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學劉邦就夠了(四)

劉邦的一生就是一部傳奇創業史,從一個無所事事的混混到漢帝國的開創者,從他身上我們都能學到什麼創業知識呢?

劉邦的整個人生可以劃分為五個時期,分別是學習期、轉折期、成長期、奮鬥期和奠基期。

第四部分我們來學習劉邦的奮鬥期。

劉邦的奮鬥期是從劉邦52歲到歲這56歲這四年。

鴻門宴後,項羽分封諸王,把劉邦封在了漢中、巴蜀。劉邦惱怒項羽排擠自己又沒有實力跟其叫板,只好灰溜溜的去往自己的封地巴蜀。由於古之巴蜀是秦國流放罪犯的地方,多為北人的劉邦軍隊也不習慣這裡的氣候,1/5的軍士都跑路了。

這個時候,蕭何月下追韓信。韓信離開漢軍,漢軍第一大臣去追韓信驚動了劉邦。士兵還以為蕭何逃走了,蕭何回來後,劉邦又喜又氣,質問他走了那麼多人你不追,為什麼偏偏追韓信?蕭何說如果大王只想固守巴蜀,那用不到韓信,如果想定鼎中原,非韓信不可。在蕭何的強烈建議下, 劉邦沐浴齋戒,擇良辰吉日,封韓信為大將,三軍皆驚。


創業,學劉邦就夠了(四)

封壇拜將

拜將韓信之後,劉邦按照韓信的《漢中對》戰略思維還定三秦,東出與項羽爭天下。經過4年的鏖戰,最終奪得天下,楚漢相爭總共四年時間,大致可以分為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彭城之戰:

初戰彭城:公元前204年四月,劉邦乘項羽在齊國停留的機會,率領諸侯軍一舉攻佔彭城。項羽聞之,急率精兵 3萬奔襲,殲聯軍50餘萬,劉邦僅率數十騎逃脫,反楚聯盟瓦解。

第二階段,成皋之戰:

爭奪成皋:公元前204年五月,劉邦到達滎陽,擊敗了楚追兵,得以端息,穩住了陣腳,遂重整軍隊,依託關中基地和有利地勢與項羽長期抗爭。六月,劉邦派兵攻廢丘,迫章邯自殺,解除了後顧之憂;派人說服英布反楚,聯絡彭越擾楚後方;派韓信開闢北方戰場,攻魏俘魏王豹,破代,滅趙殺陳餘。公元前204年冬,項羽發動反攻,圍困滎陽,形勢十分危急。劉邦用陳平反間計,使項羽懷疑范增,不用其謀,迫使范增怒而歸鄉。劉邦又派紀信裝扮成自己去楚軍詐降,乘機逃出滎陽。項羽加緊圍攻滎陽,並奪取成皋。

為了減輕楚軍對榮陽的壓力,劉邦率軍經武關、宛(今河南南陽)、葉(今葉縣南),想引誘項羽南下。為配合漢軍行動,此時韓信也率軍到達黃河北岸,聲援滎陽。彭越正在進攻下邳 (今江蘇邳縣南) 。項羽被迫率軍回救,劉邦乘機收復成皋。公元前203年六月,項羽以凌厲攻勢拔滎陽,再奪成皋。

第三階段,雎陽之戰:

劉邦一面命漢軍在鞏縣一帶堅守,阻擊楚軍前進,一面命韓信組建新軍擊齊,派人入楚腹地協助彭越進攻雎陽(今河南商丘南)、外黃等地,再次迫使項羽回救。公元前203年十月,劉邦用計再次收復成皋。

第四階段,濰水之戰:

項羽在擊敗彭越後,尋漢軍主力決戰不成,屯兵廣武(今榮陽北)與劉邦形成對峙。不久,韓信在濰水之戰中殲滅齊楚聯軍,完成對楚側翼的戰略迂迴,又派灌嬰率軍一部直奔彭城。項羽腹背受敵,兵疲糧盡,遂與漢訂盟,以鴻溝為界,中分天下,東歸楚,西歸漢。公元前202年九月,項羽引兵東歸。

第五階段,固陽之戰:

楚、漢訂盟後,劉邦本想退兵,在張良、陳平提醒下,下令全力追擊楚軍。公元前202年十月,兩軍戰於固陵(今淮陽西北),項羽小勝。劉邦以封賞籠絡韓信、彭越、英布等,垓下一戰重創楚軍,逼項羽自刎於烏江 (今安徽和縣境) ,終於結束了為期 4年的楚漢戰爭。公元前201年二月,劉邦稱帝,建立漢朝。


創業,學劉邦就夠了(四)

楚漢相爭時期劉邦能最終勝利,最重要的原因是劉邦能激人、敢容人和善用人,善於發揮和利用眾人的智謀,這些智謀調動了眾人的力量。而楚霸王項羽憎惡採用眾人智謀,只喜歡意氣用事,發揮個人的作用。相較之下,團隊力量與個人力量的較量,最終結果自然高低立判、勝負立分。

能激人

劉邦在彭城戰役中遭到慘重失敗,五十多萬軍隊幾乎全軍覆沒。如何改變己方的頹勢,是劉邦面對的嚴峻課題。劉邦一方面收集、補充軍隊,一方面開展了對英布的策反行動。英布原來是項羽麾下的勇將,跟隨項羽作戰時,經常擔任先鋒,勇冠全軍。後來,因為各自的利益關係,英布與項羽產生了矛盾。劉邦派使者隨何去遊說英布,隨何成功地將英布策反。英布倒向劉邦陣營後,項羽失去了一員勇將,劉邦則多了一個實力強勁的盟友。楚漢雙方的實力發生了逆轉。劉邦通過策反英布,達到了強攻硬打難以實現的目的,使楚漢雙方的實力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為自己戰勝項羽增加了重要的砝碼。

隨何在策反英布之前,只是一個跑腿送信的無關緊要之人。但是在劉邦發出“如彼等者,無足與計天下事 。”(像你們這些人,不配共同謀劃天下大事。)的喟嘆時,隨何毛遂自薦前去說服英布反楚擁漢,劉邦馬上批准,成就了隨何的青史留名。


創業,學劉邦就夠了(四)

隨何

作為領導,一定要給員工進步的機會。給人才創造一個有效的進步環境,職位晉升機制是非常重要的。這樣的機制可以吸引更多優秀的人才,可謂是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

敢容人

楚漢爭霸的關鍵時刻,項羽包圍了身處滎陽的劉邦,然後不斷增兵,準備將其徹底剿滅。與此同時,韓信已經把齊地給攻下了,眼看劉邦被困在滎陽,形勢極其危急,朝不保夕。可韓信這時就在旁邊看著,也不救援。還寫了一封信給劉邦,要求封自己為“假王”。劉邦一看大怒,韓信見死不救就算了,還跟我要王。幸虧張良勸住了劉邦,告訴他必須依賴韓信才能生存。劉邦不愧為一代梟雄,當即就聽從了張良的建議,還封韓信為"真齊王",韓信得到回應後這才去救劉邦。


創業,學劉邦就夠了(四)

身為領導,在生死存亡的關頭被下屬要挾,換做一般人都忍不下去。可劉邦忍了下來,做大事的人就要有能包容天下的氣度,你的度量有多大,你的成就就有多大。

善用人

在被項羽圍困滎陽的關鍵時刻,劉邦問計陳平,天下什麼時候能平定,陳平回答:

顧楚有可亂者,彼項王骨鯁之臣亞父、鍾離眛、龍且、周殷之屬,不過數人耳。大王誠能出捐數萬斤金,行反間,間其君臣,以疑其心,項王為人意忌信讒,必內相誅。

這是一份麻雀雖小但五臟俱全的項目策劃書,對競爭對手的現狀做了一個分析,讓劉邦掏錢給他去實施反間計。劉邦只回答了一個字“善”,給了陳平4萬斤金。對於一個有貪汙前科的人,劉邦爽氣地給了這麼一大筆錢,還連個財務總監都不派,正是應了上面說的“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陳平也沒讓劉邦失望,成功地用反間計離間了項羽的心腹范增、鍾離昧、龍且、周殷等人。


創業,學劉邦就夠了(四)

陳平

要想得到別人最大的幫助,你首先就必須毫無保留地信任他,而且要明白地表示你對他的這種信任。要想讓別人擔負起責任,惟一有效的方法就是要信任他。要做到這一步,只有你對他有足夠的信心,並對他表現出完全的信任。劉邦無疑就是善用人的高手。

所謂屈人者克,自屈者負。意思就是能利用團隊的群策群力的人能取得勝利,而僅憑自己單打獨鬥的人必是孤家寡人,最終走向失敗也是必然。劉邦最大的優點,就是他能不拘一格的使用人才,所以劉邦的隊伍裡面什麼人都有:張良是貴族,陳平是遊士,蕭何是縣吏,樊噲是狗屠,灌嬰是布販,夏侯嬰是車伕,彭越是強盜,周勃是吹鼓手,韓信是待業青年。然後劉邦把他們組合起來,各就其位並能各盡其才,這就叫不拘一格。

因此楚漢相爭,漢王劉邦最終勝利,關鍵是勝在能激人、敢容人和善用人。

如果想要創業成功,最重要的本事就是要學會用人之道。劉邦無疑是最高階的高手,想要學用人,多學學劉邦在奮鬥期的經歷,你一定受益無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