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的背后却不是拖延,那是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拖延症”的背后却不是拖延,那是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计划赶不上变化,意外时常出现


“拖延症”一词已是非常常见的,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生理疾病,但却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给人的心里带来负担。


那为什么我们总是会拖延呢?


在时间的领域里,有着一个“世达法则”,即完成一个任务,实际花费的时间总会超过计划花费的时间。


不知道你的身边是否经常有这种情况?

  • 小小是一位统计员,她的工作周期是每个月做两次不一样的数据统计。这意味着,她必需在两周的时间里完成一次数据的更新和维护。
  • 有一次在周期初,她觉得这种工作方式很轻松,总是拖来拖去,就到了周期末了,这时,发现时间不够用了,心里一边咒骂,一边熬夜干活。可是系统却出现崩溃的状态,真是急的小小手忙脚乱。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计划赶不上变化。


拖延的人总是会把拖延变成一种压力,但往往认为有压力才有动力啊!虽然任务在最后一刻完成时,总是会带来某种快感,这种快感被误认为是自己能力的强,但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李笑来在书中提到,我们大多数人在预估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时,总是忽略一个重要的步骤,那就是分辨任务的属性——它是熟悉的还是陌生的。


有些任务是熟悉的,那么自然轻车熟路。


而如果是陌生的,那么在执行过程中就必然会遭遇各种所谓的“意外”。


那么想要顺利地完成任务,就要开始养成习惯:

做任何事情之情先判断其熟悉的程度,再根据此判断估算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


“拖延症”的背后却不是拖延,那是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没有行动,一切想法都是空谈


当我们拿到任务时,什么时候开始最好呢?


答案是:现在就开始。


可是很多时候,我们总是会拖拉,并非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而是无法“进入状态”。


很多人都渴望在事业和学业上,有所成就,于是会做很多精心的设计,每一个目标和计划都列得很清晰,可是三五年过去了,还是在原地踏步,计划依旧被搁浅。


  • 曾经有一位商人,他在国内倒卖矿石发了家,于是他又向银行贷款了一笔钱,毅然去了华盛顿,希望能把生意做大。于是他向一位老友滔滔不绝地讲述他的生意经和未来的理想。
  • 朋友听后,却十分惊讶:“你的想法确实非常不错,但是你为何迟迟不肯行动呢?还有你的具体计划呢?”
  • 商人听完,十分尴尬,他摇摇头说:“我有些害怕自己失败。”


这拖延症的背后,本质原因却是恐惧


一方面恐惧在于:只要开始做事,一个人就要面临做错,做不好的风险

可是这原本是任何人都逃不掉的事情,但最终拖延症患者会患了一个错误的认知:认为那些能够做对和做好的人都是直接做对,做好的。


另一方面的原因在于:在意别人非建设性的评价。当我们开始做事情时,却总是容易受外界的干扰,在意别人的评价,而忽视自己的感受,往往就推迟行动。


在这样的情况下,唯一的策略就是:“从现在开始。”不做任何的多想,不必去担心失去什么,勇敢地踏出第一步。


“拖延症”的背后却不是拖延,那是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专做简单的,回避困难


在我们的身边,为什么有的人好像很忙,却总是拿不出好成绩,做不出成效呢?


那么拖延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效率太低了。

而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是回避困难


  • 以考试为例子,上学时,我们在复习功课的时候,经常会遇到容易的和难的题。老师常常教我们容易题先做,难题留到最后,可是难题却往往是拉开我们与优生的距离。我们做容易题时,总是会花费很多时间,做起来也很爽,成功率也很高。可是最后的结果,复习时我们会的就一直会,不会的永远都不会。


当然在我们的工作中也毫无例外,我们常常会抱怨老板太苛刻,或者抱怨工作太无趣,但是否想到,我们不喜欢这些工作的原因是真的不喜欢吗?有可能只是因为我们没有办法搞定而已。


李笑来在书中提到,很多人实际上根本不知道自己所谓的“喜欢某件事”很可能只是因为那件事相对简单、容易获得奖励而已


拖延的人并非不做事,他们做事,甚至会多做事。

拖延的人也并非不努力,他们会花很长时间去做事,但做的只是很简单的事。


当然,每次回避困难时,都不是故意的,并且往往已经给自己找了很恰当的借口了。


“拖延症”的背后却不是拖延,那是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小结:今天我们很认真地分析了拖延症的真实的三个原因。

知道原因后,我们却常常不知道怎么办?

很多的时候,我们在完成任务时,学会思考方式最为重要。

多问自己几个问题,去最大限度地优化我们的时间,即是保护了经理,又是提高了效率。

下一章将继续共读《把时间当作朋友》第三章管理,为你解读克服拖延症的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