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七律,五绝,五律谁知道分别的平庂是什么?怎么样?

依蒙小诗


七绝,七律,五绝,五律分别的平仄是什么?怎么样?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先说五绝:

五言绝句也称五绝,有四种常见格式。

1、仄起不入韵:

何满子(张祜)

故国三千里, 仄仄平平仄

深宫二十年。 平平仄仄平

一声何满子, 平平平仄仄 

双泪落君前。 仄仄仄平平

2、仄起入韵式)

哥舒歌

[ 唐 ] 西鄙人

北斗七星高,  仄仄仄平平

哥舒夜带刀。 平平仄仄平

至今窥牧马,   平平平仄仄 

不敢过临洮。  仄仄仄平平

3、平起不入韵式

听筝

[ 唐 ] 李端

鸣筝金粟柱,  平平平仄仄

素手玉房前。 仄仄仄平平

欲得周郎顾,  仄仄平平仄 

时时误拂弦。 平平仄仄平

4、平起入韵式

花明绮陌春, 平平仄仄平

柳拂御沟新。 仄仄仄平平

为报辽阳客, 仄仄平平仄

流芳不待人。 平平仄仄平

五律的四种平仄格式:

1、仄起仄收式,(仄起不入韵):

次北固山下

唐代: 王湾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平起平收式(平起入韵):

风雨

[ 唐 ] 李商隐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

3、平起仄收式(平起不入韵):

送友人

[ 唐 ] 李白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4、仄起平收式(仄起入韵):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 唐 ] 杜审言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七绝第一句以入韵为常,平仄格式如下:

1、平起首句入韵式:

夜雨寄北

唐代: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平平仄仄平平仄,

巴山夜雨涨秋池。 仄仄平平平仄仄。

何当共剪西窗烛, 仄仄平平仄仄平,

却话巴山夜雨时。 平平仄仄平平仄。

2、平起首句不入韵式:

早发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

[ 唐 ]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平平仄仄仄平平,

千里江陵一日还。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两岸猿声啼不住, 仄仄平平仄仄平,

轻舟已过万重山。 平平仄仄平平仄。

3、仄起首句入韵式:

春宫曲

[ 唐 ] 王昌龄

昨夜风开露井桃, 仄仄平平平仄仄,

未央前殿月轮高。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阳歌舞新承宠, 平平仄仄仄平平,

帘外春寒赐锦袍。 仄仄平平平仄仄。

4、仄起首句不入韵式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唐 ]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仄仄平平仄仄平,

每逢佳节倍思亲。平平仄仄平平仄。

遥知兄弟登高处,平平仄仄仄平平,

遍插茱萸少一人。仄仄平平平仄仄。

七言律诗有四种固定的格式首句入韵为正格。

1、平起首句入韵式: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 唐 ] 韩愈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2、平起首句不入韵式:

客至

唐 杜甫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3、仄起首句入韵式:

书愤五首·其一

[ 宋·陆游 ]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4、仄起首句不入韵式: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 唐 ] 杜甫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我整理了一下,五古诗或七古诗的格式,供喜欢的朋友们收藏🤝

这个。。。。。。格式嘛,比如李白的塞下曲就是五言侓诗1、仄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塞下曲(李白)

五月天山雪, 仄仄平平仄

无花只有寒。 平平仄仄平

笛中闻折柳, 平平平仄仄

春色未曾看。 仄仄仄平平

晓战随金鼓, 仄仄平平仄

宵眠抱玉鞍。 平平仄仄平

愿将腰下剑, 平平平仄仄

直为斩楼兰。 仄仄仄平平

所谓"仄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

"月"字属仄声,末字"雪"也属仄声,是为"仄起仄收"。二、四、六、八句押韵、三四句

、五六句要求对仗。

2、仄起平收(即首句仄起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观猎(王维)

风劲角弓鸣, 仄仄仄平平

将军猎渭城。 平平仄仄平

草枯鹰眼疾, 平平平仄仄

雪尽马蹄轻。 仄仄仄平平

忽过新丰市, 仄仄平平仄

还归细柳营。 平平仄仄平

回看射雕处, 平平平仄仄

千里暮云平。 仄仄仄平平

所谓"仄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

"劲"字属仄声,末字"鸣"属平声,是为"仄起平收"。一、二、四、六、八句押韵、三四

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3、平起仄收(即首句平起不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 平平平仄仄

天气晚来秋。 仄仄仄平平

明月松间照, 仄仄平平仄

清泉石上流。 平平仄仄平

竹喧归浣女, 平平平仄仄

莲动下鱼舟。 仄仄仄平平

随意春芳歇, 仄仄平平仄

王孙自可留。 平平仄仄平

所谓"平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

"山"字属平声,末字"后"属仄声,是为"平起仄收"。二、四、六、八句押韵、三四句、

五六句要求对仗。

4、平起平收(即首句平起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晚晴(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 平平仄仄平

春去夏犹清。 仄仄仄平平

天意怜幽草, 仄仄平平仄

人间重晚晴。 平平仄仄平

并添高阁迥, 平平平仄仄

微注小窗明。 仄仄仄平平

越鸟巢干后, 仄仄平平仄

归飞体更轻。 平平仄仄平

所谓"平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

"居"字属平声,末字"城"也属平声,是为"平起平收"。一、二、四、六、八句押韵、三

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七律】

七律即七言律诗的简称,也有四种常见格式。

1、仄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 仄仄平平平仄仄

初闻涕泪满衣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却看妻子愁何在, 平平仄仄平平仄

漫卷诗书喜欲狂。 仄仄平平仄仄平

白日放歌须纵酒, 仄仄平平平仄仄

青山作伴好还乡。 平平仄仄仄平平

即从巴峡传巫峡, 平平仄仄平平仄

便下襄阳向洛阳。 仄仄平平仄仄平

所谓"仄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

"外"字属仄声,末字"北"也属仄声,是为"仄起仄收"。二、四、六、八句押韵、三四句

、五六句要求对仗。

2、仄起平收(即首句仄起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仄仄平平仄仄平

锦官城外柏森森。 平平仄仄仄平平

映阶碧草自春色, 平平仄仄平平仄

隔叶黄鹂空好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两朝开济老臣心。 平平仄仄仄平平

出师未捷身先死, 平平仄仄平平仄

长使英雄泪满襟。 仄仄平平仄仄平

所谓"仄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

"相"字属仄声,末字"寻"属平声,是为"仄起平收"。一、二、四、六、八句押韵、三四

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3、平起仄收(即首句平起不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酬乐天扬州(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 平平仄仄平平仄

二十三年弃置身。 仄仄平平仄仄平

怀旧空吟闻笛赋, 仄仄平平平仄仄

到乡翻似烂柯人。 平平仄仄仄平平

沉舟侧畔千帆过, 平平仄仄平平仄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今日听君歌一曲, 仄仄平平平仄仄

暂凭杯酒长精神。 平平仄仄仄平平

所谓"平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

"山"字属平声,末字"地"属仄声,是为"平起仄收"。二、四、六、八句押韵、三四句、

五六句要求对仗。

4、平起平收(即首句平起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 平平仄仄仄平平

凤去台空江自流。 仄仄平平仄仄平

吴宫花草埋幽径, 仄仄平平平仄仄

晋代衣冠成古丘。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三山半落青天外, 平平仄仄平平仄

一水中分白鹭洲。 仄仄平平仄仄平

总为浮云能蔽日, 仄仄平平平仄仄

长安不见使人愁。 平平仄仄仄平平

所谓"平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

诗词的格律只要你经常阅读或写作,自然而然就掌握了,即熟中生巧。



树东诗影画情怀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要明确的一点是:只需要熟练掌握了五绝的平仄,其他的七绝、五律、七律的平仄就都知道了。

下面,我们具体分析、推演。

五绝、五律的平仄

五绝有一种正格、三种变格,在此基础上还有不同的变格。

只要你掌握了五绝的正格,其他三种变格就掌握了。只要掌握了‘孤平’的定义,其他变格也就可以推演出来了。

五绝正体格律: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下面,我们用这个正体格律来推导一遍,摸清楚其中的原理:

▲明确五绝的结构

五言绝句有两联,每一联有上下两句,每一句的主要组成要素是‘平平、仄仄‘。

这个定义所有人都知道,但是很重要!

如果忘记了这个结构的定义,后面的一句之内、一联之内、联联之间的关系就会模糊。

按照’相间‘的原理推导第一句

▍相间,就是间隔开来。

一句的主要组成要素是‘平平、仄仄’,叫做双音节。

‘平、仄’是单音节。

五绝正格第一句是五个字,分为一个单音节、两个双音节。

这种分法是按照‘马蹄韵’来分的,把马蹄韵放在一边。

我们先放置一个双音节:平平

然后,按照相间的原理,在‘平平’后面放一个双音节‘仄仄’

就组成了:平平仄仄

最后,在前面放置一个单音节‘平’

得出五言绝句正格第一句:平平平仄仄

▲根据‘相对’原理推导出第二句

每联上下两句的平仄要求相对。

▍什么是相对呢?就是相对立、相反。

已知五言正体格律的第一句: 平平平仄仄

按照相对的原理,推导出五言正体格律第二句:仄仄仄平平

这两句是一联。

第一句,第二句根据‘一联之内平仄相对的原理’就能推导出来,简单吧?

▲根据‘相粘相错’原理推导出第三句

联和联之间要求相粘相错。

▍什么是相粘,就是相同!

五言绝句正体格律第二句为:仄仄仄平平

按照相粘的原理,下一句应该是:仄仄仄平平

不过,这时候还要引进另外一个概念:相错。

▍相错,就是把第二句的最后三个字错位,然后放在第三句。

第二句的最后三个字:仄平平

错位之后就是:平平仄

然后,把这个错位后的‘平平仄’放入第三句的最后。

那么,调整之后的第三句就是:仄仄平平仄

切记,在两联之间的时候按照‘相粘相错’的原理,就能把第三句推导出来。

▲继续按照‘相对’的原理推导第四句

五绝的最后一句,和第三句是一联,就要按照‘一联之内相对’的原理推导。

第三句:仄仄平平仄

第四句:平平仄仄平

就这么简单,一首正体五言绝句的格律被我们推导出来了。

五绝的其他三个变格

刚才,我们推导的是正体的五言绝句,而五言还有其他三种形式,其开始的第一句句式分别是:

平平仄仄平:尾字为平声韵的;

仄仄平平仄:尾字为仄声;

仄仄仄平平:尾字为平声韵的;

再加上这句‘平平平仄仄’,合计四种起始方式。

大家只需要记住第一句,按照前面‘相间、相对、相粘相错’的原理都可以推导出来后面的三句。

重点是动手推演!

▲五律的平仄

五律的平仄是在五绝的基础上继续向下按照‘相对、相粘、相错’的原理继续推导、演化,就可以了。

五律的正体格律: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当我们推导出来的时候,会发现这就是一个‘平仄’不断重复的过程。

七绝和七律的平仄

七绝的平仄是在五绝的基础上衍生的,只要在五绝的每一句前面加上‘平平、仄仄’就能推导出七绝的平仄来。

▲七绝是在五绝的每一句前面增加双音节

五言绝句正体格律的第一句:平平平仄仄

七言绝句正体格律的第一句是:(仄仄)平平平仄仄

按照一联之内相对的原理,推导出第二句

七言绝句正格第一句:仄仄平平平仄仄

七言绝句正格第二句:平平仄仄仄平平

按照联合联之内相粘相错的原理,推导出第三句

七言绝句正格第二句: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言绝句正格第散句:平平仄仄平平仄

注意,最后三个音节还是从上一句倒过来的。

▲七绝是在五绝前直接加上一个相反的双音节

(仄仄)平平仄仄平:尾字为平声韵的;

(平平)仄仄平平仄:尾字为仄声;

(平平)仄仄仄平平:尾字为平声韵的;

再加上这句‘仄仄平平平仄仄’,合计也是四种起始方式。

▲七律的平仄

在七绝的基础上,按照‘相间、相对、相粘相错’的原理继续推导、演化,也能推导出来

七律的正体格律: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当我们推导出来的时候,还会发现这是一个‘平仄’不断重复的过程。

结论

从上面我们可以知道,五绝、七绝、五律、七律的平仄其实就是一个规律不断演化、循环的过程。只要掌握了第一句,按照上述‘相间、相对、相粘相错’的原理,就完全能够自己推导出来。

不过,记忆绝句和律诗的平仄格律,最重要的是动手推演,基本一周时间全部可以掌握熟练。


西山诗词客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平仄的含义。

一、诗词的韵律。分清平、上、去、入四声,平就是平声字,上、去、入是仄声字。

平就相当于汉语拼音的1,2声,上相当于3声,去相当于4声,需要注意的是,现代汉语拼音里已经没有了“入”声字,被分到了平、上、去3声里面了。

二、如何写格律。诗又分为七绝,七律,五绝,五律,它们有4种不同的平仄,比如五言绝句:这四种格式是: 一是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二是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三是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四是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而五言律诗跟这相似,只不过根据粘对的原则再加上四句而已。

所以我们在写词填词的过程中,就要多看一些关于诗词韵律的书,把这些韵律的要求、格式都记住,然后再慢慢的练习,写诗词的水平才能逐步的提高。

当然了,写诗词还是要有天赋的,不然写着写着就成顺口溜了。古代那么浓厚的文学气氛,从先秦开始,才有30余万首诗流传下来,名传千古的诗就更为稀少,把它作一个爱好,陶冶情操就好了。



清悠初见


一、回答七绝、七律、五绝、五律的正格如下:

第一,七绝正格有四种:

1、平起首句不入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2、平起首句入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3、仄起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4、仄起首句入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第二、七律正格也有四种

1、平起首句入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2、平起首句不入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3、仄起首句入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4、仄起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第三,五绝正格四种

1、平起首句不入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2、平起首句入韵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3、仄起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4、仄起首句入韵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第四、五律也四种正格

1、仄起仄收,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仄起平收,首句入韵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3、平起仄收,首句不入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4、平起平收,首句入韵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二、正格可以变格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按以下操作:

1、五绝、五律,一三不论,二四分明的规则。

2、七绝、七律,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规则。


龙回头999


七绝,七律,五绝,五律谁知道分别的平仄是什么?怎么样?

撞到景陽鍾,

景陽鍾自鸣得意。

一、什么是平仄

1诗的格律,主要就是讲平仄。

讲究并遵守平仄规则是近体诗中最主要的特点。

平仄是汉字不同声调应用于诗格律中的名称。声调是汉语的特点。平仄的形成和四声关系极为密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构成了汉语的声调,而高低、升降则是主要的因素。拿普通话的声调来说,共有四个声调。诗人们把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平就是阴平和阳平,仄就是上、去、入三声。

2.粘对。粘,就是平粘平,仄粘仄;就是要求两句之间平声字和平声字相粘联,仄声字和仄声字相粘联。后一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要跟前一联对句第二字相一致。对,就是平对仄,仄对平。在对句中,平仄是对立的; 即出句某个位置上用的是平声字,那么对句同一位置上就必须用一个仄声字与它相对; 如果出句某个位置上用的是仄声字,那么对句同一位置上就必须用一个平声字与它相对。格律规则规定: 一句之中,平声和仄声必须递换; 同一联之中,平声和仄声必须相对; 下一联出句的平仄必须与上一联对句的平仄相粘, 这也是“粘对”的总的要求。粘对的作用,是使声调多样化。如果不“对”,上下两句的平仄就雷同了;如果不“粘”,前后两联的平仄又雷同了。违反了粘的规则,叫做失粘;违反了对的规则,叫做失对。

3.孤平。孤平是律诗(包括长律、律绝)的大忌,所以诗人们在写律诗的时候,注意避免孤平。孤平指的是一个平脚的诗句中除了韵脚之外,只剩下一个平声字。在五言“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一字必须用平声;如果用了仄声字,就是犯了孤平。因为除了韵脚之外,只剩一个平声字了。七言是五言的扩展,所以在“仄仄平平仄仄平”这这个句型中,第三字如果用了仄声,也叫犯孤平。

二、七绝,七律,五绝,五律体裁

七绝,七律,五绝,五律都属于中国传统文化之古典文学作品诗歌体裁。唐代律诗(近体诗) 形成以前所有的诗歌,统称古体诗或古诗。近体诗又称今体诗。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律诗的韵、平仄、对仗,都有许多讲究。由于格律很严,所以称为律诗。古体诗、近体诗,包括唐代之后及现代诗人创作的七绝,七律,五绝,五律诗歌。

1.近体诗(律诗)有以下四个特点:1)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七律第一二句称首联,第三四句称颌联,第五六句称颈联,第七八句称尾联;2)押平声韵;3)每句中词字的平、仄都有规定,讲究粘对、孤平;4)每篇必须有对仗,对仗的位置也有规定, 颌、颈二联必须对仗。

2.绝句实际上可以分为古绝、律绝两类。

本题问中的七绝, 五绝就有二种情况:古绝是古体诗的一种, 早于律诗与律绝而存在,古绝是和律绝相对而言的一种体裁,古绝可以用仄韵,它是不受律诗格律束缚的,即使是押平声韵的,也不受近体诗平仄规则的束缚。凡合乎下面的两种情况之一的,称为古绝:一是用仄韵;二是不用律诗的平仄,有时还不粘、不对;有些古绝是两种情况都具备的。律诗一般是用平声韵的,因此,律绝也是用平声韵的。如果用了仄声韵,那就是可以认为古绝。

3. 五律, 七律的平仄

自从声律之学兴起,诗人逐渐总结诗歌创作的经验,于是形成了固定的诗格律。自此以后,声律越来越严,运用平仄形式也逐渐趋于一致,于是格律诗便形成了。平仄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平仄应用于诗,便形成了诗的不同平仄格式。这些格式一经固定下来,便构成了诗律。古体诗之所以十分注重平仄,正是因为适当地运用平声字和仄声字,可以使诗句音韵灵活多变,增强诗韵律的美感, 这是最重要的因素。

1) 五律的平仄

五律的平仄,只有四个类型,而这四个类型可以构成两联。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由这两联的错综变化,可以构成五律的四种平仄格式。其实只有两种基本格式,其余两种不过是在基本格式的基础上稍有变化罢了。

(1)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另一式,首句改为仄仄仄平平,其余不变。

(2)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另一式,首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

2)七律的平仄

七律是五律的扩展,扩展的办法是在五字句的上面加一个两字的头,仄上加平,平上加仄。

(1)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另一式,第一句改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其余不变。

(2)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另一式,第一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其余不变。

4. 七绝, 五绝的平仄

绝句比律诗的字数少一半。每首限定四句,五言绝句只有二十字,七言绝句只有二十八字。按绝句有古绝和律绝的二种情况,其中古绝是不受近体诗(律诗)平仄规则的束缚, 所以古绝无所谓平仄。七绝, 五绝受近体诗(律诗)规则的束缚,就是律绝。律绝不但押平声韵,而且依照近体诗的平仄规则,在形式上它们就等于半首律诗。这可以归入近体诗。

律绝可以看作是截取律诗任何相邻的两联而成,跟律诗一样,必须依照韵书的韵部押韵,押韵限用平声韵脚,并且依照律诗的平仄,讲究粘对,要避免孤平。所以,了解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的平仄,同时也就了解五言律绝和七言律绝的平仄。








景陽鍾


七绝格律

(一)平起首句入韵式

格律对照例诗:李白《早发白帝城》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二)平起首句不入韵式

格律对照例诗:白居易《忆江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

曾栽杨柳江南岸, 一别江南两度春。

遥忆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

(三)仄起首句入韵式

格律对照例诗:李商隐《夜雨寄北》

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四)仄起首句不入韵式

格律对照例诗: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七言律诗格律

(一)平起首句入韵式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二)平起首句不入韵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三)仄起首句入韵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李商隐《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四)仄起首句不入韵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杜甫《阁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五绝格律

(一)仄起首句不入韵式

王之涣《登鹳雀楼》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二)仄起首句入韵式

格律对照例诗:元稹《行宫》

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三)平起首句不入韵式

格律对照例诗:李端《听筝》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四)平起首句入韵式

格律对照例诗:王涯《闺人赠远》

平平仄仄,仄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

花明绮陌春,柳拂御沟新。

为报辽阳客,流芳不待人。

五言律诗格律

(一)仄起首句不入韵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

格律对照例诗: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掻更短,浑欲不胜簪。

(二)仄起首句入韵式

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

格律对照例诗: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三)平起首句不入韵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

格律对照例诗: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四)平起首句入韵式

平平仄仄,仄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

格律对照例诗:李商隐《晚晴》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乾后,归飞体更轻。


倚墙望月


七绝、七律、五绝、五律都押平韵,并且都有四式,即:平起平收式,平起仄收式,

仄起平收式,仄起仄收式。绝句可以不对仗。律诗颔联两句对仗,颈联两句对仗。

无论绝或律都注意格律诗八戒。个人认为:无论你是诗词大家还是初学乍练,只要标有绝、律、词牌的作品,就必须严格按格律要求,关键的要求差一点也不行(意境或遣词措句水平先不说)。如果都胡整,挂羊头卖狗肉,就糟蹋了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精华。诗词的形式很多,不会格律你可以不写,或者学习。格律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瑰宝,是诗歌领域的一颗璀璨明珠。我们必须子子孙孙延续下去。谁否认格律,谁不遵守格律,谁假冒格律,都是伪诗人,都是欺师灭祖行为,都是中华民族的罪人,都是最愚蠢的人!最后奉劝诸多在头条发表冠以绝、律、词牌的好友们,对自己的作品要严加审核,千万别犯八戒,千万别干挂羊头卖狗肉的勾当了,千万别愚弄那些不懂格律而盲目点赞的人了,更不要自欺欺人,须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不要让懂行的人笑掉大牙!意境优美,词藻华丽不能掩盖格律的缺陷!

本人才疏学浅,心直口快,有啥说啥。望广大爱好诗词的朋友支持我的观点。在此,对能看完我这段胡云的朋友,致以最衷心的感谢!奉劝各位朋友万万不可哗众取宠,否则贻笑大方!


青松2369396


https://m.zjurl.cn/answer/6683773681899929870/?app=news_article&app_id=13

转发:缘分等着

2019年4月25日

平仄的大师们,我真佩服你们不蠏的努力和追求,这与钻牛角尖有类似的无聊和无奈!可惜我没有时间来钻研韵律,不然,天下可能我说了算,韵律又是什么呢?韵律是好听顺口,有唱歌的旋律在里面,古人的旋律与今人相同吗?同样道理,古代的平仄与今人的平仄相同吗?各地区的语言不相同,平仄岂有相同之理?

诗词要表述人类的心理活动以及自然景观,首先要把真实的一面告诉人们,如果死搬硬套所谓的诗词的框框套套去套住人的正常思维和笔墨,这不仅残忍而且不可取,现在我们这些无聊无畏的诗词砖家们,叫兽现代人死搬硬套古老的搞不清楚的各种,让我们钻进死胡同,一筹莫展!

现代人有现代人的思想方法,包括对古诗词的研究,希望找出一条新路,好路,正确的路,来引导新诗词走向新的坦途,而不是相反,去找让我们无法辩别也难以接受的歪理邪说,去钻牛角尖,走进诗词的死胡同。


和谐号专列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看五律。五律最基本的格式只有两种,其余格式的五律都是在这基础上的微小调整,不是我们这里要说的重点。

其一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其二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基于以上两种格式的五律来说,那么五绝就是这两种五律的前四句。那么七律就是在五律基础上的延伸,各自在五律对应句最前面添两字,即组成七律,格式如下。

七律平起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律仄起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同理,那么七绝就是这两种格式七律的前四句。其实这样的解释只是为了初学者方便,五律和七律的格式并不完全如此。五律与七律,五绝与七绝,除了字数不同之外,最大的差别就在于五绝五律绝大多数首句不入韵,也就是上面所列五律的格式,而七绝七律绝大多数首句入韵,并不是上面所列七律的格式,而是下面这样。

七律首句入韵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律首句入韵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那么五律首句入韵是什么格式呢?细心的你一定会发现,其实只要把相对应的首句入韵七律,每句去掉头俩字就可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