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哭郎”民俗


“夜哭郎”民俗

清晨,抖擞精神上班去。街边的电线杆子上,赫然张贴着一小方黄纸,上书端庄的黑色小楷:“天黄地又绿,小儿夜间哭,君子来念过,小孩睡到太阳出。(天黄地绿,小儿夜哭,君子念过,睡到日出)”无需驻足,我已在心里快速念过,因为这16个字早已烂熟于心。我知道,定是哪家的小婴儿夜里无法安睡,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才想出了如此招数。

记忆里,不知曾经见过、读过几回类似这样的小贴纸。只是过去张贴的地点多为树干或人家的房墙。相较“天黄地绿”而言,似乎有种说法更具感情色彩,大概如此:“天惶惶地惶惶,家有夜哭小儿郞,过往君子念一念,一觉睡到大天亮。”我更喜欢前者——小孩嘛,哪有不哭不闹就长大的?何必那么凄凄惶惶呢?可以肯定的是,许多人,或许包括我在内,也是在“君子”们的念诵声中安睡到日出,渐至长大成人的。

姑且不谈这种玩法的科学性,即便把它称作伪科学也不乏其善与美。这样想着,我不禁遐想联翩:在遥远的古代,某家孩子闹夜了,请乡里识文断字的老先生写出最漂亮的毛笔字,找个妥贴的地方郑重贴上,由识字的君子们念上一念,路经此地的大人孩子也都认识它们了。这,在当时难道不就是最佳的扫盲么?于是,我想到了“三字经”,想到了“三字经解读”,舍不得归还那本书,是想让它引领我回归先祖的童年,引领我回望我们祖先繁衍的这片土地。

其实,这样的民俗很多。它们,不会占据你太大的空间,却成了闲暇生活的一支,无声地汇入漫漫的时间长河。它们,以强大的生命力,丰富着地域文化特征,浸润着我们的心灵,滋养着我们的精神家园。它们,执着地告诉每一个人:“你是谁?你来自哪里?”并固执地给所有人画上地域符号,使我们成为“我们”,而非“他们”。它们,大多不需要太高深学问的包装,只要大众接受就能一代代沿袭下来,且深深地根植于属于它的土地。这,就是民俗的力量!

自然,希望所有的民俗都是善与美的结合。

“夜哭郎”民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