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神宗:一位長年「在家辦公」的皇帝

近來新冠肺炎肆虐全球,在疫症威脅下,很多企事業單位讓員工局部或全部在家辦公。在西方社會,在家辦公並不是什麼新鮮的事情,只是在管理風氣較為保守的東方文化下,這種工作模式似乎不太流行,除非是遇到十分特殊的情況。殊不知在幾百年前的明代,中國已經有一位皇帝身體力行長年“在家辦公”,他就是明神宗(1563-1620,1573-1619在位)。

明神宗:一位長年「在家辦公」的皇帝


明神宗名字叫朱翊鈞,1563年在裕王府出生,是明代第十三位皇帝,父親是明穆宗(1537-1572,1567-1572在位),母親是孝定太后李氏(1544-1614)。據說明穆宗之所以為其取名「翊鈞」,是希望他能夠做到“”聖王制馭天下,猶如制器之轉鈞也」”。1568年,明神宗被冊立為皇太子,正位東宮。明穆宗駕崩後,只有十歲的明神宗繼位,改年號為萬曆。明神宗在位四十八年,是明代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明神宗繼承皇位時,還未有治理國家的能力,所以繼位後頭十年,由內閣首輔張居正(1525-1582)處理全國政務,內廷事務就交由宦官馮保(1543?-1583)主持。這位年幼的君主不僅將治國重任交予張居正,同時對他敬重有加,尊稱其為“元輔張先生”。當張居正剛到北京上任數天,明神宗就單獨召見他,共商國家大事。在群臣看來,明神宗似乎具有治理好國家的精神和決心,同時看到他對張居正的信任。對於張居正提出的改革措施,明神宗可謂百分百支持。在政治上,他們推行“考成法”,目標是加強對官員的評核,以糾正他們的官僚作風及提高朝廷的辦事效率。在經濟上,他們清丈全國田畝,並推行“一條鞭法”,目標是清查全國土地及將各種稅役合併起來,按畝徵銀,令納稅的土地從四百多萬頃增加到七百萬頃以上,大大增加政府收入。

明神宗:一位長年「在家辦公」的皇帝


有歷史學家認為,這十年的改革取得極大成就,成功扭轉了正德(1505-1521)、嘉靖(1522-1566)兩朝以來形成的頹勢。據說,當時國庫的銀子因為放久了都長毛了,糧倉的糧食也因為吃不完都腐爛了。這些記載或許有誇張的地方,卻說明了在明神宗君臣努力下,明朝變得富裕了。

1582年張居正病逝後,明神宗給他風光大葬,極盡榮哀。明神宗親政後,張居正生前的政敵開始彈劾張居正。結果,明神宗追奪了張居正的各種封號,並查抄其家產,甚至逼死其長子張敬修(1552-1583)。他們不是一對合作無間、共同建設國家的模範君臣嗎?為什麼張居正屍骨未寒,明神宗就急著清算這位股肱之臣呢?有歷史學家認為,這跟張居正對明神宗過分嚴厲很有關係。據說,因為明神宗跟宦官遊玩時行為不檢,被李太后訓斥之餘,張居正更為他寫了《罪己詔》。明神宗在讀《論語》時,誤將“色勃如也”的“勃”字讀作“背”音,當場被張居正厲聲責備說:“當作勃字!”結果嚇得明神宗驚惶失措。沈德符(1578-1642)在《萬曆野獲編》中記載張居正輔政期間,“

宮府一體,百辟從風,相權之重,本朝罕儷,部臣拱手受成,比於威君嚴父,又有加焉”。由此可見,明神宗是在張居正威嚴的陰影下成長的,對他的心理或許構成一些負面的影響。

明神宗:一位長年「在家辦公」的皇帝


隨著親政日久,加上身邊已經沒有像張居正這樣的嚴臣管束,明神宗開始疏於朝政,沉湎於酒色之中,而且身體狀況每況愈下。後來,他索性找不同的理由不上朝,一時說自己頭昏眼黑,力乏不興,一時又說自己腰痛腳軟,行立不便,總之目的就是不上朝見大臣、辦公務,最終成為“六不皇帝”,即不郊、不廟、不朝、不見、不批、不講。明神宗共有二十八年沒有上朝,據說有官員在北京上班第一天起,直到退休時從來沒有見過這位“老闆”。

有歷史學家認為神宗之所以長年隱居禁宮,是為了嗜酒、戀色,特別是跟自己寵愛的萬貴妃朝夕相見。然而,明神宗躲在宮禁是否真的什麼事也不管呢?事實又非如此。明神宗在位期間有所謂“萬曆三大徵”,分別是平定蒙古叛變的寧夏之役(1592)、抗擊日本入侵的朝鮮之役(1592-1598)及平定苗疆土司叛變的播州之役( 1599-1600)。這三次軍事行動都是由明神宗在禁宮中親自籌謀,發號施令。不過,他向群臣下達命令的方式卻是“諭旨”而非“召對”。如此看來,儘管明神宗終日躲在禁宮,但他對朝廷發生什麼事情並非完全不知曉,甚至在有需要的時候會抓著決策的權力。

明神宗採取“在家辦公”的治國方式,是因為他貪圖玩樂,還是想借此掩人面目,在自己家中暗暗觀察群臣的一言一行,瞭解朝政的最新動態,實行“無為而無所不為”,在適切時機才主動出手,卻是很值得我們細細玩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