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軍繳獲美軍先進卡賓槍,差一點成為我軍制式裝備,最後由槍變炮


我軍繳獲美軍先進卡賓槍,差一點成為我軍制式裝備,最後由槍變炮

圖片上這位拿著一支怪槍的戰士是志願軍47軍某團團長鄭波,照片拍攝於1951年11月7日,當時他之後兩個團的兵力殲滅了正洞西山防禦的“美騎一師”7個連,共殲敵2400餘人...戰後打掃戰場時,鄭波團長正在測試一支繳獲的,但當時誰都沒見過這一支怪槍。

我軍繳獲美軍先進卡賓槍,差一點成為我軍制式裝備,最後由槍變炮

這支怪槍叫M3夜戰卡賓槍,它上面安裝了第一代紅外線夜視器材,這個在當時看來是非常怪異,所以志願軍基礎官兵沒人知道它的具體用途,甚至將上面的主動紅外探照燈和瞄準鏡拆掉當普通卡賓槍...後來被我軍隨隊的軍械管理人員發現它,如獲至寶,也就有了鄭波團長的這張照片,在以後的戰鬥當中志願軍23軍也繳獲過這型卡賓槍。

我軍繳獲美軍先進卡賓槍,差一點成為我軍制式裝備,最後由槍變炮

M3卡賓槍是美軍二戰期間大量裝備的武器,由於重量輕發射出去的子彈威力適中,原本配置給炮兵、裝甲兵...等非步兵的武器也被一線部隊所使用,由於裝備數量較大,凡是有關二戰的電影當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我軍繳獲美軍先進卡賓槍,差一點成為我軍制式裝備,最後由槍變炮

電影《風雨者》當中,那些納瓦霍人報務員都使用M1卡賓槍,《拯救大兵瑞恩》裡面的胖軍士...總之,M1(M2/3)卡賓槍出鏡率很高。

其實M3夜戰卡賓槍的技術來源於納粹德國,二戰時期德國有不少黑科技,其中就有為了讓部隊具備夜戰能力和在黑夜當中提早發現接近的敵軍,納粹軍工研製出來第一代的紅外線夜視儀,安裝在STG44突擊步槍上“吸血鬼”ZG–1229突擊步槍。

我軍繳獲美軍先進卡賓槍,差一點成為我軍制式裝備,最後由槍變炮

“吸血鬼”夜視鏡為主動式紅外夜視器材,小筒是瞄準鏡,上面的就是主動紅外線探照燈,其供電所用的電池體積很大,需要放在揹包內揹負,但該槍在二戰末期才研製成功,並且電池容量太小,探照的距離也較近才100多米遠,且槍的生產數量只有350支,所以在戰爭當中沒發揮出什麼作用,德國雖然有對它改進的打算,但納粹敗局已定...戰後美國情報人員發現了該型突擊步槍的實物、資料和參與研製工程人員後將這些統統運到了美國,隨即對“吸血鬼”進行仿製,然後安裝在M3卡賓槍上面。

我軍繳獲美軍先進卡賓槍,差一點成為我軍制式裝備,最後由槍變炮

具備紅外夜視功能的M3卡賓槍還是在實驗階段的情況下來到了“東北亞”戰場,但該槍由於射程近,紅外光學器材仍有缺陷,主要問題還是太重了,電池容量仍然很低,所以它在戰爭中也是沒有起到太大的作用 。

志願軍繳獲該槍之後被送回了國內,1950年代末雲南昆明光學廠對它的主動紅外部件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認為第一代主動紅外瞄準器原理價值很高,不過它在戰場上使用價值並不高,原因是:主動紅外線雖然在夜間可以發現隱蔽的敵人,但敵人如果也有相同的武器透過瞄準器馬上就能捕捉到主動紅外線的來源...這就相當於自己反倒是在夜間舉了一個火把一樣,在搞清楚了它的原理後我國經過權衡利弊沒有進行仿製,因為從1950年代末世界上已經開始對第一代微光夜視儀的研究,1960年代初裝備到了部隊,微光夜視儀是被動紅外線器材,本身不發出紅外探測光,這樣就大大提高自身的隱蔽性...由於微光夜視儀的出現,再去花巨資去裝備主動紅外夜視儀已經沒有意義了,裝備即落後的事情沒人去做。

我軍繳獲美軍先進卡賓槍,差一點成為我軍制式裝備,最後由槍變炮

雖然第一代槍用主動紅外夜視儀也沒裝備到我軍槍的上面,但是利用它的原理我國軍工研製出來56式85毫米加農炮的直瞄鏡,56式85毫米加農炮是仿製與蘇制D44型加農炮,是我軍早年間師屬野戰炮兵裝備,主要用途就是近距離反坦克和敵堅固野戰工事,採用直瞄射擊必須要有高精度光學器材才行。

我軍繳獲美軍先進卡賓槍,差一點成為我軍制式裝備,最後由槍變炮

正是這個需求,我國就利用了M3卡賓槍上的瞄準鏡技術研製出56式加農炮的晝夜間直瞄鏡,在以後的珍寶島戰鬥和對越自衛反擊戰都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武器的研製就是這樣,要在原有的基礎上學會改進和變通,才能獲得提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