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宫风云:叔叔想造侄儿的反,这一次悲催了

明宫风云:叔叔想造侄儿的反,这一次悲催了

明宫风云:叔叔想造侄儿的反,这一次悲催了


  明宣宗朱瞻基是明朝的第五任皇帝,生于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此时,他的曾祖父朱元璋行将就木。就在他出生的那天晚上,野心勃勃的祖父朱棣做了一个美梦,梦见朱元璋将象征皇权的大圭赐给自己。朱棣醒后,还没来得及回味梦中情景,就听说自己的长孙降生了。朱棣猛地意识到,梦中情景似乎印证到了孙子身上,他急忙跑去看孙子,只见小孙子长得非常可爱,脸上还有一团英气,比病歪歪的胖儿子朱高炽还像自己。

  之后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时为燕王的朱棣与自己的侄子建文帝朱允炆打了四年靖难之役,最终武力夺权,当上了永乐皇帝。

  朱棣上台后,面临着一个重要的难题,那就是皇位继承权的问题。他是靠武力上台的,深知此举之弊。虽然他不喜欢自己的大胖儿子朱高炽,想把帝国交给二儿子汉王朱高煦,但他绕不过宗法制度“立嫡立长”这道坎,更怕骨肉相残的靖难之役重演,而且,大儿子胖人多福,不仅有文治,而且能任事(当年率一万老弱,愣是击退了官二代李景隆五十万大军的进攻,保住了造反大本营北京),几乎所有的文官都站在胖儿子一边。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朱瞻基是颗小福星,朱棣是借着长孙降生的喜气,下定造反决心的。而且,聪明英武的长孙深为自己所喜,如果不让其父为君,那么孙子的皇位也就泡汤了,那怎么行?于是,朱棣不再提让朱高煦当继承人的事了。

  朱家的人可不是那么容易安生的。朱高煦赖在皇城不走,想方设法的打压胖哥哥,将力挺哥哥的大学士解缙致于死地。同时,招兵买马,别有所图。这下,就连他的母亲徐皇后都看不下去了,手心手背都是肉,伤了哪个都不好,唯一的办法就是让二儿子到封国去,别在京城捣乱。

  一向宠妻的朱棣接受了徐皇后的建议,着令二儿子朱高煦哪凉快哪呆着去。二弟的威胁暂时解除了,不想三弟赵王朱高燧也不消停,同样对朱高炽火力全开。此时,业已成人的朱瞻基挺身而出,担负起了护卫朱高炽的重任。

  于是,一场政变阴谋被揭露出来。有个老军人的女婿出首,说老丈人受命草诏,要废除太子朱高炽,而朱高燧的亲信则打算趁朱棣生病之际,下毒弑父。言之凿凿的政变阴谋,让朱棣勃然大怒,要治朱高燧之罪。幸得朱高炽劝谏,说朱高燧不知,作乱者是其下属。于是高燧之党在京者悉被清除,他本人自然也回封国去反思人生了。

  整个政变让明眼人一看,就觉得很蹊跷。草诏废太子何等大事,怎么会让一个老兵去做,难道朱高燧身边一个笔杆子也没有?而且朱高燧在京城只有七八个人两三条枪,怎么和手握重权,且深得朝臣推重的朱高炽父子斗?他爹那么牛当年也不敢在京城直接弑父夺权。

  远离了朱高煦、朱高燧的大明朝廷,安定多了,朱高炽终于不用担心了。

  朱棣将朝政一古脑丢给朱高炽,自己要么出征,要么养病,没事则继续教导大孙子。朱瞻基很小就随同爷爷远征,听取爷爷的谆谆教诲,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知识,养成了多谋善断的性格。行军间隙,经过农家,朱棣会停下来,让孙子到农民伯伯中间去体验生活,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从小就深知稼穑艰难。

  历代皇帝一般都比较重视自己继承人的教育,但他们的教育往往是书斋式的教育居多,真正走向战场,走入农田的教育少之又少,这种与现实脱节的教育,往往使那些天潢贵胄,成为不识人间烟火的“圣人”,执政行事,唯我独尊,根本不顾百姓死活,最终害人害己。

  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朱瞻基被册立为皇太孙。

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朱棣驾崩。朱高炽如愿以偿地登上了帝位。第二年,这位洪熙皇帝就“无疾骤崩”了,成为明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亚军。

不过,对于一位已经监国多年的政坛高手来说,十个月也能做很多事。他在位期间,平反冤狱,裁汰冗员,起用贤臣,偃武修文,厉行节俭,使明朝的政治面貌大有改观。至于他的暴亡,恐怕应该与其胖人多内宠,且体弱多病,加上政务繁忙,不堪重负,引发心血管疾病有关。当然,也有人说,是不爱折腾的胖爸爸和闲不住的儿子在迁都南京等问题上有了矛盾,长期随祖父征战漠北的朱瞻基更清楚定都北京对帝国的重要性,担心迁都并急于上位的儿子,下了黑手。这显然是阴谋论者最爱想象的调调,当不得真。不过,朱瞻基上台后,回迁工程被永久叫停了。

  不管怎么说,朱高炽驾崩之时,朱瞻基正远在南京。他在众人尚茫然不知的时候,就得到了内线的情报,知道父皇已死。于是,他提前动身,从容地先于近在山东乐安的二叔派出的杀手之前,赶回了北京,一面发丧,一面继位。从此,明帝国进入了宣德时代。

  迟了一大步的朱高煦,没了哥哥的压制,以为新君人望不足,不觉野心膨胀,以诛杀反对自己的五朝元老夏原吉为借口,准备重演靖难之役。可惜,他只有父亲的武勇,却无父亲的谋略,更兼遇上的这个侄子可比建文帝强多了。

  面对朱高煦的暴起发难,很多人都很担心,朱瞻基却自信地说:“天下神器非智力所能得,况祖宗有成命,孰敢萌邪心!”为了迅速平定朱高煦的叛乱,朱瞻基决定亲征。消息一出,极大地鼓舞了明军将士。有人担心朱高煦会率兵攻取南京,朱瞻基却认为,叛军的家属都在乐安城,朱高煦绝对不会贸然南下攻南京,同时,济南城池坚固,朱高煦也不敢冒险攻打,目前他只会固守乐安。

正如朱瞻基所料,朱高煦知道新君亲征,竟然没了主意,只能在乐安束手待毙。明军四面包围乐安后,将劝降信射入城中。此时的朱高煦彻底绝望,不顾王斌等将领们死战的请求,私下派人从小道跑出去投降。朱瞻基顾念亲情,将朱高煦押送回京,废为庶人,禁锢在西安门内。回朝之日,朱瞻基特意将乐安改为武定州。

这时的朱瞻基应该感谢祖父开拓了自己的眼界,使自己熟谙军事,才能面对危局作出准确判断,从而兵不血刃地平叛。不过,有时很愣有时很二的朱高煦,最终还是让大侄子压在铜缸下烤了全羊。据说是他在侄子亲情泛滥探监时使绊子,让侄子跌了一跤,龙颜大不悦,真是作死。

  另一位造反老将朱高燧本来打算和二哥一起浑水摸鱼,做一对“慷慨赴国难”的难兄难弟。幸运的是,他的臣佐中有真心护主的,派人劫杀了二哥派来的联络人,直接归顺朝廷了。看到三叔狼狈的样子,朱瞻基为了帝国的稳定,忍住了想扁他一顿的冲动,再一次原谅了三叔和他的后代。

(本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