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跟穷人谈格局,因为他第一考虑的永远是生存”,你怎么看?

时光潋滟滴墨盛放1


几年前,社会学家孙立平曾提出过一个概念:底层沦陷。资源的匮乏和逼仄的生存空间会从根本上扭曲一个人的价值观。终日得奔波于生计,处在社会最底层的穷人,是没有太大的格局的。

先举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某一天,一个暗访的电视台记者,去问一个不仅缺斤短两,还卖发霉货物的小贩,难道规规矩矩的做生意,积累回头客,把生意做大做强不好吗?小贩回答到:“我每个月要交房贷,家里面还有几口人要养活,如果不这样做生意的话,可能等不到积攒回头客的那一天我全家就饿死了。这样至少我还能赚到钱啊。反正他们(客人)吃一点也吃不死。”——穷人是缺乏责任感的,道德约束在他们身上是无力的,在他们身上,你甚至可以看见最赤裸裸的人性之恶,更没有办法用自己的是非观跟他讲道理。

何谓格局?百度词条是这么解释的——“格是对认知范围内事物认知的程度,局是指认知范围内所做事情以及事情的结果,合起来称之为格局。不同的人,对事物的认知范围不一样。”

换而言之,一个人,有着高的知识水平,有丰富的经历,对世间事才有正确的认知和看法,思维有广度,看事情才能看得通透,看的长远。

大多数(注意,我说的是大多数)穷人目光较为短浅的原因是起点低,文化水平通常不高,导致信息不对称和视野狭窄,不是他们不想谋求更长远的发展,而是他们不知道如何去做;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穷人,就更困难了,连饭都吃不起,又何谈格局呢?所以他们更关注的是当下是否能够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和结果。

当人挣扎在低水平线上,可能连自己都看不起自己,人生的追求更多的是如何满足自己的基本物质生活;在满足了自己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之后,人有了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才会去谈格局、谈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