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四大书院是指哪几座书院?

兆平bzp88


所谓“四大书院”,即河南商丘睢阳南湖畔的应天府书院、今天湖南长沙岳麓山的岳麓书院、位于江西九江庐山白鹿洞书院以及河南登封的嵩阳书院。

在1998年4月 29日,国家邮政局发行的四大书院邮票首发仪式上面,四大书院榜上有名。

这些书院,随便拉一个出去,感觉都可以申遗了。

应天府书院

应天府书院的前身是睢阳书院,始建于五代后晋时期。当时的宋州通儒杨悫在赵直扶助下,创办睢阳学舍。

北宋时期宋真宗,将宋州升州为府,即应天府。富商曹诚在睢阳学舍旧址办学,后得真宗皇帝赐名“应天府书院”。

应天府书院经过不断的传承与发展,而且先后有范仲淹,晏殊等文化名人加入,是古代唯一一个升为国子监的书院,那是古代国家最高学府!


因此应天府书院也被称为北宋年间的四大书院之首。

“宋初时天下有四大书院,应天书院为首。”

应天府书院千年不衰,历史悠久,人才辈出,规模宏大,对中国的文化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如今已是河南商丘重要的文旅景点!

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始建于北宋开宝九年,即公元976年,由潭州太守朱洞亿政府名义兴建。距今也有近千年的历史了。

作为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可谓是人才辈出,大名鼎鼎的王夫之、曾国藩、左宗棠都是其学子。

岳麓书院更是今天湖南大学的前身,在光绪年间被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如今作为其文史哲人才培养和研究基地,仍旧在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岳麓书院可以说是四大书院经历最为坎坷的一所了。从两宋到元朝再到清朝,岳麓书院屡遭战火洗劫,不断地被毁,又不断地重建。

1275年元军攻破长沙,岳麓书院被付之一炬;

1368年岳麓书院再度毁于战火;

1643年,张献忠进攻长沙,书院在混战中被毁;

1852年,太平天国进攻长沙,“书院毁半”;

1926年书院并入国立湖南大学,后在1938年4月,又被日寇的轰炸机毁了一次!

白鹿洞书院

白鹿洞书院始建于南唐升元年间,即公元940年,由南唐朝廷所建,同样乃是千年学府。

与其他书院不同的是,其资治乃是国学,相当于国子监,当时也被称为“庐山国学”。其地位应该是四大书院最高的。

朝时,理学大师朱熹曾在这里讲学,白鹿洞书院也因此成为理学的发源地之一,影响深远。一度被称为“天下书院之首”!

值得一提的是,其校址位于庐山五老峰,风景秀丽,乃是游览胜地。在旅游区里读书,这环境简直了。

嵩阳书院

嵩阳书院是四大书院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始建于北魏太和八年,即公元484年,当时还是寺庙,名为嵩阳寺,隋唐时期又被改为道观,直到五代后周时期,才改为书院。当时还叫太乙书院。

宋景祐二年,即公元1035年,太乙书院被赐名为嵩阳书院。

嵩阳书院地处嵩山,这里自古就是儒家学派活动的重要地区。北宋年间司马光,杨时、范仲淹等大家都曾于这边讲学,嵩阳书院也因此成为了当时最为著名的书院之一。


白话历史君


在中国文化历史上,“四大书院”的说法始于唐代,应天书院(今河南商丘睢阳南湖畔)、岳麓书院(今湖南长沙岳麓山)、白鹿洞书院(今江西九江庐山)三大书院无争议。

嵩阳书院(今河南郑州登封嵩山)与石鼓书院(湖南衡阳石鼓山)有争议。

1998年4月29日,国家邮政局在商丘举办了“四大书院”邮票首发仪式,邮票所选书院为“应天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由于石鼓书院毁于日军战火,来石鼓书院实地考察的人只见山石、不见书院,而后改选河南登封嵩阳书院。这一点似乎对石鼓书院不太公平,毕竟石鼓书院是让日本人给毁的,既然要恢复中国四大书院的说法,就原汁原味嘛,难道凭中国的国力还恢复不了一个石鼓书院?

应天书院

又称应天府书院、睢阳书院、南京书院、南都书院、南京国子监,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商丘古城南湖畔。

五代后晋时期,宋州虞城通儒杨悫在归德军将军赵直扶助下聚众讲学,创办睢阳学舍。杨悫去世后,他的学生戚同文继承师业,继续办学,书院得以发展。北宋立国初期,急需人才,实行开科取士。当时睢阳学舍的生徒参加科举考试,登第者达五六十人之多。天下文人、士子慕戚同文之名不远千里而至宋州求学者络绎不绝,出现了“远近学者皆归之”的盛况,其中就有那位吟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睢阳学舍逐渐形成了一个学术文化交流与教育中心,但戚同文病逝后,学校一度关闭。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宋城县(今河南商丘睢阳区)富人曹诚,在戚同文旧学之地出资三百万金,造舍150间,聚书1500余卷,广招学生,并于次年聘戚同文之孙戚舜宾为主院,以曹诚为助教,建立了书院。随着晏殊、范仲淹等人的加入,应天书院逐渐发展为北宋最具影响力的书院。“聚学为海,则九河我吞,百谷我尊;淬词为锋,则浮云我决,良玉我切。”这是范仲淹在执掌应天书院时所作的《南京书院题名记》,足见当年应天书院的博雅学风和恢弘气势。

岳麓书院

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南岳七十二峰最末一峰的岳麓山脚。

五代时期,智璇等二僧在岳麓建屋办学,形成书院的雏形。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因袭扩建,创立岳麓书院;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见山长周式,赐“岳麓书院”额,岳麓书院遂为全国四大书院之一。

扩展资料

白鹿洞书院

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五老峰南麓,是世界文化景观,享有“海内第一书院”之誉,被评为“中国四大书院之首”。

始建于南唐升元年间(公元940年),是中国首间完备的书院;南唐时建成“庐山国学”(又称“白鹿国学”),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由中央政府于京城之外设立的国学;宋代理学家朱熹出任知南康军(今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时,重建书院,亲自讲学,确定了书院的办学规条和宗旨,并奏请赐额及御书,名声大振,成为宋末至清初数百年中国一个重要文化摇篮,是中国教育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嵩阳书院,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区北2.5公里嵩山南麓,背靠

嵩阳书院

峻极峰,面对双溪河,因坐落在嵩山之阳而得名嵩阳书院。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公元484年)时,时称嵩阳寺。唐代改为嵩阳观。书院著名的唐代遗迹、重达80多吨重的“大唐碑”( 全称为《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颂碑》),为唐天宝三年(公元744年)刻立,素有“嵩山碑王”之称。

五代后周改建为太乙书院。北宋至道二年(996年),改为“太室书院”,赐印本《九经》。宋景祐二年(1035年),赐名嵩阳书院。

先后在嵩阳书院讲学的有范仲淹、司马光、程颢、程颐、杨时、范纯仁等很多名儒。宋代理学的“洛学”创世人程颢、程颐兄弟都曾在嵩阳书院讲学,此后,嵩阳书院成为宋代理学的发源地之一。司马光的巨著《资治通鉴》第九卷至二十一卷就是在嵩阳书院完成的。

北宋末年,嵩阳书院因战乱被废。

清康熙年间重建。

2010年8月1日,嵩阳书院作为“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子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石鼓书院

石鼓书隍位于湖南省中南重要城市衡阳市石鼓区石鼓山,是湖湘文化发源地和湖南第一胜地,始建于唐元和五年(公元810年),迄今已有1200余年历史。

唐代处士李宽步李泌后尘奔南岳而来,见石鼓山林木葱郁,湘江、蒸水、耒水三江环绕,遂结庐读书其上,创建中国古代最早的书院,是谓石鼓书院之始建。

宋太宗赵光义赐名“石鼓书院”。

宋至道三年(公元997年),衡州人李士真拓展其院,作为衡州学者讲学之所。

宋景祜二年(公元1035年),朝廷赐额“石鼓书院”,与应天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并称全国四大书院。

石鼓书院主要建筑有武侯祠、李忠节公祠、大观楼、七贤祠、敬业堂、合江亭。

1944年7月,石鼓书院在衡阳保卫战中毁于日军炮火。2006年,衡阳市人民政府恢复清代格局,重建石鼓书院。











吉诚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学者们普遍认可为应天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白鹿洞书院。

本文简单介绍下四大书院地址、创建人、创建时期、名称由来等等。

应天书院——唯一一个升级为国子监(最高学府)的书院,被尊为北宋四大书院之首。

应天书院,位于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国家4A级风景区商丘古城南湖畔,历史最早追溯到五代的后晋,由五代时期宋州虞城人杨悫创办,当时名为睢阳学舍(应天书院前身)。宋朝开创之后,后由宋真宗将该书院正式赐额为“应天府书院”,至宋仁宗时下旨将应天书院改为南京国子监,成为北宋最高学府之一。书院历史名人辈出,人才济济。例如:晏殊、范仲淹等等。


岳麓书院——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古代书院。现为长沙市文化旅游主要景点之一。

岳麓书院,位于今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路273号,始建于北宋初期,由潭州太守朱洞在原有僧人兴办的学校基础上创建了岳麓书院。由宋真宗赐“岳麓书院”题额,于是“书院称闻天下,鼓简登堂者不绝”,到南宋的乾道年间,岳麓书院达到鼎盛时期。早期名人诸如张栻、朱熹等,至清朝近现代出过王夫之、陶树、魏源、左宗棠、胡林翼、曾国藩、郭嵩涛、李元度、唐才常、沈荩、杨昌济等著名的湖湘学者。


嵩阳书院——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国家文物之一,因坐落在嵩山之阳故而得名。

嵩阳书院,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区北2.5公里嵩山南麓。创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时称嵩阳寺,至唐代改为嵩阳观,到五代时周代改建为太室书院。嵩阳书院经历代多次增建修补,规模逐渐形成,布局日趋严整。先后在嵩阳书院讲学的有范仲淹、司马光、程颢、程颐、杨时、朱熹、李纲、范纯仁等二十四人。嵩阳书院正是拥有了得天独厚的师资条件,声名大振,四方生徒摩肩接踵,成为北宋影响最大的书院之一。2010年8月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嵩阳书院等登封一批建筑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白鹿洞书院——有“海内书院第一之称”。

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五老峰南麓后屏山下(星子县白鹿镇境内),初为唐代贞元元年(785年)洛阳人李渤与其兄隐居读书之处,后因江州刺史李勃而得名“白路洞”。全院山地面积为3000亩,建筑面积为3800平方米。山环水合,幽静清邃 ,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鹿洞书院的自然风光极为毓秀,现已成为文化旅游的佳镜。白鹿洞书院以其悠久的办学历史,深远的文化影响而被誉为“天下书院之首”,在中国教育和文化发展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常威大人


1、何为书院?

书院是中国古代民间教育机构。开始只是地方教育组织,最早出现在唐朝,正式的教育制度则是由朱熹创立,发展于宋代。原由富室、学者自行筹款,于山林僻静之处建学舍,或置学田收租,以充经费。

2、书院有什么意义?

书院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源于唐,盛于宋,衰亡于清末,历时千载,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在世界教育发展史上独具特色,它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学术文化书院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曾起过巨大的推进作用。藏书、供祭和讲学构成书院的“三大事业”。

3、书院各说

中国自宋朝以来就有“四大书院”的说法,但是究竟哪四所书院可以称得上“四大”,则各有各的见解。

普遍认可为应天书院、石鼓书院、嵩阳书院、白鹿洞书院。

1)、宋末马端临《文献通考》中《学校考》宋朝四大书院说:应天书院,岳麓书院,石鼓书院,徂徕书院。

2)、北宋六大书院说:应天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石鼓书院,茅山书院。

3)、北宋八大书院说:应天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白鹿洞书院,石鼓书院,茅山书院,龙门书院,徂徕书院。


辣笔快嘴


中国四大书院指的是哪四个书院?

从唐代至今都有“四大书院”的说法,可见“四大书院”的历史影响力有多大。中国四大书院在历史上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四大书院为“应天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另一种说法是:四大书院为“应天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石鼓书院”。

应天书院


应天书院,创办于五代后晋时期。应天书院又称应天府书院、睢阳书院、南京书院、南都书院、南京国子监,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

应天书院由宋州虞城通儒杨悫在归德军将军赵直扶助下,创办于五代后晋时期。初创时期叫睢阳学舍。后来由他的学生戚同文继续办学,书院发展较快。

北宋初期,朝庭实行开科取士,睢阳学舍的学生有五六十人登榜。一时名声雀起,远扬天下。天下文人慕士纷纷赶至宋州雎阳学舍求学,其中就有著名的文学家范仲淹。就这样,睢阳学舍逐渐形成了一个学术文化交流与教育中心。但戚同文病逝后,学舍长期停办。

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宋城县(今河南商丘睢阳区)富人曹诚在睢阳书院的基础上,再建造房屋150间,继续发展教育。次年,聘请戚同文之孙戚舜宾为校长(当时叫主院),曹诚为助教,建立了书院。之后,晏殊、范仲淹等人也先后加入教学,应天书院逐渐发展成为北宋时期最具影响力的书院。

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宋真宗赐额为“应天府书院”。庆历三年(1043年),应天府书院升格为南京国子监,成就了应天书院是古代书院中唯一的国子监的书院。

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湖南大学的前身。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南岳七十二峰最末一峰的岳麓山脚。

岳麓书院由智璇和另一位和尚创办于五代时期,当时只是书院的邹形。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创立岳麓书院。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赐“岳麓书院”扁额,从此岳麓书院成为了全国四大书院之一。

两宋之战,岳麓书院遭战火洗劫被毁。乾道元年(1165年),湖南安抚使知潭州刘珙重建岳麓书院,并聘请著名理学家张栻主教岳麓,增强了岳麓书院在南宋教育和学术上的地位。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朱熹与张栻论学,由此形成了以“朱张之学”为正宗的学术传统。

自1275年至1684年岳麓书院因战火几度被毁,又几度重修。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巡抚丁思孔重建岳麓。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康熙帝御书“学达性天”匾额。乾隆九年(1744年),乾隆帝又赐御书“道南正脉”,岳麓书院在全国的重要地位再次获得肯定。

咸丰二年(1852年),太平天国军进攻长沙,岳麓书院又被战火毁坏。不久后,院长丁善庆发动捐资重建。同治七年(1868年),由巡抚刘昆主持,进行了一次大规模修建。

清末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改为湖南高等学堂,随后相继改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工业专门学校,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

白鹿洞书院


白鹿洞书院,创建于唐升元年(公元940年)。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五老峰南麓,是世界文化景观,享有“海内第一书院”之誉,被评为“中国四大书院之首”。

南唐升元年间(公元940年),白鹿洞书院建成。宋代理学家朱熹出任知南康军(今江西省九江市)时,重建书院,亲自讲学,书院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并奏请赐额及御书,名声大振,成为宋末至清朝初期极具影响力的文化摇篮,是中国教育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各级政府先后拨巨款对白鹿洞书院进行了三次大的维修,再度兴盛。1959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嵩阳书院


嵩阳书院 嵩阳书院,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公元484年),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嵩山南麓,因坐落在嵩山之阳而得名嵩阳书院。

初创时称嵩阳寺,唐代改为嵩阳观。书院有唐天宝三年(公元744年)刻立的碑文,是著名的唐代遗迹“大唐碑”,素有“嵩山碑王”之称。

五代后周改建为太乙书院。北宋至道二年(996年),改为“太室书院”。宋景祐二年(1035年),赐名“嵩阳书院”。 范仲淹、司马光、程颢、程颐、杨时、范纯仁等先后在嵩阳书院讲学。此后,嵩阳书院成为宋代理学的发源地之一。北宋末年,嵩阳书院因战乱被废。 清康熙年间重建。

2010年8月1日,嵩阳书院作为“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子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石鼓书院


石鼓书院,创建于唐元和五年(公元810年),位于湖南省衡阳市石鼓区石鼓山上。

石鼓书院初创时叫“寻真观”。北宋宋景祜二年(公元1035年),朝廷赐“石鼓书院”敕额。

曾在石鼓书院讲学的历史名人有很多,如:苏轼、周敦颐、朱熹、张栻、程洵、郑向、湛若水、叶钊、邹守益、茅坤、旷敏本、赵大洲、林学易、王敬所、蔡汝南、胡东山、李同野、罗近隐、王闿运、曾熙等。石鼓书院培育出了一大批对国历史影响力的名人,如:王居仁、夏汝弼、管嗣裘、邹统鲁、朱炳如、伍定相、曾朝节、陈宗契、王夫之、曾国藩、彭玉麟、彭述、杨度、齐白石等。

石鼓书院在中国书院史、教育史、文化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


富天下农业


关于四大书院,最先提出的是范成大。范成大是南宋著名诗人,做过参知政事,《宋史》上说他“素有文名,尤工于诗”,作为一个以辞赋名世的儒士,对书院格外感兴趣。范成大游衡山,瞻仰石鼓书院,后来写成《骖鸾录•衡山记》,其中说:“天下书院四:徂徕,金山,岳麓,石鼓”这是目前可见史料中关于四大书院的最早说法。


第二个提到四书院的是吕祖谦。朱熹修复白鹿洞书院院舍时,为纪其事,请吕祖谦为作《白鹿洞书院记》。受朋友之托,又同为讲学之人,提起四大书院的说法:“海内向平,文风日起,儒先往往依山林,即闲旷以讲授。大师多至数十人。嵩阳、岳麓、睢阳及是洞尤著,天下所谓四书院者也。”


到了元代的马端临,他编纂的《文献通考》,把白鹿洞书院、石鼓书院、应天府书院、岳麓书院称为“天下四书院”,各取范成大和吕祖谦所提书院的两所。并且还给出了理由:嵩阳书院和茅山书院虽然兴起较早,但后来衰微,不过对徂徕书院,他并没有给出理由。到明代,全祖望又将天下四大书院分为北宋四大书院和南宋四大书院,以嵩阳、睢阳、岳麓、白鹿洞为北宋四大书院,以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丽泽书院和象山书院为南宋四大书院。这是又一种方式的折衷主义,不过虽然是折衷,其中也自有道理。


所以关于四大书院的说法很多,但是不管如何变化,一定包含岳麓书院。

欢迎关注每天读宋词,爱诗词也爱书院文化。


每天读宋词


自唐代开始,中国就已经有了书院。唐玄宗时,曾设置了丽正书院,且集中了当时全国最著名的学者,进行写书、讲书。到了宋代,程朱理学崛起。于是,讲学之风日盛,书院的创办也更加广泛。如当时庐山的白鹿洞书院、衡阳的石鼓书院、应天的应天府书院和长沙的岳麓书院,是最有名的四大书院。数百年的发展下来,这些书院已经不限于讲解和校正典籍,而主要是进行专门的学术讲座和学术辩论,从另一面为王朝培养政治人才。

元灭宋统一中国后,除了官办的书院外,私人出资办的学院开始盛行。他们有的是为了宣扬自己的政治思想和学术思想,有的则是为了笼络当时有名望的士绅学子,借此来达到某些政治目的。到了清代末期,湖南、湖北两省的书院最为著名。如江汉学院,经心书院,江夏书院,晴川书院。再如1890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两湖学院,这是一所具有新式学校规模的书院。1900年,两湖书院改名为两湖师范学院,从此便结束了书院的形式。

随着时间流逝,书院慢慢以各种形式普及到了社会下层。许多农夫、樵人、陶匠、都可以得到机会听讲,这对民智的提升起了很大的作用。史载有不少学者“以化俗为人,随机指点,农工商贾从之游者千余,秋成农隙,则聚徒讲学,一村既毕,又之一村。

当然,历史上最著名的还是首推以下四大书院。

(一)白鹿洞书院

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省庐山五老峰下。唐朝时喜欢饲养白鹿自娱自乐的李渤在担任任江州刺史期间,在其隐居旧址建台,故称白鹿洞。宋代将之扩建为书院,朱熹、陆象山、王阳明等名士都曾在此建院或讲学。现在历经沧桑的白鹿洞书院,其现存的建筑为清道光年间所修。其中碑廊有碑百余块,刻有朱熹手制书院学规,还有屡次修建时的历代文人的文记以及名人书法。

(二)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位于湖南省岳麓山下。公元976年,北宋潭州太守朱洞创建。公元1018年,宋真宗亲赐“岳麓书院”门额。南宋理学家朱熹曾在此讲学,从学者千余人。现存建筑为清代所修,存有朱熹“忠孝廉洁”四字石刻。

(三)石鼓书院

石鼓书院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北面的石鼓山,唐诗李宽筑庐读书于此。公元997年,宋朝于此建立书院。1035年,宋仁宗亲赐“石鼓书院”匾额。柳宗元、韩愈、范成大、朱熹、文天祥,徐霞客、王夫之等都曾遭到此游览或讲学。时至今日,仍存有明代,清代碑刻等文物。现已改辟为公园。

(四)应天府书院

应天府书院原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城。当时商丘属于应天府管辖,故而以此为名,亦称睢阳书院。应天府书院最初为戚同文讲学之地,1009年宋真宗在位时期,曹诚就其地耗费巨资修筑了150间学舍和1500多卷典籍,并广招学生。后来,北宋名臣范仲淹亦曾来此任教。元朝建立后,院址遂荒废。


大福读史


四大书院以应天书院为首,是五代后晋时杨悫首办,公元1009年,宋真宗亲赐牌匾为应天书院。历朝历代数次废立,它是唯一成为国子监的书院。

第二个的应该是湖南的岳麓书院,它是朱洞创建于宋开宝六年。在长沙岳麓山脚,是现今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书院。


第三就是河南的嵩阳书院,坐落在河南登封市嵩山南麓,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时称嵩阳寺,唐时改嵩阳观。

第四个是白鹿洞书院,白鹿洞书院为宋代四大书院之首,且有海内第一书院之称。位于江西省九江市,首创于唐代,兴于宋代,已有千年历史。

其它还有几个书院,就不一一列举了。


朕就是这樣的汉子


四大书院的说法始于唐代,有应天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和石鼓书院存在争议。

石鼓书院在日军侵华战争中毁于战火。1998年,国家邮政局制作“四大书院”邮票,选定的是应天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

1、应天书院

又称应天府书院、睢阳书院、南京书院、南都书院、南京国子监,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商丘古城南湖畔。五代后晋时期,宋州虞城通儒杨悫在归德军将军赵直扶助下聚众讲学,创办睢阳学舍。在北宋初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个学术文化交流与教育中心,成为北宋最具影响力的书院。宋真宗赐额为“应天府书院”,庆历三年,诏赐应天府书院升格为南京国子监。应天书院成为古代书院中唯一一个升级为国子监的书院。

2、岳麓书院

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南岳七十二峰最末一峰的岳麓山脚。五代时期,智璇等二僧在岳麓建屋办学,形成书院的雏形。北宋时期太守朱洞主持扩建,创立岳麓书院。后来宋真宗赐额“岳麓书院”,岳麓书院遂为全国四大书院之一。

两宋之交、宋末元初、元朝末年、明朝末年、清朝初年、清朝末年、抗日战争期间等,岳麓书院多次被毁,多次重建,1988年,岳麓书院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白鹿洞书院

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五老峰南麓。始建于南唐升元年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由中央政府于京城之外设立的国学。宋代朱熹重建书院,亲自讲学,确定了书院的办学规条和宗旨,并奏请赐额及御书,名声大振,成为宋末至清初数百年中国一个重要文化摇篮,是中国教育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1988年,白鹿洞书院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嵩阳书院

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区北2.5公里嵩山南麓,背靠峻极峰,面对双溪河。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宋景祐二年,赐名嵩阳书院。先后有范仲淹、司马光、程颢、程颐、杨时、范纯仁等很多名儒在嵩阳书院讲学。嵩阳书院成为宋代理学的发源地之一。201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5、石鼓书院

位于湖南省衡阳市石鼓区石鼓山上,始建于唐元和五年,北宋宋景祜二年朝廷赐“石鼓书院”敕额。历史上也是名人辈出,在抗日战争中毁于战火。新中国成立后,改为石鼓公园。2006年,政府组织重建石鼓书院。


师说历史


“四大书院”的说法始于宋代。应天书院(今河南商丘睢阳区南湖畔)、岳麓书院(今湖南长沙岳麓山)、白鹿洞书院(今江西九江庐山)三大书院无争议。嵩阳书院(今河南郑州登封嵩山)与石鼓书院(湖南衡阳石鼓山)有争议。1998年4月29日,国家邮政局在商丘举办了“四大书院”邮票首发仪式,邮票所选书院为“应天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由于石鼓书院毁于日军战火,来石鼓书院实地考察的人只见山石、不见书院,而后改选河南登封嵩阳书院。唐哀宗天佑四年(907年)唐朝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分裂时期,官学遭受破坏、庠序失教,中国开始出现一批私人创办书院。“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中国古人讲求诗礼传家,无论哪朝哪代,都把读书看作一等一的大事,于是在千百年的历史流转中,承载着文明和思想火花的“四大书院”也应运而生。1998年初,据说国家邮政局准备发行“四大书院”邮票时,曾事先到石鼓书院实地考察,但因只见山石、不见书院,之后改选河南登封嵩阳书院。1998年4月29日,国家邮政局在商丘举办了“四大书院”邮票首发仪式,邮票所选书院为应天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


应天书院

应天书院又称应天府书院、睢阳书院、南京书院、南都书院、南京国子监,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商丘古城南湖畔。五代后晋时期,宋州虞城通儒杨悫在归德军将军赵直扶助下聚众讲学,创办睢阳学舍。杨悫去世后,他的学生戚同文继承师业,继续办学,书院得以发展。北宋立国初期,急需人才,实行开科取士。当时睢阳学舍的生徒参加科举考试,登第者达五六十人之多。天下文人、士子慕戚同文之名不远千里而至宋州求学者络绎不绝,出现了“远近学者皆归之”的盛况,其中就有那位吟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睢阳学舍逐渐形成了一个学术文化交流与教育中心,但戚同文病逝后,学校一度关闭。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宋城县(今河南商丘睢阳区)富人曹诚,在戚同文旧学之地出资三百万金,造舍150间,聚书1500余卷,广招学生,并于次年聘戚同文之孙戚舜宾为主院,以曹诚为助教,建立了书院。随着晏殊、范仲淹等人的加入,应天书院逐渐发展为北宋最具影响力的书院。“聚学为海,则九河我吞,百谷我尊;淬词为锋,则浮云我决,良玉我切。”这是范仲淹在执掌应天书院时所作的《南京书院题名记》,足见当年应天书院的博雅学风和恢弘气势。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二月二十四日,宋真宗正式赐额为“应天府书院”,是为州县兴学之始。庆历三年(1043年)十二月,诏赐应天府书院升格为南京国子监。应天书院成为古代书院中唯一一个升级为国子监的书院。应天书院以其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影响深远、人才辈出而居北宋“四大书院”之首。北宋初书院多设于山林胜地,唯应天书院设于繁华闹市,人才辈出。《宋史》记载:“宋朝兴学,始于商丘”。“天下庠序,视此而兴”。“宋兴,天下州府有学始此”。元代赵孟瞓更是在《义学记》中道:“宋初时天下有四大书院,应天书院为首。”1998年,国家邮电部在商丘举办了“四大书院”邮票首发仪式。

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南岳七十二峰最末一峰的岳麓山脚。五代时期,智璇等二僧在岳麓建屋办学,形成书院的雏形。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因袭扩建,创立岳麓书院;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见山长周式,赐“岳麓书院”额,岳麓书院遂为全国四大书院之一。两宋之交,岳麓书院遭战火洗劫被毁。乾道元年(1165年)湖南安抚使知潭州刘珙重建岳麓书院。他还延聘著名理学家张栻主教岳麓,更加强了岳麓书院在南宋教育和学术上的地位;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朱熹来访,与张栻论学,开书院会讲之先河,由此形成以“朱张之学”为正宗的学术传统。元承宋制,书院办学继续发展,规制日趋完备。1275年元兵攻破长沙,岳麓书院被付之一炬。岳麓书院几百名学生参与战斗,城破后大多自杀殉国。元统治者统一全国后,极力推动书院的恢复和发展,潭州学正刘必大主持重建岳麓书院,仅废10余年的岳麓书院又开始恢复生机。延祐元年(1314年),郡别驾刘安仁再次主持大修。元末至正十八年(1368年),岳麓书院毁于战火。宣德七年(1432年),由民间集资促成岳麓书院最早的一次修复。成化五年(1469年),长沙知府钱澎再次兴复书院,但不久又废。弘治七年(1494年),长沙府通判陈钢终于使岳麓书院基本恢复旧貌。崇祯十六年(1643年),张献忠部队进攻长沙,与明朝官军进行激战,书院在混战中被毁。康熙七年(1668年),巡抚周召南下令重建岳麓书院,基本恢复了原有规模。康熙十三年(1674年),吴三桂发动三藩叛乱,攻克长沙,刚刚修好了才4年的岳麓书院即兴即毁。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巡抚丁思孔又重建岳麓,置膏火田数百亩,并两具疏章,请求御书匾额。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春,康熙帝御书“学达性天”匾额。乾隆九年(1744年),乾隆帝又赐御书“道南正脉”于岳麓,岳麓书院在全国的重要地位再次获得肯定。咸丰二年(1852年),太平天国军进攻长沙,岳麓书院受到战火毁坏,史称“书院毁半”,随后院长丁善庆率诸生捐资又逐次修复。同治七年(1868年),巡抚刘昆主持进行了一次大规模修建。清末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尔后相继改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工业专门学校。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1938年4月,日本战机轰炸湖南大学校园,岳麓书院部分建筑被毁。1941年4月,日机再次轰炸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御书楼、半学斋、静一斋等处均中弹倒塌,文庙大成殿及孔子像被炸毁。抗日战争胜利后,岳麓书院部分建筑被修复。1981年,岳麓书院开始大规模修复工程,1986年10月,在历经5年大修后,岳麓书院正式对外开放参观。1988年,岳麓书院(清代)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鹿洞书院

白鹿洞书院又称白鹿书院,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五老峰南麓,距今已有一千余年历史,是中国首间完备的书院,享有“海内第一书院”之誉。南唐时建成“庐山国学”,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由中央政府于京城之外设立的国学。后因宋代理学家朱熹在此讲学而名声大振,成为宋末至清初数百年中国一个重要文化摇篮。唐代时,洛阳人李渤与其兄隐居读书之处。因李渤先生养了一只白鹿,出入跟随,人称白鹿先生。白鹿洞四山环合,俯视似洞,因此而名。长庆年间,李渤任江州刺史,在白鹿洞创建台榭,从此白鹿洞名重一时,逐渐成为四乡文人往来之地。南唐开元年间,李善道、朱弼等人在此置田聚徒讲学,称为“庐山园学”。南唐升元四年,南唐政权在李渤隐居的地方建立学馆,称“庐山国学”,又称“白鹿国学”。于隐居旧址建台,引流植花,号为白鹿洞,其实并没有洞,只因四周青山怀抱,貌如洞状而已,白鹿洞四山环合,俯视似洞,因此而名。宋太宗皇帝太平兴国二年(978年),知江州周述言:庐山白鹿洞,学徒常数千百人,乞赐《九经》肄习。诏国子监给本,仍传送之。宋仁宗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礼部郎中孙琛为了振兴白鹿洞书院事业,苦心经营,原故址上修建了十间房屋,并定名为:“白鹿洞之书堂”。南宋淳熙六年,朱熹任南康知军,到白鹿洞书院察看遗址,奏请孝宗批准赐“白鹿书院”额及御书,筹款建屋、征集图书、聘请名师、广集生徒、亲任洞主、亲自讲学,兴复白鹿洞书院,自任洞主。还制定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等五条教规,此即有名的《白鹿洞书院揭示》。元代末年,白鹿洞书院被毁于战火。清朝时期,康熙赐给白鹿洞书院匾额及古书后,南康知府周灿向皇帝请建了两座两层建筑。宣统二年(1910年),白鹿洞书院改为高等林业学堂。新中国成立以后,白鹿洞书院经过多次维修整理。1959年,白鹿洞书院被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白鹿洞书院(清代)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嵩阳书院

嵩阳书院,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区北2.5公里嵩山南麓,背靠峻极峰,面对双溪河,因坐落在嵩山之阳而得名嵩阳书院。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公元484年)时,时称嵩阳寺。唐代改为嵩阳观。书院著名的唐代遗迹、重达80多吨重的“大唐碑”( 全称为《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颂碑》),为唐天宝三年(公元744年)刻立,素有“嵩山碑王”之称。五代后周改建为太乙书院。北宋至道二年(996年),改为“太室书院”,赐印本《九经》。宋景祐二年(1035年),赐名嵩阳书院。先后在嵩阳书院讲学的有范仲淹、司马光、程颢、程颐、杨时、范纯仁等很多名儒。宋代理学的“洛学”创世人程颢、程颐兄弟都曾在嵩阳书院讲学,此后,嵩阳书院成为宋代理学的发源地之一。司马光的巨著《资治通鉴》第九卷至二十一卷就是在嵩阳书院完成的。北宋末年,嵩阳书院因战乱被废。清康熙年间重建。2010年8月1日,嵩阳书院作为“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子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石鼓书院

石鼓书院位于湖南省衡阳市石鼓区石鼓山上。唐元和五年(公元810年),衡州秀才李宽在合江亭旁建房,取名为“寻真观”(李宽中秀才书院),在此悉心读书,为石鼓书院建立之雏型。北宋宋景祜二年(公元1035年),朝廷赐“石鼓书院”敕额。石鼓书院是一座千年学府,书院屡经扩建修葺,苏轼、周敦颐、朱熹、张栻、程洵、郑向、湛若水、叶钊、邹守益、茅坤、旷敏本、赵大洲、林学易、王敬所、蔡汝南、胡东山、李同野、罗近隐、王闿运、曾熙等人在此执教,在衡阳培育了王居仁、夏汝弼、管嗣裘、邹统鲁、朱炳如、伍定相、曾朝节、陈宗契、王夫之、曾国藩、彭玉麟、彭述、杨度、齐白石等一大批对中国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名人。罗含、郦道元、齐映、宇文炫、杜甫、吕温、韩愈、柳宗元、刘禹锡、范成大、辛弃疾、文天祥、徐霞客等接踵至此,或讲学授徒,或赋诗作记,或题壁刻碑,或寻幽揽胜。作为湖湘文化的重要发祥地,石鼓书院曾鼎盛数年,在中国书院史、教育史、文化史上享有比较高的地位。正所谓“石出蒸湘攻错玉,鼓响衡岳震南天”!但不幸的是,1944年7月,石鼓书院在衡阳保卫战中毁于日寇炮火。1964年,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书记陶铸来衡阳视察时,要求恢复衡阳的名胜古迹,诸如石鼓书院、回雁峰等。当时的市委市政府限于历史条件,仅培植了树木花圃,建以亭榭,在废墟上建了一座石鼓公园,无法恢复当时的建筑和陈列。2006年6月,衡阳市政府重建石鼓书院。2009年,石鼓书院特种邮票首发式在湖南省衡阳市石鼓书院广场举行。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发行的“古代书院二(一为古代四大书院:应天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特种邮票共有4枚,分别为湖南的石鼓书院、江苏的安定书院、江西的鹅湖书院、海南的东坡书院,由中国著名的国画大师范曾和著名画家邹玉利设计,以国画形式表现。

应天书院,五代时后晋时期(936年—947年),宋州虞城通儒杨悫在归德军将军赵直扶助下创办睢阳学舍,聚众讲学。杨悫去世后,他的学生戚同文继承师业,继续办学。戚同文病逝后,学校曾一度关闭。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应天府民曹诚,即楚邱戚同文旧居,造舍百五十间,聚书数千卷,博延生徒,讲习甚盛。府奏其事,宋真宗诏赐额曰“应天府书院”,命奉礼郎戚舜宾主之,仍令本府幕职官提举,以诚为府助教。

岳麓书院,开宝九年(976年),潭州太守朱洞首度基创宇,以待四方学者。李允则来为州,请於朝,乞以书藏。方是时,山长周式以行义著。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召见便殿,拜国子学主簿,使归教授。宋真宗诏赐书院“岳麓书院”额,增赐中秘书。

石鼓书院,唐朝元和(806年 - 820年)年间,衡州秀才李宽在合江亭旁建房,取名为“寻真观”(李宽中秀才书院),在此悉心读书,为石鼓书院之雏型。北宋宋景祜二年(1035年),朝廷赐“石鼓书院”敕额。

嵩阳书院,五代后周时(951-960年),登封嵩山创办“太乙书院”。北宋至道二年(996年),改“太乙书院”为“太室书院”,赐印本《九经》?北宋景祐二年(1035年),宋仁宗改“太乙书院”为“嵩阳书院”,并赐额。

白鹿洞书院,五代南唐升元(937年十月-943年二月)中,白鹿洞建学馆,以本道为洞主,掌其教授。宋太宗皇帝太平兴国二年(978年),知江州周述言:庐山白鹿洞,学徒常数千百人,乞赐《九经》肄习。诏国子监给本,仍传送之。南宋时,朱熹奏请朝廷赐“白鹿书院”额及御书。

至于到底四大书院有谁,地方上也是各执一词,每个人心中也有自己的标准。但争议也仅存在于嵩阳书院和石鼓书院之间。请各位自己衡量,做出自己的选择。我个人还是倾向于嵩阳书院多一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