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的前世今生

高考,一個牽動著無數考生的詞語,也是一次讓學生又愛又恨的考試。那麼高考到底是如何演變而來的呢?

高考的前世今生

最早的高考可以追溯到隋朝,是用來選拔官員的一種考試—科舉制。因為採用分科考試的方法所以被稱為“科舉”。這一制度一直被歷朝歷代沿用直到光緒十一年(1905年)經袁世凱奏請,慈禧以光緒名義發佈上諭明告:“著自丙午科為始,所有鄉會試一律停止。各省歲科考試,亦即停止”。自此宣佈中國沿用1300多年的科舉制度正式結束。

高考的前世今生

之後藉著西方變革的東風,中國也開始效仿西方創建新式學堂,並採用西方的招生方式,由各個學校自主制定考題,學生也可以同時報考多所大學,最後學校根據報考學生擇優錄取。

高考的前世今生

期間也經歷過短暫的“統一招生”但也僅限幾所學校的聯考,逐漸這種自主招生式的考試弊端開始顯露,這種自由的錄取方式並不適用於全國大量的考試人數,非常容易造成高校招生不足額和新生報到率低等問題從而引發混亂。於是到1952年教育部規定除個別學校經教育部批准外,其餘高等學校一律參加全國統一招生考試。從此統一高考制度基本形成。

高考的前世今生

這一穩定的局面隨著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開始被打破,大學停止招生。直到1977年才重新恢復了高考制度。恢復高考可以說是中國教育史上一次重要的決定,高考制度的確立改變了千千萬萬人的命運,也挽救了中國教育,為中國的發展和騰飛都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高考的前世今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