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李白。宜賓,蘇冠李戴的歷史文化名城

發了一次大水,兩位詩人成了網紅,蘇軾卻被“蘇冠李戴”成了李白,朋友圈卻在瘋狂轉發。媒體們也紛紛對此次烏龍事件進行“科普”。對於這樣的文化現象,必須好好的八一八。


蘇軾VS黃庭堅


就文學造詣而言,蘇軾一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就遠遠的甩了黃庭堅好幾條東樓街。就名氣而言,黃庭堅也遠不及蘇軾。


那麼為什麼宜賓人能知道黃庭堅,而遺忘掉蘇軾呢?這其中的緣由大概還得視二人與宜賓的關係而言。


蘇軾之於宜賓只是路過,沿江乘船,算上宜賓縣境內也就兩三天時間,到宜賓市估計也就是歇個腳,撐死了算個遊客。而黃庭堅雖說是被貶到宜賓來的,可到底還是當過宜賓的父母官青天大老爺,在宜賓市結結實實地住了兩三年。


蘇軾路過宜賓時所作的詩,可查的也就《戎州》、《過宜賓見夷中亂山》、《夜泊牛口》、《牛口見月》四首。而黃庭堅在宜賓所作的詩便多了去啦,多數是記錄吃喝玩兒把妹子的事。


這不是李白。宜賓,蘇冠李戴的歷史文化名城


黃庭堅在宜賓很懂的入鄉隨俗,但凡當地人送禮請客於他,他都寫首詩夸人家東西好。


被他誇過的有別人送的“姚子雪曲”、“荔枝綠”兩種酒,吃的有別人分他的豆子粥、別人送的荔枝、別人送的苦筍、別人送的茄子、還有“主動送上門”的妹子。


黃庭堅寫的這些關於宜賓的詩,都加一塊兒,其思想內涵都不如蘇軾的一首《戎州》,可黃庭堅在這些詩裡面把宜賓人的馬屁拍的溜圓,大大的豐富了宜賓的酒文化和飲食文化。


更厲害的是,黃庭堅修了“流杯池”啊,雖說當時是為了自己吃喝玩樂而考慮的,現在看來卻是宜賓一大文化旅遊景點,造福人民啊。


這樣想來,黃庭堅還真算半個宜賓人,宜賓人會去追思黃庭堅,而不記得蘇軾這位過客,也算是正常。


這不是李白。宜賓,蘇冠李戴的歷史文化名城


蘇軾VS李白


李白沒有來過宜賓。李白沒有來過宜賓。李白沒有來過宜賓。這話得說三遍。蘇軾是來過宜賓的,還給宜賓作了詩,可為什麼在宜賓人的心目中的地位卻被李白給頂替了呢?


這個原因跟詩人喝不喝酒有一定關係。但主要原因還是,李白在民間的名氣太大。


宜賓“自詡”酒都,宜賓人大抵認為全天下風騷的詩人都應該喝過宜賓的酒。李白是大詩人,是詩仙,也是酒仙,他的詩就用酒泡出來的,就沒有清醒過的時候。


按照宜賓人的腦回路,李白就應該來過宜賓,就應該喝過宜賓的酒。


雖然蘇軾也喝酒,“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也是千古佳句。能知道這句出自蘇軾之口,而不是出自王菲,怎麼也得是個高中文化水平。


李白的名氣顯然比蘇軾高出太多的段位,連幼兒園小朋友都會“床前明月光”。任何一個詩人的雕塑,對於宜賓人來說,乃至所有中國人來說,第一感覺都會是李白。


蘇軾到宜賓來了,卻又偏偏寫了四首跟酒沒關係的詩。


所以,名氣比不過李白,嗜酒程度比不過李白的蘇軾,被李白取代了其在宜賓人心中的地位。李白、黃庭堅兩個愛喝酒人,自然地應該手牽手在江中游。


這不是李白。宜賓,蘇冠李戴的歷史文化名城


蘇軾VS杜甫


李白沒有來過宜賓,可是李白的“好基友”,與李白齊名的詩聖杜甫來過宜賓啊!


杜甫來宜賓的時候,當時的宜賓市市長、楊書記親自接待,在市政府招待所裡,請杜甫喝酒吃荔枝,還安排了一幫吹拉彈唱從事文藝表演工作的小姐姐們來助興。


杜甫當時就寫下了《宴戎州楊使君東樓》,後世簡稱《東樓詩》的名篇。


杜甫在詩中表達了楊市長宴請的感激、對文藝工作者們的表演提出了誇獎,還誇了宜賓的荔枝和酒,同時抒發了自己心中的愁緒,一首詩就抵了後人黃庭堅十首。


後來的詩人,在寫詩說宜賓的時候,也多從《東樓詩》中引經據典。《東樓詩》也被認為是宜賓酒文化的開篇之詩。


這不是李白。宜賓,蘇冠李戴的歷史文化名城


如果說酒之源廣場上的雕塑是弘揚宜賓酒文化與歷史積澱的一次創作,玩次穿越,將兩位平生並未謀面的詩人聚到一起喝酒,那麼蘇軾與黃庭堅組CP,顯然不如杜甫與黃庭堅組CP來的合適。畢竟,杜甫與黃庭堅都是宜賓酒文化的中流砥柱。


所以,連滾滾長江都看不下去,把蘇軾推到了不是。


這不是李白。宜賓,蘇冠李戴的歷史文化名城


蘇軾VS陸游


陸游也來過宜賓,也寫了好幾篇詩。誇到了宜賓的荔枝,寫道好幾處名勝。誇宜賓的荔枝更是赤裸裸的誇,甚至拿來與福建的做比較。在這些詩中,最重要的一首詩是在鎖江亭所作,其中“千尋鐵鎖還堪恨,空鎖長江不鎖愁”堪稱金句。


千年之後,滄海桑田,宜賓還在,可是鎖江亭已不復存在。前幾年搞開發建設,原來在江北的鎖江石也被一併鏟咯。


蘇軾通過此次“水淹雕塑”事件還可以火一把,陸游和他的宜賓詩篇恐怕要被宜賓人永遠的遺忘了。


這不是李白。宜賓,蘇冠李戴的歷史文化名城


如果沒有了東樓,

杜甫是否會被宜賓人遺忘?

沒有思坡亭,

蘇軾是否將在宜賓的歷史中隱去?

沒有了鎖江石,

陸游的詩篇是否還會被江水承載?

沒有了流杯池,

宜賓人是否還會追思黃庭堅?


這次“蘇冠李戴”事件告訴我們,宜賓人對於自己城市的歷史文化並不十分的篤定。


這次“蘇冠李戴”事件給號稱“歷史文化名城”的宜賓人一記響亮的耳光,我們疏忽了自己城市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與歷史文化的普及教育。


如果一個普通市民轉發“李白攜手黃庭堅抗洪”還可以理解,如果連重點高中的語文老師都犯這樣的錯誤,恐怕就值得我們深思。


這不是李白。宜賓,蘇冠李戴的歷史文化名城


當其他的城市都在提倡“文化強市,文化強縣”戰略的時候,而我們,卻將自己的歷史文化遺忘在滾滾江水之中,而我們卻在“蘇冠李戴”。


今天蘇軾倒下了,明天陸游倒下了,到最後,宜賓人恐怕只剩下對於“歷史文化名城”的集體意淫與虛無浮誇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