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自行車、電輕摩、電摩有何區別?看懂這些避免被坑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我國是全世界電動兩輪車第一生產和銷售國。如果對於這一點無法理解,那麼打開窗看看外面飛馳在大街小巷的快遞員和外賣小哥兒,大概也就能想象得到,電動兩輪車這個行業,有多瘋狂。

近年來,電動兩輪車整個行業都處於一種“野蠻生長”的狀態,並且隱隱有失控之勢:數量越來越多、速度越來越快,並且長期處於交通管控的“灰色地帶”。這種速度堪比汽車,上手門檻卻不如自行車的交通工具,對人、對車都造成了很大的困擾。

好消息是,2019 年 4 月 15 日,《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範》強制性國家標準正式實施。從生產環節進行源頭管控,對整個電動自行車行業進行規範和治理。

另一個好消息是,按照新國標的標準,市面上 80% 的電動自行車都不合格。

與這一標準同期實施的,還有《電動摩托車和電動輕便摩托車通用技術條件》,該標準也在 2009 版本的基礎上進行了一系列的更新升級。新國標一經頒佈,全國各地也迅速展開了針對電動兩輪車的專項行動。

我們一般將電動摩托車、電動輕便摩托車以及電動自行車統稱為“電動兩輪車”,新國標大力整治的對象便是這其中的電動自行車。當然,現在也仍然有很多人分不清這之間的區別,為了避免廣大用戶被無良商家欺騙,我在這裡再做一次科普,給大家講一講這三者之間的區別。

電動自行車、電輕摩、電摩有何區別?看懂這些避免被坑

如下圖可見,電摩和電輕摩都被算作機動車,而電動自行車則屬於非機動車。

電動自行車、電輕摩、電摩有何區別?看懂這些避免被坑

具體細節我們一條一條的碼。

外觀

新國標中明確區分了電動自行車與另外二者的關係、並且堅持了其非機動車的屬性:電動自行車必須有踏板。此舉從根本上與電動摩托車和電動輕便摩托車做出了區分。這也是三種不同車型中唯一可以通過肉眼識別的部分。

參數

電動自行車:

1. 長得要像自行車:必須具備腳踏騎行功能;

2. 速度不能快:最高速度限制為 25 km/h;

3. 車輛要輕:整車含電池在內重量不得超過 55 kg;

4. 功率要小:電機功率最高不得超過 400w;

5. 尺寸不能太大:車體寬度小於 0.45 米,鞍座長度小於 0.35 米,前後輪中心距小於 1.25 米;

6. 電壓要低:電池電壓最高不超過 48V。

缺少任意一條,都會被視為“超標車”。

相比之下,電動摩托車的標準反而不那麼“苛刻”。以近期勢頭正猛的行業新星「藍鯊 Robor」為例,它的最高時速 80 km/h,電機功率高達 3 kW(Turbo 狀態下則可達到 5 kW),整車重量約 105 kg(含電池)。而新國標中這三項的規定數字分別為“> 50 km/h”、“> 4 kW”、“> 55 kg”,完美符合標準。除此之外,在其他方面就沒有什麼強制性規定了。

電動輕便摩托車的參數與電動摩托車之間的區別也僅僅是最高速度要小於 50 km/h,電機功率在 400w - 4kW 之間而已。

牌照

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而牌照就是電動兩輪車這個行業內的規矩。

首先我們要知道,這三種車,都!需!要!牌!照!

電動摩托車,雖然它是電動的,雖然它是新能源,但它得上黃牌,要正兒八經的摩托車牌照。在這裡我也再次提醒一下車主們,咱們的車,一定要掛黃牌黃牌黃牌(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電動輕便摩托車,掛藍牌。(順帶一提,據可靠消息透露,「藍鯊 Robor」系列產品即將有一款新的電動輕便摩托車面世,對於電輕摩,以後用戶的選擇就更多了)

電動自行車,掛電動自行車專屬牌照。

證件

既然電動摩托車屬於機動車,那麼上路就得有證。

與燃油摩托車相同,電動摩托車需要騎手具備駕駛證 E 或者 F 照;電動輕便摩托車則只需要 F 照即可,駕照級別與汽車類似,可向下兼容。

由於電動自行車是非機動車,所以不需要駕照。

電動自行車、電輕摩、電摩有何區別?看懂這些避免被坑

載人

根據規定,電動摩托車在駕駛過程中可載一人,電動輕便摩托車不可載人,電動自行車則因為各地政策的不同需要區別對待。

所以朋友們儘管放心,你依然可以騎著自己心愛的小摩托,後座帶著妹,享受微風拂過你髮梢的感覺,成為整條街最靚的仔。

新國標已經實施了近半年,據統計,這段時間以來,在原先傳統電動車的用戶中,約有 48% 的消費者開始選擇電動摩托車,34% 的消費者選擇了電動自行車,9% 的消費者選擇了燃油摩托車。

電動自行車、電輕摩、電摩有何區別?看懂這些避免被坑

眼看著摩托車、電動摩托車這個圈子逐漸開始向好的方向發展,在這裡我要多說一句,「藍鯊 Robor」電動摩托車作為行業新秀,還真的是不賴。

隨著新國標的進一步落實,生產電動摩托車也已不再需要申請資質,相信摩托車的陣營也即將迎來擴張。一直以來,藍鯊智能電動摩托車都以行業挑戰者形象自居,以引領行業風向為目標。我們相信,良性競爭能真正促進行業的變革,也希望看到更多的革新者,以創新的頭腦、端正的態度,做出用戶真正喜歡的產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