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你有什么总也吃不够的食物吗?

暗夜里的孤仙


作为一个正宗的江西老表,不得不安利一下我们江西的米粉。

米粉我是从小吃到大。

小的时候,爸爸在外地从军,妈妈一个人带我,没有时间给我做早餐。记忆中除了SARS流行的那段时间之外,基本上都是在外面早餐店里吃早饭。

小时候的我嘴巴特别挑剔,基本不吃面食。机器压制的面条我是不吃的;手工面嚼起来很筋道可以考虑;馒头没味道不想吃;肉包在我的味觉里就等于晕车时的呕吐物;饺子勉强凑合……

米粉和米饺是成了我的最爱。

那个时候的物价很低,一碗汤粉只要1块钱,加上一个煮鸡蛋,一共1块5。粉店就离我家十米远,一来二去和老板成了熟人。

他家的粉很筋道,据说是每天晚上从厂里进新鲜的粉,放在凉水里过一夜。第二天一大早捞出来,粉烫一下就熟了。

每天早上4:30,老板都会起来,往每个碗里搁配料。

粉熟了,放进碗里,加上一勺大骨汤,再往上面加一些小菜——豆干、萝卜干、芹菜碎……粉店老板记得我的口味,会给我放很多萝卜干。

我喜欢用两根筷子夹起一些粉,然后开始卷卷卷,把它卷成一个鸡腿的样子,再一口吃掉。

我从小学到高中,见证了他家的粉从1块涨到3块。

后来离家去南昌读了大学,又去了九江就业,很少再去吃那家的汤粉了。

南昌有一点好,拌粉和瓦罐汤的店到处都是,南昌的炒粉也很好吃。

一份炒粉或拌粉,加上一份鸡蛋肉饼汤,吃多少遍都不会腻。

那时,大学边上有个小摊,一份拌粉2块5,再去边上的老婆婆那里买点卤藕片和豆皮,晚餐就这么对付过去了。

现在真是怀念啊。

工作之后,住在了不毛之地,基本天天都是稀饭馒头,很少吃粉了,越是吃不到越是想念吧。








黄粱和白悦


民以食为天。我最喜欢吃的就是发面馒头。配上酱豆。还有死面馍配上熬小鱼。到现在一直也吃不够。可能是小时候带来的美味记忆。


发面馒头。是以酵母和面夏天醒发两小时。冬天醒发的时间更长一点。要做保温。把醒好的面。做成一个个小馒头。放锅里蒸20分钟。就成熟了。


酱豆。是把秋天收获的黄豆,洗过泡两小时。锅里对上水。把点豆子倒在锅里。,大火烧开。改小火闷两小时。豆子煮面就行了。把豆子捞出来。凉凉。放在布袋子里。或坛子里。用棉被包上。捂到出白菌霉,取出。倒入坛子。再倒入烧开又凉凉的水。放上姜末,辣椒末。盐盖上盖子。密封一到两个月。就可吃了。吃时把它放在馒头上。吃一口馒头,吃一点酱豆。感觉又鲜又美味。


死面馍。就是不放酵母的一种馍,把碗里兑上适量的水。放适量的面。和好。擀成薄片。切成小方块。小鱼煎好。放上佐料兑上水。把饼贴在小鱼的上边。鱼的周围。盖上锅盖。烧十分钟。就熟啦。死面饼又焦又香。小鱼又鲜又香。真是好吃极了。



云T1an948


民以食为天,而妈妈做的手擀面我总是吃不腻,而现在背井离乡更是怀念。

我的家乡呢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大山里,冬暖夏凉四季分明。以种小麦和玉米为主所以我们那有句话叫一天不吃一顿面都没劲干活。

有名的陕西臊子面,颜色鲜艳,气味浓香,味道好吃。面条是 薄、筋、光。汤味是 煎、稀、汪,味道是 酸、辣。而妈妈做的臊子面更是让人回味无穷。

还有陕西最最怀念浆水面原是陕西甘肃一带汉族特色小吃。 它主要是以浆水做汤汁的一种面条。 做浆水和浆水面都是她教我的!每个人的做法不同,而我却非常喜欢妈妈教的这种! 夏日常吃浆水面有利健康!它含有多种有益的酶,能清暑解热,增进食欲。三伏天吃浆水面,不仅能解除疲劳,恢复体力,而且对高血压、肠胃病和泌尿病有一定的疗效! 妈妈盛夏基本天天晚上会吃一碗浆水面,配上新蒜,那叫一个美味!

还有好多好多的特色小吃,一时半会说不完。想想都流口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