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G型驅逐艦的性能如何?

專守防衛大野驢


051G型驅逐艦,即051改,是051型驅逐艦(西方稱為LUDA型,日本翻譯為“旅大”級)發展歷程中的最終現代化改進型,具體又分為051G1和051G2兩個亞型,各建造有1艘。

相比起051、051D等型,051G型驅逐艦在不改變051型總體佈局的情況下,增加了從國外引進的情報指揮系統、電子戰系統,增強了對艦、防空、反潛能力,基本上可以視為051系列中最強的型號。

(051G1狀態的“湛江”艦)

其中的051G1,即“湛江”號(165艦),相對於051、051D、051DT、051Z等型,外觀上較為明顯的區別是:

1.副炮改為715II式(H/PJ76A)雙37炮,自動化程度提高。

2.加裝2座15管幹擾火箭發射裝置。


在051G1的基礎上,後又發展出了增強反潛、反艦能力的051G2型,共建造1艘,即“珠海”號(166艦。曾一度使用168舷號)

(051G2型,“珠海”艦)

相比起051G1 ,051G2的主要變化如下:

1.在艦尾加裝拖曳聲納設備。

2.加裝2座17型三聯裝反潛魚雷發射管。

3.反艦導彈更換為2座“鷹擊8號A”4聯裝發射裝置。


進入21世紀後,2艘051G型軍艦又進一步進行了現代化改裝,基本上歸於一律。最明顯的外觀上的變化是主炮更換為帶有隱形炮罩的79A雙100炮,另外拆除了1座雙37炮,換裝1座8聯裝“海紅旗7號”防空導彈發射裝置,反艦導彈更換為4座4聯裝“鷹擊83”發射裝置。

(2000年後經過現代化改裝後的165、166艦,裝備已經歸於一律。)


海研會


051G型,其中的“G”,是中文改的拼音,意是051改進型驅逐艦的縮寫,051型作為國內第一代驅逐艦,先後建造了17艘,其中,改進型有2艘,即最後建造的165艦和166艦。

第1艘051型艦,1968年12月24日開建,1970年7月30日下水時舷號223,1971年12月31日服役於北海艦隊,1974年改舷號為105艦。

最後1艘051型艦,即改進型166艦,1987年10月31日建造,1991年11月21日交付南海艦隊。

(051原型艦107艦)

051型艦前後建造週期長達二十餘年,以最後1艘166艦服役為準,這在國內海軍建船歷史上也是不多見的。

因為建造週期拉長了,所以同型號的艦艇,除了艦體等外觀形象相仿外,其實,內部設備設施等變化極大,最後2艘051G型驅逐艦,上了當時海軍比較先進的武器裝備。


根據051驅逐艦服役情況,新技術發展和海戰需求的變化,在本級艦的後續建造中,曾不斷加以改進,有051D型,特別是051G型,就作戰能力而言,比原形艦有很大提高。

(051G型165艦)

165艦作為051G型驅逐艦,採用了封閉式艦橋,因為艦上有了全空調系統,所以甲板下艦體就不再開有舷窗,全艦看上去要整潔、簡練、清爽許多。

換裝了76A型雙37毫米全封閉近防炮系統,“海鷹”-1甲型反艦導彈系統,新型艦載雷達電子系統,改進了雷達、無線電設備的電磁兼容性,總體作戰效能較051D有大幅度提升。


166艦作為最後一艘051型驅逐艦,全長由過去的132米,減至128.6米,長寬比降至10,以4座雙聯裝導彈發射架取代了051型艦上一直沿用的3聯裝回轉式發射裝置,採用了射程85千米的鷹擊-8A反艦導彈。

(051G型166艦)

同時,在前部艦橋兩側各增添了一具3聯裝324毫米魚雷發射裝置,發射魚-7型輕型反潛魚雷,而艦尾部則取消了深彈發射炮,增加了一副拖曳式變深聲吶,取代了原來的601和675型聲吶。

2003年開始,165艦和166艦同時接受了現代化改裝,載艦尾取消了主炮,加裝了1座8聯裝海響尾蛇近程防空導彈系統,換裝了2座雙聯100毫米隱身艦炮系統,4座4聯裝鷹擊-83反艦導彈系統。

艦橋結構做了重新設計,換裝了新型雷達電子系統,相應地對艦載指揮系統也進行了升級,改進後的165艦166艦,在防空、反潛、反艦、電子戰等方面,已接近國內海軍二代驅逐艦052型的水平。

本文由“國平軍史”發佈。


國平軍史


051型驅逐艦全長132米,型寬12.8米,吃水4.6米,標準排水量3250噸,滿載排水量3670噸。是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型導彈驅逐艦


051型艦武器整體佈局,參考蘇聯科特林級驅逐艦,但將艦體中心線上兩座五聯裝533毫米魚雷發射器改成兩座三聯裝海鷹-1型(HY-1)反艦導彈發射器。

相對來說051型是共和國自主建造的第一型大型遠洋軍艦,為共和國海軍建造遠洋軍艦積累了大量的經驗,也是當時中國海軍最大最強戰鬥力的軍艦。但是相對於世界上其他國家的驅逐艦開始只能算一般,甚至算是落後的。80年代“中美蜜月”時期美國海軍訪問中國時參觀了中國海軍的艦艇,他們的評價是“這是我見過保存最好古董武器”

051型驅逐艦隻能算是一款“火炮”驅逐艦,雖然也有反艦導彈,但主要武器還是以火炮。防空能力只有兩門57mm人工裝填的速射炮,防空能力幾乎為零。而此時的世界驅逐艦的主流開始偏向以導彈驅逐艦為主。其防空能力和艦炮威力還沒有二戰時期美軍的“基林級”和日本“秋月級”防空驅逐艦。但是共和國海軍從無到有,艱辛的發展到今天的壯大,嚐遍了辛酸,連西沙海戰時只能拿護衛艇去打,臺海危機時沒有強大的海軍艦隊拱衛共和國的海疆,所以被美國人狠狠的羞辱了一把。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我國海軍驅逐艦邁向現代化的第一步!

1983年,國防科工委在北京召開新一代驅逐艦發展論證會,最終確定了以051G型驅逐艦作為新型驅逐艦發展的第一步。這是在提升海軍科技路上建造的進行的試驗之作,對已經無法適應現代戰爭需要的051型驅逐艦進行現代化升級。旅大級驅逐艦是我國海軍的起步,只能是解決有無的問題,遠談不上先進

051G採用1985年之前的技術成果,主要集中在改善近距防空能力,提高反艦能力,改進指揮系統的自動化和雷達、無線電設備的電磁兼容性,總體作戰效能較051D有大幅度提升。改型艦一共建造了兩艘,分別為165號湛江艦(051G1)和166號珠海艦(051G2),兩艦分別於1986年8月、1987年10月在大連造船廠開工,於1989年12月和1991年11月在南海艦隊服役。

051G相比與老艦最大的區別在於使用了封閉式艦橋,此外以採用封閉炮塔的76A雙37毫米炮,取代了原來採用敞開是炮塔的37毫米炮。051G型艦還以“海鷹”-1甲反艦導彈替換了原來的“海鷹”-1導彈。前者由於使用了無線電高度表和單脈衝體制雷達,提高了抗干擾能力,降低了飛行高度,提高了突防能力。

當年旅大級使用的還是這種二戰水平的防空炮作為防空武器

在雷達電子設備上進行重點改進,安裝了381甲對空警戒雷達和347型快速反應雷達系統,使用仿製的RM-1290雷達取代了751型雷達,具有捷變頻體制的352丙雷達則取代了352甲雷達,並加裝了825電子對抗系統。更重要的是軍艦的指揮系統上向西方靠攏,裝備了ZKJ-4型C3I和數據鏈系統,可實時自動處理60個目標,人工跟蹤60個目標,具備威脅評估、制定戰術方案決策分析和輔助計算能力,還可配合電子戰和火控系統進行綜合化的末段防禦。上述這些使得052G型驅逐艦的電子設備整體水平達到西方70年代後期水平,可以說是我國海軍艦用電子設備發展的里程碑。正是由於服役的時候052G型驅逐艦的電子設備相對較先進,可以在夜間以及複雜氣候下作戰,所得得到“夜老虎”的稱號。


兩艘052G型驅逐艦在2003年進行了現代化改進,通過更換使用新的雙聯裝主炮,4座4單元的鷹擊-81反艦導彈,以及安裝海紅旗-7防空導彈等,提升戰鬥力,但是作為整個海軍的先行者來說,051G顯然遠不能跟後輩們比。現代化改進後的165艦,051G是我國海軍現代化發展的起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