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看《葫芦娃》呼喊“救救爷爷”:他们在哭,大人在笑


男孩看《葫芦娃》呼喊“救救爷爷”:他们在哭,大人在笑

最近微博上有个视频火了。


受疫情影响只能宅家看电视的两个小男孩,在看动画片《葫芦娃》的时候太投入:


哥哥趴在电视前哭喊着被妖精抓走的爷爷,而弟弟则在后面跟着哭喊“妈妈你快救救爷爷”。

男孩看《葫芦娃》呼喊“救救爷爷”:他们在哭,大人在笑


两个孩子脸上挂着泪珠,显然是动了“真感情”。


男孩看《葫芦娃》呼喊“救救爷爷”:他们在哭,大人在笑


很多网友觉得,孩子真是善良可爱啊。

但最高赞的评论却说——

别说孩子,我现在看,也会哭。

被妖精抓走的爷爷,触发了我们内心最牵挂、最脆弱的情绪,让我们感知到孩子眼泪的背后,其实是一种很单纯的悲伤。

你说他善良与可爱,并安慰不了孩子的情绪。

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一点同理心。

男孩看《葫芦娃》呼喊“救救爷爷”:他们在哭,大人在笑

你的孩子,是否有时会表现出难以理解的激烈情绪?

有一年,我们全家带着孩子在山区旅游。

孩子爸爸挑战高空滑索(一种悬空滑过悬崖的惊险游戏),还在调试安全带的时候,孩子突然撕心裂肺地嚎哭了起来。

奶奶皱着眉头批评他:哭什么哭,爸爸又不是不回来了,真不吉利。爷爷试图安慰他:没事的,男子汉坚强勇敢,不流眼泪。

结果,孩子反而哭得更加伤心,路人频频侧目,我都惊讶于他的激烈情绪。

直到孩子爸爸返回来,看见嚎啕大哭的孩子,紧紧地拥抱了他很久(期间他一度哭得更伤心),十几分钟后他才停止抽泣。

孩子为何会突然大哭?

原来他害怕爸爸,有哪怕万分之一的机会,会一去不返。

小小的可能性在孩子心中被无限放大,可是在成人眼里,却不值一提。

这其实很可怕。


男孩看《葫芦娃》呼喊“救救爷爷”:他们在哭,大人在笑


孩子的情绪被斥责与说教生生掐断,他以后会觉得:


原来表达情绪是一种“丢人”的行为!

我不勇敢(我很可怜)!

我不配做男子汉(我不行)。


幸好,孩子爸爸在返回后没有奚落他,反而给了他紧紧拥抱。

《唤醒老虎—启动自我疗愈本能》一书中,曾详细描写过人在面对重大应激事件时,可能会出现一种僵化反应,就是不哭、不笑、不敢怕、更不敢生气。

这在心理学上称作“情绪封锁”,孩子在表达情绪时如果受到父母严厉地说教甚至斥责,很肯能

会用封闭感受来保护自己免受刺激。

很多关于原生家庭的心理咨询案例表明,那些曾经被封闭的,被可以忽略的感受和痛苦记忆,会像烙印一样封存在孩子的潜意识里。


它会悄无声息地影响孩子的行为方式,甚至人格形成。

但是只会哭闹的孩子,如何去了解他的真实情绪?

男孩看《葫芦娃》呼喊“救救爷爷”:他们在哭,大人在笑

TED演讲里,有一个有趣的卡通片:


男孩看《葫芦娃》呼喊“救救爷爷”:他们在哭,大人在笑

一只狐狸跌落深井,它逃不出来,在井底大声呼叫:


我脱不了身

这里好黑

我快要崩溃了……

一只麋鹿路过,它高高站在井口向下张望:

喔!你真的很可怜!

我建议你……,可惜你并不愿意。

男孩看《葫芦娃》呼喊“救救爷爷”:他们在哭,大人在笑


一只熊来了,他爬下井底:

我理解你的感受,

你并不孤独。

男孩看《葫芦娃》呼喊“救救爷爷”:他们在哭,大人在笑

他“戴”上了和狐狸头顶相同的乌云,默默地倾听狐狸的叙述。

没有建议,更没有说教,熊只是说:我明白你的感受,你不是一个人。

狐狸终于和熊拥抱在一起。

想想家庭中太多类似场景——

当孩子处于情绪漩涡时,他们会用哭叫、吵闹等行为来向上喊:


爸爸妈妈,我像是被卡住了。

四周好黑,我好害怕。

我们大多像麋鹿一样,试图用说教去改变他们的情绪,纠正他们的行为。

结果小一点的孩子,会哭得更大声,闹得更歇斯底里。

而再大一点的孩子,可能会狠狠地关上房门,生生与我们隔离。


男孩看《葫芦娃》呼喊“救救爷爷”:他们在哭,大人在笑

说教,给孩子高高在上的疏离感——

我的遭遇、我的感受,对你来说并不重要。

我不要你的怜悯和说教。

走开,你根本不理解我。

有时候,孩子真的明白自己表现得有多糟糕、多可笑。但他其实,并不需要你的同情或者建议。

父母如果能听到“哭声”,然后再看到“洞底的漆黑”,接下主动“爬下来”,告诉孩子:


我知道这种感觉;

我的孩子,你不孤单。

这,才是真正的【同理心】。

男孩看《葫芦娃》呼喊“救救爷爷”:他们在哭,大人在笑

有人说,我真的不知道孩子的哭声后面隐藏着什么,更不知道如何去使用“同理心”。

成年人,往往放不下修炼已久的铠甲,去掏出心底的脆弱感情,来共情孩子看似夸张的应激反应。比如很多人都遇到过,孩子的一个玩具坏了,修不好也买不到。

你只能和他说“换一个吧”,可是他却不依不饶的哭闹,以至于你忍无可忍。或许,我们都忘了,失去了心爱的玩具,是一种怎样的心里感受。

就像《头脑特攻队》里的小象冰棒一样,眼睁睁的看着它,掉入深渊。

男孩看《葫芦娃》呼喊“救救爷爷”:他们在哭,大人在笑

代表“快乐”的乐乐一个劲的安慰冰棒: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我们会有办法的。


男孩看《葫芦娃》呼喊“救救爷爷”:他们在哭,大人在笑

一切都会好起来吗?孩子不知道。

他只知道,他的玩具再也回不来了。

他也不需要你转移注意力式的逗乐。

像忧忧那样,坐在孩子旁边,去描述你看见的事实

很抱歉,你的玩具再也回不来了。


男孩看《葫芦娃》呼喊“救救爷爷”:他们在哭,大人在笑

去感受孩子的情绪:

我知道,你一直非常喜欢这个玩具,你和它在一起做过很多事,对么?

男孩看《葫芦娃》呼喊“救救爷爷”:他们在哭,大人在笑

孩子可能会哭泣得更加伤心。

别担心,那只是他的情绪,找到了出口。

最后,试着和孩子去分享同样的经历

妈妈小时候,也有一个小鸭子,我去哪都带着它。

可是有一天,我坐在奶奶自行车后回家的路上,把它弄丢了。

妈妈也哭了很久,小黄鸭再也回不来了。

但是,我和你一样,会永远记得它。

武志红说:爱的本质,是被看见。


男孩看《葫芦娃》呼喊“救救爷爷”:他们在哭,大人在笑


富有同理心的父母,懂得如何让孩子释放情绪,懂得如何稳妥的接住孩子的情绪,更懂得如何在接纳情绪之后,同理进行回应。

如果你实在不知道如何去感受,可以只对孩子说:

我不知道该怎么安慰你,我的孩子,但我很高兴你愿意在我面前哭泣。

“帮孩子哭泣”,就是抚慰,就是同理心。

父母有同理心,就是给处于情绪漩涡中的孩子,最好的帮助。


-END-


策划:有养

视觉:magic y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头脑特工队》截图、

动画片《It's dark》、《小欢喜》剧照、百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