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約遊玩、如膠似漆,晚唐詩界“皮陸”也“基情”?今天長見識了

既被鄰里輕,亦為妻子陋。持冠適甌越,敢怨不得售。

窘若曬沙魚,悲如哭霜狖。唯君枉車轍,以逐海上臭。

披襟兩相對,半夜忽白晝。執熱濯清風,忘憂飲醇酎。

驅為文翰侶,駑皂參驥廄。有時諧宮商,自喜真邂逅。

道孤情易苦,語直詩還瘦。藻匠如見酬,終身致懷袖。

雖說古有追慕先祖陸績的清廉因子,後有參悟五柳先生欲辯忘言的真意,但縱使陸龜蒙才氣過人,也不得不為生活所累,只能背起行囊,走上了漫長而曲折的功名之路,在追求仕途的宦海里沉浮。

然而生活卻一再和他開玩笑,科舉考試取消的決定,輕易地斬斷了他的仕途生涯,從此山水迢遞,他再無緣於那巍巍廟堂。最終,歷經坎坷的陸龜蒙選擇了隱居甪直,潛心做他的甫裡先生,縱情山水、不為世事所擾。

相約遊玩、如膠似漆,晚唐詩界“皮陸”也“基情”?今天長見識了
  • 陸龜蒙

我們也知道,在經歷科舉重大打擊後的陸龜蒙內心憤鬱,甚至大病了一場,從此斷了考取功名、光宗耀祖的念頭。不過都說這職場失意,“情場”得意,上帝關了一扇門的同時,也會給你開一扇窗。

小Z以為,對於陸龜蒙而言,皮日休就是上帝給他開的一扇窗。在他生病期間,皮日休更是每日前來探望,並親自照顧他,寫詩鼓勵他振作,與他分擔痛苦。於陸龜蒙,皮日休不僅是他的至交好友,更是他此生不可多得的知己。皮日休能懂得他的苦與樂、悲與憂、愁與哀,給他風雨如晦的世界帶來了一絲光亮,引導他走出陰影,度過人生疾苦。那麼,是什麼讓他們達成了今日的默契和共鳴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相約遊玩、如膠似漆,晚唐詩界“皮陸”也“基情”?今天長見識了
  • 皮日休

遊山玩水讓他們心境通透

在皮日休暫居蘇州的兩年時間裡,陸龜蒙為盡地主之誼,帶著皮日休遊遍了當地大大小小的景點,並創下無數千古佳作,其中小Z覺得最值得一談便是兩人的虎丘寺之行了。

鹹通十一年,即公元870年的秋天,皮日休應邀與陸龜蒙前往虎丘山採風。那麼,“虎丘虎丘”,其名緣何而起呢?

這虎丘,位於蘇州城的西北方向,以前的吳王闔閭去世之後,就埋葬在這個地方。據說墓地建好的第三天,突然來了一隻白虎,蹲在這墓地上,世人皆以為是天降祥瑞,此乃吉相,便以此命名為“虎丘”。

相約遊玩、如膠似漆,晚唐詩界“皮陸”也“基情”?今天長見識了
  • 虎丘山

虎丘山上有座寺廟,在寺廟的西邊有一條蜿蜒清澈的小河,直通山林深處。這一日,陸龜蒙與皮日休來到了河邊,偶然發現了一艘停靠在岸邊的小船。來了興致的兩人便輕快地登上船,晃晃悠悠地在水面上划過去。越往裡走,皮日休發現景色愈發美的驚奇:河水清澈見底,肉眼可見的細黃沙、白石子,靜置於底下,彷彿怕驚擾了這平靜的水面,泛起粼粼波光。兩岸叢林在迷霧的籠罩下若隱若現,偶爾傳來幾聲清脆的鳥叫聲,迴旋在這山谷裡,分外嘹亮。

相約遊玩、如膠似漆,晚唐詩界“皮陸”也“基情”?今天長見識了
  • 皮陸在深林處偶然發現人家

此般絕美風景,如何叫人不沉醉呢?泛船遊玩的皮日休,頓時就來了興致,洋洋灑灑地寫下三首詩歌,以達自己的喜悅之情。其中,小Z以為最妙的便是這《虎丘寺西小溪閒泛三絕》之二了。

絕壑只憐白羽傲,窮溪唯覺錦鱗痴。

更深尚有通樵處,或是秦人未可知。

從題目的“閒泛”二字,我們不難看出,此番遊玩,皮陸的心情是十分悠然自得、享受滿足的。眾所周知,朋友與朋友之間相處最好的狀態,便是放鬆。只有放鬆呈現出的自己,才是最真實最快樂的自己。也正是因為相處得放鬆自在,我們才能最大程度地去接納對方。

只興趣相同便能達成默契和共鳴了嗎?不

我們都知道,皮日休在晚唐可是出了名的大才子,其作詩才華可謂是驚豔!咱們不說別的,就拿這首詩來說吧。

皮日休以“白羽”代指白鷺,“錦鱗”喻為魚兒,引用陶淵明《桃花源記》中的“秦人”典故,用一“傲”一“痴”,將白鷺的展翅飛翔在絕壑邊的驕傲姿態,魚兒在溪流的盡頭嬉戲玩耍,盡顯憨姿的可愛,以及深林出偶遇樵夫的驚喜,勾畫的十分細緻。

【桃源註釋】後用以指隱居處或仙境。唐杜甫《不寐》:“多壘滿山谷,桃源何處求?”

《陶淵明集》卷六〈桃花源記〉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荅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閒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雲不足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劉歆即遣人隨之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親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所以我們不得不承認,皮日休是真的會寫詩啊。在這首詩裡,他用最細緻的筆畫,將自己遁入深林中發現的、這平常人甚少能遇到的環境描繪得如此神秘清奇,以此表達他內心獨特的審美眼光,彰顯與世俗的不同之處。

寫好詩的皮日休興致沖沖地拿給陸龜蒙看,並要求他和詩。這一人寫詩,另一人和詩素來也是皮陸兩人的老規矩。不一會兒,陸龜蒙也寫出了相應的和詩《和襲美虎丘寺西小溪閒泛三絕》:

荒柳臥波渾似困,宿雲遮塢未全痴。

雲情柳意蕭蕭會,若問諸餘總不知。

每逢孤嶼一倚楫,便欲狂歌同采薇。

任是煙蘿中待月,不妨欹枕扣舷歸。

看到這,小Z便想到了一個我們平日裡經常用於形容人的一個詞——“瀟灑”。現在小Z要用這個詞來形容這首詩,不知道大家會不會同意。為什麼說它瀟灑呢?我們來看這首詩的“荒柳臥波渾似困”,只這一句我們便可知曉一二了。

“荒柳臥波渾似困”,這意思是秋天來了,入目滿是蕭瑟荒涼,柳葉發黃,隨風飄落,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荒柳”。而在溪流旁邊,是一片綿延的柳樹,頹然的柳條垂在湖面上,看起來似是有些睏倦了。因為季節催物老,經過春夏這兩個季節的熱烈生長,現在的柳條也應該有點累了。這便是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模仿人的感覺來傳達秋日的柳條狀態,實乃此詩的點睛之筆。

相約遊玩、如膠似漆,晚唐詩界“皮陸”也“基情”?今天長見識了
  • 皮陸日常寫詩和詩

那這第二句又是怎麼說的呢。“雲情柳意蕭蕭會”,即昨夜的霧氣還未散去,瀰漫在山坳裡,看上去混沌一片,滿是懵懵懂懂的景象。那麼,問題來了,何為“蕭蕭”?“蕭蕭”即瀟灑、自在的樣子。無論是這天上的流雲、河邊的垂柳,在這個時候流露出來的情意,都是瀟灑恣意的模樣。

每逢孤嶼一倚楫,便欲狂歌同采薇

而這句表達的是避世隱居的意思。你看,只要是搖著船泛遊江上,但凡經過孤島的時候,陸龜蒙都會說他想要盡情地放聲歌唱,而後到島上去過隱居的生活。“每逢”二字,我們可以看出,陸龜蒙這種隱居遁入深林的想法絕非偶然,而是經常有這樣的衝動。所以從這你來我往的寫詩和詩中,我們不難發現,陸龜蒙在詩歌裡面表達的閒散自得、不問世事的精神,與皮日休簡直是如出一轍!

雖然兩人寫詩的角度有一點差別,但其所要表達的精神內涵完全一致,都是要在世俗當中尋找一處寧靜悠然的地方,讓自己的心靈自由飛翔,安頓自己的靈魂,做回一個最真實、最本色的自己。

相約遊玩、如膠似漆,晚唐詩界“皮陸”也“基情”?今天長見識了
  • 寄情山水,做真實的自己

而這樣的地方,小Z敢說肯定不是在人來人往的地方,它一定藏匿於某個山谷絕壑裡,或是深山窮溪中,亦或是與世隔絕的孤島中。那麼,現在你們是不是有點明白,為什麼在這近兩年的時間裡,皮陸二人為何要尋找一切的時間待在一起,或在靜謐夏日裡賞庭前花開花落,看天上雲捲雲舒,或在月圓之時,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亦或是追逐流雲,沉醉荒柳,盡興地做真實的自己。

小結:都說高山流水知音難覓,於皮陸二人而言,他們就是彼此心中唯一的摯友、此生的知己,是這個世上另外一個自己。只要有對方在,無需多言,只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對方便全然知曉自己的心境。所以,現在你明白皮陸為何能有此默契和共鳴了嗎?

參考資料:《皮日休集》《北夢瑣言》《桃花源記》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ZzzC史談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