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迷游戏的孩子,如何正确引导?

卍陈半仙


1.

千万不要简单粗暴的直接禁止孩子玩游戏,甚至因此惩罚孩子。那只会让孩子视你为敌人,让孩子产生叛逆心理,进而排斥你的一切安排。


2.

家长要冷静但态度坚决的跟孩子讲明:沉迷游戏已经影响了你的学习和生活,你必须要减少玩游戏的时间...


3.

与孩子一起制定允许游戏的制定规则和底线,比如周末,在做完作业的情况下可以玩一个小时,最好将它们落实到纸上,双方郑重其事签上自己的名字...


4.

当孩子在规定时间内打游戏时,拿出时间陪孩子一起玩。参与到孩子的游戏中去,让孩子认为你是他的伙伴,而不是对立面...


不凉


说起孩子打游戏,我有个故事要讲。记得我女儿上初一的时侯。家里有个游戏碟,上面大约有三百多个游戏,其中就有《红豆罗》等等。是用个什么机子与电视一联,坐在沙发上就能一个人或是两个人可以同时打游戏了。当时这种玩法也不是所人家都可办到的。女儿能在家玩儿已是心满意足了。她每到打不过通关时,都会喊我与她一同战斗。

能一关一关的过去是很有成就感的。渐渐的我有了瘾,一回家第一个任务是先玩儿两把游戏再干别的。说实话干别的也不怎么认真,只想着凑合凑合得了,能吃开饭就行了。

一天中午我买回一条大鲤鱼,红烧鲤鱼是我的拿手好菜。“千滚豆腐,万滚鱼”,老话说的好,慢慢滚着鱼,我好玩儿两把游戏,女儿也就下学回来了。

不知不觉,三把游戏上来了。什么都忘记了,沉迷于游戏里忘我的快乐。这时女儿回来了,一进门大声喊到:“啥糊了?”。说时迟那时快,女儿一个大步流星跑到厨房,端下锅。女儿悲哀地说:“妈呀!我的鱼”。

我悄默声地将没糊的鱼拿上餐桌,与女儿凑乎地吃了一顿饭。女儿不高兴,还是安慰我说:“以后别玩儿,迷上瘾了”。我答应着,乖乖地听女儿的话。心里发誓再不玩儿了。

一个星期过去了,两个星期不到,下班回家,无所事事,不由自主地走到电视旁,想玩儿游戏。游戏碟呢?怎么没有了?哦,明白了,女儿一定是藏了。我开始到处找了,翻了一下书柜、橱柜,终于在顶柜里找到了。小样,你藏的我能找不到,呵呵。

女儿下学回来见我又玩儿游戏。问我:“饭呢?怎么连饭都没得吃了”。“饭?我回来有点早,想着玩儿一把游戏再做饭,没想到时间过的太快了”,我解释到。女儿一听,恼了,将游戏碟拿出来,直接掰两半儿,从三楼窗户扔了出去。我急急地走到窗口,碟已飞了下去,被风刮到一旁了。我无言以对,从此不再玩儿游戏了,女儿再也不提游戏一词,唯恐我的游戏瘾犯了。现在无论我用什么手机,女儿第一要务是偷偷的将手机里的游戏删除,她才放心。(❁´ω`❁)她常说:“沉迷于游戏太可怕了,不管不顾的”。😀️


Rose2433


如何防止孩子沉迷游戏?

我家的办法是,让他玩呗。

作为一个曾经对游戏严重歧视甚至厌恶游戏玩家的人(毕竟前夫沉迷游戏到了不吃不喝也要打游戏全家赚钱养他打游戏的程度),我曾经对游戏恨之入骨,直到某人硬生生掰正我对游戏的态度。


如他所说,玩游戏玩废的人,没游戏也会被别的东西给废,没有自制力,没有热爱的东西才会从游戏里找存在感,是游戏的错吗?玩是人类天性,尤其孩子根本不可能不玩游戏,小男孩对游戏尤其没有抵抗力。


即便在家不让他玩,他也会想方设法去看别人玩,长大了去网吧玩,偷偷藏钱买游戏玩,去同学家玩……


那咋办?


让他玩,好的游戏坏的游戏,多尝试多体验多引导,从小让他玩好游戏,将来他自然看不上垃圾游戏了。


现在,6岁的熊孩子玩纪念碑谷6得飞起,几秒钟破一关,比我厉害,这款游戏也是第一款让我爱不释手的游戏,兼具有设计感、美感、以及感受新奇体验的游戏。


我至今仍然记得玩纪念碑谷1的时候,在体验到利用视觉错觉来玩游戏的时候,那种震惊、奇妙的心情,只能用一万个卧槽形容,不断打破固有的思维定势。我是在某人指导下完成最后几关,而熊孩子,全程自己通关。


可惜纪念碑谷2难度下降了,不过,熊孩子和我一起玩的时候,仍然比我快找出解密办法,为此我非常不爽。


熊孩子玩“我的世界”,在爸比引导下,创建了一个漂亮的玻璃屋,屋内墙壁挂上了装饰画,灯具,家具,每一样都有设计感,学设计出身的爸比说,熊娃的审美和对细节的把控俨然强我一百倍。而他现在仅仅6岁,如果一直保持这样的审美,熊孩子30岁的时候,显然会比我30岁的审美强上一万倍。


而未来,将会是一个考验审美和品味的时代,再也不是书本知识通吃天下了,事实上我们认为如今也不是,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包括审美能力、设计感、品味、艺术感等等,这些都会是一个进步社会必备的基本素养。

然后,熊孩子又对画画感兴趣了,为此买了一个iPadpro,他自己表示以后每天都要画画,还要玩微博发给大家看,甚至要直播。我嫌他画的不咋样,爸比说,画的好不好不重要,重要的是兴趣,是他能给坚持每天画,这比他“画什么”本身重要多了,于是,也就随熊孩子自由涂鸦,按照他的要求,我负责每天替熊孩子发微博,主要是他口述,我打字,同时,诱导他学好拼音,尽快学会自己发微博。


为了多几个粉丝,公共场合下,熊孩子会主动向陌生人推荐他自己的微博,这勇气也比我们强了无数倍。


爸比买了任天堂最新游戏机,带着熊孩子打任天堂新出的马里奥3d大陆,俩人乐得合不拢嘴,我气得牙痒痒,爸比问我气什么,我说,我特么小时候去邻居家看别人玩游戏,都会被家人一顿揍,凭什么熊孩子可以玩的辣么爽?


爸比问我,你是认真的生气吗?那你有病。


你看不得孩子快乐,你不让孩子娱乐,一个小小的游戏,能让孩子得到那么多的快乐,这样不好吗?你小时候被家长粗暴扼杀快乐,你心里不恨家长吗?你真要沿用他们那套逻辑教育自己的孩子吗?


一顿教育之后,爸比强行拉着我一起玩三人对战模式,从前,熊孩子玩到精彩地方只顾自己闯关,在几次引导之下,他终于学会等待我一起闯关,学会了团队合作与分享……

爸比完成工作后,等待饭菜上桌时,两人来一局对战,增加了感情,最重要是的是,爸比对他玩游戏的心情那份理解,爸比对游戏世界的解释,让熊孩子对他产生了滔滔不绝的膜拜之情。

熊孩子爱玩的游戏很多,然而,这并不妨碍他也喜欢运动,喜欢足球,喜欢溜冰,喜欢读书,喜欢交朋友……


我再也不会反对熊孩子玩游戏,只要适度即可。而他也掌握了只要每天玩半个小时的规律,自己定时,时间到了交还游戏机或者iPad。


我并不是说游戏是个好东西,我也不是鼓励你的孩子也去玩游戏,我只是说,游戏只是工具,工具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只是家长的态度,决定了游戏是好还是坏。


人生路很长,你今天强制要求孩子不玩游戏,明天强制干涉他恋爱,后天强迫他去读你看好的大学和学科吗?


与之相比,从小就将选择权交给孩子,让他懂得如何选择,承担后果,适度娱乐,我想,在这个时代或许是更合适的态度。


蹴鞠在大宋是一项娱乐,如今足球成了一种竞技运动。


游戏在如今许多家长眼里是洪水猛兽,焉知未来的世界里,游戏不是另一种大产业?在科技越来越发达的未来,或许就是虚拟vr与现实交互的世界,有游戏思维,懂娱乐的孩子,没准赢在了起跑线。


我身边很多朋友都让孩子玩游戏,也没见得他们的孩子被游戏毁了,相反,快乐越多元化的孩子,他才不会沉迷游戏,因为呀,现实世界能够吸引他们,能给他们带来价值和快乐的事物太多了。而游戏,仅仅是诸多娱乐中的一个选项罢了。

反之,那些世界观狭隘,动不动就认为游戏是毒瘤,毒害下一代的家长,他们自己往往沉迷肥皂剧,沉迷麻将,沉迷手机不能自拔,却要求孩子不能有娱乐,担心孩子无法自治,还有比这更专制更不合理的吗?


然而这类家长才不会认为自己专制,他们甚至觉得家长就该专制,天然认为孩子需要被父母教育和管制,却不想想自己那套落后的思维到底有多少指导价值。讲真,孩子比父母聪明多了,认为自己厉害的家长不知怎么想的,您那么厉害,您的孩子无法超越您,那您培养教育他的目的是什么呢?


在我年轻的时候,也经常有人说80后是垮掉的一代,是被韩剧毒害的一代,如今也没见到80后垮掉呀。


每一代人,都有独特的娱乐方式,我们80后农村娃娱乐匮乏,对娱乐的记忆是弹珠纸板扑克牌,也没见我们80后就从此玩物丧志。


号称玩物丧志,玩游戏毁毒害祖国下一代的大人们,你们真是操心太多了,真是太低估孩子们的智商,太高估自己的品德了,太杞人忧天了,孩子没那么脆弱,也没那么容易被摧毁。


会被摧毁的孩子,多半会与父母的专制与不信任,以及对创造力的扼杀,对快乐的压制,这样的孩子,或许骨子里认为快乐是罪恶,不敢拥有快乐。


而我希望,我的孩子拥有一个快乐而充实的童年。


所以,不用你们替我喊管制游戏,我会自己引导我的孩子该如何玩游戏,玩多久游戏。那些爱操心的人们,其实,你管好你自己就行了,你若能一天18小时都在学习从不放松从不娱乐,那我对你甘拜下风。


千万不要自己玩着手机看着肥皂剧指望孩子好好读书跨越阶层最后光宗耀祖呀。毕竟你觉得你孩子这么蠢。


我小时候从来不被允许玩游戏,现在也没见得我做出多么牛逼的成绩;而我被老公影响着听机核那些主播(西蒙,龙马,42等人)讲游戏,他们对游戏世界里的故事,对游戏公司,对每一款游戏里的人物和世界解读,入木三分,如数家珍,……比如他们三人讨论刺客信条,这是一个融合了古井中外的历史的故事,极其精彩,再现了当时的历史名城,第一次听到刺客信条的主题曲《Ezio's Family 》时,即使不懂游戏的我也被音乐震撼了……谈论《生化奇兵》的主题,反乌托邦式的故事,用游戏技术呈现了海底世界和天空之城,美轮美奂;《魔兽世界》营造出一个堪比指环王、冰与火之歌的史诗级的庞大世界;从《杀出重围》谈论到赛伯朋克风格,《神秘海域7》拥有不亚于电影演出的效果……等等等等,这些故事里有科幻,有人性,有战争……克苏鲁体系不止是影响作家和漫画家,还有游戏,比如《血源诅咒》沿用了这套体系,而三位主播对克苏鲁体系解读至深,许多反对游戏的家长未必听说过克苏鲁体系……时至今日,游戏早已不仅仅是单纯的游戏了。


当然,游戏和电影、和小说、和其他任何娱乐一样,有优质游戏,也有垃圾游戏,如何分辨游戏,如何引导孩子玩游戏,这才是家长应该做的事情。


前些天,某大报社主编请我帮忙转发一篇“让孩子远离游戏,远离毒品”的文章,把游戏视为毒品,我无法认可,他振振有词问我,你敢让你的孩子和玩游戏的孩子一起玩吗?吓得我把本来打好的一行字删了,那行字是“游戏挺好的,我家孩子一直玩”,我想,我永远不会邀请他的孩子和我家孩子一起玩。


有一次,当我家熊孩子邀请好朋友来家里玩体感游戏时,几个小朋友简直乐疯了,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体感游戏,那些游戏给孩子们快乐,也锻炼了身体,而当他们的父母听说孩子在我家玩游戏之后,再也不允许孩子来我家玩,仿佛跟我家熊孩子玩游戏会让他们的孩子堕落。

熊孩子问我,妈妈,为什么有些家长不允许他们的孩子玩游戏?我无法解释,只能告诉他,以后,你遇到的朋友中,如果有人和你一样热爱游戏,并且和你玩的是一样的游戏,那么,他可能是真正能够理解你、真正成为好朋友的伙伴,至于那些从来不玩游戏、认为游戏万恶的孩子和家长,你若不喜欢,就不和他们玩。


就这么简单,这世界,从来都是同类项一起玩,我希望我的孩子玩游戏玩得愉快,玩得开心,并切切实实感受到游戏带来的乐趣和价值。


感谢游戏。


简简单单旳


我也是看到有这么一个故事

有个贫困生时常半夜翻墙出校上网,一日他照例翻墙,翻到一半即拔足狂奔而归,面色古怪,问之不语。从此认真读书,戒了网瘾。学校盛传他见鬼了。后来他考上名校,昔日同学问及此事,他沉默良久说,那天父亲来送生活费,舍不得住旅馆,在墙下坐了一夜……

其实每个人能触动他的事是不一样的,所以每个孩子的秉性父母都应该了解,怎么才能去正确引导他们呢?对于每个孩子也是不一样的,但是有几个点父母是必须知道的。

1.孩子的性格父母必须了解

2.培养孩子至少一个方面的兴趣

3.永远不要拿孩子当孩子

4.多听孩子的意见

5.孩子犯了错心平气和的问:自己做了什么事、这件事造成了什么后果、为什么要这样做、如果不这样做会不会更好

最后说一句,没有一开始谁就是坏孩子,只有一开始就不称职的父母!


jsbdjebbs


孩子沉迷游戏跟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游戏世界是一个虚拟世界,我曾经玩游戏4天4夜不休息,为了就是游戏中的一件装备,因为有了这件装备,我就可以获得游戏中其他人的崇拜,综上所述游戏沉迷的基本愿意就是个人的需求感,我认为家长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1,堵不如疏,孩子既然已经沉迷,这样的话一味的让孩子断绝游戏犹如剥骨剐肉,让孩子慢慢适应没有游戏的日子,比如让孩子今天玩3个小时,第二天玩2个半小时,渐渐的让孩子适应没有游戏的日子。

2,培养兴趣,孩子沉迷游戏是因为没有其他兴趣爱好来充裕日常生活,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来为孩子安排业务活动,体育运动是一个不错的兴趣爱好,不但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个广阔的舞台。

3,家庭氛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孩子沉迷游戏不能过多的责骂,否则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父母要耐心的去说服孩子,人之初性本善,相信孩子在父母爱的感化下一定会走向正途的。

孩子沉迷游戏不可怕,父母切忌大惊失色,责骂殴打,用爱去感化他。


中二范304


可以找到他的游戏所在区,组团等他上一次杀一次,并且在游戏里背着他发公告只要见到他上线隔几天杀一次每人一个月总的可以杀几次每次可以获得几块钱报酬,我相信过不了多久他就没兴趣玩了,如果家长经常玩游戏的话只要找几个朋友蹲他点就好,


相信自己167103634


不用引导,只要找出让宝宝更喜欢的东西就好了。我们家宝宝快三岁了,他天天看我拿手机,于是对手机也很感兴趣,只要看到我在用,他就要夺我的手机。

后来我觉得这样是不对的,于是尽量减少在他面前使用手机的频率。

同时,在和他相处的时候,尽量制造更有意思的事情,让我们俩一起去做,比如说做游戏,读书。

有时候我会故意跟他说,宝宝你去看一下手机吧,我想自己看一下书。他就会跟我说,妈妈,我现在不想玩手机,我想跟你一起做游戏。


皇家亲子教育


先让孩子知道危害请看下也文章:

大家要认清一个基本事实,孩子的自杀,主因是孩子玩手机网络游戏导致。其它因素几乎是借口。因为,中国有5000万网瘾的孩子,网瘾就是脑残,而且,脑残就是精神病。一个孩子神经不正常才去自杀、才去杀人,所以,恶性事件频频,特别是孩子自杀的多,多,是脑残孩子多。2012年10月社会科学院上海研究所已经报告,网络游戏可使青少年致脑残。2018年6月1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网瘾是精神病,这是人民日报报道的。实际,6年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的卫生部已经定义网瘾是精神病了,同样,只是国内媒体没有报道而已。我是一个研究家庭教育的老师,每每看到孩子自杀,说是什么压力,什么挨老批评了,挨家长批评了,我就感觉非常荒唐,荒唐至极!我呼吁,有良心的自媒体工作者,我们必须行动起来,我们是国民,我们要作为。不能等。在网上把这些数据查清楚,然后展开宣传,最后的目标挽救我们剩下的的2.5亿青少年。这是国难当头之际,你也许不样看。我宣传、呼吁:停止网络公司开发游戏软件已经20多年了,虽然位卑言高,但我还是要坚定不移的宣传下去。大家可在百度上搜索《脑残与邪淫危害中国青少年》!


科学教育法


你好,现在的孩子吸收能力很强,学习模仿能力也是很厉害的。很多大人都不会玩的手机,电脑在小孩子面前却顺手其然,手机也好,电脑也罢,是最能引起孩子们的注意了。动画片啊,小游戏啊,如果孩子沉迷其中,家长不注意的话,可能会影响孩子以后的学习乃至健康问题,那么我们该如何去应对呢?

第一,我们得先明白,有一句话说的很好。爱情就像一堆沙子,你捏的越紧,沙子漏掉的更多,如果你不捏,就完全留不住沙子了。这句话用在孩子身上也十分合理,本来小孩子的好奇心就重,如果你不满足他她,他她就会想方设法去达到。有些家长从来不给小孩子玩手机,总说要好好学习,手机有辐射,会把眼睛看坏什么的。但是很多家长都不知道,你的孩子会背着你偷偷的去找其他有手机的人玩游戏,比如他她们的哥哥姐姐,大叔大婶等等,站外亲戚身边,“哥哥姐姐,你在玩什么呀,能给我玩一下吗”我想很多人都不会拒绝吧,包括我
第二,


作为家长,应该给孩子一点空间,让他们去发挥。而不是一天到晚写作业,周末周日还泡在补习班里头。我有几个顾客,每次过来时都会看见她们带着孩子一起,大人们忙的时候,作为父母,他她们会先交代孩子:妈妈现在有事情要忙,你把作业写完了给我检查以后,你再去玩手机,但是不能超过30分钟,不然妈妈知道了,会生气的。这样的场景我在理发店里也经常看到,教导有方的家长在剪头发做头发的时候,会给孩子玩一会手机,不然孩子一个人孤零零的坐在那里,说不准下一秒会跑去哪里,照看不方便,二来玩到一定时间,会让孩子休息一会,每天定时给孩子玩手机,又不过度,又能让孩子接收到新鲜事物
我有一个弟弟,他爸妈以前管他管的很严,周末周日都不给钱出去和同学玩,给也是只给几块钱。避免他上网,可是我这弟弟经常在学校省吃俭用,拿多余的钱在周末出去偷偷上网。后来他们发现了,和我们一起商量怎么办,大家都建议别管太严,不然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是想得到。后来他们给我那弟弟买了一台电脑,周末最多玩3个小时,把任务完成了再考虑要不要加时间。到了现在,我问我弟弟,你现在还在玩什么什么游戏吗?他说现在游戏都没有什么意思了,我都是在看电影~


嬉游小灰灰


对于孩子沉迷游戏这种事,很多家长都无所适从。有的就禁止孩子玩游戏,什么锁电脑、没收手机等手段全用上了,有的干脆就放弃了,自己在那自怨自艾,这其实都不可取。采取极端的收到只能收到极端的效果,我个人认为“堵不如疏”,要做到“堵疏结合”才能更有效的化解游戏危机。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性格、家庭环境、生活习惯都不一样,没有哪个标准答案可以生搬硬套,家长可以针对自己孩子的特点采用适合自身的方法。下面我把自身总结的经验给你说一下,你看看有没有可用的。

课外活动

每个孩子对新鲜事物都是很好奇的,可能各位家长都发现了,孩子不光是对游戏,对看电视,体育活动等等自己喜欢的东西都会着迷的。孩子就相当于是一张白纸,家长写的什么,写在孩子脑海里就是什么,关键是引导。家长可以适当的引导孩子参加课外活动,比如踢足球,打乒乓球,练跆拳道等,但凡是孩子喜欢的项目都可以适当让孩子参与一下。毕竟活动是锻炼身体,强健体魄的同时可以塑造性格,何乐而不为。

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很多孩子小时候喜欢玩游戏都是跟家长学习的,家长如果不想让孩子沉迷游戏的话,首先要做好自身。不能说你是小孩子不能玩游戏,这样对孩子没说服力的。家长必须要自己做好,积极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没事看看书,带孩子玩玩,或者带孩子去他喜欢的地方让他暂定得到满足等等,孩子的精力毕竟有限,不会再去想游戏的。

电脑设置密码

家庭用的电脑可以设置密码,也可以在控制面板中找到家长控制。在家长控制中设置孩子专业账号,把游戏等孩子不需要接触的东西限制掉。适当的玩电脑可以提高孩子的计算机水平,还可以锻炼孩子的智力,完全的杜绝玩电脑也是不科学的,适当的让孩子接触应该接触的东西,对孩子信心和能力提升都有帮助。

总之,家长在对待孩子沉迷游戏的事情上要注意方式方法。孩子有叛逆期的时候,如果不恰当的做法反而会激起孩子叛逆的心理,越是不让做的事孩子越愿意去挑战。所有家长要根据自己孩子的不同性格制定不同的方法,帮孩子平稳顺利的度过这段时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