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00後為什麼會沉迷於網絡遊戲,有關政策對於網絡遊戲怎麼管理呢?

民間荊竹


最好能夠分級管理和嚴格限制時間,實行嚴格的遊戲限制政策,特別是暴力和黃色的遊戲嚴格禁止,


華南師大蔡燦新老師


這個問題我深有感觸,我的孩子就是一個00後,對遊戲愛不釋手,讓我頗為頭疼。

00後出生在科技發達的今天,各種網絡產品層出不窮,從剛出生他們就接觸電子產品。記得小時候一兩歲時起,只要孩子一鬧,大人就拿出手機放上音樂,你就馬上安靜下來,以後一點點的改成放動畫片,可以說00後幾歲的時候,就比一般成年人手機玩的明白。

他們自己回註冊賬號,自己組隊,知道怎麼打策略,我是一個遊戲空白,孩子玩遊戲說的話,我都聽不明白,一有時間馬上就拿起手機來玩,因為這個我說了他很多次,甚至有幾次差點動手打他,抱著手機就不愛釋手。

現在又趕上疫情宅在家裡,手機成了他唯一娛樂工具,不讓他玩你說在家裡出不去,待著確實無聊,讓他玩吧還擔心他的眼睛,本身已經三百多度近視了,時不時的叮囑他,歇一會,歇一會,他口裡答應,就是不放下手機,真是又生氣有擔心。

所以現在希望政府部門加大對遊戲的管理力度,對那些有暴力、色情類的遊戲,嚴格限制,家長都怕孩子在網上學壞了,也怕網絡上的騙子給他們騙了,時不時聽到新聞,十來歲孩子給主播打賞幾萬了,玩遊戲充值幾萬了,讓人觸目驚心。所以我老叮囑孩子,玩遊戲別充值,看被騙了。

因為這個手機遊戲,多少家長焦頭爛額,無計可施,希望有關部門儘快出臺措施,保護保護未成年,保護祖國的未來。





心似朝陽


中小學生對網絡、網絡遊戲、玩網絡遊戲的人群等大多持積極看法,這說明網絡遊戲已經成為被中小學生普遍接受的一種娛樂方式,更有超過半數學生態度鮮明地表示喜歡網絡遊戲。這意味著成年人必須用接納的心態對待青少年對網絡遊戲的喜愛,要認識到網絡遊戲已經成為當代少年兒童快樂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年人應從兒童權利的角度看待青少年與網絡遊戲的接觸。

只有“樂孩子們所樂,憂孩子們所憂”,才能在關係和諧的基礎上對孩子進行教育和引導。接納並不意味著放縱,成年人還需對孩子進行積極引導與管理,培育中小學生的媒介素養與休閒素養,使“00後”從小養成良好的休閒娛樂方式。

維護兒童權利,“去功利化”看待網絡遊戲

認識到玩網絡遊戲是兒童的權利,就要理性地看待網絡遊戲,而不應將中小學生的娛樂活動功利化。調研中我們發現,中小學生更喜歡競技類的遊戲,最不喜歡的是教育類遊戲,這說明追求快樂是孩子的天性,好玩才是硬道理。競技類遊戲刺激、好玩,包含著競爭、策略、操作等要素,使人們在緊張的遊戲對抗中思維能力、協調能力、反應能力、團隊精神等得到多方面鍛鍊,從而獲得快樂,釋放壓力。而教育類遊戲大多是為著某種明確的教育目的而開發的遊戲,雖然遊戲具有一定的娛樂性,但是往往更重教育性。然而,人類遊戲的最根本目的是娛樂。因此,成年人要充分考慮到孩子的快樂需求,不要讓孩子的休閒時間過於功利化。當我們想讓孩子的休閒生活“有意義”時,要先讓他們玩得“有意思”。

功利化的另一個表現是成年人經常用成績作為衡量孩子是否能玩遊戲的標準,成績好愛玩多久玩多久,成績不好就不許玩遊戲。這些都是成年人忽視兒童權利,把兒童娛樂時間功利化的表現。成年人不應把成績作為親子溝通或孩子是否能接觸網絡遊戲的砝碼。家長對孩子接觸網絡遊戲的引導與監管,要保持一定的原則,建議家長們既要允許孩子接觸網絡遊戲,又要和孩子一起商量確立玩遊戲的規則與時間,使孩子從小養成理智健康的娛樂習慣。

構建積極的朋輩關係,幫助孩子提升自我價值感

中小學生大多是從同齡人那裡獲得遊戲信息,最支持中小學生玩網絡遊戲的群體也是同學朋友、兄弟姐妹這樣的同輩群體。這說明在遊戲這一話題上,同輩群體之間的影響非常強大。網絡遊戲也是青少年進行同輩交往的談資,中小學生有時是在與同學或朋友談論遊戲中獲得認同感與歸屬感的,有的中小學生甚至為了得到同伴認同而去玩網絡遊戲。在青少年時期,獲得歸屬感和友誼是他們成長的重要任務。在與朋友交往的得意和失意中,少年的幸福感、友誼、歸屬感逐漸得以形成。如果少年時期未能成功地建立親密友誼,他們就會體驗到痛苦的孤獨感,自我價值感也會隨之降低。這說明,一個對網絡遊戲具有正確認知的朋輩群體和積極友善的朋輩關係,對於中小學生的健康成長是十分關鍵的。

因此,當家長或老師看到、聽到孩子在與朋友們交流網絡遊戲話題時,應坦然面對,不要暴跳如雷,因為這是孩子們之間在“確認眼神兒”,是他們建立友誼的基礎話題。家長應鼓勵孩子與同伴交往,尤其是與那些具有正能量的小夥伴交往。成年人也要為中小學生創造一些同齡人交往的平臺和機會,允許孩子們有自己的小天地、小秘密。例如,可以依託學生興趣社團、社區青年匯等組織,在老師和專業人士的引導下,幫助廣大中小學生構建積極向上、良性互動的朋輩關係,從而互相幫助、互相提醒,避免錯誤的網絡遊戲認知。

結合“興奮點”,把網絡遊戲作為親子溝通重要話題

網絡遊戲是孩子的“興奮點”,但卻是成年人的“痛點”。孩子們喜歡的東西,家長卻對遊戲閃爍其詞或閉口不提,甚至提起網絡遊戲就生氣發火,那麼無疑與孩子之間少了一部分重要的溝通內容。

如果家長只重視與孩子進行成績、名次等方面的溝通,忽視了孩子的快樂、友誼、情緒等問題,這種溝通就會成為“偽溝通”——也就是說,家長滔滔不絕與孩子聊了半天,而孩子並不認為與家長進行了溝通,他們只感覺是在被教訓。中國有句古話,“通則不痛,痛則不通”,如果溝通質量好,孩子在網上的娛樂活動也會更願意聽取家長的意見。如果溝通質量不好,不僅達不到教育效果,兩代人對彼此的關係都會感到“疼痛”。因此,成年人應結合孩子的興奮點,把網絡遊戲作為親子溝通的重要話題。成年人也應認識到,喜歡網絡遊戲是作為互聯網原住民的一代青少年基本的休閒需求,無論成年人支持與不支持,喜歡與不喜歡,青少年對網絡遊戲的天生親近感“就在那裡”。與其激烈反對,不如因勢利導,把網絡遊戲作為親子共娛、構建和諧親子關係的一個橋樑,與孩子在遊戲中度過有意義的親子時光。

陪伴是最好的管理,何不把網絡遊戲作為親子共娛的活動

當前,家長們對孩子玩網絡遊戲的主要監管方法是控制時間、費用、設備等,而告訴孩子一些網絡遊戲信息、與孩子一起玩網絡遊戲的家長非常少。由此可見,成年人對孩子與網絡遊戲的接觸,規定、監督、限制遠遠高於對孩子的支持與陪伴。

網絡遊戲是中小學生娛樂的重要內容,家長們不僅要對孩子的遊戲時長、花費等娛樂習慣進行管理,還要把遊戲作為親子陪伴的重要活動,不妨與孩子一起玩玩網絡遊戲。如果孩子願意與家長一起玩網絡遊戲,說明這是家長的“福分”,說明在這個家庭裡孩子與父母是親近的,親子關係是比較和諧的。家長如果只監管不陪伴,既缺少了兩代人溝通的話題,也易與孩子形成隔閡。陪伴是最好的管理,如果家長和孩子一起玩玩遊戲,既是很好的親子項目,又可以在與孩子的玩樂中瞭解孩子的興趣、交友、情緒等問題,從而引導孩子合理娛樂。

提升教育智慧,構建和諧民主的親子關係

其實,家庭教養模式對中小學生接觸網絡遊戲具有特別重要的影響。例如,民主型家庭的孩子對網絡的認識更理性,忽視型和專制型家庭裡的孩子玩遊戲時間更長、花費更多,沉迷網絡的比例更高。這是因為,親子關係好的家庭,父母用民主的態度對待孩子,孩子也能更好地聽從父母的建議,在網絡遊戲時長、花費、類型上都能更理智。而且,民主型家庭長大的孩子,更自信更獨立,成長中遇到問題也能更積極地請求家長幫助,而不至於把網絡遊戲作為逃避成長問題的“避風港”。

因此,建議家長們多學習科學的教育理念,提升自身的教育智慧,與孩子和諧相處,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構建和諧民主的親子關係,這樣才能更好地引導中小學生形成健康的休閒習慣,既享受娛樂的權利又不傷害身心健康與成長髮展。



MapleJordan


掐指一算,第一批00後也已經成年了,其餘的00後們也在成年的路上狂奔,先感嘆一句,90後已經老了。

至於00後為何沉迷於遊戲,我個人感覺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回想我的小時候,那時候的小霸王學習機就是用來打遊戲的。

家長其實沒有那麼多時間陪伴孩子,在探索欲極強的年紀,自然需要有方向去消磨時間,這個時間段不是家長的陪伴,孩子只能自我選擇。

遊戲行業的發展其實一直很吸引人,最開始的遊戲廳,到網吧,到如今的智能手機,遊戲從未消亡,所有人都知道沉迷不好,但是成年人就能做到完全剋制自己?試問菸酒。

所以我認為,更多時間沉迷遊戲不僅僅是孩子的錯,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做了些什麼是最需要思考的。

至於政策,自然會對未成年做一些限制,但是我們都知道,在這個個人信息交易氾濫的年代,想弄一個身份證號防沉迷其實很簡單。

別在孩子需要陪伴的時候沒有盡到責任,孩子投入遊戲的懷抱又去苛責孩子,成人的世界我們已經不負責任,不要再用同樣的方式和藉口去傷害孩子,如果真的看到有人沉迷於遊戲,請多陪伴,而不是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去譴責,沒意思。



不良徒弟


大家好!我是小笑快樂遊。

1.關於一些00後為什麼會沉迷於網絡遊戲呢?

我來說一下,對於網絡遊戲,我看法中立,因為很多小孩子天性就是貪玩,控制力又差玩遊戲會給孩子一種愉悅又放鬆的感覺,只有傻子才會拒絕一種愉悅又放鬆的東西。

比如就像大人們喜歡打麻將一樣,孩子喜歡玩遊戲,沒有區別的。

2.有關政策對網絡遊戲怎麼管理呢?

目前,網絡遊戲實名制,防沉迷系統已經推出實行,實名制的意義是根據註冊玩家的資料進行年齡段遊戲特區,保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未滿十八歲的用戶受到遊戲防沉迷系統限制:

累計遊戲時間3小時,遊戲收益減半。

累計遊戲時間5小時,遊戲收益為0

這樣可以限制未成年人玩遊戲的時間。

問題回答結束。


小笑快樂遊


大家好,我是貓寧遊戲解說,下面我簡單說一下我自己的看法。

00後為什麼會沉溺於網絡遊戲

首先我們必須肯定的是年紀小對於各種事物都會有好奇心,這是好事,如果仔細觀察引導,說不上孩子有哪一方面的天賦,從而走向成功,儘可能的遠離遊戲

  1. 從家庭方面來說

一個孩子以後會有怎麼樣的發展,其實大多數原因來自於父母,父母沒有在合適的時間,進行引導溝通,導致孩子太過於沉溺網絡遊戲而影響生活。孩子喜歡玩遊戲,至少也規定一個時間段。

現在不可否認的是,生活物質水平在不斷提高,為了過一個好的生活每個人的壓力都很大,把壓力最大的一面留給自己,把最好的給了孩子,但是作為00後來說,現在都已經成年,都會成為以後社會的頂樑柱,是時候該讓他們知道自己的責任了,不要過分寵愛和溺愛,在這個弱肉強食的時代,太過於沉溺網絡遊戲,終歸會被時代淘汰。

2.從生活環境來說

周邊多多少少的朋友都會玩遊戲,這個時代不僅僅是00後,80後,90後玩遊戲的也多的是,玩的少的是放鬆身心,玩的多的可能就會沉迷於遊戲世界,從而不喜歡接觸真正的世界裡面的東西,太過於執著於遊戲。

3.國家的部分支持

玩遊戲不一定不行,現在國家缺乏電子競技人才,有的人可能就是有遊戲天賦,現在很多知名的職業選手,主播很多可能都是曾經家長眼中的壞孩子,但是現在肯定能父母的榮譽,有的為國爭光,有的年薪上千萬,還有的經常做慈善

建議

  1. 最好的就是國家或者遊戲方出臺政策,週一到週五可以允許3-4小時的遊戲娛樂時間,上午兩小時,下午兩小時,週六周天休息漲到6小時,節假日特殊時間直接不允許登錄,多走走多看看祖國的大好河山,別沉迷於遊戲無法自拔。
  2. 現在手機都有健康使用時間,設置合理的使用時間,而且手機也有提示。

貓寧遊戲解說


沉迷網絡遊戲肯定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剛開始我們家的00後,只玩些小遊戲,成績優異,年年三好學生,家裡獎狀都貼滿了牆。一直是大家學習的對象,或許就這張光榮榜,讓她迷失了自我。虛榮心膨脹,後來漸漸的受同學們的影響,知道了王者榮耀。一發不可收切。

平時同學們一般的話題她也說不上話,成績好也受到孤立?唯有遊戲裡讓她成為優異者,成績慢慢下降,降到本可以被錄取到重點中學的她,勉強上了個三流高中,老師很敬業,她還是活在遊戲裡。經常深夜裡看她在客廳裡,玩的不亦說乎,只有在數落下,才會心不甘情不願的情況下回臥室睡覺💤

趕緊開學吧!學校裡不讓帶手機。

網絡遊戲還是要有點整改措施

否則會耽誤孩子一生

有的遊戲過於血腥暴力

沉迷於此

網絡上因為要錢打遊戲殺親人的比比皆是

控制和引導必須滴




故夢難回


00後都很沉迷遊戲,我的觀點是:自制力強的孩子,在玩遊戲的同時兼顧學業,是不能算沉迷的;但如果自制力弱,沒有限制地玩遊戲,比如像題主提到的那個男孩子那樣,主次不分,把遊戲看作生活的全部,那就屬於沉迷了。

正如一部分80後沉迷武俠小說、一部分90後沉迷電視一樣,00後的孩子裡,沉迷遊戲的只佔了一部分,至少在我看來是不能用“都”來概括的。

自從網絡誕生開始,這樣的現象是不可完全避免的。青少年的心智還不夠成熟,需要靠成年人的正確引導,使青少年認識到網絡和遊戲的雙面性,減輕網絡和遊戲對青少年的負面影響。

另外,在中小學微機課上也可以做些努力。比如在傳授知識的同時灌輸一些正確的觀念。

當然單靠學校教育是不夠的,還需要家長在勸導的同時以身作則。如果一個家長一味呵斥孩子上網、打遊戲,自己卻時常在孩子面前無節制地刷短視頻、開黑,這樣是不利於孩子健康成長的。

同理,咱們在子女的面前玩遊戲,刷視頻,卻教育他們,這個不能碰,那個不能碰,他們心裡該怎麼想?所以,所以家長還是要正確引導。不能一味的制止。



小王你也來了啊


隨著科技的不斷髮展,社會上呈現出越來越多的手機遊戲。別說00後了,就連80,90也會深陷其中,而這些遊戲對這幾代人中的一些人來說又有極大的吸引力,一旦沉迷就會無法自拔。我認為管理網絡遊戲可以有一下幾點:

1.遊戲可以採取實名認證,未滿十八歲不可以登錄到遊戲裡

2.即使是成年人登錄到遊戲裡,也應該有限制時間,例如玩兩小時休息一小時,玩到五小時休息兩小時這種時間限制

3.關於遊戲充值問題,充值的時候有金額的限制,或者說一個等級之內充值的次數不能超過多少等等

4.父母不應該管控自己的孩子太過於嚴格,更不要強行禁止孩子不去玩遊戲,因為父母用命令的語氣,孩子的逆反心理就會更強

5.父母可以選擇適合自己孩子的遊戲,在現實中不乏有很多因為玩遊戲而玩出名堂的人,可見,玩遊戲並不一定真的是壞事,只看怎麼玩,玩什麼。只要幫孩子仔細甄選,選擇適合孩子玩的遊戲,既滿足了孩子玩遊戲的需求,又不會讓自己的孩子誤入歧途。



我愛人的姓是張ZZZ


首先我自己作為90後也是比較喜歡玩遊戲的,尤其是兒童時期剛接觸到遊戲的時候覺得無比的好奇,新穎,會控制不住的整天沉浸在遊戲的世界裡面,感覺這應該是好玩的天性吧,每一個時代的人都會有屬於當個時代的人的精神的抒發,有的老年人不喜歡玩網絡遊戲,但是仔細瞧瞧屬於他們的那個年代一樣會有讓他們沉迷的“網絡遊戲”,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合乎這一定的道理的,都是人們精神的演變和時代的產物吧,但是又反過來講,不管是不是真的符合什麼一定的道理,既然存在的也必然有著存在的道理,可是又在有意識無意識的遵循著一定的邏輯規律,就是玩玩是可以的可以放鬆學習的壓力,緩解緊張的學習情緒,但是過了就成了沉迷,否極泰來,過而不及。我自己的家孩子之前的情況就是這樣的,每次看到我玩遊戲的時候,眼神裡面的渴望,和興奮,都是感覺難以抑制,有的時候我自己也在想,或許我自己也應該好好的做個榜樣,不去對著自己的孩子去玩,可是這樣就真的有效果的嗎?處在現在的這個網絡信息發達的環境,手機電腦網絡,幾乎成了家常便飯的存在,哪怕是手機裡面的學習軟件只怕是學著學著也會不時的彈出遊戲的界面,就是我自己不真的不玩了,不對這孩子玩了,難道除了這個門,在沒有父母監督的情況的下,也能抵制的住心裡面愛玩天性的誘惑嗎?所以,現在我不但玩,不但對著孩子玩,還親自教給他怎麼玩才能玩好,教給他正確的遊戲價值觀,存在合乎道理,但是不能過於沉迷,學習累了就玩一會,玩夠了,累了就接著繼續學習,現在我感覺孩子對於網絡遊戲的沉迷是免疫的,他愛玩,但是知道了為什麼玩,前幾天我在玩了比較火的王者榮耀的遊戲,孩子湊過了,看著我說給你玩會吧,玩了沒有三分鐘就不玩了,說是沒有意思,啥玩頭,這樣我感覺就挺放心的,因為在學校也好還是他自己的社交圈也好,都避免不了接觸各式各樣的網絡遊戲,如果僅僅靠著監督,和管制,只會讓他的內心越來越會覺得上癮,越來越想,而且只怕還會在課堂聽講的時候腦子裡面都會是遊戲的畫面,只有自己理解了遊戲的意義,擁有足夠的正確的觀念,才能在心裡面產生對沉迷足夠的免疫力,有關政策對於遊戲是怎麼管理的就不是太明白了,我覺得政策也是在保護著對於網絡遊戲的正確價值觀的吧,都是希望有一個正確的觀念不要沉迷的吧,小玩怡情,大玩傷身的吧,想要完全杜絕除非世上沒有遊戲這產物了,但是又能實現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