亂。但鄭保榮心裡還有牽掛。

“喂,存峰,德付叔那你有沒有去?他這幾天身體咋樣?”鄭保榮一邊打電話一邊拎著一大兜菜從家裡往外走。他口中的德付叔就是冀德付,年事已高,患有長期慢性病,兒女不在身邊。鄭保榮從新聞上了解到老年人、體弱人是新冠肺炎易感染人群后就第一時間叮囑村醫鄭存峰要時刻關注村裡老人、尤其是長期患病老人的身體狀況,做好他們的健康管理和體溫監測。在得到鄭存峰肯定的回答後,他舒了一口氣,接著往另一戶老人李伏如家裡走去。

疫情發生以來,鄭保榮除了做好防控工作外,還時刻惦記著村裡老百姓的飲食起居。他組織人員為留守老人送去蔬菜、米麵等生活必需品,為居家隔離戶代買生活用品,為村民代繳燃氣費,組織村醫做好慢性病群眾的健康監測,從點滴細微處守護一方群眾平安。在鄭保榮和黨員幹部的帶領下,村民們紛紛行動起來。飯店老闆李雷自發成立“炊事班”,為值守人員送愛心餐;學生、退役軍人、普通群眾主動組建起抗疫志願者服務隊不分晝夜加入疫情防控戰鬥中;還有更多的村民踴躍捐款捐物,為村莊抗疫奉獻自己的點滴力量。


「防疫一線黨旗紅」臨漳鄭保榮:一雙“拐”,走“疫”路

因為連日來的奔波,鄭保榮的腿部疼痛加重,他就用兩腋窩頂在柺杖上,身體向後彎曲站立,當有人告知他長時間依靠腋窩的力量站立會損傷臂叢神經和血管時,他尷尬的說這樣站立腿部疼痛會減輕一些。守一方土,護一方人。這位有著20多年黨齡的老黨員,在疫情集結號吹響的時候挺身而出,不顧自身的傷痛,堅守崗位,用實際行動踐行著一名黨員初心,用一言一行擔負起國家賦予的使命和責任,守護百姓的安危。


「防疫一線黨旗紅」臨漳鄭保榮:一雙“拐”,走“疫”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