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文化:“漢字文化圈”中的日本為什麼沒有徹底放棄漢字?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除了中國是主要使用漢字的國家,

日本,韓國,越南和新加坡等國也或多或少的使用著漢字。漢字對這些國家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這也國家也與我國形成了擁有幾千年的“漢字文化圈”。

面對21世紀全球文化的新形勢和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重量過協調的新格局,許多原本處於“漢字文化圈”中心位置的國家紛紛放棄漢字,而日本作為古代漢字文化圈中的邊緣者,在現代的文化浪潮中仍然較好的保留了漢字的使用習慣。本文研究了“中國文化圈”在歷史上的客觀存在,探討了“漢字文化圈”在日本文化交流的深度和廣度,對於漢字文化的影響力以及中日文化的溝通有著積極意義

漢字文化:“漢字文化圈”中的日本為什麼沒有徹底放棄漢字?

一、漢字文化圈與東亞漢字文化圈

在文化圈理論中認為,文化圈由核心(文化源)和邊緣(文化接受區)組成核心影響邊緣,邊緣作用於核心隨著歷史條件的變化,核心和邊緣可能會被取代。由於文化傳播所形成的文化領域,文化圈具有相同的文化特徵。而文化群體所形成的人類地理區域的城市,通常由一些先進國家或國家組成,其第一文化長期影響著周邊區域,形成了與之相互互動的文化圈。

漢字文化圈是以中國的漢字文化為核心,韓國,日本和越南為邊緣,中國對於上述三國的文化造成了更多的文化影響,在這三個國家的城市大多是中國漢字文化的文化反應區。

漢字文化:“漢字文化圈”中的日本為什麼沒有徹底放棄漢字?

二、日本的“漢字文化圈”在古代的發展

早在一千多年前,漢字就傳到了日本,早期的日本作品均用漢字所著。

首先,日本將日語記錄為漢字音標,然後簡化了中國字符筆劃,創造一個字母的聲音“假名”。從公元七世紀開始,日本出現了帶有假名的漢字。現在,漢字在日文中所扮演的角色,更多的是一種“定型字”,如果不能寫出漢字,也可以直接書寫假名

目前,較為完整的日本詞典能夠收納多達50,000個字符的漢字,但是在現代日本的日常用語中,這個數字要小得多。漢字數量限制在1850個以內,稱為“使用漢字”,另有92個被用作“人名專用字”。

在日本和中國在國際關係中,最能證明中國文字在日本的

使用痕跡的,是在三世紀中期,邪馬臺國女王卑彌呼與北魏的國書。在公元239年,卑彌呼派遺使節朝貢魏王朝,同年魏皇帝為卑彌呼制詔書,冊封她為“親魏倭王”,並授與金印紫授。第二年卑彌呼派使節來感謝魏帝。在這次朝貢中,無論是制詔朝貢,還是上表謝恩,兩國都是是作為漢字文書的通訊記錄。

漢字文化:“漢字文化圈”中的日本為什麼沒有徹底放棄漢字?

在奈良時代(公元708-781,與同時期的其他漢字文化圈國家一樣,日本的文字充滿了唐朝的風格,並被用於解釋經文和政令。而在平安京時代(公元782-1181),儘管日本在這個時候廢除了遣唐使的職務,但上層文人仍是對儒學進行訓練或研究。到了鎌倉時代(公元1185-1333),日本的上流社會仍然積極地從渡來僧和留學僧學習現代儒學。直到1868年,即明治初年,由於歐美文化的傳入,漢學和日本漢學逐漸衰落。

三、日本的“漢字文化圈”在信息時代的發展

在日本,許多來自中國的外語仍然在他們今天的日常生活中被廣泛使用,但是大部分的日本人並不將這些文字作為外來語看待。這是因為,在漫長的歷史中,中國深厚的文化影響已經影響力日本的方方面面,許多具有知識或哲學背景的詞都起源於中國,日本文化已經不將這部分詞彙看作外來詞彙,而是融入了日本的文化中。在

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時候,當一個新概念從西方傳入時,人們常常用漢字的新搭配來翻譯。這些話也成為了日本現代詞彙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直到今日,日本學生也必須學習漢字。

當然,近代以來,與中國特色的許多國家和中國特色文化圈一樣,日本也陷入了民族主義與殖民主義交織的漩渦之中。從明治時期開始,日本對於歐洲和中國文字的態度也有180度的大轉彎。

漢字文化:“漢字文化圈”中的日本為什麼沒有徹底放棄漢字?

只要被西方人打敗的日本人提到改善日本文化,就不可避免地涉及到漢字。在明治維新的前期,日本精英把日本的落後與漢字聯繫在一起。但在另一方面,他們不斷增添活力漢字,力求將被翻譯成中國文字和大規模引進日本的西方的觀念融為一體,經過廣泛的流傳後,成為了今天日本文字中我們熟悉的物理,化學,健康,經濟和其他方面。

特別的,日本在現代化的進程中,仍然高度依賴於代表舊時代的漢字,因為漢字和漢語一開始就具有文化的功能,而日本固有的和聲語言已經失去了表達抽象複雜概念的能力。新的、高密度的知識的不斷湧入,如果仍然堅持使用原版和聲語言將不利於他們迅速吸收新的信息。

明治維新後,日本的精英們不斷的在漢字和拉丁字母之間搖擺,根據日本與西方的距離關係,總有一派為準。但正如歷史學家津田左右吉對限制漢字的態度一樣:

“如果抹去一個民族語言的獨特語感,民族語言將失去其獨特的文化價值和意義,不再具有語言的深度和豐富性。”

漢字文化:“漢字文化圈”中的日本為什麼沒有徹底放棄漢字?

四、結語

由於中日兩國的自然環境、人類的風俗習慣、社會制度等文化土壤是不一樣的,所以兩國在使用漢字方面表現出許多不同的特點。今天的中國人在同

日本人民接觸的時候,會覺得日本漢字與中國文字雖然相似,但還是有著比較大的差異,散發著濃郁的“日本味”。

但不可否認的是,漢字已經滲透到日本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成為日本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也就解釋了“漢字文化圈”中的日本沒有徹底放棄漢字的原因,因為客觀上講,日本和日本文化是不可能的離開漢字的。

參考文獻

[1] “漢字文化圈”淺析[J]. 勝利油田黨校學報, 2004(4):30-31.

[2] 東亞漢字文化圈及其形成論析[J]. 東南亞縱橫, 2006(8):58-62.

[3]“漢字文化圈”芻議[J]. 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4, 25(2):1-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