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假期”水煮歷史之三:性格悲劇袁崇煥

假期漫漫,何日方休?百無聊賴,繼續群聊。正當關注各方“甩鍋”大賽,一個帖子引發了討論:《請停止冤枉XXX,不要搞出“

新冠”時期的袁崇煥!》。袁崇煥的故事,大家基本是知道的。部分群友的觀點,受金庸小說影響甚大;也有人認為,金庸純粹胡扯。的確,明末歷史精彩曲折、解讀混亂,出現分歧很正常。好,今天的水煮歷史,就說說這位袁督師。

一、金庸小說的史觀不得要領

首先,支持“反方”群友的一個觀點。金庸小說精彩絕倫,讀來讓人慾罷不能,人物、感情都非常逼真。但他老先生啊,歷史的底子很一般。

拿袁崇煥相關的書來說。《碧血劍》主人公是袁承志——袁督師獨子,寫他行走江湖、學藝報仇的故事。

這當然是虛構。說故事、娛樂大家,無可厚非。

沒錯。但金庸先生真心愛戴袁督師,意猶未盡;《碧血劍》後面的《袁崇煥評傳》,他還是認真寫的。可觀點也成問題,非常不得要領。

為啥這麼說呢?有興趣,把這篇《評傳》加上後記讀完,看看他對袁崇煥的理解;再對照本文,大概就明白了。

二、袁崇煥難道該殺?他是什麼樣的人?

金庸觀點不得要領。那麼,難道袁崇煥該殺?

當然不是。

那麼,如《明史》和《碧血劍》中所說,是崇禎上當了、中了後金(當時國號還是“金”,沒改成“清”)的反間計?也不是。

其中曲折,非常複雜。“水煮歷史”,也只能說個大概。

先簡要陳述自己的觀點。袁崇煥是一位大忠臣、頂天立地的英雄人物。他最終被冤殺,崇禎皇帝要負很大(或主要)責任;他自己、也要負點責任。

因為他們的性格,都有嚴重缺陷。這是一出“性格決定命運”的巨大悲劇。

沒錯。是性格。

1、袁崇煥,不折不扣的忠臣。對大明朝廷、對崇禎皇帝忠貞不二。

說兩件事:

(1)臨死前。按照朝廷的意思,寫信勸祖大壽千萬不要造反,安撫好士兵、該幹嘛幹嘛。

因為此時,他手下最能打的將領祖大壽,聽說袁督師被捕下獄、可能死罪。驚駭無比,當時就準備帶兵到北京,找皇上理論。滿朝震驚。

只有袁崇煥本人,才能勸得住祖大壽。

袁崇煥已經知道,自己難逃一劫。但他毫不猶豫地按朝廷的意思寫信,勸自己的部下收兵回營。沒有威逼,完全發自內心。

(2)最終,袁崇煥被處以凌遲。就是俗話說的“千刀萬剮”,幾千刀難說,千八百刀肯定有。慘絕人寰。

他臨刑前,面無懼色。口占一絕:“一生事業總成空,半世功名在夢中。死後不愁無勇將,忠魂依舊守遼東”

今天讀來,仍然令人潸然淚下。這首詩,聯想起晚明的另一個人物。

著名的忠臣楊繼盛,因彈劾閹黨魏忠賢,被誣陷下獄、受盡折磨,最終被處死。他臨刑前,面無懼色,口占一絕:

“浩氣還太虛、丹心照千古。生前未報恩,留作忠魂補”。

一文一武,兩個“忠魂”。他們都是大明的鐵桿忠臣。錚錚鐵骨、大好男兒。都被大明朝廷所殺。

袁崇煥被戮,史載“市民爭食其肉”。

殺就殺了,為啥還要“爭食其肉”?人血饅頭嗎?

不是。而是京師市民已經知道了,就眼前這個人,不但和後金秘密和談,還把萬惡的金兵引到北京來;他就是“秦檜第二”、“當世賣國賊”。

秦檜塑像的遭遇,我們都清楚;何況,北京市民這次被後金兵虐慘了。燒殺搶掠後,家破人亡的很多。

這些都是鐵一般的史實,載於各種正史。

三、烏龍是怎麼造成的?

那怎麼搞這麼大的烏龍呢?崇禎帝、百姓又不是白痴,幹嘛要殺忠臣?

那是因為。袁崇煥真的想和後金議和,或“暗地與金媾和”。

但是,被朝廷的主戰派怒斥,搞砸了。

知道和談無望。皇太極也沒辦法了。再次出兵。但這回,他繞了遠路。千里迢迢從蒙古(不走山海關)繞出來,搶劫。

很簡單。這幫人不搶就會餓死;袁崇煥那關,又實在是過不去。

等袁崇煥知道消息大驚,馬上帶兵也加急趕來,已經晚了一步。金兵已經血洗京師附近的郊縣,大肆搶劫、屠戮一番了。

袁崇煥趕到京師,面見崇禎,要求“帶兵入城休整”。

此時,崇禎心中驚疑不定。因為他已經認為,這批金兵,搞不好就是你袁崇煥和他們默契、放進來的!你還想帶兵入城,逼宮嗎?

不允。讓軍隊在城外駐紮、休整。

袁督師無奈,只好帶隊在城外休息。次日,浴血奮戰,金兵退。

聖旨又下,讓袁崇煥面聖,說要犒賞三軍。袁高高興興進京,結果被抓、下詔獄。

四、袁崇煥為啥定要“和談”

再說回來。你袁崇煥不是忠臣嗎?幹嘛非要“暗地媾和”?要消除朝廷的疑心、證明自己,就玩命地死磕;至少擋金兵在城外,不就完了?

嘿嘿。袁督師有難言之隱啊。他一生所犯下最大的錯誤,不在帶兵打仗時,而恰恰是——崇禎剛即位,雄心勃勃要重整河山、收復遼東;聽說名將袁崇煥受了委屈、賦閒在家時大喜,召見這位難得的人才,倍加誇獎,準備重用他——史稱“平臺召對”時。

這次對話,種下了後來毀滅的種子。

可以想象,袁崇煥得到天子如此器重,心情激動。

帝問:“平定遼東,卿之方略?”

袁答:“蒙聖上恩准,假臣全權,五年可平遼全境”。

注意,他在吹牛!特大號的牛。

召對休息時。旁聽者問袁,“您真能五年平遼”?他不以為意說:“寬慰聖上耳”。那人大驚:“今上聖明,怎敢隨便說話?”

袁後悔了。休息結束後,接著召對:“皇上,五年平遼,這事還是有點兒難。您得給足資源啊。比如尚方寶劍啊、兵啊、錢糧啊…”。本想出點難題。您要退一退,我也把成果退一退。

沒想到崇禎特別爽快。任兵部尚書、薊遼督師、賜尚方寶劍。要錢給錢。要糧給糧。要兵給兵!

好吧。

五、擅殺毛文龍

袁督師返回遼東上任以後,尚方寶劍用了一回。

不是別人,乾脆把毛文龍殺了。

毛文龍的情況說來話長,大家可以查史料。簡單說,他帶領的部隊,是大明在遼寧全境僅剩的一支“敵後武裝”,相當於後金喉嚨裡種了一根刺。

朝廷非常看重這支殘留的武裝。

但毛文龍自視甚高,瞧不上袁督師,根本不聽調遣。

袁督師是什麼人?殺伐決斷,堅毅果敢。軍營之中,號令為先。不聽將令?

他佯裝看望毛的部隊。在酒席中,乘其不備,喝令綁起來,宣佈“十二大罪狀”(多數是無稽之談),請尚方寶劍、斬立決。

為安撫軍心,又表示重用毛的兒子,仍讓其率領原部。

這能有用嗎?毛的部下無不震駭。其中有三位將領:尚可喜、耿仲明(後更名耿精忠)、孔有德,後來就乾脆投降後金,與吳三桂一起,成為未來消滅南明的主要力量。

消息傳到京城,史載:“帝聞文龍被戮,大駭”。

因為,崇禎和朝廷都特明白毛文龍的重要;而且,按官階,袁崇煥本沒有資格殺毛文龍。這是典型的越權。但崇禎當時的表現,不愧“英明”。下旨:“殺得好!”

這句話。是咬著牙說的。潛臺詞是:“給您尚方寶劍,政策用挺足啊!那看您的了!五年平遼哈!”

擅殺毛文龍,無疑是袁崇煥一生中犯的第二大錯誤。

五年平遼?按當時形勢,五十年也平不了。

袁督師。從來就不是一個戰略家,甚至連智勇雙全都稱不上。他的厲害在於:實事求是,明智

因為,當時後金鐵騎的野戰能力,天下無敵。明軍真的很難正面應對。

他的戰術是:“憑堅城、用大炮”。啥意思?您只管來。我就一招:在城上用炮轟!

這樣的人,守成有餘;要五年平遼,就是夢話。

好吧。袁崇煥只有一條路可以走:和談。

六、和談的選擇

其實。就當時的內外形勢而言,和談,對大明是特別好的選擇。

因為國內實在太亂了。各地災荒、盜賊蜂起,高闖王、張獻忠一干流寇狡詐多變,把各地蹂躪得一塌糊塗。

先和談、糊住外面;再集中力量、掃平內亂。以大明疆域之遼闊、人口之眾多,再慢慢搞經濟,等兵強馬壯了,再慢慢圖謀滅金,也不是不可能的。

可是。

崇禎皇帝是什麼人?他年輕有為,一上任就掃除了為害多年的閹黨,信心爆棚。他是要幹聖主的。和往日的“建虜”(努爾哈赤、建州女真,曾是明朝的少數民族附庸)講和?承認它也是國家?我呸!

第二。有一點特別值得注意。崇禎的性格有巨大缺陷。

那就是,喜歡和臣下賭氣……你不是“五年平遼”?尚方寶劍給你了。兵給你了、錢糧給你了。毛文龍給你殺了,朝廷啥也沒說。

給了這麼多。現在說和談?那還要你幹嘛?我呸!

可憐的袁崇煥。要“五年平遼”,沒有第二條路選擇。那隻能“悄悄媾和”……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

這些事兒、朝廷馬上知道了。朝廷關於“袁崇煥賣國求榮、秦檜第二”的謠言四起。

崇禎。明著不說、心裡是膽寒的。這小子萬一反了......

七、後金的無奈。反間計之可笑

這時。皇太極那邊受不了了。家家有本難唸的經。什麼後金國?就是個漁獵為生的窮地方。連遊牧都算不上。

什麼產業都沒有,還要養這麼多兵打仗。

您要和談,咱們還可以搞搞邊貿什麼。又打仗,經濟全面封鎖、吃啥呀?

說白了。後金為啥要打仗?主要為搶劫啊。糧食、衣服、牲口、奴隸,全都靠搶。

於是,上面的事兒全發生了。

崇禎從抓袁崇煥到最後決定殺掉,足足有半年。

看這個時間,就知道“利用太監施反間計”,類似三國“蔣幹中計”的橋段,絕無可能。

這都是後來清朝編修的歷史中,搞出來黑崇禎用的。是《三國》“群英會蔣幹中計”的拙劣模仿,山寨版。

金庸寫小說也罷了。如果真認為是這麼回事,其歷史功底,也只好呵呵了。

袁崇煥最終被殺,定了十條大罪;不一一細說了。

但“平臺召對”瞎吹牛、擅殺毛文龍、私自與金和談、沒能拒敵國門之外、造成嚴重損失……

實話實說,條條都沒錯。

崇禎真的氣瘋了。

好你個袁崇煥,可惡至極!種種跡象顯示,說不定就是個反賊。至少,朝廷如此恩寵,卻私自與後金勾兌,罪不容誅!

崇禎是什麼人?我們通過史料和多名大臣的遭遇發現,這位爺,是特別剛愎自用、雄猜陰鷙,而且特別不擔責任,還喜歡與下屬鬥氣的主。

袁督師的性格呢。上面大家多少了解點了,的確也是有缺陷的。偏偏碰到這麼個主子......

八、悲情袁崇煥

但是。不管怎麼說。

袁崇煥的赤膽忠心,那種勇於任事、不懼艱險、誓死守衛遼東的英雄氣概,仍然令人肅然起敬。

他一生最高光的時刻。是當戰無不勝的努爾哈赤、率大軍圍城。幾乎所有人都在打包、準備逃跑時,這個瘦小的東莞南蠻子(當時還是個文職)挺身而出。

“跟我來”!

只率幾千殘兵守城。不但守住,而且把“戰神”努爾哈赤轟成重傷,最後含恨而逝。他一生只敗過一次,就敗在這個南蠻手裡。

袁崇煥屹立在“寧錦防線”,僅“憑堅城、用大炮”這一招,戰無不勝的後金無計可施,無法前進半步。大明末期能苟延殘喘十幾年,外面,就靠這個最後的鐵盾。

但他還是被處以磔刑,下場極慘。楊繼盛,死於閹黨,從容就義;袁督師呢?慘死在、他誓死要保護的皇上手中。

所以說。袁崇煥的故事,是一出徹頭徹尾的悲劇。既是時代的悲劇,也是“性格決定命運”的悲劇。

今天的“水煮歷史”告一段落。感謝聆聽!

待續:“疫情假期”水煮歷史之四: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吳三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