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春平叛,面对吓死自己哥哥的文鸯前来投降,司马昭如何处置?

话说在司马昭大兵围住了寿春城之时,寿春城中东吴守军的将领全怿的侄子全辉、全仪因为在老家建业作奸犯科惹上了官司,为了逃避惩处,这二人居然带着母亲连夜渡江投奔了司马昭。面对这两个前来投奔的二货,司马昭营中的军师钟会便决定借此机会定下计谋,瓦解甚至攻破寿春的联军。


钟会暗中以全辉、全仪的名义写信,谎称说是吴国皇帝孙亮因为全怿等人不能拿下寿春而暴怒,要杀尽他的家人,故而才逃往北方投靠了司马昭。然后派遣全辉、全仪的家人进城送信给全怿。


全怿等人看到书信,信以为真,内心被畏惧和害怕所占据,于是带领所辖军队数千人出城投降。这么多人一投降,对寿春守军来说可以说是震动不小,全都惊愕不已,不知道该如何是好。而投降的这些人都受到了司马昭的礼遇,从此城中的诸葛诞开始人心涣散。


其实这个计谋能够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是全辉、全仪的家人进城给全怿送的信,全怿也就毫不犹豫的相信了。其实他要是多动一动脑子想一想,自己是在外的统军大将,即便是皇帝因为战争进展的不顺利,最多是把自己的家人抓起来做人质来要挟自己。如果通过直接杀害自己全家的办法,傻子都知道这样做只能是逼自己造反,再愚蠢的君主也不会如此。更何况这么大的事,吴国朝廷中也不是乌合之众,明白人大有人在,这么愚蠢的决策不可能是真的。正所谓“谣言止于智者”,这件事也就从一个侧面说明全怿不是个聪明人,同时也说明了全怿对于新君孙亮没有足够的了解和信任。


寿春平叛,面对吓死自己哥哥的文鸯前来投降,司马昭如何处置?


到了第二年,也就是甘露三年(258年),诸葛诞、文钦、唐咨等人在被围困期间制造出了许多进攻的武器器具。正月初七,诸葛诞、文钦等人率军带着这些器具出击,进行突围,连续持续了五六天,不分昼夜,强行从南面突围。围城的军队从高处用投石车投射石块,用火箭烧毁进攻器具,箭石如雨,尸首遍野,鲜血流满堑壕。结果仍然不能突围,再次被魏军抵抗住,无奈之下,只好又退回寿春城内。


这下诸葛诞和文钦等人可头疼了,再加上城内粮食日渐短缺,出城投降的人也越来越多,甚至累计多达几万人。文钦想把北方人全都驱赶出城去,以便节省粮食,与吴国军队一起坚守。诸葛诞自然不能接受这个意见,因此两人产生极大不合。


其实原本文钦与诸葛诞就有矛盾。只是因为起事反叛司马昭这件事才临时聚集在一起,如今事情越是不顺利,越是紧急,彼此就越不相信对方,相互猜疑。文钦对诸葛诞什么事都要策划一番感到很不耐烦和不满,终于在一次意见相左时,两人大吵一顿,诸葛诞盛怒之下亲手杀了文钦。


文钦死的时候,他的儿子文鸯、文虎正在城中领兵,听说父亲文钦被杀后,便招呼属下众人赶赴现场,但是他们的部下们没有人听他们两兄弟的号令。于是文鸯、文虎只好独自逃出城,去投奔司马昭。

寿春平叛,面对吓死自己哥哥的文鸯前来投降,司马昭如何处置?


对于文鸯、文虎的投奔,魏国的军中官兵要求杀死这兄弟二人,司马昭下令说:“文钦罪不容赦,他的儿子当然也应该杀死。相信我,没有人比我更想杀死这兄弟俩,尤其是文鸯。但是,这事儿不能这么办啊。文鸯、文虎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投降,目前城池还未攻下,如果杀了他们俩,那无异于坚定了城中官兵死守的决心。”于是,司马昭赦免了文鸯、文虎,并且让他们率领几百名骑兵到城外巡回呼喊:“文钦的儿子都没有被杀,其他人还怕什么呢?”与此同时还上表起奏,任命文鸯、文虎为将军,赐关内侯的爵号。后来城破之后,司马昭让文鸯兄弟二人殓葬文钦, 并佩给二人车牛。


在文鸯、文虎围着寿春城喊话劝降的时候,司马昭观察到城上的守军虽然手持弓箭却引而不发。意识到城内的守军已经军心涣散,就是说攻城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对手下众将说:“可以攻城了。”


于是在二月二十日,魏军开始攻城,当天寿春城便被攻破。城破时,诸葛诞率领数名骑兵从小城门逃出,但是被时任大将军司马的胡奋的手下士兵发现,将其围住杀死。诸葛诞死后,也被诛灭了三族。


寿春平叛,面对吓死自己哥哥的文鸯前来投降,司马昭如何处置?


诸葛诞麾下有数百部下在寿春被俘,坚决不降,并且说:“为诸葛公死,不恨。”行刑时排成一列,每斩一人都招降下一人,但始终无人投降。(在这里顺便交代一下,诸葛诞和诸葛亮、诸葛瑾不是一家人,但是同族,属于远亲,诸葛诞和诸葛亮同是诸葛丰的后人,是诸葛亮的族弟。换句话说200年前是一家。)


寿春城中的吴将唐咨、孙曼、孙弥、徐韶等都率部下投降,司马昭上表给他们加封爵。城中士卒饥饿有病的,向他们提供粮食医药。有人建议司马昭说:这些吴兵必然不肯为我们效力,应该把他们活埋了。司马昭说:“放他们回去,才显示出大魏的宽宏大度。”然而后来并没有放他们回家,而是将他们迁徙到了三河。料理好所有事宜后,司马昭于当年四月率军回到京师。


淮南三叛,司马懿的应对是防患于未然,在叛乱还没有发生前就杜绝了隐患,兵不血刃就逼得王凌只身投降,战争还没开始就结束了。司马师则是以少量兵力亲征,以优秀的战略计划导致毌丘俭和文钦兵败逃奔东吴,虽然司马师最终因受惊吓,眼疾加重而死,但是属于意外。到了司马昭平定诸葛诞的叛乱时,可谓是调动了全国各个地方的部队,并携小皇帝曹髦亲征,以兵力优势,大军围城,历时十个月之久,才终于将叛乱平定。从这三次平叛,不难看出,司马懿的才智和能力要高于司马师,而司马师又要高于司马昭。因此后世在评价司马昭的时候,都认为司马昭是司马家父子三人中资质最为平庸的一个。


不过,无论如何,司马昭此次平叛大获全胜,立下大功,于是在这年(甘露三年(258年))五月,曹髦增加司马昭封邑一万户,食三县租税。儿子中没有爵位的都封为列侯。七月,司马昭上奏录用前世名臣元勋的子孙,量才任职。


到了第二年,甘露四年(259年)六月,司马昭将荆州划分为两部分,设置了二个都督,由王基镇守新野,由州泰镇守襄阳。命石苞都督扬州,陈骞都督豫州,钟毓都督徐州,宋均监管青州各项军事。


司马昭大权独揽的按照自己的意志管理和规划着魏国的发展,然而他忽略了一个人的感受,就是现任的小皇帝曹髦。曹髦自13岁登基即位以来,一直在勤奋的学习历史先贤们是如何为人处世,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们是如何治理国家的。随着他不断的学习,以及冷眼旁观司马昭手握大权的表现和所作所为,他越来越认识到自己就是个傀儡皇帝,就是司马昭手里的牵线木偶。这让他感到无比的痛苦和绝望,尤其是到了甘露五年(260年)这一年,曹髦已经长到19岁了,这个年纪放到现在也已经是成年人了。自己是如何当上皇帝的,前任皇帝曹芳是如何被废黜的,这些事时常提醒着曹髦,每次想到这些,性情有些急躁的曹髦愈发迫切的想要急于从司马昭手中收归皇帝的大权,缺乏耐心的他终于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