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圈内争论得一塌糊涂,是向左、还是向右曝光?终于有了正解

摄影圈内关于摄影曝光,一直流传这样一种说法:宁欠勿过。其实这种说法是胶片相机时代流传过来的。数码相机时代也有另一种相反的说法:宁过勿欠。支持的人说数码照片向右曝光,信噪比更高,也就是噪点越少,尤其是在用高ISO拍摄时。但反对的人也不少,说过曝一旦直方图溢出就会成为“死白”,过曝区的细节全部丢失,后期是拉不回来的。所以争论不休,那么数码相机拍照究竟是应该向左曝光、还是应该向右曝光?下面用实拍对比来说明。

摄影圈内争论得一塌糊涂,是向左、还是向右曝光?终于有了正解

图一

先说明实拍试验的拍摄条件。拍摄时采用三脚架固定相机、用遥控器遥控快门、关闭防抖、相机拍摄采用反光板弹起(预升)模式,以保证不产生任何抖动模糊。拍摄3-5张进行对比。3张是一张正常曝光、一张欠曝1EV(EV,进光量单位,1EV=1档进光量)、1张欠曝1EV。5张在3张的基础上另加一张欠曝2EV、一张过曝2EV。存储时都存储RAW格式,后期拉到正常曝光量(就是过曝或欠曝了多少EV就拉多少EV)。

摄影圈内争论得一塌糊涂,是向左、还是向右曝光?终于有了正解

图二

ISO100时拍摄

ISO100拍摄的照片如图一(0EV)和图二,截取局部如图三。从图三来看,向左曝光-1EV、-2EV和向右曝光+1EV、+2EV,RAW文件后期拉回到0EV之后,图片的细节、噪点等指标差别很小,在电脑中放大100%看,-2EV拍摄的噪点稍多。这就说明现在相机传感器的宽容度还是较好的,也就是说在低感光度下,无论你是向左还是向右曝光,只要存储了RAW格式文件,后期曝光矫正对画质的影响很小。但是如果向右超过2EV,高光部直方图可能就会溢出,就是说高光部会成为死白,会丢失细节。向左曝光超过2EV拉回后噪点就会大幅增加,细节也会部分丢失。就是说:低感光度下拍摄,正常曝光最好,尤其对不后期的摄影人。对于喜欢做后期的的人,向左、向右2EV对画质的影响很小。

摄影圈内争论得一塌糊涂,是向左、还是向右曝光?终于有了正解

图三

高ISO拍摄

我们用ISO800(-2EV)、ISO1600(-1EV)、ISO3200(0EV)、ISO6400(+1EV)拍摄四张照片(图四),存储RAW格式文件,后期将向左、向右曝光的照片拉回到0EV,然后截取局部进行比较(图五)。

摄影圈内争论得一塌糊涂,是向左、还是向右曝光?终于有了正解

图四

理论上ISO递增1EV,细节会丢失不少、噪点会增加不少,但从图五来看似乎差别并不大。尤其是向右曝光+1EV的ISO6400与向左曝光-1EV的ISO1600画质差别甚微。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高ISO下,用较低的ISO向左曝光并没有优势。这是在向左曝光时ISO在降低的情况,如果相同的ISO下,向左曝光会是什么情况呢?

摄影圈内争论得一塌糊涂,是向左、还是向右曝光?终于有了正解

图五

我们在ISO6400时,通过调节快门速度,在曝光度0EV、-1EV、-2EV、-2.6EV拍摄四张照片(图六),这就非常明显了,向左曝光越多,画质越差,主要体现在细节丢失较多和噪点大幅度增加。即使-1EV也差了很多,到-2.6EV的画质已经不堪入目了,这就是说高感光度下决不能向左曝光!

摄影圈内争论得一塌糊涂,是向左、还是向右曝光?终于有了正解

图六

总结

数码相机(包括单反、微单、卡片机等)拍照曝光时:

1)低感光度下向左、向右曝光关系不大,但是最好不超过2EV,尤其是向右,超过2EV引起过曝成为死白丢失细节。对于不作后期的摄影人,正常曝光为佳,如果需要影调低一点、厚重感强一点可向左0.3-1EV,如果需要照片影调高一点、照片亮堂一点可向右0.3-1EV。

2)高感光度下,坚决不要向左曝光,充足曝光或者向右不大于2EV为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