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下冊《梅嶺三章》同步訓練(含答案)


點擊文末【瞭解更多】,可免費下載《梅嶺三章》同步訓練

部編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下冊第2課《梅嶺三章》同步訓練(含答案)

一、基礎篇一)

1.閱讀下面詩歌,完成文後題目。投身革命即為家,血雨腥風應有涯。取義成仁今日事,人間遍種自由花。

(1)給下面加粗的字注音:血雨腥( )風應有涯( )

(2)解釋加粗的詞語:①即( )為家 ②應有涯( ) ③取( )義成( )仁

(3)這首詩從體裁來看,屬__________;從內容來看,是__________。詩中押韻的字是__________。

(4)下邊句子中朗讀節奏不恰當的一項是( )

A.投身革命/即為家

B.血雨腥風/應有涯

C.取義/成仁/今日/事

D.人間遍種/自由/花

2.詩句“此去泉臺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與下面哪一句詩的意境相同?( )

A.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李清照)

B.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

C.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裴多菲)

D.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3.寫出與“風吹苦草綠”構成對偶的一句。

二). 閱讀下面詩歌,完成文後題目。

南國烽煙正十年,此頭須向國門懸。

後死諸君多努力,捷報飛來當紙錢。

1、註釋:

南國:

烽煙:

正:

國門:

諸君:

2.“此頭須向國門懸”一句在本詩中表現什麼?

3. “南國烽煙正十年”指哪十年?這一章的主旨是什麼?勉勵倖存者努力作戰,以勝利捷報告慰死者且又有民族特色的詩句是──後死諸君多努力,捷報飛來當紙錢。

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下冊《梅嶺三章》同步訓練(含答案)

二、能力提高篇

一).閱讀詩歌,回答問題。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圍。餘傷病伏叢莽間二十餘日,慮不得脫,得詩三首留衣底。旋圍解。

斷頭今日意如何?

創業艱難百戰多。

此去泉臺招舊部,

旌旗十萬斬閻羅。

南國烽煙正十年,

此頭須向國門懸。

後死諸君多努力,

捷報飛來當紙錢。

投身革命即為家,

血雨腥風應有涯。

取義成仁今日事,

人間遍種自由花。

(1)給下列加粗字注音。

旌旗(    ) 閻羅(   ) 血雨腥風(   )自由花:( )

(2)小序中加粗的兩個“得”字意思不同:第一個“得”意思是________,第二個“得”的意思是________。

(3)理解下列句子的含義。

①捷報飛來當紙錢。        ②血雨腥風應有涯。

4)情緒激昂地朗讀這首詩歌,體會老一輩革命家的獻身精神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5).註釋:

意如何:( )泉臺:( ) 舊部:( ) 閻羅:( )

(6).這一章的主旨是什麼?

(7)哪是實寫,哪是虛寫?

(8)最能表現作者視死如歸氣概的是哪一句?

(9) “斬”與“殺”同義,把“斬閻羅” 改為“殺閻羅”是否可以?

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下冊《梅嶺三章》同步訓練(含答案)

二)、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軍 刀

趙 愷

不是軍人,我卻擁有一把軍刀。不是真正的軍刀,卻是真正的好刀。準確地說是一件金屬雕塑作品:它追摹當年喜峰口大刀隊的壯舉,使金屬獲得物資之上的品質。

軍刀出自一位軍旅雕塑家之手,燕趙壯漢,宋哲元將軍29軍之後裔。雕塑家贈我燕山刀,我贈雕塑家淮河酒,鋼刀遇烈酒彷彿骨骼遇血。酒酣耳熱,膽氣舒張,雕塑家緩緩抽出他的作品,砰一聲插在我倆之間的桑木方桌上。軍刀閃閃晃動中,熱酒在木桌上流成北方的河。遙隔酒河,他給我講述了一則關於軍刀的故事。

1933年3月,日寇佔領喜峰口西側兩個陣地,企圖對主峰形成迂迴包圍。宋哲元決心把鬼子趕下山去,籌劃出一個出奇制勝、靜夜襲營的方案。他秘密約請精良工匠,認真鍛打五百把上品軍刀,並挑選五百士兵組成大刀隊,充分準備,嚴格訓練。臨戰,宋哲元親赴陣前送行。巍巍長城腳下,五百男兒巍巍列隊,彷彿天地之間矗起一座血肉長城。刀柄在肩,刀背在背,硬瘦西風敲打在金屬上,五百鋼刀發出磔磔雷韻。一個、一個、一個,宋哲元從五百條漢字面前一一走過。士兵年輕得像是剛剛抽葉的紅高粱,撫摸他們的肩膀,彷彿撫摸黑土地。五百雙眼睛映出一幅相同的畫面:飛雪、長城、一隻盤旋在長城上空的鷹。宋哲元想,如果不是日本的侵略,他們當是在壟畝間勞作,還是在學堂裡習字呢?如果不是日本侵略,此刻,夕陽西下,暮色將臨,五百位母親不是正依倚在五百扇門邊,殷殷矚盼著五百個孩子回家吃晚飯嗎?可是如今……想到這裡,宋哲元兀然停下了腳步。為甚麼停下腳步,他自己也不知道。他只是覺得,面對這個士兵有話要說。

大額頭、方嘴唇,一副聰慧與質樸的自然組合——宋哲元心頭pēng( )然一動。

他問:“你叫什麼名字”回答:“報告軍長——1班班長侯萬山。”

他問:“你身上背的是什麼?”回答:“報告軍長——是大刀。”

他問:“揹著大刀去幹什麼?”回答:“報告軍長——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

他問:“不簡單,還是個詩人,在家讀過書?”回答:“報告軍長——臨上轎扎耳眼:我們隊長現教的。”

他問:“隊伍明天就要出發,有話要說嗎?”

一聽這話,侯萬山熱淚訇然湧出,砰的一聲給宋哲元跪下了。

宋哲元冷峻如鐵:“你是男子漢嗎?”侯萬山仰面作答:“報告軍長——是男子漢。”

宋哲元說:“男兒膝下有黃金,更何況是抗日軍人!”

侯萬山含淚站起來作答:“我侯萬山別無牽掛,只是家有一個臨產之妻,如果我壯烈了,孤兒寡母能得軍長體恤,我也就死而瞑目了。”

聽完,宋哲元認真望著侯萬山那雙閃爍的大額頭和方唇之間的眼睛,之後,驀然轉臉作獅子吼:“軍務處!”

軍務處高聲報告:“在!”

宋哲元說:“把侯萬山的話記下來,也把大刀隊全體官兵的要求記下來。”說完面對侯萬山也面對他的五百壯士,久久,久久,只輕輕講了一句:“你們放心去吧。”之後,他莊重立定緩緩把手掌舉向帽簷,在巍巍盤旋的蒼鷹翅膀下,立成一座雪人。

喜峰口役,侯萬山犧牲在長城腳下的羅文峪中。目擊者說,他一人砍死七個鬼子,直到軍刀捲刃。

遵照諾言,宋哲元對烈士遺願一一妥作安排。

他派人到侯萬山老家,接來烈士的妻子和一對剛剛出生的雙胞胎,把他們安置在自己家裡,還請來兩個奶媽哺育幼嬰。他對部下鄭重交待:侯萬山的孩子就是第29軍的孩子,就是我宋哲元的孩子。這兩個孩子一個就叫做宋記峰,一個叫做宋記峪。作為對喜峰口和羅文峪的紀念。18歲後,他們還隨他們的父親,改姓為侯。

我問:“從哪裡得來這麼動人的一個故事?”

他答:“家父所言——他當時是29軍軍務處的副官,侯萬山的遺屬就是他去接的。”

說到這裡雕塑家連喝三甌,熱淚順著面頰砰然落下,滴滴溶進桑木桌上那條北方的河。

軍刀兀自jié( )立,磔磔閃動冷峻的光。

1、 據文中的注音寫出正確的漢字。

(1)pēng( )然一動 (2)兀自jié( )立

2、文中畫線的句子都寫了什麼?這樣的景物描寫有什麼作用?

3、“侯萬山回答:‘報告軍長——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侯萬山話的意思是什麼?“宋哲元說:‘男兒膝下有黃金,更何況是抗日軍人!’”,宋哲元話的意思是什麼?

4、“他莊重立定,緩緩把手掌舉向帽簷,在巍巍盤旋的蒼鷹翅膀下,立成一座雪人”,請對這句話作簡要賞析。

5、文中詳寫了什麼,略寫了什麼?為什麼要這樣安排?

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下冊《梅嶺三章》同步訓練(含答案)

【參考答案】

一、基礎篇1.(1)xīng yá(2)就,便 邊際、止境 選取、成全、實現(3)絕句 抒情詩 家、涯、花(4)D2.A3.雨打芭蕉碧等

二)1.南國:南方

烽煙:戰爭,戰火正:恰好 國門:城門。

諸君:各位同志。君,對人的尊稱

2. ──死不瞑目,要親眼看到革命勝利的那一天。表現革命必勝的信心。

3. ──1927~1936。即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

4.註釋:

意如何:想什麼。 泉臺:陰間。

舊部:過去的部下,指犧牲的同志們代部隊。

閻羅:借指反動勢力

5.──面對死亡,回顧艱難創業的征戰歷程,表示死後也要招集舊部英魂,與“閻羅”血戰到底。

6.──前兩句實寫,後兩句虛寫。

7.──此去泉臺招舊部,旗旗十萬斬閻羅。

8.──不可。“斬”字力度強,速度快,有居高臨下的氣勢。“殺”太一般化了,且褒貶不分。

二、能力提高一)、(1)略(2)能夠;作成(3)①借代②比喻③比喻;運用這些修辭手法,可使語言更形象、更生動,更富表現力。(4)①詩人借用燒紙錢紀念死者的民間習俗,生動形象地道出了他對於生者、對於戰友的最大期望。②表明詩人從“血雨腥風”的茫茫黑夜中已看到了黎明的曙光。

二). 1、怦 孑

2、長城、壯士、鋼刀、西風,景物描寫烘托了出征前悲壯的氣氛,揭示了五百壯士為保衛長城,保衛家鄉血戰沙場的意義。

3、侯萬山的意思是,作為一個軍人,為了抗擊日寇侵略,願意獻出身軀;宋哲元的意思是,男兒有淚不輕彈,男兒有重大的事要去做。

4、先是神態、動作描寫,形象地寫出了他對壯士們的無比崇敬;接著是在巍巍盤旋的蒼鷹翅膀特定的背景下,運用擬人手法寫他立成一座雪人,把他對壯士的敬重寫得生動形象,形象地渲染了一種悲壯的氣氛。

*5、詳寫了喜峰口戰鬥前宋哲元將軍為五百壯士陣前送行的場面及與戰士侯萬山的對話。略寫了喜峰口的戰鬥經過。因為本文的中心不是記敘這場戰鬥,而是重點歌頌我們中華民族這種團結一致不怕犧牲抗擊侵略者的英雄氣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