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余一封劝降信,决定了章邯的命运,也决定了秦末历史走向!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随着“王候将相,宁有种乎”响彻天下,一时间各路英雄云集而起,六国贵族纷纷复立,以陈胜大泽乡起义为序幕,拉开了历史上这一群雄逐鹿的经典大戏,而秦将章邯绝对是浓墨出彩的一笔。

秦二世二年,周文带领几十万起义军抵达戏水,一时间天下震惊,就连从不上朝的胡亥,这一次也在朝廷上召开会议。不断地询问臣下“如何是好”,然而面对这一危局大臣们并没有好办法,唯有少府章邯站出来说,“盗贼已经来到这里,兵众势强,如今调发近处县城的军队为时已晚。骊山刑徒很多,希望赦免他们,发给兵器,让他们出击盗贼。秦二世当机立断,好就照你说的办。这是历史上胡亥唯一一次决定国事,也是唯一一次正确的决断!

陈余一封劝降信,决定了章邯的命运,也决定了秦末历史走向!

就这样少府章邯受命于危难之际,率领着这支历史上有名的“劳改犯”大军,挽救大厦将傾的秦王朝,成为秦帝国最后的支柱。章邯一路戏水退周文、南阳擒宋留、陈郡杀陈胜、临济斩田儋。大有秦军横扫六合之雄风,然而这一切都是回光反照,大秦江山最后的余辉。

巨鹿之战改变了这一切,秦朝这时历史上有两支生力军,一支由章邯带领,一支由王离带领。王离本是镇守在武关的,赵高着急了想在赵国一举全歼起义军,所以王离与章邯会合在赵国与诸侯联军形成了主力对决之势。没想到这时候出来了个项羽,以破釜沉舟之决心大败王离,诸侯军势胜,然而章邯与项羽九战虽然是败了,但实力还是在的

章邯的军队驻扎在棘原,项羽的军队驻扎在漳河南,两军对阵,相持未战。这一相持就是六个月。

陈余一封劝降信,决定了章邯的命运,也决定了秦末历史走向!

这六个月赵高可急了王离兵败,武关兵力不足,进咸阳有俩条路。一条是函谷关,一条是武关。赵高想让章邯快些取胜,好回援关中,因为刘邦已经快打到南阳了,在进一步就是武关了,咸阳危急。所以总催章邯,章邯也郁闷,这不好打我怎么打,所以派司马欣回去说明情况。

可是万万没想到呀,司马欣差点死在咸阳。司马欣在咸阳呆了三天,皇帝没见到,就连丞相也不见他,司马欣凭着敏锐的判断,觉得事情不对,北方战事吃紧,天下没有比这个事情还重要的了,战报像雪花似的往咸阳飞,赵高会不急?猛然间他想到了李斯,觉得赵高可能会故计从演,拿自己推卸战败的原因,谋害自己。想着事情不对,司马欣多了个心眼,绕道而回,果然司马欣走后不久赵高就派人追杀他,可是扑了空。

陈余一封劝降信,决定了章邯的命运,也决定了秦末历史走向!

见到章邯,司马欣就说“赵高居中用事,专权欺主,将不利于将军。将军战胜亦诛,战败更不免于死。愿将军孰计之!”手下近臣纷纷也说降楚吧!章邯犹豫不决的时候,收到了下岗人士陈余的一封劝降书。

巨鹿之战后,陈余与大哥张耳闹翻,丢了将军之职,成了下岗人士。此时正带着百十来个兄弟打鱼为生,眼看天下大势将定,虽然没了兵,但是有想法呀!不能老让兄弟们打鱼呀,于是给章邯写信一封,也想在反秦一事上有所建树。

陈余一封劝降信,决定了章邯的命运,也决定了秦末历史走向!

信的内容如下:章邯大将军麾下:仆

  • 章邯想了想,想到了李斯,想到了被赵高所害之人,罢了,降楚。陈余的一封信决定了章邯的命运,降楚后项羽实力和威名大增,使项羽有能力进关后分封大下,也正是因为这次分封18路诸侯,才有了秦汉历史的新走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