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州司馬從五品的官,比縣令還要高八級,白居易憑什麼敢青衫溼


江州司馬從五品的官,比縣令還要高八級,白居易憑什麼敢青衫溼

如果說中華傳統文化璀璨如星海,那唐詩一定是這星海里最閃亮的星星之一。且不去說浪漫飄逸的李白,也不去說意境深遠的杜甫,我們今天只來談談淚溼青衫的白居易。

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溼。

說到《琵琶行》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白居易的這首長篇樂府詩誕生了許多名句供後世傳頌,如“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同時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而詩中結尾的“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溼”,更是成為了失意的代名詞。

江州司馬從五品的官,比縣令還要高八級,白居易憑什麼敢青衫溼

《琵琶行》是元和十一年,白居易貶謫為江州司馬時所作,全詩借用琵琶女的遭遇表達了自己被貶謫的抑鬱悲悽之情。那麼,江州司馬官職有多低,以至於讓白居易淚溼青衫。

司馬在唐代屬於地方行政官職。白居易生活的年代是唐朝中期,當時唐朝在地方採用的是道、州、縣三級管理體制,與我們的現在的省、市、縣差不多。而司馬屬於州官,是一州最高行政長官刺史的副手。

唐朝官員品級依正、從、上、下分為九品三十級。司馬最高品級是從五品官下,最低是從六品上。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差別呢?在唐代,每個州按人口多寡分為上、中、下三級,其相對於地行政機構自然也隨之調整。就好比我們現在,江西省的贛州市與撫州市同為市級行政單位,但是贛州是大市,所以的市委書記一般有省委常委擔任,要比普通的撫州市高一級。

江州司馬從五品的官,比縣令還要高八級,白居易憑什麼敢青衫溼

江州在元和年間隸屬於江南西道,屬於上州,所以白居易這個江州司馬官職品級為最高的從五品官下。而我們常說的七品縣令,其實在唐代,他最高品級是從六品上,而最低品級是從七品下。

如此看來,白居易江州司馬的官職其實並不低,比最低品級的縣令足足高了八級。為什麼白居易還總覺得自己過得淒涼呢?我認為這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突遭貶謫,由高到低落差大

如果一個下縣令到了白居易這個品級,肯定睡覺都要笑醒,因為那是高升了。但白居易被貶之前,曾經官至翰林學士,雖然品級不高,但那可是皇帝的秘書,屬於宰相候補選手,那可是一步登天的位置。即便是被貶時的“贊善大夫”一職,那也是東宮太子屬官,下一屆朝廷組建的基石。這一下就被貶到地方當個副手,要說沒有心理落差那肯定是不現實。

再看白居易被貶的原因。據史料記載,815年(元和十年),當朝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表主張嚴緝兇手,被認為是越職言事:“以宮官非諫職,不當先諫官言事”。

就因為多說了公道兩句話,然後就被打落凡塵,白居易心裡自然是相當不服氣。

江州司馬從五品的官,比縣令還要高八級,白居易憑什麼敢青衫溼

有職無權,報國無門空自嘆

司馬雖然說品級高,但其實手中並無實權。想想也是,雖然司馬名義上是刺史的副手,但上州刺史官居從三品,你一個從五品下的官員憑什麼給他出謀劃策。

如果單是貶謫,或許白居易尚能接受,畢竟“我是祖國一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但是有職無權,對於一身抱負的白居易來說,無疑是最耿耿於懷的。他在《江州司馬記》也曾經吐槽這一官職:

司馬之事盡去,唯員與俸在。凡內外文武官左遷右移者遞居之。凡執役事上,與給事於省寺軍府者遙署之。凡侍久資高,昏耄軟弱不任事,而時不忍棄者實蒞之。

總之一句話,司馬這個職位,工資照拿官照當,就是沒啥正經工作。換做別人,這可不就是夢寐以求的理想生活麼。但白居易被貶之時,正值43歲。孔夫子說四十不惑,這正是一個人眼界、思想、精力契合最佳的一個年紀,對於有遠大抱負的白居易來說,這種無所事事無疑是他難以承受的。

到後來,實在鬱悶的白居易乾脆直接說司馬就是個養老的官:

匡廬便是逃名地,司馬仍為送老官。心泰身寧是歸處,故鄉可獨在長安。


江州司馬從五品的官,比縣令還要高八級,白居易憑什麼敢青衫溼

起復無望,虛度光陰餘惆悵

歷史上,先貶後再起復重用的其實大有人在,為何當時白居易不能調整心態,養精蓄銳,以待來日再大顯身手。

這一方面是他性格所致,被貶前的白居易雖然是一個刺頭,性格耿直,敢於針砭時弊(不然也不會被貶),但是被貶江州,是他人生的一個重大轉折點。一年的時間,他變的十分消沉和悲觀。

然而求名得名,求祿得祿,人皆以為能,僕獨以為命

從不信命到順應天命,他不但對自己產生了懷疑,對未來也已不抱希望。

江州司馬從五品的官,比縣令還要高八級,白居易憑什麼敢青衫溼

另一方面則來自於外部環境影響。雖然歷史上先貶後起復的大有人在,但司馬這個職位卻似乎帶有魔咒,被貶到這個位置,基本上起復無望。

就在十年前,大唐王朝發生了著名的“八司馬”事件,同樣是文壇名家的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一呆就是十年,期間憂鬱悲涼;劉禹錫,被貶為郎州司馬,也快呆了十年。此二位雖然後來得以返京,但是很快又被下放,再難以接近朝局中心。

相同的時代,相同的經歷,結局似乎早已註定(雖然後來證明白居易比這二位幸運的多)。

但是元和十一年的白居易一眼望去,似乎已經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未來,教他如何不淚溼青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