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歷史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歷史伶俜者


中國的主流媒體和教材一般公認為有5000年的歷史,但如果就以文字的出現為代表的文明史而言,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的商朝是中國最早達到這一標準的時期(國際歷史學家只承認中國為文明史),所以目前,中國的歷史只能追溯到商朝,也就是說,只有3600年左右的歷史。然而,眾所周知,商代先進的青銅器技術和甲骨文不可能憑空出現。在他面前一定有一個不如他的王朝,但至少是文明的雛形,也就是說,我們傳說中的夏朝(夏朝)的存在不能總是得到證實。許多中外歷史學家認為整個時期遺址都是夏朝都城的遺蹟,但他們仍在尋找確鑿的證據來釐清(夏朝百科全書_ 百度)。問題是從考古學的角度來看,商朝只能發現商朝以前的一些部落遺址。更重要的是,它沒有發現任何出土的商代以前的文字形式的文物,這不符合文字形式所代表的文明標準。


小呆哇書


中國上下五千年是從什麼時候算起呢,事實上中國不止五千年的歷史,1979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南城頭山遺址發現了距今6000多年的古城和祭壇,距今約7000年的河姆渡遺址的文明程度也有力的證實了中國的文明史在5000年以上,一般來說五千年是從公元前2200年大禹治水那時算起的 ,距今4200年左右,以當時的學術水平不能考證的很清楚,因此大概的說中國有5000年曆史。

大禹治水

在上下五千年的歷史裡,華夏民族在中華大地上演繹出了了一幕幕激動人心的故事,出現一個個叱吒風雲的人物,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事蹟。其中有許多是有文字記載的。至於五千年以前遠古時期的情況,沒有文字記載,但是也流傳了一些神話和傳說。

譬如,我們人類的祖先,究竟是從哪裡來的?古時候流傳著一個盤古開天地的神話,說的是在天地開闢之前,宇宙不過是混混沌沌的一團氣,裡面沒有光,沒有聲音。這時候,出了一個盤古氏,用大斧把這一團混沌劈了開來。輕的氣往上浮,就成了天;重的氣往下沉,就成了地。

以後,天每天高出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盤古氏本人也每天長高了一丈。這樣過了一萬八千年,天就很高很高,地也就很厚很厚,盤古氏當然也成了頂天立地的巨人。後來,盤古氏死了,他的身體的各個部分就變成了太陽、月亮、星星、高山、河流、草木等等。

這就是開天闢地的神話。

盤古開天闢地

神話畢竟只是神話,誰也不會相信真有這樣的事。但是人們喜歡這個神話,一談起歷史,常常說從“盤古開天地”起。這是因為它象徵著人類征服自然的偉大氣魄和豐富的創造力。

這裡用一首朝代歌來記錄我們中華5000年的歷史。

三皇五帝始,堯舜禹相傳。

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

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

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後延。

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

宋元明清後,皇朝至此完。

歷經多次的政權演變和朝代更迭,中國也曾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經濟、文化、科技世界矚目,中國史前時期的炎黃二帝也被尊為中華名族的人文始祖。





半旅


一般講,所謂人類歷史,是從文明產生或文字出現開始算起,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的歷史開始於夏朝(新石器時代,開始於公元前2070年)時期,距今約4100年。

人類的歷史可以分為史前史和文明史。史前史是沒有歷史記載的歷史,指的是在人類有記載之前的漫長曆史,主要存在於考古發現,從人類誕生,到有確切歷史記載,都屬於這段歷史。文明史是人類有確切記載的歷史,是人類文明發展到今天的人類歷史。在史前史和文明史中間,是神話傳說階段,一般稱為上古史。文明史大致分為古代史、近代史、現代史和當代史。狹義的人類歷史指的是人類有文字記載以來的歷史。

中國的原始社會屬於“史前時代”,起自大約170萬年前的元謀人,原始社會經歷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兩個時期。氏族公社又經歷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兩個階段。原始社會沒有文字記載。

公元前二十一世紀至公元前十六世紀,是炎帝、黃帝、堯、舜、禹所在的時期,屬於第一個新石器時代歷史時期和神話時期。黃帝炎帝部落聯盟組成華夏族,標誌著中國若干萬年的原始社會基本結束,數千年的階級社會從此開始,華夏族以及夏朝的誕生成為中華文明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國歷史的開端。

總之,中國歷史古老悠久,自夏朝開始,中華民族創造了輝煌的中華文明,寫就了不朽的人類文明歷史。


山會長


俗史詳記古帝王年代,大抵皆據宋邵雍之《皇極經世》, 如雲黃帝元年距今四千六百二十五年。”《皇極經世》是宋代一本運用易理和易教推究宇宙起源和社會歷史變遷的書,書中稱堯元年為甲辰年,清末民初學者盧景貴考定認為相當於公元前2357年。

另據晉代皇甫謐的《帝王世紀》推算,堯以上共有五帝,歷時341年(其中黃帝100年,少吳金天氏84年,顓頊高陽氏78年,帝嚳高辛氏70年,帝摯9年),黃帝元年應為公元前2698年。這一說法後來被廣泛接受,1912年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時曾通電各省,“以黃帝紀元4609年為中華民國元年”。

在清末民初,尤其是辛亥革命(1911年)前十餘年,中國曾掀起一股“黃帝熱”:報章雜誌處處可見關於黃帝的論述,黃帝事蹟被譜作歌樂、用為教科,供兒童諷誦……臺灣歷史學者沈松僑認為,這是因為晚清知識分子在西方民族主義的衝擊之下試圖建構本國國族認同的文化符號,便從遠古傳說中選擇了神話人物——黃帝,強調其為中國民族的“始祖”。“炎黃子孫”的概念也是在這時成為人們普遍接受的自我稱謂,影響直到今天。

魯迅於1903年在東京寫下“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的詩句,事實上就是選擇了黃帝(軒轅)作為國族情感寄託的符號;錢穆在完成於抗戰期間的《國史大綱》中寫道:“中國為世界上歷史最完備之國家……從黃帝傳說以來約得四千六百餘年。

上下五千年屬於一種口語,是“在 中國的上下五千年中,經典的民間傳說和精粹的歷史故事”的縮略語。

從林漢達和曹餘年版的《上下五千年》,我們知道始篇就是“盤古開天地”、“黃帝戰蚩尤”等經久流傳的民間故事,再有就是有文字記載歷史故事,從客觀的角度列數了古往今來的極具影響人物和事件,及其重大發明發現和貢獻作用。


船長君


中國是世界上文明發達最早的國家之一,有將近5000年的有文字可考的歷史,也是四大古國唯一沒有斷文化的國家,中國古代史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原始社會(170萬年前-公元前2070年)、奴隸社會(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046年)和封建社會。其中封建社會可分為五個階段:(前475年—前221年)戰國、(前221年—前286年)秦、(前206年—220年)漢是封建社會形成和初步發展階段。三國、兩晉、南北朝,是封建國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的階段。隋唐五代時期是封建社會的繁榮階段。遼、宋、夏、金、元,是民族融合進一步加強和封建經濟繼續發展的階段。明、清,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鞏固和封建制度漸趨衰落階段。:1368~1644(200餘年)清:1616~1911(200餘年)近代中華民國:1912~1949(37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至今。




勿言成溪


首先,我們要理解什麼是歷史。歷史分為自然史和人類社會史,人類社會史是指對人類社會過去的事件和行動,以及對這些事件行為有系統的記錄、詮釋和研究,因此人類在有社會史之前的一切歷史都應當是自然史。這裡說的中國歷史,應指的是人類社會史,並且人類社會開始有了國家的概念,它要有記載,有記載才能有據可查,才可成為歷史。商周時期是我們所見的最早的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時期,因此中國歷史的開頭要從商周時期算起。商周之前的夏朝、大禹治水、皇帝蚩尤、伏羲女媧等故事,比較偏向於傳說;良渚文化、仰韶文化等實際上可理解為原始社會狀態,都不能作為中國歷史的開頭。

文字和曆法是歷史記載不可或缺的兩個條件。有了文字,才有記載歷史的工具;有了曆法,才能具體表達歷史進程的時間順序。同時開始具備這兩個條件的,便是商周。商王朝傳17代,31王,6、700年,這大約就是公園前18世紀末到公元前11世紀。周有西周、東周,傳11代,12王,近300年,大約就是公元前11世紀中葉到公元前771年。在這900年左右的時間裡,歷史記載由零星的記錄向系統的記錄發展,由不自覺的記錄向自覺的記錄發展。

首先是文字的誕生。在商代,貴族們十分迷信,經常用占卜的方法徵詢神意,然後把過程和結果用文字記錄下來,可在龜甲和獸骨上,這種文字便是中國文字的最早起源----甲骨文。據統計,甲骨文使用的單字約有4500個,目前已被破譯的約1700個。甲骨文在機構上已具備了象形、指事、會意、形聲等四種形式。受到記錄載體的限制,甲骨文的記錄是非常簡單的,一塊甲骨上幾個到一百多個字,內容涉及王朝活動的好多方面,能反映當時的一些歷史情況。甲骨文是現在所見的最早的歷史記載,後來有了青銅器,在青銅器上鑄上銘辭(稱為金文,又叫鐘鼎文),歷史記載更加具體了。

再來講講曆法,商代已有了陰陽合曆,一種把太陽年和月亮盈虧的週期結合起來、能夠確定一個月天數的歷法,大月30天,小月29天。甲骨文記年月,使用數字表示,而日記則是用干支。曆法在後來朝代的更替中不斷改進,單陰陽合曆和干支紀日法一直延續了三千多年,可以說是伴隨著歷史記載的發展的。但甲骨文和金文缺乏在時間上的完整記錄,直到公元前841年(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共和元年”,大家可以百度瞭解下),周才開始有了確切的紀年。在這一年的前後,一些諸侯國也有了確切的紀年。從此,中國有了逐年可查的歷史,歷史學上叫做完全信史時代。在按年紀事這一方面,公元前841年是一個重要的標誌,是歷史記載走向自覺的系統化的開始。歷史學上,公認公元前841年是中國歷史的端口年份,是中國有確切紀年的開始。





哈史奇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這只是一個傳統的說法,大家現在所認知的是由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的歷史科普圖書《上下五千年》,書中所講述了上至三皇五帝,下至辛亥革命的中國歷史,但是,他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歷史書,不能和“斷代史”、“中國史”等相提並論。“上下五千年”只是一種口頭說法,他組合了一些民間傳說和歷史故事,我們大家所熟知的就是“盤古開天地”、“皇帝戰蚩尤”等經久流傳的民間故事。



在這裡,跟大家說一下,三皇五帝到底是哪些,三皇為天皇、地黃、人皇,列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為五帝。當然,史料和野史的記載也各有不同,也無從考證哪種說法是正確的,這裡就不做過多的解釋。

那麼,中國上下五千年是從什麼時候算起呢,事實上中國不止五千年的歷史,1979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南城頭山遺址發現了距今6000多年的古城和祭壇,距今約7000年的河姆渡遺址的文明程度也有力的證實了中國的文明史在5000年以上,一般來說五千年是從公元前2200年大禹治水那時算起的 ,距今4200年左右,以當時的學術水平不能考證的很清楚,因此大概的說中國有5000年曆史。

在上下五千年的歷史裡,華夏民族在中華大地上演繹出了了一幕幕激動人心的故事,出現一個個叱吒風雲的人物,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事蹟。其中有許多是有文字記載的。至於五千年以前遠古時期的情況,沒有文字記載,但是也流傳了一些神話和傳說。 譬如,我們人類的祖先,究竟是從哪裡來的?古時候流傳著一個盤古開天地的神話,說的是在天地開闢之前,宇宙不過是混混沌沌的一團氣,裡面沒有光,沒有聲音。這時候,出了一個盤古氏,用大斧把這一團混沌劈了開來。輕的氣往上浮,就成了天;重的氣往下沉,就成了地。 以後,天每天高出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盤古氏本人也每天長高了一丈。這樣過了一萬八千年,天就很高很高,地也就很厚很厚,盤古氏當然也成了頂天立地的巨人。後來,盤古氏死了,他的身體的各個部分就變成了太陽、月亮、星星、高山、河流、草木等等。 這就是開天闢地的神話。


神話畢竟只是神話,誰也不會相信真有這樣的事。但是人們喜歡這個神話,一談起歷史,常常說從“盤古開天地”起。這是因為它象徵著人類征服自然的偉大氣魄和豐富的創造力。 這裡用一首朝代歌來記錄我們中華5000年的歷史。

三皇五帝始,堯舜禹相傳。

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

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

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後延。

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

宋元明清後,皇朝至此完。

歷經多次的政權演變和朝代更迭,中國也曾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經濟、文化、科技世界矚目,中國史前時期的炎黃二帝也被尊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睿讀西遊


在回答這一問題之前,我們需要區分“中國人的歷史”和“中國的歷史”。

作為人類出現在中國這片土地上,我們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70萬年前的元謀人。1965年,元謀人牙齒化石的發現,直接推翻之前有關藍田人和北京人是中國人類起源的觀點,將中國人類的歷史向前推進了近百萬年。但是,無論是藍田人和北京人,還是元謀人,都不能證明這是中國的歷史。

在政治學上,普遍認為國家應該由領土、人民、文化和政府四個要素組成。由此可以看出,作為原始社會的元謀人、藍田人或是北京人,都不具備或不完全具備這四個條件,因此無法作為中國歷史的起源。

1963年,在陝西寶雞出土一件青銅器,名為“何尊”。尊內有一句銘文:餘其宅茲中國,自之闢民,這是目前“中國”一詞最早的文字記載。後來在全國各地出土的文物和史書記載中,也經常以“華夏”、“中華”、“中原”等詞代替“中國”。因此,在中國人的歷史裡,華夏即中國。

何為華夏

“華夏”一詞最早見於周朝《尚書·周書·武成》:“華夏蠻貊,罔不率俾”。 《尚書正義》注:“冕服華章曰華,大國曰夏”。用現在的話來說,“華”指的是華麗的意思,“夏”指的是大或者大國禮儀的意思。禮儀和衣冠向來也是中國的象徵,自古以來,中國都自稱禮儀之邦、衣冠上國。

由此可以看出,任何有關“中國”和“華夏”的文字記載,最早都起源於周朝,那麼我們是否可以說中國的歷史始於周朝呢,顯然不能說服大家。

在中國流傳的歷史典籍中,多是以5000年的歷史為界,上溯到原始社會的三皇五帝。除了五帝可以作為原始部落時期的代表之外,三皇完全就是人們神話出來的人物,而五帝的貢獻以及具體人物介紹至今也不可考。

在三皇五帝之後,便是歷史上鼎鼎大名的禹,自此有著現代國家雛形的夏朝出現,也可以說真正的中國開始慢慢形成。

大禹治水定華夏

在夏朝之前,所有的歷史均無文字記載,所謂的三皇五帝都是神話般的存在。人們常說的大禹治水,正是禹能夠繼承帝位的關鍵。當時的社會,農耕和治水是頭等大事,原本分散而居的先民對於自然的改造能力並沒有現在這麼發達,人們時常會受到洪水的侵擾。大禹接過父親鯀的差事,歷時13年治理好了水患,並在治水的過程中取得民心。

夏朝建立之後,社會的中心依然治水和農耕,水利是夏朝最為倚重的部門。不過,民眾在治水過程中逐漸形成了築城而居的習慣,城所包圍的地方叫做”國“;因此,住在城裡的人被稱為“中國人”,用以區別城外的遊牧民族。這也是早期中國古代城邦的雛形,而城邦大多意味著國家。

華夏即中原

西周建立以後,分封國家,大大小小的諸侯國超過800多個,這些小國家被統稱為“諸夏”。到周朝後期,大的諸侯國四處討伐兼併,諸侯國數量急劇下降到幾十個,這個時候的“夏”僅限指中原地區,這個時候的“華夏”在地理意義上明顯出現了萎縮的情況。

西周建立起來後,一些不受重視的“華夏人”開始從中原地區轉移,其中最具代表的便是楚國。隨著春秋戰國時期的到來,越來越多的人由中原地區轉向更遠的南部,“華夏族”的擴散之勢再也不可逆轉。

漢族即華夏

漢族的稱謂起源於漢朝,是在中國的版圖擴張中不斷形成發展起來的。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兼併六國,一統天下,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國家,“華夏族”又從分散走向統一。漢朝承繼秦朝功業之後,進一步加強民眾的大一統思想,這時的“華夏族”統指漢朝實際控制的區域,大多還是以中原地區為主。

漢朝對民族觀念的形成有著巨大的作用。“華夏族”自漢代起始稱漢人,但是沒有丟棄“華夏”的稱謂,此時的“華夏”或者漢族指的都是炎黃子孫,主要指的還是中原地區的的居民。

所以由上可見,整個中國的歷史更多或者有歷史記載的大多為“華夏族”的歷史,也就是所謂的漢族人的歷史,中國歷史的開始實際上就是“華夏民族”的開始。雖然在某些時間段上,漢族並不是統治階層,但漢族文化自漢朝起就一直居於主流地位。


1000XUN


我記得華夏曆史是這樣記載的:夏、商、周、春秋戰國、秦、漢、三國、二晉、南北朝、五代十六國隋、唐、宋〈金〉元、明、清、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


康記741


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夏,商周,春秋。戰國七雄。秦王掃六合,劉邦建大漢,三國,.隨,唐,宋.元,明,清,中華民國,共和國至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