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剛過,作為家長的你,有沒有培養孩子正確的消費觀?

雙11剛剛過去,就因為購物消費可以說是幾家歡喜幾家愁,有的商家賺的滿盆滿缽,有的家庭卻因為過度消費要賣掉房子,有的夫妻差點離婚,有的人差點連命都搭上,還有真丟了性命的。

網購雖然簡單便捷,鼠標輕輕一點,他就能把東西給你送到家,但是人家又不是白送給你,需要你花錢,掙錢不易,花錢消費要量入為出。

一名瀘州的女子,去年刷信用卡網購花了20多萬,今年又刷信用卡網購花了30多萬,老公掙錢又不容易,知道後崩潰欲上天台輕生,幸虧民警及時趕到。

自從可以刷信用卡和貸款消費,有的人就不顧自己有沒有還款能力,就象花別人家的錢一樣瘋狂的貸款購物。

雙11剛過,作為家長的你,有沒有培養孩子正確的消費觀?

要想避免因過度消費而造成的事端,那就要讓孩子知道什麼是正確的消費觀。正確的消費觀就是購物消費時,要量力而行,按需購買。

如何教育孩子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1、正確引導孩子的攀比心理

以身作則引導法

我們家長所有的行為都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自己的孩子,消費觀念也一樣。

有小孩的家長,基本上都會遇到這種情況,當帶著孩子出去玩的時候,看到別的小孩有的東西就會向家長要,大部分的家長就會給孩子買了。因為他們認為,愛孩子就是要孩子高興,只要孩子喜歡就買。

也有的家長會權衡一下,看一下東西本身是不是對小孩有用,如果用得上就買,用不上就會說服孩子就不買了。

那家長怎麼樣才能讓孩子心服口服的不攀比呢?

苗苗媽媽是這樣做的,她在女兒還小的時候就問女兒:“苗,你和別的小朋友長得一樣嗎?”

孩子回答:“不一樣呀!”

媽媽又問:“那你的爸爸媽媽和別人的爸爸媽媽一樣嗎?”

孩子又回答:“也不一樣啊!”

媽媽引導孩子說:“對,我們每個人都不一樣,每個人喜歡的食物也不一樣,穿的衣服也不一樣,喜歡的東西不一樣,玩的玩具也不一樣。所以別人有的玩具我們不一定要擁有,我們有的玩具別人也不一定會有,我們只買適合自己的,不和別人比,你說對嗎?”

孩子似懂非懂的答應著,於是以後,每次買東西前,媽媽都會和孩子商量一下,這東西對我們是不是有用,有用的就會買,沒用的東西就不會買。漸漸的成了習慣,孩子也不會因為別人有,她沒有而纏著給媽媽要了。

雙11剛過,作為家長的你,有沒有培養孩子正確的消費觀?

所以要想培養孩子正確的消費觀就還是要從小做起,否則孩子一旦養成盲目攀比、過度消費的習慣,等孩子長大了要的就不會再是一個玩具了,到時候家長滿足不了問題就大了。

② 激勵滿足心願法

攀比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積的一面。比如,孩子和其他孩子比誰寫的字更好,誰的學習成績更好,誰更有禮貌等等,這是攀比積極的一面,如果孩子和其他孩子比誰有更好玩的玩具,誰穿的衣服更漂亮,誰去過哪裡旅遊等,這是攀比消極的一面。

我們可以激勵孩子積極的攀比心裡,讓孩子變得更好,從而給予孩子一定的獎勵,獎勵東西便是孩子攀比想要的東西,讓孩子知道,攀比並不是一件壞事,不過要想得到這件東西,只要自己付出足夠的努力,就能夠通過自己奮鬥得到。

苗苗媽媽在孩子再長大點會自己寫字、算數的時候,她和孩子約定好了,每天的什麼時間該幹什麼,讓孩子每天按計劃去進行,如果一開始孩子忘記了家長可以提醒一下,只要是孩子做好了一件事,她就會給孩子一個積分,等積分達到了一定的數量的時候,可以換到孩子想要的一件小東西。

雙11剛過,作為家長的你,有沒有培養孩子正確的消費觀?

孩子為了增多自己的積分,儘快實現自己因攀比想要的東西,儘量把事情做得更好,這樣不知不覺得孩子養成了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在孩子心裡又種下了一顆積極向上的種子:要想得到某樣東西,並不是一件壞事,只不過需要通過自己的努力。

讓孩子從小就明白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只有心地去朝著目標的方向前進,就會到達目的地。

2、要勤儉節約

勤儉節約既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同時也能讓孩子學會理財,因為節約是理財的一部分,理財就是要“開源節流”,開源就是要增加收入的來源,節流就是要讓孩子學會節約,把錢要花在刀刃上。

為了讓孩子能夠勤儉節約,大人可以按時間段給孩子一定數量的零花錢,讓孩子對自己的所得的零花錢和消費做一個賬本,比如按一個星期給多少,這個星期買了多少東西,買回來之後,讓孩子自己記在這個記賬本上,看看一個星期花了多少。

如果這個星期購買的東西超支,那下個星期就必須少花錢,如果這個星期有節餘,可以適當的獎勵孩子一下,這樣孩子受的獎賞下一步花錢會更加謹慎。慢慢得就形成了節約的習慣。

雙11剛過,作為家長的你,有沒有培養孩子正確的消費觀?

還可以為孩子自己準備一個小錢包,把每個星期的零花錢提前給他,並告訴孩子在這個時候段購買東西時不能超支。當孩子要想什麼東西時,讓他自己拿錢支付,好多小孩子花自己的錢一般都不捨得,大人也可以提醒孩子:買東西前看看自己有多少錢,買完東西之後又剩多少錢。孩子看到自己的錢包裡錢不多時,也就不會亂花了。

所以要想讓孩子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就要讓孩子從小知道花錢要量入為出,不能想要什麼就要什麼。

3、按需購買,主動消費

我們帶孩子去商場和超市的時候,經常會碰到有的商品打折促消,尤其是超市的牛奶,快到期的時候總是很便宜,超市的服務員看見人總是會上前招呼你:這麼便宜還不買點。

這時我就會和孩子一起看一下牛奶的生產日期,看看距現在多長時間,還有多長時間的保持期。最後告訴孩子這牛奶快要到期了,在保持期前我們喝不完,會壞掉的,與其圖便宜買了壞掉扔掉,還不如不買。

孩子想想也有道理,所以我們基本不買打折促消的食品。

其實,我們每次去買東西之前,都會把要買的東西列個單子,單子以外的東西我們基本上不買,除非是需要且又忘記列了的。

雙11剛過,作為家長的你,有沒有培養孩子正確的消費觀?

我們要告訴孩子要做一個主動的消費者,購買東西時要按自己的需要購買,而不是被賣家優惠或說服消費,那樣就是被動消費了。被動消費買回的東西對自己用處不大,有的甚至根本沒用,浪費我金錢不說,放在家裡還佔地方。

“只買對的,不買貴的”,就是這個道理。

要想培養孩子有正確的消費觀,需要家長從日常的消費中來一點一滴得來教育孩子,並且要堅持,要有耐心,慢慢得孩子就會養成理性的消費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