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起诉今日头条侵犯隐私,代理律师:个人通讯录不属于隐私

用户起诉今日头条侵犯隐私,代理律师:个人通讯录不属于隐私

你需要证明头条号是你自己在使用、你的通讯录不是你的个人隐私信息……

6月20日,怀疑今日头条擅自读取并上传自己的个人通讯录信息,并以此将今日头条告上法庭的刘先生遇到了传说中的“证明你妈是你妈”的闹剧。

而这样强词夺理,咄咄逼人的言论,竟然是在“明镜高悬”的法庭之上,作为一家私营企业之代理律师对其用户起诉的辩词。

我将这段辩词发到朋友圈,很多朋友纷纷留言“强盗逻辑”“请头条全体高管公开自己的联系方式”“公司做大了说什么都有理?”

1、用户被要求证明“你妈是你妈”?

曾经,“证明你妈是你妈”事件刷爆全网,甚至引发一些权威大人物的关注和痛批:证明“你妈是你妈”是天大笑话!

然而这种天大的笑话竟然发生在一场民事官司中,不禁让人发问:企业都敢如此霸权地对待用户了么?

据《新京报》报道,刘先生在注册了今日头条后,发现自己即使更换手机,虽然从未允许今日头条读取手机通讯录权限,头条APP还是会推荐原来手机上通讯录好友信息。

刘先生认为,这充分证明了今日头条在未经用户允许、未充分告知他人的前提下仍然保有其通讯录内容,仍然可向其推荐之前的通讯录联系人。

刘先生起诉称,今日头条的这种行为违反了《网络安全法》第四十一条中规定:“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

用户起诉今日头条侵犯隐私,代理律师:个人通讯录不属于隐私

对此,今日头条的代理律师认为,刘先生必须以充分的证据证明他自己的头条号是自己在使用,同时还表示:

通讯录信息不属于原告个人隐私信息,电话号码在日常民事交往中发挥信息交流作用,不但不应保密,反而是需要向他人告示。虽然通讯录中包含有个人姓名、电话等信息,但这些并非是原告本人的信息,而是其社会网络成员的信息,故该等信息不属于原告的“隐私信息”。

这则神奇的辩词一出就引发媒体的大量报道,舆论则一片哗然。接着,今日头条官方紧急声明称,该公司也不认可“通讯录不属于用户隐私”,但还是要结合律师答辩上下文来看。

更蹊跷的是,庭审现场的视频直播,一些权威媒体的新闻报道都神秘消失了。

用户起诉今日头条侵犯隐私,代理律师:个人通讯录不属于隐私

庭审当日,中国法院网本计划对这场官司进行现场直播,直播链接却被突然下线。而人民日报App,澎湃新闻对此官司的报道也已经被神秘下线。

看到这里,我猜所有的读者都会感觉如鲠在喉,一万只草泥马在脑海里奔腾而过,都会想到经典的“证明你妈是你妈”以及秦代太监赵高的“指鹿为马”。

2、我就是上传你的通讯录了,你能咋地?

从《新京报》等媒体的报道来看,今日头条的代理律师并未对刘先生提出的“非法窃取隐私”进行反驳。反而是去质疑刘先生的头条用户身份,并对法律白纸黑字写明的“通讯录属于用户隐私信息”进行无厘头的践踏。

这是否意味着,头条变相承认了其未经用户允许盗取用户隐私信息的事实?其实,关于头条系产品窃取用户隐私的批评从未停息过。

2018年初,今日头条陷入“麦克风监听用户讲话”风波。据观察者网报道称,许多用户反映自己某天说了一句话后,今日头条很快就会推荐这句话相关的资讯或广告。

比如,一名网友说他老婆说了句摘草莓,第二天就在今日头条上看到摘草莓的文章。说了句孩子纸尿裤,就在APP上推荐纸尿裤广告……

用户起诉今日头条侵犯隐私,代理律师:个人通讯录不属于隐私

对此,今日头条回应称:“绝不存在麦克风窃取用户隐私”的行为,甚至还称对造谣者已经报警。

但是在微博上,只要搜下”今日头条 监听 麦克风”就可以找到许多网友亲身经历的微博。

2019年初,《21世纪》报道称,技术行业人士分析认为,今日头条和抖音等对微信浏览器的 Cookie 进行了调整并将其回传到了头条的服务器。这种行为可能获取到微信好友信息。

一些多闪用户也发现,虽然他们未允许这些APP读取自己的通讯录,到与今日头条和抖音一样,还是可以推荐微信好友、手机通讯录好友的多闪。

磐石之心曾与某知名网络安全专家做过头条系产品一系列行为的探讨。他认为,目前的手机APP都通过云端下发指令,即使是专业技术人员、安全工程师也很难抓住APP窃取隐私的证据,更别说是普通用户了。

这种云端下发指令的技术可以根据用户所在区域、人群知识水平等维度精准下发,比如,在较为偏远、经济欠发达地区下发指令,向非技术人员下发指令等,而且一旦发现有舆论反馈或技术侦察,还可以立即从云端撤回指令。

3、谁来保护弱势的用户?

从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面对互联网技术、云计算的发展,科技公司若想要犯罪,真的是挡也挡不住,甚至无法获取犯罪证据。

读到这里,是不是有些心力交瘁,无能为力的感觉?这时候每个人内心深处都会发出“谁来保护弱势用户?”的呐喊。

目前,一些手机APP窃取用户通讯录,监听手机麦克风,和间谍一样在你身边,可是你却无能为力,甚至无力反驳。还好,这些手机APP的小偷行为只是为了获取商业利益,还没上升反人类的层面。

但是谁都不能保证没有底线的企业,没有约束的技术最终会为了更宏大且卑鄙的目的而酿成人类世界的灾难。

最后,磐石之心嘶声力竭地呼吁:所有科技公司都要“一心向善”,所有用户要抵制没有底线和良知的科技企业。除了呼吁企业自律之外,也真诚呼吁相关法律与时俱进。

法律要对那些利用所谓的人工智能、算法作为商业模式打掩护,实则侵犯用户隐私的企业进行有力度的惩罚,提高他们的犯罪成本,以产生威慑力。

利用人工智能、云计算的犯罪,其危害不亚于给食品投毒,对疫苗造假,都属于断子绝孙的罪行。

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一些科技公司暂时只是窃取点用户隐私,并不以为然。当这种“小恶”不被制止,不被惩罚,必然是对这类企业的放纵,让他们更大胆的侵犯更多隐私,犯下更加不可饶恕的罪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