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迷遊戲的孩子,如何正確引導?

卍陳半仙


1.

千萬不要簡單粗暴的直接禁止孩子玩遊戲,甚至因此懲罰孩子。那隻會讓孩子視你為敵人,讓孩子產生叛逆心理,進而排斥你的一切安排。


2.

家長要冷靜但態度堅決的跟孩子講明:沉迷遊戲已經影響了你的學習和生活,你必須要減少玩遊戲的時間...


3.

與孩子一起制定允許遊戲的制定規則和底線,比如週末,在做完作業的情況下可以玩一個小時,最好將它們落實到紙上,雙方鄭重其事簽上自己的名字...


4.

當孩子在規定時間內打遊戲時,拿出時間陪孩子一起玩。參與到孩子的遊戲中去,讓孩子認為你是他的夥伴,而不是對立面...


不凉


說起孩子打遊戲,我有個故事要講。記得我女兒上初一的時侯。家裡有個遊戲碟,上面大約有三百多個遊戲,其中就有《紅豆羅》等等。是用個什麼機子與電視一聯,坐在沙發上就能一個人或是兩個人可以同時打遊戲了。當時這種玩法也不是所人家都可辦到的。女兒能在家玩兒已是心滿意足了。她每到打不過通關時,都會喊我與她一同戰鬥。

能一關一關的過去是很有成就感的。漸漸的我有了癮,一回家第一個任務是先玩兒兩把遊戲再幹別的。說實話幹別的也不怎麼認真,只想著湊合湊合得了,能吃開飯就行了。

一天中午我買回一條大鯉魚,紅燒鯉魚是我的拿手好菜。“千滾豆腐,萬滾魚”,老話說的好,慢慢滾著魚,我好玩兒兩把遊戲,女兒也就下學回來了。

不知不覺,三把遊戲上來了。什麼都忘記了,沉迷於遊戲裡忘我的快樂。這時女兒回來了,一進門大聲喊到:“啥糊了?”。說時遲那時快,女兒一個大步流星跑到廚房,端下鍋。女兒悲哀地說:“媽呀!我的魚”。

我悄默聲地將沒糊的魚拿上餐桌,與女兒湊乎地吃了一頓飯。女兒不高興,還是安慰我說:“以後別玩兒,迷上癮了”。我答應著,乖乖地聽女兒的話。心裡發誓再不玩兒了。

一個星期過去了,兩個星期不到,下班回家,無所事事,不由自主地走到電視旁,想玩兒遊戲。遊戲碟呢?怎麼沒有了?哦,明白了,女兒一定是藏了。我開始到處找了,翻了一下書櫃、櫥櫃,終於在頂櫃裡找到了。小樣,你藏的我能找不到,呵呵。

女兒下學回來見我又玩兒遊戲。問我:“飯呢?怎麼連飯都沒得吃了”。“飯?我回來有點早,想著玩兒一把遊戲再做飯,沒想到時間過的太快了”,我解釋到。女兒一聽,惱了,將遊戲碟拿出來,直接掰兩半兒,從三樓窗戶扔了出去。我急急地走到窗口,碟已飛了下去,被風颳到一旁了。我無言以對,從此不再玩兒遊戲了,女兒再也不提遊戲一詞,唯恐我的遊戲癮犯了。現在無論我用什麼手機,女兒第一要務是偷偷的將手機裡的遊戲刪除,她才放心。(❁´ω`❁)她常說:“沉迷於遊戲太可怕了,不管不顧的”。😀️


Rose2433


如何防止孩子沉迷遊戲?

我家的辦法是,讓他玩唄。

作為一個曾經對遊戲嚴重歧視甚至厭惡遊戲玩家的人(畢竟前夫沉迷遊戲到了不吃不喝也要打遊戲全家賺錢養他打遊戲的程度),我曾經對遊戲恨之入骨,直到某人硬生生掰正我對遊戲的態度。


如他所說,玩遊戲玩廢的人,沒遊戲也會被別的東西給廢,沒有自制力,沒有熱愛的東西才會從遊戲裡找存在感,是遊戲的錯嗎?玩是人類天性,尤其孩子根本不可能不玩遊戲,小男孩對遊戲尤其沒有抵抗力。


即便在家不讓他玩,他也會想方設法去看別人玩,長大了去網吧玩,偷偷藏錢買遊戲玩,去同學家玩……


那咋辦?


讓他玩,好的遊戲壞的遊戲,多嘗試多體驗多引導,從小讓他玩好遊戲,將來他自然看不上垃圾遊戲了。


現在,6歲的熊孩子玩紀念碑谷6得飛起,幾秒鐘破一關,比我厲害,這款遊戲也是第一款讓我愛不釋手的遊戲,兼具有設計感、美感、以及感受新奇體驗的遊戲。


我至今仍然記得玩紀念碑谷1的時候,在體驗到利用視覺錯覺來玩遊戲的時候,那種震驚、奇妙的心情,只能用一萬個臥槽形容,不斷打破固有的思維定勢。我是在某人指導下完成最後幾關,而熊孩子,全程自己通關。


可惜紀念碑谷2難度下降了,不過,熊孩子和我一起玩的時候,仍然比我快找出解密辦法,為此我非常不爽。


熊孩子玩“我的世界”,在爸比引導下,創建了一個漂亮的玻璃屋,屋內牆壁掛上了裝飾畫,燈具,傢俱,每一樣都有設計感,學設計出身的爸比說,熊娃的審美和對細節的把控儼然強我一百倍。而他現在僅僅6歲,如果一直保持這樣的審美,熊孩子30歲的時候,顯然會比我30歲的審美強上一萬倍。


而未來,將會是一個考驗審美和品味的時代,再也不是書本知識通吃天下了,事實上我們認為如今也不是,一個人的綜合能力包括審美能力、設計感、品味、藝術感等等,這些都會是一個進步社會必備的基本素養。

然後,熊孩子又對畫畫感興趣了,為此買了一個iPadpro,他自己表示以後每天都要畫畫,還要玩微博發給大家看,甚至要直播。我嫌他畫的不咋樣,爸比說,畫的好不好不重要,重要的是興趣,是他能給堅持每天畫,這比他“畫什麼”本身重要多了,於是,也就隨熊孩子自由塗鴉,按照他的要求,我負責每天替熊孩子發微博,主要是他口述,我打字,同時,誘導他學好拼音,儘快學會自己發微博。


為了多幾個粉絲,公共場合下,熊孩子會主動向陌生人推薦他自己的微博,這勇氣也比我們強了無數倍。


爸比買了任天堂最新遊戲機,帶著熊孩子打任天堂新出的馬里奧3d大陸,倆人樂得合不攏嘴,我氣得牙癢癢,爸比問我氣什麼,我說,我特麼小時候去鄰居家看別人玩遊戲,都會被家人一頓揍,憑什麼熊孩子可以玩的辣麼爽?


爸比問我,你是認真的生氣嗎?那你有病。


你看不得孩子快樂,你不讓孩子娛樂,一個小小的遊戲,能讓孩子得到那麼多的快樂,這樣不好嗎?你小時候被家長粗暴扼殺快樂,你心裡不恨家長嗎?你真要沿用他們那套邏輯教育自己的孩子嗎?


一頓教育之後,爸比強行拉著我一起玩三人對戰模式,從前,熊孩子玩到精彩地方只顧自己闖關,在幾次引導之下,他終於學會等待我一起闖關,學會了團隊合作與分享……

爸比完成工作後,等待飯菜上桌時,兩人來一局對戰,增加了感情,最重要是的是,爸比對他玩遊戲的心情那份理解,爸比對遊戲世界的解釋,讓熊孩子對他產生了滔滔不絕的膜拜之情。

熊孩子愛玩的遊戲很多,然而,這並不妨礙他也喜歡運動,喜歡足球,喜歡溜冰,喜歡讀書,喜歡交朋友……


我再也不會反對熊孩子玩遊戲,只要適度即可。而他也掌握了只要每天玩半個小時的規律,自己定時,時間到了交還遊戲機或者iPad。


我並不是說遊戲是個好東西,我也不是鼓勵你的孩子也去玩遊戲,我只是說,遊戲只是工具,工具本身沒有好壞之分,只是家長的態度,決定了遊戲是好還是壞。


人生路很長,你今天強制要求孩子不玩遊戲,明天強制干涉他戀愛,後天強迫他去讀你看好的大學和學科嗎?


與之相比,從小就將選擇權交給孩子,讓他懂得如何選擇,承擔後果,適度娛樂,我想,在這個時代或許是更合適的態度。


蹴鞠在大宋是一項娛樂,如今足球成了一種競技運動。


遊戲在如今許多家長眼裡是洪水猛獸,焉知未來的世界裡,遊戲不是另一種大產業?在科技越來越發達的未來,或許就是虛擬vr與現實交互的世界,有遊戲思維,懂娛樂的孩子,沒準贏在了起跑線。


我身邊很多朋友都讓孩子玩遊戲,也沒見得他們的孩子被遊戲毀了,相反,快樂越多元化的孩子,他才不會沉迷遊戲,因為呀,現實世界能夠吸引他們,能給他們帶來價值和快樂的事物太多了。而遊戲,僅僅是諸多娛樂中的一個選項罷了。

反之,那些世界觀狹隘,動不動就認為遊戲是毒瘤,毒害下一代的家長,他們自己往往沉迷肥皂劇,沉迷麻將,沉迷手機不能自拔,卻要求孩子不能有娛樂,擔心孩子無法自治,還有比這更專制更不合理的嗎?


然而這類家長才不會認為自己專制,他們甚至覺得家長就該專制,天然認為孩子需要被父母教育和管制,卻不想想自己那套落後的思維到底有多少指導價值。講真,孩子比父母聰明多了,認為自己厲害的家長不知怎麼想的,您那麼厲害,您的孩子無法超越您,那您培養教育他的目的是什麼呢?


在我年輕的時候,也經常有人說80後是垮掉的一代,是被韓劇毒害的一代,如今也沒見到80後垮掉呀。


每一代人,都有獨特的娛樂方式,我們80後農村娃娛樂匱乏,對娛樂的記憶是彈珠紙板撲克牌,也沒見我們80後就從此玩物喪志。


號稱玩物喪志,玩遊戲毀毒害祖國下一代的大人們,你們真是操心太多了,真是太低估孩子們的智商,太高估自己的品德了,太杞人憂天了,孩子沒那麼脆弱,也沒那麼容易被摧毀。


會被摧毀的孩子,多半會與父母的專制與不信任,以及對創造力的扼殺,對快樂的壓制,這樣的孩子,或許骨子裡認為快樂是罪惡,不敢擁有快樂。


而我希望,我的孩子擁有一個快樂而充實的童年。


所以,不用你們替我喊管制遊戲,我會自己引導我的孩子該如何玩遊戲,玩多久遊戲。那些愛操心的人們,其實,你管好你自己就行了,你若能一天18小時都在學習從不放鬆從不娛樂,那我對你甘拜下風。


千萬不要自己玩著手機看著肥皂劇指望孩子好好讀書跨越階層最後光宗耀祖呀。畢竟你覺得你孩子這麼蠢。


我小時候從來不被允許玩遊戲,現在也沒見得我做出多麼牛逼的成績;而我被老公影響著聽機核那些主播(西蒙,龍馬,42等人)講遊戲,他們對遊戲世界裡的故事,對遊戲公司,對每一款遊戲裡的人物和世界解讀,入木三分,如數家珍,……比如他們三人討論刺客信條,這是一個融合了古井中外的歷史的故事,極其精彩,再現了當時的歷史名城,第一次聽到刺客信條的主題曲《Ezio's Family 》時,即使不懂遊戲的我也被音樂震撼了……談論《生化奇兵》的主題,反烏托邦式的故事,用遊戲技術呈現了海底世界和天空之城,美輪美奐;《魔獸世界》營造出一個堪比指環王、冰與火之歌的史詩級的龐大世界;從《殺出重圍》談論到賽伯朋克風格,《神秘海域7》擁有不亞於電影演出的效果……等等等等,這些故事裡有科幻,有人性,有戰爭……克蘇魯體系不止是影響作家和漫畫家,還有遊戲,比如《血源詛咒》沿用了這套體系,而三位主播對克蘇魯體系解讀至深,許多反對遊戲的家長未必聽說過克蘇魯體系……時至今日,遊戲早已不僅僅是單純的遊戲了。


當然,遊戲和電影、和小說、和其他任何娛樂一樣,有優質遊戲,也有垃圾遊戲,如何分辨遊戲,如何引導孩子玩遊戲,這才是家長應該做的事情。


前些天,某大報社主編請我幫忙轉發一篇“讓孩子遠離遊戲,遠離毒品”的文章,把遊戲視為毒品,我無法認可,他振振有詞問我,你敢讓你的孩子和玩遊戲的孩子一起玩嗎?嚇得我把本來打好的一行字刪了,那行字是“遊戲挺好的,我家孩子一直玩”,我想,我永遠不會邀請他的孩子和我家孩子一起玩。


有一次,當我家熊孩子邀請好朋友來家裡玩體感遊戲時,幾個小朋友簡直樂瘋了,他們從來沒有接觸過體感遊戲,那些遊戲給孩子們快樂,也鍛鍊了身體,而當他們的父母聽說孩子在我家玩遊戲之後,再也不允許孩子來我家玩,彷彿跟我家熊孩子玩遊戲會讓他們的孩子墮落。

熊孩子問我,媽媽,為什麼有些家長不允許他們的孩子玩遊戲?我無法解釋,只能告訴他,以後,你遇到的朋友中,如果有人和你一樣熱愛遊戲,並且和你玩的是一樣的遊戲,那麼,他可能是真正能夠理解你、真正成為好朋友的夥伴,至於那些從來不玩遊戲、認為遊戲萬惡的孩子和家長,你若不喜歡,就不和他們玩。


就這麼簡單,這世界,從來都是同類項一起玩,我希望我的孩子玩遊戲玩得愉快,玩得開心,並切切實實感受到遊戲帶來的樂趣和價值。


感謝遊戲。


簡簡單單旳


我也是看到有這麼一個故事

有個貧困生時常半夜翻牆出校上網,一日他照例翻牆,翻到一半即拔足狂奔而歸,面色古怪,問之不語。從此認真讀書,戒了網癮。學校盛傳他見鬼了。後來他考上名校,昔日同學問及此事,他沉默良久說,那天父親來送生活費,捨不得住旅館,在牆下坐了一夜……

其實每個人能觸動他的事是不一樣的,所以每個孩子的秉性父母都應該瞭解,怎麼才能去正確引導他們呢?對於每個孩子也是不一樣的,但是有幾個點父母是必須知道的。

1.孩子的性格父母必須瞭解

2.培養孩子至少一個方面的興趣

3.永遠不要拿孩子當孩子

4.多聽孩子的意見

5.孩子犯了錯心平氣和的問:自己做了什麼事、這件事造成了什麼後果、為什麼要這樣做、如果不這樣做會不會更好

最後說一句,沒有一開始誰就是壞孩子,只有一開始就不稱職的父母!


jsbdjebbs


孩子沉迷遊戲跟家庭教育有很大關係,遊戲世界是一個虛擬世界,我曾經玩遊戲4天4夜不休息,為了就是遊戲中的一件裝備,因為有了這件裝備,我就可以獲得遊戲中其他人的崇拜,綜上所述遊戲沉迷的基本願意就是個人的需求感,我認為家長可以通過以下途徑。

1,堵不如疏,孩子既然已經沉迷,這樣的話一味的讓孩子斷絕遊戲猶如剝骨剮肉,讓孩子慢慢適應沒有遊戲的日子,比如讓孩子今天玩3個小時,第二天玩2個半小時,漸漸的讓孩子適應沒有遊戲的日子。

2,培養興趣,孩子沉迷遊戲是因為沒有其他興趣愛好來充裕日常生活,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來為孩子安排業務活動,體育運動是一個不錯的興趣愛好,不但可以強身健體,還可以為孩子提供一個廣闊的舞臺。

3,家庭氛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也是終身的老師,孩子沉迷遊戲不能過多的責罵,否則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父母要耐心的去說服孩子,人之初性本善,相信孩子在父母愛的感化下一定會走向正途的。

孩子沉迷遊戲不可怕,父母切忌大驚失色,責罵毆打,用愛去感化他。


中二範304


可以找到他的遊戲所在區,組團等他上一次殺一次,並且在遊戲裡揹著他發公告只要見到他上線隔幾天殺一次每人一個月總的可以殺幾次每次可以獲得幾塊錢報酬,我相信過不了多久他就沒興趣玩了,如果家長經常玩遊戲的話只要找幾個朋友蹲他點就好,


相信自己167103634


不用引導,只要找出讓寶寶更喜歡的東西就好了。我們家寶寶快三歲了,他天天看我拿手機,於是對手機也很感興趣,只要看到我在用,他就要奪我的手機。

後來我覺得這樣是不對的,於是儘量減少在他面前使用手機的頻率。

同時,在和他相處的時候,儘量製造更有意思的事情,讓我們倆一起去做,比如說做遊戲,讀書。

有時候我會故意跟他說,寶寶你去看一下手機吧,我想自己看一下書。他就會跟我說,媽媽,我現在不想玩手機,我想跟你一起做遊戲。


皇家親子教育


先讓孩子知道危害請看下也文章:

大家要認清一個基本事實,孩子的自殺,主因是孩子玩手機網絡遊戲導致。其它因素幾乎是藉口。因為,中國有5000萬網癮的孩子,網癮就是腦殘,而且,腦殘就是精神病。一個孩子神經不正常才去自殺、才去殺人,所以,惡性事件頻頻,特別是孩子自殺的多,多,是腦殘孩子多。2012年10月社會科學院上海研究所已經報告,網絡遊戲可使青少年致腦殘。2018年6月19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義,網癮是精神病,這是人民日報報道的。實際,6年前,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的衛生部已經定義網癮是精神病了,同樣,只是國內媒體沒有報道而已。我是一個研究家庭教育的老師,每每看到孩子自殺,說是什麼壓力,什麼挨老批評了,挨家長批評了,我就感覺非常荒唐,荒唐至極!我呼籲,有良心的自媒體工作者,我們必須行動起來,我們是國民,我們要作為。不能等。在網上把這些數據查清楚,然後展開宣傳,最後的目標挽救我們剩下的的2.5億青少年。這是國難當頭之際,你也許不樣看。我宣傳、呼籲:停止網絡公司開發遊戲軟件已經20多年了,雖然位卑言高,但我還是要堅定不移的宣傳下去。大家可在百度上搜索《腦殘與邪淫危害中國青少年》!


科學教育法


你好,現在的孩子吸收能力很強,學習模仿能力也是很厲害的。很多大人都不會玩的手機,電腦在小孩子面前卻順手其然,手機也好,電腦也罷,是最能引起孩子們的注意了。動畫片啊,小遊戲啊,如果孩子沉迷其中,家長不注意的話,可能會影響孩子以後的學習乃至健康問題,那麼我們該如何去應對呢?

第一,我們得先明白,有一句話說的很好。愛情就像一堆沙子,你捏的越緊,沙子漏掉的更多,如果你不捏,就完全留不住沙子了。這句話用在孩子身上也十分合理,本來小孩子的好奇心就重,如果你不滿足他她,他她就會想方設法去達到。有些家長從來不給小孩子玩手機,總說要好好學習,手機有輻射,會把眼睛看壞什麼的。但是很多家長都不知道,你的孩子會揹著你偷偷的去找其他有手機的人玩遊戲,比如他她們的哥哥姐姐,大叔大嬸等等,站外親戚身邊,“哥哥姐姐,你在玩什麼呀,能給我玩一下嗎”我想很多人都不會拒絕吧,包括我
第二,


作為家長,應該給孩子一點空間,讓他們去發揮。而不是一天到晚寫作業,週末週日還泡在補習班裡頭。我有幾個顧客,每次過來時都會看見她們帶著孩子一起,大人們忙的時候,作為父母,他她們會先交代孩子:媽媽現在有事情要忙,你把作業寫完了給我檢查以後,你再去玩手機,但是不能超過30分鐘,不然媽媽知道了,會生氣的。這樣的場景我在理髮店裡也經常看到,教導有方的家長在剪頭髮做頭髮的時候,會給孩子玩一會手機,不然孩子一個人孤零零的坐在那裡,說不準下一秒會跑去哪裡,照看不方便,二來玩到一定時間,會讓孩子休息一會,每天定時給孩子玩手機,又不過度,又能讓孩子接收到新鮮事物
我有一個弟弟,他爸媽以前管他管的很嚴,週末週日都不給錢出去和同學玩,給也是隻給幾塊錢。避免他上網,可是我這弟弟經常在學校省吃儉用,拿多餘的錢在週末出去偷偷上網。後來他們發現了,和我們一起商量怎麼辦,大家都建議別管太嚴,不然越是得不到的東西越是想得到。後來他們給我那弟弟買了一臺電腦,週末最多玩3個小時,把任務完成了再考慮要不要加時間。到了現在,我問我弟弟,你現在還在玩什麼什麼遊戲嗎?他說現在遊戲都沒有什麼意思了,我都是在看電影~


嬉遊小灰灰


對於孩子沉迷遊戲這種事,很多家長都無所適從。有的就禁止孩子玩遊戲,什麼鎖電腦、沒收手機等手段全用上了,有的乾脆就放棄了,自己在那自怨自艾,這其實都不可取。採取極端的收到只能收到極端的效果,我個人認為“堵不如疏”,要做到“堵疏結合”才能更有效的化解遊戲危機。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性格、家庭環境、生活習慣都不一樣,沒有哪個標準答案可以生搬硬套,家長可以針對自己孩子的特點採用適合自身的方法。下面我把自身總結的經驗給你說一下,你看看有沒有可用的。

課外活動

每個孩子對新鮮事物都是很好奇的,可能各位家長都發現了,孩子不光是對遊戲,對看電視,體育活動等等自己喜歡的東西都會著迷的。孩子就相當於是一張白紙,家長寫的什麼,寫在孩子腦海裡就是什麼,關鍵是引導。家長可以適當的引導孩子參加課外活動,比如踢足球,打乒乓球,練跆拳道等,但凡是孩子喜歡的項目都可以適當讓孩子參與一下。畢竟活動是鍛鍊身體,強健體魄的同時可以塑造性格,何樂而不為。

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很多孩子小時候喜歡玩遊戲都是跟家長學習的,家長如果不想讓孩子沉迷遊戲的話,首先要做好自身。不能說你是小孩子不能玩遊戲,這樣對孩子沒說服力的。家長必須要自己做好,積極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沒事看看書,帶孩子玩玩,或者帶孩子去他喜歡的地方讓他暫定得到滿足等等,孩子的精力畢竟有限,不會再去想遊戲的。

電腦設置密碼

家庭用的電腦可以設置密碼,也可以在控制面板中找到家長控制。在家長控制中設置孩子專業賬號,把遊戲等孩子不需要接觸的東西限制掉。適當的玩電腦可以提高孩子的計算機水平,還可以鍛鍊孩子的智力,完全的杜絕玩電腦也是不科學的,適當的讓孩子接觸應該接觸的東西,對孩子信心和能力提升都有幫助。

總之,家長在對待孩子沉迷遊戲的事情上要注意方式方法。孩子有叛逆期的時候,如果不恰當的做法反而會激起孩子叛逆的心理,越是不讓做的事孩子越願意去挑戰。所有家長要根據自己孩子的不同性格制定不同的方法,幫孩子平穩順利的度過這段時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