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吟·财富


云中吟·财富

骑虎财神像。徐悲鸿画作。


  “财利为先,群舌用事。

  饥馑相仍,盗贼蜂起。

  孝悌为先,日月长久。

  时和岁丰,延年益寿。”


  财者,物也,土地之物,人之所宝也。可以入用,可以养身,可以聚人。

云中吟·财富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佛说长者音悦经》云:“财有五危,世人不知,悭吝贪惜,不能减割,以周穷乏,弃财世间,汝今能尔,必获影报,所生之处,福归自身。何等五危?

  一者、大火烧之不觉。

  二者、大水漂没无常。

  三者、县官夺取无道。

  四者、恶子用度无限。

  五者、盗贼所见劫夺。

  五事一至,不可抑制,譬如有人,违反王法,闭在牢狱,应当诛戮,财物没入其官,岂复能却之乎?”


云中吟·财富

君子富,好行其德。


  修道之人亦求财。然财者,谓信等七种出世法财也。若一切众生行此七法,资成道果,故谓之财。《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浅注》云:

  “一信财——信即信心,谓信能决定受持正法,以为成佛之资,信为道本,故名信财。

  二进财——进即精进,谓未得见谛,而一心精进求出离道,以为成佛之资,故名进财。

  三戒财——戒即戒律,谓戒为解脱之本,能防三业之非,能止三业之恶,以为成佛之资,故为戒财。

  四惭愧财——惭者惭天,愧者愧人,谓既能惭愧,则不造诸业,以为成佛之资,故名惭愧财。

  五闻财——闻为三慧之首,闻必能思,思必能修,谓若能闻佛声教,则开发妙解,如说而行,以为成佛之资,故名闻财。

  六舍财——舍即舍施,谓若能运平等心无憎无爱,身命资财,随求施与,无所悋惜,以为成佛之资,故名舍财。

  七定慧财——定慧即止观也,定则摄心不散,止诸妄念,慧则照了诸法,破诸邪见,邪见既破,诸见不生,为成佛之资,故亦为慧财。”

  富者,孝养济人曰富,知足常乐为富。凡人意资材金钱充裕为富,官宰以权禄为富,儒者以多文为富,道德之士以德行、知足为富。

  上四者,知足为上。故《佛遗教经》曰:“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隐之处。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不知足者,常为五欲所牵,为知足者之所怜愍。”“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恼亦多;少欲之人,无求无欲,则无此患。”《道德经》曰,“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罪莫大于多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恒足矣。”

  文富次之。《礼》曰:不祈多积,多文以为富,以进德业。

  权禄、资材金钱之富最下。古人曰:以利交者,利穷则散。以势交者,势倾则绝。惟以道义交,方可地久天长。

  然古之财富者散财聚德,今之财富者聚财养色。悲矣!是以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禄以待有功,功多则禄益厚且富,富且以财养命,命则以德立身,身立则卓尔不群,道济天下。故《大学》曰:“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亦曰:“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云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