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愈心理创伤 投入战“疫”工作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心理健康状态也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时值全国疫情防控关键时期,由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携手视联动力等机构,面向全国联合推出的抗击疫情远程心理健康培训系列讲座。据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从除夕夜开始我们就有了这样的设想,快速的组建了工作小组,根据疫情中大家的需求沟通专家,收集需求。”目前已于3月9日举办了第二期讲座。

据介绍该系列讲座将举办三期,选择了视联网技术,该高清视频会议系统已经覆盖全国12万多个点位,跨级、跨域、跨部门的互联互通,相较于一般直播软件,更加高清、瞬时播出、无卡顿。3月9日的讲座吸引了来自全国范围内的基层干部、医务工作人员、社区网格员等约300万人通过视联网平台等收看。

疫情发生之后,对普通民众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在一线的工作人员同时面对工作压力、来自家庭的压力、对个人身体健康的担忧,更容易产生抑郁、无意义感等情绪,应该怎么样进行有效的心理调整?针对疫情中大家面临的种种问题,国家心理危机干预专家组成员郭勇、全国心理卫生学科首席科学传播专家杨凤池分别于2月26日、3月9日进行了两次专题讲题讲座。

专家讲座结束之后,各地分会场通过视联网高清视频终端进行实时互动提问,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人民医院医生感到:“面对患者的时候想尽力帮助他们,但是工作的时候不得不面对一些不好的结果。这个时候,会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无力感。”来自湖北省武汉市的网格员作为基层的社区工作人员,不知道如何在严格隔离的环境下,帮助居民保持平稳的心态;湖北随州开发区医院医生的困惑则是发热留观的病人已经过了隔离期,但是病人就是觉得自己还是有病,面对这种情况不知如何疏导。这些问题也是在一线工作者普遍面临的问题,两位专家都从心理学的角度给出了回答。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可以说全国各地都有这样的需求,而且大家越来越重视疫情对于心理的影响。从大众对疫情的恐惧焦虑担忧,信心的恢复,到一线抗击疫情工作人员的压力管理,到医护人员和患者及家属的创伤处理等等,甚至疫情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都需要密切关注,帮助大家进行心理重建,从心理上也回到生活的常态中,这将是一个覆盖面广,且需要长期跟进的过程。”(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慧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