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应收账款中洞悉出财务造假?

gzye


财务造假年年有,感觉今年尤其多啊。

有公司能在年报中明目张胆说:董事长不保证财报的真实性;

有公司敢大张旗鼓地告诉投资者:两百亿的银行存款不翼而飞了;

这也导致投资者看报表时,不得不先考虑把报表中的水分挤干净。


财务造假最常见的两个目的是:增加利润和增加资产。因为这两项都与公司的估值息息相关。那么,在看应收账款时,需要重点看什么呢?

从财务的核算说起,资产负债表上的应收账款对应的是利润表的收入,公司要在收入上造假,虚增收入的同时再伪造现金流的难度要大,通常是同步调增应收账款。

所有,看应收账款有没有造假,其实看的是有没有虚增收入。

1、看应收账款的余额和周转率

非季节性公司,应收账款的余额通常是不会波动非常剧烈的,除非有信贷管控方案突然调整,由此带来销售政策的巨大改变。所以,如果应收账款大幅增长,或应收账款周转率呈下降趋势且明显低于同行业水平,那就应该警惕了。

2、结合毛利率水平

造假是一系列的过程,如果只是收入造假,那势必会到底产品的毛利率水平有明显变化。所以,对比四个季度的数据,对比上年同期数据,也是看应收账款有没有造假的一个法子。如果产品成本结构没有大的变化,销售价格也没变,突然毛利率大幅提升,那也是造假的信号了。

3、用存货和经营性现金流量印证。

销售收入是自己开票,但采购是供应商开票,如果为了造假让供应商多开票,那这工程就更浩大了,所以,存货也是一个印证的依据,如果存货余额低于过去平均,且又没有明显的市场迹象,同样也是需要警惕的信号。类似的还有经营性现金流入和流出来印证,整体的原则就是收入的增加同步会带来经营性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变化。


有些公司为了业绩靓丽,可能真是无所不用其极的。看财报时最好的洞悉造假的途径,可能还是通过市场、客户等行业外围信息来佐证财务报表。

此外,就是优先相信大所的审计报告,中招的可能性要小一些。


康愉子


应收账款之所以造假,一般都是为了业绩。因为与之相对应的就是营业收入。

企业基于不同的目的,也可能会采用不同的方式来造假,主要可能有以下几类:

1. 虚增收入,直接虚增应收账款。

这种是比较简单粗暴的办法,为了业绩好看,直接虚增收入,然后对应的就放在应收账款科目中。

2. 同时虚增收入和采购,进行对冲。

这种方式是为了避免应收账款期末余额有巨大波动,因此,在虚构应收账款的时候,再同时虚构应付账款。随后将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对冲,利润放到固定资产或者在建工程里去藏起来。

3. 虚构应收账款与资金流水。

这个方式不仅考虑到了期末余额的问题,还考虑到了资金的流动和账龄的问题,相对高明些。先虚构收入和应收账款,再通过第三方的资金渠道把应收账款合理冲减,等来年再将其恢复。

当然,造假都应该有合理的方法去进行识别,货币资金不翼而飞的事情并不常有。因此,识别应收账款科目的问题,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关注应收账款期初期末余额波动。

如果应收账款期初和期末余额相差较大,那么值得引起合理的怀疑。需要有合理的理由能够说明这个异常的波动,比如经营或者政策上发生了比较重大的变化。这个时候还需要结合一些其他的方法来综合分析。比如,看看客户的毛利率,如果通过改变客户的销售产品结构来造假,那么从毛利率上可以找到问题。如果通过虚构客户或余额来造假,那么通过函证也是可以找到答案的。

2. 关注应收账款账龄分析,坏账计提比率。

除了主表的内容,也看看附注的内容。如果通过第三方资金进行转账,有可能会使账龄发生比较大的变化。由于应收账款账龄有变化,那也会影响到坏账的计提。因此,还需要将企业坏账计提比例的合理性,与同行业进行比较。看看是否可能存在问题。

3. 分析检查明细。

这个部分包括之前的函证,可能都是在进行审计的时候才能做到,只通过外围的数据是无法看到的。比如,关注大额客户的余额和其发生额,分析其合理性,看看有无异常。

对于可能存在异常的客户,检查合同、发票、回款等等。

因此,作为报表使用者,由于无法看到更深层次的细节,我们尽量选择相信经审计的报告,真的出现了难以置信的事项,我们也需要一个说法。

以上财会小童观点,欢迎评论补充。


财会小童


这个要根据不同企业的情况,结合企业财务报表具体分析。

一、分析企业的经营模式

如果企业应收账款长期余额较多,与企业的经营模式、经营规模明显不符。比如一个连锁超市企业,如果应收账款明显过大,可能就有虚增应收账款从而虚增收入的问题。

二、分析企业的应付账款和其他应付款数据。一般企业虚增应收账款就会虚增收入,这样必然会虚增营业成本,否则虚增收入不仅要多缴纳企业增值税及附税,还要多缴纳企业所得税。这对企业来说也是很大的税费负担。这种做法不可能持久。企业可能通过虚增应付账款或其它应付款,虚构材料或商品采购,有的甚至直接借主营业务成本或其它业务成本,贷其他应付款。

三、这种虚增应收账款的企业在准备上市企业和个别上市公司中时有发生。它们为了虚增业绩,不时会通过虚增应收账款虚增收入和会计利润,夸大企业业绩。另外还有一些企业为了获得财政返还等优惠,通过提前确认收入获取利益。

四、实务中一般企业不会虚增应收账款,因为这会无形增加企业的税费负担。


分享到:


相關文章: