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享:脊柱相关性疾病的诊疗论(带图)

一女性患者前来就诊,问诊时诉胃胀多年,伴头晕、便秘、头痛、失眠、食欲不振、胸闷心悸等,

期间行胃镜检查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HP(-),三大常规、生化全套及肠镜检查均正常,口服中药及吗丁啉、阿莫西林、达喜等药后症状稍有缓解但反复发作,上周因颈部不适就诊我科。

查体:颈、胸、腰椎生理曲度存在,C1-2-3-4,T2-3,T5-6-7,L1-2不顺列,相应棘突旁均有压痛,可触及条索状物。

随后:予以相应棘突旁压痛点及条索状物上手指点揉弹拨后,配合整脊手法复位,一次过后症状明显改善,第二天复诊时胃胀感消失,且无头晕、胸闷、心悸等,但仍便秘;再行三次手指点穴配合整脊后,诸症消失。

分析:该患者行相关内科检查均未见异常,有脊柱症状且查体C1-2-3-4,T2-3,T5-6-7,L1-2不顺列,故考虑以上诸症是由脊柱失衡引起的,非内脏自身疾病,即脊柱相关性疾病,所谓脊柱相关性疾病是由于脊柱周围软组织损伤、小关节错位、增生退变、刺激和压迫了脊神经、内脏神经及自主神经所出现的一系类症候群。

进一步分析:该患者寰枢关节错位卡压到椎动脉引起大脑缺血缺氧,导致头晕;C2-3-4错位引起患者交感神经症状,如头痛、失眠、心悸;T2-3错位引起胸闷、心悸;T5-6-7错位可引起胃胀、食欲不振;L1-2错位引起便秘。正如《难经正义》曰:“五脏之俞皆在背……”《灵枢·本脏篇》曰:“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具体脊柱各个节段对应的症候群如下。

案例分享:脊柱相关性疾病的诊疗论(带图)

图一 全脊柱相关疾病

在脊柱触诊分析道,脊柱检查应先肌后骨,检查肌肉是看哪里有压痛点、结节及条索状物,尤其要注意检查棘突旁情况;检查骨主要分“前后、左右、上下”,前后看生理曲度改变,左右看脊柱有无侧弯,上下看脊柱是否错位。做到精准定位、精准诊断后,接下来就是手法操作,引用《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所云:“...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正所谓“正骨不整肌,根本不懂医;整脊不整椎,病痛一大堆”。

理筋整复要注意:1.整脊前要先放松相关肌肉,再用弹拨法松解相关结节及条索状物;2.行复位手法时,先要打开关节囊,瞬间用巧劲复位,做到用势不用力。3.复位时不要刻意追求“弹响声”,复位后要嘱患者要注意休息,改变生活习惯,同时医者应注意临床上年老体虚,妊娠妇女、肿瘤及骨结核等患者,即使手法极其娴熟,也应慎用本法,正如《医宗金鉴》所云:“盖正骨者,须心明手巧,既知其病情,复善用夫手法,然后治自多效。”具体整脊操作如下 :

案例分享:脊柱相关性疾病的诊疗论(带图)

图二,病椎的定位

案例分享:脊柱相关性疾病的诊疗论(带图)

图三 寰枢关节复位

案例分享:脊柱相关性疾病的诊疗论(带图)

图四 T2-3 复位

案例分享:脊柱相关性疾病的诊疗论(带图)

图五 T5-6-7复位

案例分享:脊柱相关性疾病的诊疗论(带图)

图六 L1-2 复位

反复思量,终于理顺其中奥秘,且中医临床之奥秘在于扎实的基础知识,多悟多操作,才能做到了然于胸,做到以推拿之手法,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平和。

总结,近年来随着电脑、手机的普及,长时间低头的人群越来越多,脊椎相关性疾病如头晕、头痛、咽部异物感、颈源性高血压、胃胀、胃痛、食欲不振、便秘、心悸、失眠等人群也越来越多,很多人以为是内科疾病而四处求诊,内科检查一大堆却无大问题,找医生对症用药,症状改善不明显,或者改善后很快又复发,诸如上面这些症状,其实很多都属于脊椎小关节错位后,刺激相应脊神经、内脏神经及自主神经而引起,因此,针对相对脊椎节段小关节复位,配合邻近组织手指点穴后,效果立竿见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